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

社會_【鏘鏘三人行】對《巨嬰國》的評論

【鏘鏘三人行】(註1)在今年3月13日播出那集,討論這本書。
我覺得他們說了幾個不錯的意見,我將其梳理一番,如下:

◎說話要人相信是有技巧的,包含兩點:
第一點講現象:觀察到的真實。
第二點說本質:提出「框架」理論來解釋為什麼有這現象。

《巨嬰國》裡,說的「現象」有
"構成中國普遍家庭的三元素:經常缺席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中國家庭的那些漿糊邏輯(註2),沒有個人邊際"等等。
對此,提出的「本質」理論是:
"國民心智年齡停在出生後六個月以內(佛洛依德理論中的嬰兒期)"、"共生絞殺"等等。
有趣的是,讀者說對書有共鳴,
常常對「現象」的描述(可能讀者恰巧最近遇到「現象」),不見得因為說對了「本質」


◎語言的邊界,就是我們世界的邊界。
當你講出某一個用語時,就會引導你往那思考。
比如說,你說這人調皮搗蛋得像孩子,跟像猴子,
前者給可愛的想像,而後者卻是野蠻味重。
語言決定我們思考,搭蓋的架子,從某一角度切入,就只能瞧見固定範圍的事相。


◎什麼叫作國民(總全體)性格?
1. 這個國民指誰,怎麼劃分?是根據地域性?根據時間?還是血緣?
 舉個"血緣"有可能影響性格的例子。
 每次母老鼠在吃花生米時就電擊,之後,看到花生牠就抖。
 而這隻母老鼠產下小老鼠也這樣,一見花生就抖。
 再拿母老鼠的卵受精,植到另外一隻母老鼠的子宮,所生出來的小老鼠,依然如此。
 目前推測,電擊記憶存到DNA上,因而(性格)遺傳到下一代。
 所以,作者的"國民"應當界定明確。

2. 作者所提的中國國民現象(媽寶)只存在中國嗎?
 事實上,義大利也有類似的情況,年輕人不工作,在家給媽媽養。

3. 這樣的說法能涵蓋整個民族豐富性嗎?
 不會。而且不應該只看負面,唐德剛教授在《袁氏當國》(註3)上寫道:
 我輩執筆文人,每覺我民族文化只是一大醬缸,骯臟污染之外,一無可取。
 果爾,則吾人對上述千千萬萬之烈士聖賢,又何以交代?
 正因為我民族中也多的是彭德懷、黃興者流的賢人烈士,
 才能抵銷那些民族敗類、文化渣滓、昏君獨夫、黨棍官僚、
 土豪劣紳和市儈文痞,而使我民族文化綿延五千年,末嘗騙來騙去,而至於絕代也。

 言念及此,每於午夜清晨,誠溯舊史,輒至感萬端,有時且垂涕停筆,不能自已。


◎古往今來,很多知識份子都在找全宇宙能共同成立的統一理論,但都失敗了。
因為不論提出什麼多完美的框架理論,總是有反方意見。
我們常有的經驗是,
剛聽到新的理論,順著講者或作者的思路去推導,會覺得"原來是這樣"的訝異,
然而,這種情形至多維持兩週,便覺察有不妥之處,甚至能提出反例。
這就好像《六祖壇經》:「說似一物便不中」。


*****
最後來說說我的看法。
不管是自己想的或是借用別人,每個人看其他人、看世界,自有一套體系。
像作者,他結合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
其順序是:口腔期→肛門期(控制慾)→性蕾期→潛伏期→生殖期。
書中所言的「巨嬰」即第一期。
而在這個邏輯下,「巨嬰」是剛起頭,當然令人感覺幼稚到無可附加。

平心而論,我能接受作者的見解!
但我仍認為觀點有沒有絕對的對錯,不存在任人一種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看法,
並且而想說:框架、語境會"帶風向"。
所以,成熟與幼稚、一般與特殊、獨立與共生等等,全衡量自你的"體系",
這種感覺,很類似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寫的“科技三定律”(註4)吧:
第一條,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有的科技,都是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
第二條,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是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物。
第三條,任何在我35歲之後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要遭天譴的。




--------------------------------------
註1:《鏘鏘三人行》20170313 心理學書籍《巨嬰國》被禁引發熱議


註2:羅輯語音(2)-倫理-中國家庭的那些漿糊邏輯


註3:唐德剛《袁氏當國》:試比黃留守與彭將軍
我輩執筆文人,每覺我民族文化只是一大醬缸,骯臟污染之外,一無可取。
果爾,則吾人對上述千千萬萬之烈士聖賢,又何以交代?
正因為我民族中也多的是彭德懷、黃興者流的賢人烈士,
才能抵銷那些民族敗類、文化渣滓、昏君獨夫、黨棍官僚、
土豪劣紳和市儈文痞,而使我民族文化綿延五千年,末嘗騙來騙去,而至於絕代也。
言念及此,每於午夜清晨,誠溯舊史,輒至感萬端,有時且垂涕停筆,不能自已。


註4:2017.08.16 羅胖60秒:科技三定律
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曾經寫過“科技三定律”。
當然這不是真的定律了,這是反諷。
第一條,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有的科技,都是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
第二條,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是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物。
第三條,任何在我35歲之後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要遭天譴的。


---------------------------------------------
參考資料:
1. 對於框架:內參-世史-某些問題永​​遠沒有答案
 歷史研究和現實在三種層面上相互發生關聯。
 A. 事實關聯
  “比如,如果想知道為什麼美國和伊朗的關係這麼差,
  就需要知道在1979年發生了什麼”。
 B. 模型
  “歷史能夠創造並且檢驗一些模型,
  有些地方的發展有時候可以和另一個地區的貧困聯繫在一起,
  當我們看到這種聯繫,
  這將會成為一種重要的洞見,你可以利用這個模型思考很多事情”。
  然後你就可以說,這個地方的過程和另一個地方的過程非常相似。
 C. 抽象
  也最難理解,但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最重要的。
  “那就是如何在使用模型的同時,警惕模型帶給我們的局限性。”
  “這種模型並非化學或者物理公式,是完全確定的,
  能夠導向唯一的結果,人類社會並非如此。
  我們要嘗試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即對於某些問題來說,永遠都無法得到答案。
  當我們教歷史的時候,最為關鍵的一點是我們要對學生很明確地說,
  (1)什麼事情是我們確鑿知道的;
  (2)什麼是我們認為可能是真的但不那麼確定的;
  (3)又有什麼事情是我們僅僅去猜測的;
  (4)還有什麼事情是我們連假設也做不了的。”
 歷史專業人士應該明確地告訴大眾,
 “這是我知道的,這是為什麼我認為我知道的原因,
 是的,我意識到有很多漏洞,但我為什麼有自信得出這個結論”。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中史_(明朝)大槐樹移民說是謠傳


之前看一視頻(註1,如上),講明初政府數次將山西百姓移往其他省份屯田,
移民後代皆自稱祖先來自(山西)大槐樹、或大槐樹老鸛窩、或洪洞大槐樹(註2),
總不離"大槐樹"三字,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是他們的先人們當初離開時,都是在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下(著名地標),
官府設的辦公點辦理播遷手續,而後遷移。



我見另一篇文章<移民大揭密>(註3)為了證明此事為實,一一列出證據。
其中一項提到元朝末年跟著朱元璋起義的胡大海(?-1362年,註4),
說他為復仇而濫殺無辜,是直接導致中原人口驟減不足的元兇。

然而,我讀小說《大明英烈傳》(註5),不見其殘暴;
又閱覽《明史》中的胡大海列傳(註6),此是清朝人所修(相對客觀),
也沒指出他攻下城池後,對人民有任何燒殺掠奪的罪行。
反而兩書都說到胡大海善於治軍,告誡所轄將兵,不可對百姓做三件事:
不可以殺,不可以強搶民女,不可以毀壞、縱火燒屋。
至於徵糧,打戰再所難免,且不論之。
所以,說胡大海報仇很離譜,致使我十分懷疑"大槐樹移民說"的真實性。


後來,我找到我比較信任的自媒體:大象公會,對"大槐樹移民說"所寫的文章(註7),
一一反駁了<移民大揭密>的"證據"。
先說結論吧!
我認為大象公會所言比較可信,真相應該是:
1. 山西向各處移民,確有其事。

2. 移民集合點不是山西洪洞的大槐樹,移民不見得來自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
 (明朝的正史沒提過大槐樹、老鸛窩)

3. 時代久遠,移民後裔對先祖原籍早已遺忘,
 以及非移民的土著想攀附漢族血統(可以地位提升),
 見"大槐樹移民說"故事豐富、知名度高又好記,便附會上去。


下面,我節選歸納大象公會駁斥"大槐樹移民說"的四個論點。
為了標示方便,"支持"大槐樹移民說者,稱為「正方」(綠色字);
"不支持"大槐樹移民者,稱為「反方」。

一.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正方:
元末,黃淮屍骨遍於野。明朝建立後,為填補豫、魯、蘇、皖、冀人口開始移民。
山西移民首當其衝。洪洞地處晉南,古官道從大槐樹通過。
洪武、永樂年間,明政府組織了18次大規模移民。
因為洪洞為移民集散之地,故而,洪洞大槐樹成為尋根問祖之地。

山西《洪洞縣志》以及洪洞縣《大槐樹志》記載,
明永樂年間,當地官府曾七次在大槐樹左側的廣濟寺,
集中澤、潞、沁、汾和平陽沒有土地的農民,以及人多地少的百姓遷往中原一帶,
並給所遷之民以耕牛、種子和路費。

反方:§我結論的2, 3點§
1. 把大槐樹作為移民集合點的說法很難站得住腳。
 據《明史》、《明實錄》,明初因中原地區迭遭戰亂、人口銳減,
 先後從山西移民18 次,
 但只有6條記錄提到從洪洞縣所屬的平陽府移民,洪洞集中移民的說法不見於正史
 況且,洪洞位於山西西南,
 挑選此地集中晉東、晉北移民再遷往東北方向,也顯得過於折騰。

2. 《明實錄》中關於從山西移民的記載,洪洞地方志裡同樣缺少相應記載。
 目前國內現存最早的《洪洞縣志》修訂於明朝萬曆年間,
 離移民時代不算太遠,但全書沒有任何地方提及移民,更沒有提到過大槐樹、老鸛窩。
 相反,書中提到,洪洞縣到1449 年才修築了簡易土城牆,
 當時的人口數量不像經歷過大規模移民。§目前《洪洞縣志》是民國後修的§

3. 唯一白紙黑字的證據就是族譜,但由於修譜時間較晚,
 並不是可以直接採信的史料,何況大多數提到祖先來自洪洞的族譜或墓碑,
 後面的具體地名大都省略、磨損,附會的可能性很大。
 學者趙世瑜通過實地調查找到了不少例證,
 如河南濟源南水屯村的張家祠堂,牌位和祠堂簡介均稱祖上來自洪洞,
 但撰寫於1425年,移刻於乾隆年間的祖宗墓碑卻明確墓主為“濟源之世家”,
 也就是當地土著。
 此外,他還發現大槐樹、老鸛窩這些地名在清朝中葉才大量出現於族譜記載。
 而越晚近的族譜,吸收的民間傳說也越多,導致祖宗經歷幾乎雷同——
 李、錢、祝、牛、楊諸氏都聲稱祖先在遷徙時砸破大鍋,幾兄弟每人拿一塊碎片為記。

4. 真正塑造大槐樹認同的,是明清至民國時期中國北方緊張的族群關係——
 “無根”的移民後裔也好,不清楚自己祖先是否為漢人的所謂“土著”也好,
 都會產生尋根的需求。而只有選定大眾認可的“故鄉”,才能明確身份,融入社會主流。


二.山西洪洞大槐樹位置
正方:現址

反方:
1. 雖然晚清時期大槐樹傳說已廣為流傳,
 但在洪洞本地,大槐樹長期不見遺址,當地居民亦語焉不詳。
 直到民國初年,洪洞士紳景大啟、賀柏壽等人出資興建古大槐樹遺址,
 並改造傳說,寫成書稿正式出版,大槐樹終於有跡可循。

2. 景大啟在碑記中宣稱“古大槐樹在敝莊廣濟寺之西,即世所謂遷民處也” 
 但是,明初的廣濟寺當時已經遷址,
 重建古蹟的記錄裡也承認選址依據只是“故老之傳聞”。§地點不可靠§

3. 明初山西移民與大槐樹的關係,也被賀柏壽的碑記確定下來。
 賀柏壽承認明初移民並不都是洪洞人
 但又說當時“洪地殷繁”,每次遷徙都有洪洞人參與。§矛盾,人不確定§
 至於大槐樹,則是“薈萃之所”,民間故事中明政府拐騙移民的說辭被去掉了,
 而移民集中地的功能仍歸於它。

4. 1916年,洪洞縣志修志,纂修者韓垌第一次把大槐樹寫進了地方誌中,
 不過在提及大槐樹為集合之所時,用了“傳聞”二字;
 對“歷年久遠,槐樹無存,寺亦毀於兵燹”的情況也沒有隱瞞。

5. 更高明的旁證尋覓者是1921年為《洪洞古大槐樹志》作序的趙戴文
 他在其序文中稱大槐樹移民說“但不見諸史,惟詳於譜牒”
 這既是事實,又把大槐樹故事的依據牽繫到眾多家族譜系的記錄中。
 隨著《洪洞古大槐樹志》和兩年後更大規模的《增廣山西洪洞古大槐樹志》刊印出版,
 他的觀點也廣為歷史學家採納,持續影響至今。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有這傳說的由來§


三.「解手」的由來、小腳趾甲兩瓣是大槐樹後裔
正方:
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樹居民被强制迁移,途中官兵紧缚其手防止逃跑。
先是“大綁”,導致行走速度很慢。
後改成“小綁”,即每人只綁一隻胳膊,幾十個人連在一條繩上。
誰要大便或是小便,就懇求差人:
“請大人把我的手鬆開,我要大便或小便。”
後簡便成“請大人給我解開手”、“請給我解手”、“解手”。
如今,很多地方將大、小便說成是解手。
和解手相似,由於胳膊長時間反綁,漸漸地麻木了。也就習慣了背著手走路。

反方:
1. 由於宋元話本中“解手”一詞早就出現。
2. 背手、小腳趾甲兩瓣其實是包括朝鮮人在內的東方人普遍特徵。§這不是山西人特徵§
3. 解手、小腳趾甲兩瓣是全國移民通用的說法
 聲稱先祖是“江西填湖廣”的湖南、湖北人也有小腳趾甲兩瓣的區分法。
 而連"解手",顧頡剛認為是江西填湖廣的證明。


四.胡大海復仇
正方:
胡大海後參加朱元璋農民起義軍,為朱明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朱元璋登基後賞群臣,胡大海只求到河南報仇。
朱元璋躊躇再三勉強答應,但“只准殺一箭之地”。
胡大海帶兵前往林縣,正巧老雕飛過,他一箭射中老雕屁股,
老雕飛遍全縣,大海帶兵殺遍全縣。
一時,林縣血流成河。朱元璋大怒但念及舊臣,下令他從洪洞大槐樹移居河南。

反方:
把胡大海、常遇春這兩名色目人描繪成人獸雜交生下的殺人魔,
緣於故事背後的漢人排外心理。


對於胡大海的事,我還想多說兩句,
第一,在朱元璋還沒登基,胡大海早已身故。
第二,那麼能射,要不射一支能中鳥屁股還能飛的鳥,給我看看。



---------------------------------------------------------------------------------
註1:壹讀視頻 163 為什麼山東、河南、河北很多人的祖先都是山西人?
§這是我第二次引用壹讀視頻,他的題材很有趣,日後還會繼續飲用。§


註2:
1. 百度百科:大槐樹人

2. 百度百科:大槐樹祭祖習俗

3. 維基:洪洞大槐樹移民
關於元末明初中原人口驟減的解釋:
明朝開國大將胡大海年輕時曾在河南乞討,由於受當地人辱駡,懷恨在心,
功成名就後便想去河南報仇雪恨。朱元璋批准他只可殺「一箭之地」,
誰知胡大海一箭射中雁尾,大雁一飛千里,胡大海一路向北殺得河南山東幾乎沒有人煙。


註3:移民大揭密,若你知3個就是大槐樹子孫了!


註4:維基:(元朝末)胡大海
胡大海軍紀嚴明,曾說:「吾武人不知書,惟知三事,不殺人,不掠婦女,不焚毀廬舍。」
...劉基、宋濂、葉琛、章溢之見聘也,大海實薦之。
§劉基、宋濂、葉琛、章溢都是胡大海推薦的人§


註5:明朝郭勳《大明英烈傳》
§沒有一箭之地復仇的情節§


註6:
1. 《明史》卷133
2. 《明史》:胡大海,字通甫,虹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註7:為什麼北方人的祖籍都是大槐樹|大象公會
過往研究似乎都有意無意忽略了一個漏洞:
為數如此龐大的移民,怎麼都出自一個小縣城,還都以一棵樹或一個鳥窩做標記?
張青的解釋是,移民不全是洪洞人,大槐樹只是各地移民集合點
以便官府編排隊伍,發放川資。

(反方)“大槐樹移民”是歷史大騙局,誰想離開自己的家鄉呢 圖片來源§

(反方)為什麼很多人的祖籍是山西大槐樹村?有哪些姓氏從此遷出
目前國內現存最早的《洪洞縣志》修訂於明朝萬曆年間全書沒有任何地方提及移民,
更沒有提到過大槐樹、老鸛窩。
大槐樹、老鸛窩這些地名在清朝中葉才大量出現於族譜記載。
而越晚近的族譜,吸收的民間傳說也越多,導致祖宗經歷幾乎雷同——
李、錢、祝、牛、楊諸氏都聲稱祖先在遷徙時砸破大鍋,幾兄弟每人拿一塊碎片為記。

雖然晚清時期大槐樹傳說已廣為流傳,
但在洪洞本地,大槐樹長期不見遺址,當地居民亦語焉不詳。
直到民國初年,洪洞士紳景大啟、賀柏壽等人出資興建古大槐樹遺址,
並改造傳說,寫成書稿正式出版,大槐樹終於有跡可循。

(正方)山西洪洞大槐樹為何大量移民? 大懷樹的圖片來源

(正方)歷史首次揭開: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真相

(正方)山西洪洞大槐樹劉氏移民 §寫山西,沒寫洪洞、更沒有所謂的大槐樹§
(1)《明太祖實錄》卷110載:“洪武九年十一月徒山西及真定民無產者於風陽屯田”。
(2)《明太祖實錄》卷131載:“洪武十三年五月,山西民為軍者二萬四千餘戶,悉還為民”。
(3)《明大祖實錄》卷193裁:“洪武二十—年八月戶部郎中劉九皋言:
 今河北諸處,自兵後田多荒蕪居民顯少……上訪戶部侍郎楊靖曰:…
 山西民眾,宜如其言。於是遷山西澤潞二州民之無田者,
 往新德(豫)、真定(冀)、臨清(魯)、歸德(豫)、太康(豫)等處間曠之地,
 今自便置屯耕種,免其賦役三年,仍給鈔二十錠以備農具。”
(4)《明大祖實錄》卷197載:洪武二十九年九月後軍督朱榮奏:
 山西貧民徒居大名、廣平、東昌三府者,凡給田二萬六千七十二頃;
(5)《明太祖實錄》洪武二十二年十一月“
 上以河南彰德、衛平、歸德,山東臨清東昌諸處土宜桑棗,民少而貴地利,
 山西民眾地狹故多貧,乃命後軍督府柬事事李恪等渝其民願徒者,
 驗丁佃田,其冒名多佔者,罪之。復令工部榜渝”。
(6)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給山西民兵十萬人,鈔各三十錠,令量牛屯田。
(7)《明太祖實錄》卷223載;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宋國公馮勝等籍民兵還。
 先是上遺勝等往太原、平陽選民丁立都伍,置衛屯田,至是還以所籍之數報之……
 計平陽選民丁九衛、太原、遼、沁、汾選丁七衛,……每衛五千六百人。
(8)《明太祖實錄》卷223載: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後軍都督府柬事李恪、徐禮還京。
 先是命恰等往諭山西民願徒居彰德者聽
 至是還報,彰德、衛輝、廣平、大名、東昌、開封、懷慶七府徒居者凡五百九十八戶。
 計今年收谷粟麥三百餘萬石,棉花千—百八十萬三千餘斤,
 見種麥苗萬三千一百八十餘頃。上甚喜曰:“如此十年吾民之貧者少矣”。
(9)《明大祖實錄》卷236載:洪武二十八年正月,
 甲寅譴使救晉王桐,發山西都指揮使司屬衛馬步官軍二萬六千六百人往塞北築城屯田。
(10)《明太宗實錄》卷21載:“永樂元年八月定罪囚於北京為民種田例。
 先是刑部尚書鄭賜都察院左都御史陳瑛等上言……
 北平、永平、遵化等處境地肥沃,人民稀少,凡徙危罪除……
 其餘有犯俱免,免杖編成里甲,並妻子發北京、永平等府州縣為民種田……
 禮部議奏:“山東、山西、陝西、河南四布政司就本政司編成里甲……上悉從之”。
(11)《明太宗實錄》卷12下裁:
 洪武三十五年九月命戶部遣官核實出西太原、平陽二府,澤、潞、遼、沁、汾五州
 丁多田少及無田之家,分其丁口,以實北平各府州縣
(12)《明太宗實錄》卷31裁永樂二年九月
 徒山西太原、平陽、澤、潞、遼、沁、汾民一萬戶實北京。
(13)《明太宗實錄》卷37載:
 永樂三年九月,徒山西太原、平陽、澤、潞、遼、沁、汾民實北京
(14)《明太宗實錄》卷40載:
 “永樂四年正月湖廣、山西、山東等郡縣史李懋等二百十四人言願為民北京
 命戶部給道里費遣之”。
(15)《明太宗實錄》卷49載:“永樂五年五月,
 命戶部從由西(山西?)之平陽、澤、瀾,山東之登萊好府州五千戶隸上林苑監
 牧養栽種,戶給道里費一百錠.口糧六鬥”。
(16)《明太宗實錄》卷103載:
 “永樂十四年十一月,徙山東、山西、湖廣流民二千三百餘戶於保定州,免賦役三年”。
(17)《明太宗實錄》卷106載,
 永樂十五年五月山西平陽、大同、蔚州、廣靈等府州申外山等詣闕上言:
 “本處地孬且窄,歲屢不登,衣食不給,乞分丁於北京、廣平、清河、真定、冀州、
 南宮等寬閒之處,佔籍為民,撥田耕種,依例輸稅,庶不失所。從之,仍免田租一年”。

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

醫健_處方箋上的℞

這是英文的處方箋(註1)。
這是大陸處方箋(註1):

而這是台灣處方箋(來自常誠醫療網):
據說西醫處方箋上都會有個「℞」(亦可作Rx),大陸目前依然保留,
但台灣改由電腦打字,這個"傳統"也隨之消逝。
然而,我覺得℞的故事很有趣,可以聊聊。
這就得先從埃及神話的Horus(荷魯斯)說起了。
由於劇情太過於複雜(存在多版本),我擇要著講。


古代埃及神話(註2)裡,
Horus的父親是Osiris(歐西里斯),母親是Isis(伊西斯),他倆原是兄妹,後成夫妻。
Horus還有個叔叔(或伯父),名Set(伊西斯)。
Set忌妒他的兄弟Osiris,設局殺他,並分屍成14塊。

除了Osiris的生殖器,Isis把其他屍塊全找齊,交給胡狼頭神Anubis(阿努比思)。
Anubis將屍塊拼湊起來做成木乃伊(第一具木乃伊),並使Osiris復活。
Osiris復活後,Isis"感應"而孕,生下Horus,
而後Osiris就到陰間當王,成為埃及神祇中的冥神跟重生之神。

Horus成人後,母親Isis泣訴他父親Osiris如何遇害。於是,Horus找Set復仇。
數次交戰,Horus傷了一眼。
有一派說Horus的母親Isis,求救於月神及眼科之神Thoth(索特)治癒了他。
另一派說Horus一眼被Set奪走,Thoth幫他奪回。
反正Thoth幫了Horus,Horus眼睛也痊癒了。最終結局是Horus報了仇,打贏Set。

Horus的眼睛(其實是一眼)的圖形-荷鲁斯之眼,如下兩圖(註3),
由於這神話,後人視荷鲁斯之眼為犧牲、癒合、康復和保護的圖騰,
廣泛被描畫和鐫刻在器物、門額..等等物品上。



Horus是受歡迎的神之一,關於Horus的圖案,不只是荷鲁斯之眼,祂另擁有好幾種形象,
可以參考註2.2的網址: 埃及旅遊|一起認識複雜的埃及神祇吧!九柱神與重要神祇們


據說蓋倫(Galen,註4)是第一個把℞寫進處方簽的,目的在取荷鲁斯之眼的「康復」之意。
雖然我不確定是否屬實,但至少我讀到的中文資料皆口徑一致(註3)。
沒新的證據說它錯,先持這種說法吧。

由於荷鲁斯Horus是埃及的神祇,
有人說在羅馬帝國統治埃及時,℞一度被替換成朱彼特(或稱宙斯)的圖案"♃",
目的相近,神明庇佑病人康復。後來羅馬帝國式微,又換回來了℞;
但有人不這麼認為,說R上的一撇“/”,才是羅馬統治時加的,
原本是R,加了這一撇,是R結合♃,成了℞。總之,西醫的處方箋上,最終統一是℞。

可能起源故事漸漸被人淡忘吧,
後來的人將這處方箋左上角的這個特殊符號,
加工解釋為拉丁文“Receptum”、“Recipere ”或“Recipe”書寫上的一種簡化。
並說這是“有求必應、領受、約定”,引申為“藥方”之義。
接著,又有人再綜合了原先的故事,
將℞講解為「領受這藥物,神保佑你,定會早日康復」的含意了。


關於醫藥,還有幾個常見的圖案(註5)。
藥學:海吉雅之杯(the bowl of Hygeia)和蛇(serpent),如下圖,
與希臘神話Hygeia(海吉雅)女神有關。

護士:油燈(lamp),如下圖,源自南丁格爾的故事。

醫學: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Rod of Asclepius),如下圖。
杖上只有一隻蛇,希臘神話的阿斯克利普斯是其由來。

有人會把"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Rod of Asclepius)"和"商神杖(Caduceus)"搞錯。
其實兩個很容易區分,
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Rod of Asclepius),杖上一隻蛇;
而商神杖(Caduceus)如下圖,杖有翅膀,纏著兩隻蛇。
搞混的意外發生是在美軍,
是他們率先以商神杖(Caduceus)做為軍醫的徽章,我們國軍軍醫才跟著沿用的。

圖案都有各自的典故,有興趣可以細查。



------------------------------------------------------------
20190810更新
------------------------------------------------------------
註1:
1. 台灣處方簽圖片出處:常誠醫療網 
2. 英文處方箋出處
3. 大陸處方箋出處


註2:
1. 埃及神祇 
§查(1)Horus、(2)Horus the Child、(3)Harpocrates;已失效,用此網站取代:Horus§

2. 埃及旅遊|一起認識複雜的埃及神祇吧!九柱神與重要神祇們
§(1)主要故事架構從這知道,(2)三張漂亮的荷魯斯的圖案§

3. 維基百科:Osiris(歐西里斯)
俄西里斯被他的兄弟賽特所殺,屍體被切成許多塊。
伊西絲與她的姐妹奈芙蒂斯找回了這些碎片(除了他的陽具),
並把它們做成蠟像交給祭司們膜拜。 
拉命令阿努比斯和圖特把俄西里斯做成木乃伊(這就是第一個木乃伊),
而後伊西絲使他復活。從此以後,俄西里斯便留在陰間審判死者的靈魂,
被稱作「Neb-ertcher」,意思是「世界邊緣之王」。

4. 維基百科(英文):荷魯斯

5. 百度百科:荷魯斯

它的來歷與荷魯斯神為父報仇有關。奧西里斯與伊西斯之子荷魯斯長大成人後,
在與殺父仇人塞特神的搏鬥中,荷魯斯的左眼被塞特奪走了。
他的眼睛可非同尋常,因為他的左眼代表的是月亮,右眼代表的是太陽。
左眼被奪走了,月亮神孔斯自然要出手相助。
在一個月圓之時,荷魯斯在月亮神的幫助下,經過殊死搏鬥,
終於打敗了塞特,將左眼奪回。
後來,荷魯斯將這只失而復得的眼睛獻給了父親、冥神奧西里斯。
再後來,荷魯斯之眼就成為辨別善惡、捍衛健康與幸福的護身符。
這是一種擁有非凡魔力的護身符,尤其是真正的,來自埃及神界的護身符。
為古埃及人最常用做避邪的護身符。



註3:
1. 2011-12-03醫學處方上“R上畫一斜線”很像Rx的符號
(1)這個符號“℞ ”,"R"是Recipe的縮寫。是拉丁文「請給」的意思,
但現在的英語詞典中一般就直接做“處方”或“秘訣”解釋。
至於R上的一撇“/”,是羅馬神話中最高中的神朱庇特(Jupiter),
也就是希臘神話中宙斯(Zeus)的符號。
因此,綜合以上兩者,“ ”的意思是:神保佑你,服用這藥物,定會早日康復
§木星符號應該是 「♃」§
(2)§這是大多數說法§
蓋侖(Galen,西元129 ~ 199年),古代醫學的最大的理論家之一,
他的學說在2世紀至16世紀時期被奉為信條,對西方醫學的影響很大。
他歷任幾代羅馬國王的御醫,而且是一個博學多才的文學家和哲學家。
他模仿古代埃及神話中的荷露斯之眼,
別出心裁地創造了這個“R”符號(荷露斯之眼看起來像英文字母的R,但沒有一撇),
又在R上加上一撇“/ ”,表示羅馬神話中最高中的神朱庇特(Jupiter),
也就是希臘神話中宙斯(Zeus)的符號。
因此,綜合以上兩者,“ ”當作他個人使用處方的標記。
由於這個符號出自大名鼎鼎的蓋侖之手,所以這個既不象英文字母“R”,
又不象“X”的符號迅速被後人廣泛接受,並沿用至今。
後來人們將這處方箋左上角的這個特殊符號解釋為拉丁文“Receptum”、
“Recipere ”或“Recipe”書寫上的一種簡化。
並說是“有求必應、領受、約定”,引申為“藥方”之義。

圖形出處,其內容同於1.(2)。

3. 實體書:
§Page 18,有寫Galen把℞寫在處方箋,關鍵字:eye of horus Galen§

4. 151:處方真的是“天書”嗎? ! §從26:40開始§

5. 維基百科(英文):處方箋
'℞' is a symbol meaning "recipe". It is sometimes transliterated as "Rx" or just "Rx".
This symbol originated in medieval manuscripts as an abbreviation of the Late Latin verb recipe,
§拉丁文動詞recipe的縮寫§
the second person singular imperative form of recipere, "to take", thus: "take thou".
§第二人稱單數的recipere是,拿、你拿§
Medieval prescriptions invariably began with the command to "take" certain materials
and compound them in specified ways.
Folk theories about the origin of the symbol '℞' note its similarity to the Eye of Horus,
or to the ancient symbol for Zeus or Jupiter, (♃),
gods whose protection may have been sought in medical contexts.
§民間理論說,這是相似於荷魯斯之眼,跟宙斯或朱彼特符號§

6. Chapter 2 – The ancient Egyptians, the Greeks and the Romans
Although we may ridicule many of the beliefs of the early Egyptians,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their belief in the efficacy of invo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yet even now we preface all prescriptions with the Rx sign, 
which is traceable to the Pagan sign for Jupiter,
and was used as an invocation to the gods by the Chaldean physicians
when writing their prescriptions thousands of years ago.
§雖然我們可能會嘲笑早期埃及人的許多信仰,特別是關於治療疾病方面上的,
但即便是現在,
我們仍沿用埃及的℞作處方箋的開頭標誌(追溯起來,Rx也是異教的朱彼特符號)。
而且,這數千年來,巫師在寫處方,標上Rx作為他們向神明的祈願之用(祝願病人康復)§

This is one of the symbols that links pharmacy practice today to ancient mythology,
and which appears on every prescription that you too will handle.
The Rx can take many forms, but they all basically have the same intent.
The most popular interpretation is that it could have derived from
the ancient Egyptian eye symbol, the Eye of Horus, ...
§最受歡迎的解釋是,源於古埃及眼睛的象徵(荷鲁斯之眼)§
There is a less fanciful interpretation however,
and that is that Rx is an abbreviation for the Latin verb “recipere”,
which translated means “Take” (it or thou). ...
§前面提過,把R解釋成拉丁文的"拿"§
All professions generate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ir craft, including the health professions,
who have generated a series of craft specific symbols.
For Pharmacy the symbol is the bowl of Hygeia and the serpent reaching up to it,
for Nursing it is a lamp, for Medicine it is the Caduceus, and so on...
§所有職業都製作出象徵自己專屬圖案,關於醫藥的部分,
藥學的圖是海吉雅之杯和蛇,護士的是油燈(lamp),醫學的是雙蛇杖(錯誤)。§
Another great from this golden age of Greek culture was Galen.
He practised and taught in Rome as a physician and natural scientist, in the second century AD.
He created a system of pathology and therapy that ruled western medicine for 1500 years.
It is from his name that the word ‘galenical” is derived.
§galenical,這個字來自Galen(蓋倫),此文沒提Rx跟Galen的關係§



註4:蓋倫
1. 百度百科:蓋倫草藥(galenical)這個字來自於蓋倫(Galen)


註5:著名的醫學符號
1. 夏末社區藥局實習生活回顧 - 臺大藥學系
圖中背景的文字為 Rx,其中 R 是 Recipe 的縮寫,
是拉丁文「請給」的意思〈英語的「處方」〉;
至於 R 上的一撇,是羅馬神話中最高神朱比特,也就是希臘神話中宙斯的符號。
因此,綜合以上兩者,Rx 的意思是:神保佑你, 服用這藥物定會早日康復。 

至於中央的蛇與杯子,則是國際上一 貫代表藥學的象徵:海吉雅之杯。
海吉雅 (Hygieia)是希臘神話中掌管健康、清潔、醫療以及醫藥的女神,
為希臘醫神阿斯克勒匹厄 斯(Asclepius)的女兒之一。
作為醫神,阿斯克勒匹厄斯的象徵便是他長年臥於手中的權杖,
以及纏繞其上的蛇(傳說醫神曾經見到蛇救治自己的同類,
便認可其具有的智慧以及對醫藥的敏銳);而海吉雅的杯子與蛇則是延續她父親的意象。

2. 維基百科(英文):Bowl of Hygieia 藥學圖出處

3. 護士符號 護士圖出處

4. 維基百科: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 醫學圖出處

5. 維基百科(英文):Caduceus 商業杖圖出處

2017年9月17日 星期日

化學_氧氣是助燃物

國中理化有個實驗(註1),雙氧水(H2O2)加二氧化錳(MnO2),產生氧氣。
化學反應式為:
   MnO2
2H2O2──→2H2O+O2 (+熱)
二氧化錳於此扮演「催化劑」。維基的催化劑定義(註2)是這麼寫的:
催化劑又稱觸媒,是能透過提供另一活化能較低的反應途徑而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本身的質量、組成和化學性質在參加化學反應前後保持不變的物質。

對上述反應式而言,
縱然沒加二氧化錳,雙氧水本來就會產生氧,二氧化錳是加快它。
而整個過程二氧化錳依舊二氧化錳,質與量沒變。
這實驗是「催化劑」的經典案例,
以至於「催化劑」一被提到,我就直接想到二氧化錳。


昨天有人問我:「氧氣是催化劑嗎?」
我腦中立即浮現「二氧化錳」,正當開始思考時,他改口說:
「不不,氧氣是助燃,氫氣是可燃嗎?」
我依舊在回憶:「二氧化錳是催化劑,那反應的物質是雙氧水跟什麼?」
因為離國中太久了,我把反應式當成
     MnO2
2H2O2+??──→O2 +??
實在想不起來,又遭問另外一題:氧是可燃還是助燃。於是,我又說錯了。
幸虧有人糾正:「氧氣是助燃,氫氣是可燃。(註3)
而後來,我始終沒喚回記憶,查網路才曉得雙氧水產生氧的反應式。

至於「氫是可燃」,要根據「燃燒的定義」解答,定義同樣來自維基:
燃燒是物體快速氧化,產生光和熱的過程。 燃燒的本質是氧化還原反應
廣義燃燒不一定要有氧氣參加,任何發光、發熱、劇烈的氧化還原反應,都可以叫燃燒。

這裡僅氫可以氧化還原(氧不能氧化),是故,氫為可燃。
而這就是標準的用基礎定義、概念解題。
所以,若是記清楚「什麼是燃燒」,便不須刻意記憶哪些物質是可燃或助燃。
此即我會答錯的癥結所在。


李笑來先生說:「概念是一切知識的基石(註4)」
所謂的基石,不單是基礎,也可視成最小單位。
學問便是由一個個概念所架構的萬丈高樓。
愛因斯坦曾說:「我想知道上帝的構思,其他的都只是細節(註5)。」
我想這個構思,亦可以理解成構建世界的種種定義、或觀念、或概念吧。



---------------------------------------------
註1:實驗室製氧的方法

註2:維基百科:催化劑

註3:維基百科:燃燒

註4:概念是一切知識的基石

註5:維基語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原文:I want to know God's thoughts; the rest are details.
翻譯:我想知道上帝的構思;其他的都只是細節。
另一種翻譯法
“我想知道上帝是如何設計這個世界的。
對這個或那個現象、這個或那個元素的譜我不感興趣。
我想知道的是他的思想,其他的都只是細節問題。”

醫健_膳食_吃蔬菜、豆魚肉蛋類、澱粉的順序

昨晚聚餐時,有人突然問:
蔬菜、豆魚肉蛋類、澱粉類(全穀根莖類)的進食順序怎麼排,對身體健康才好。
自我看完某短片(註1),是一位可憐的受測者,
一邊按不同次序吃這三類食物,一邊實測血糖變化而得出最佳次序,
我就記得他的結論"蔬菜→澱粉類→豆魚肉蛋類"是最優解,因此,我便這樣作答了。
那為什麼我說受測者可憐呢?因為吃一樣扎一次針測血糖,感覺超痛。
然而,我回家後查證,順序錯了。


錯的不是那個短片,而是我記錯了。它說的順序是蔬菜、豆魚肉蛋類→澱粉類
我找到的其中一個資料(註2)分得又再細一些。三者應當為:
蔬菜(達500公克)→豆魚肉蛋類→澱粉(全穀根莖類),每種食物吃的時間需達5分鐘。
他偵測的指標,除了血糖(糖化血色素)、也包含胰島素。
老實說,我不知道胰島素是怎麼量測出來的,或許就是量血糖,我不曉得。
總之,這是最新醫學給的建議。

文章還條列了這樣做的四個好處。
一、抑制血糖快速上升
二、增加飽足感。特別強調細嚼慢嚥。

 蔬菜的時間至少超過5分鐘,所以如果是狼吞虎嚥不到10分鐘就把所有飯菜吃完,
 效果也許就沒有那樣明顯了,目前也有一些研究指出,
 細嚼慢嚥對於控制熱量攝取有幫助。
三、調節代謝功能:
 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負責生理功能的調節,對身體健康很重要。
四、保護心血管:
 蔬菜中的植物化學物質是重要的天然抗氧化物,
 有助於抑制活性氧對細胞的危害、保護心血管健康。

讀完給人感覺是,他特著重蔬菜的好處。
我想另一個原因是人的食量有限,先吃菜多一些,後頭吃的飯就會少許多。
從前的人很重主食,認為能獲取飽食感的是澱粉類,像是飯、麵粉類。
根深蒂固的飲食習慣,使他們認為一餐沒吃到飯,就等於今天少吃一餐,
吃飯吃飯,一定要吃到飯。
而與之相反的是,有些網路上的謠言,
說澱粉類易使人發胖,最好的減肥法,是不吃澱粉類。
這事也很值得提出來講。依目前營養學的說法(註3),
一天裡的一餐沒澱粉,勉強可行的
(前提是沒有糖尿病、腎臟病及痛風的人,能一餐不吃澱粉),
但整天不吃,是不好的。
而給的三餐吃澱粉建議是:早餐多、午餐中等、晚餐少量。
所以,不是每一餐非得吃到飯,麵也行,最好要吃點。



--------------------------------------------------------------------


註2:進食順序「倒過來」 血糖竟發生奇妙的變化
日本和美國類似的研究都有相同的結果,先吃大量蔬菜,
不知不覺中病人熱量的攝取及飲料甜食的攝取也減少。
文/賴秀怡(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 2017-01-17


如果只有一餐不吃澱粉並無不可,但前提是沒有糖尿病、腎臟病及痛風的人。
否則,即使只有一餐都可能影響血糖、腎功能及尿酸。
以糖尿病人為例,晚餐沒吃澱粉,
夜裡可能就會發生低血糖,或者隔日一早出現反彈性高血糖的狀況。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助理教授劉沁瑜則持保留態度,
並不建議晚餐不吃澱粉,她形容這是「賺了股利(減重),賠了股本(健康)」。

劉沁瑜解釋,澱粉類的代謝產物是二氧化碳及水,
而蛋白質的代謝產物是含氮廢物,須由腎臟代謝。
若晚餐不吃澱粉,而以肉類及蔬菜代替,過多蛋白質的代謝會增加腎臟負擔。
她認為,為控制體重,應整體性均衡的減少熱量,而不是單吃肉類、蔬菜,不吃飯。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強調,麵、飯、水果等醣類食物是身體重要的能量來源,
能夠刺激胰島素,讓血糖維持穩定,
吃太多會堆積成脂肪,吃太少身體無法獲取足夠能量也不行。 

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札記-人際-回音室效應

端傳媒在Facebook上放一影片:
【當同溫層越趨堅固,你需要帶你看破世界】(註1),
雖然這是一則廣告,但標題很好。
人盡愛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喜歡聽和自己三觀(人生觀、宇宙觀、價值觀)合的話。
然而,在這個多元價值時代,難免聽見不同聲音。
是選擇有雅量,思考其合理性,增進自己?(簡稱:提升)
或是堅持己見,折服對方?(簡稱:辯戰)
或來個相應不理,躲開不必要的麻煩?(簡稱:迴避)
人往往會挑舒服省力的方法,
提升是自己努力追上別人,辯戰是叫別人努力追上自己(註2),
但還是迴避好,大家都沒事,何必找麻煩(找罪)受呢?
於是,把自己「保護」在舒適圈內,見色聞聲全是悅目順耳的熟悉。
有人把此稱為「回音室效應(echo chamber)」。
而維基(註3)的定義是:
 迴聲室效應(英語:Echo chamber)或稱「同溫層效應」。
 在媒體上是指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
 一些意見相近的聲音不斷重複,並以誇張或其他扭曲形式重複,
 令處於相對封閉環境中的大多數人認為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實的全部


維基拿"媒體"來講解,而現實生活也不乏實例。
比如:做文創產品的筆記本很好賣,但買這些筆記本的人很少能用完,
大部分都是收集起來放著,為什麼還要買?
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將來要寫在這個筆記本上的句子,要比曹雪芹還重要,
值得被留下來,所以這本筆記本配得上一個比《紅樓夢》還要貴的價錢。
對此,梁文道先生發表看法:
 「如今大部分人都喜歡看朋友在社交媒體上寫的生活感嘆,或照片。
  這些其實就跟筆記本一樣。
  人們甚至不是在關心同代人,而只是關心他自己。
  因為朋友圈裡都是一些與自己相似,或者你願意相信他們跟你很像的人。

  天天看他們的東西,其實某種程度是看自己留的東西。
  這是一個我們所有人都極度自戀、自我膨脹的世界,
  每天都在照鏡子,問魔鏡魔鏡告訴我,世界上誰最美。」(註4)


我認為維基定義中,有四個重點。
一.相對封閉;二.意見相近的聲音不斷重複;
三.以誇張、扭曲的形式在重複;四.認為這些是事實的全部。

關於第一點,人們為什麼會陷入此境,可能是自己刻意營造或商業利益。
自己刻意營造的理由前面已述,面對異議,人們大抵有提升、辯戰、迴避三項可選,
求輕鬆,選迴避者多。而商業利益,就得說到「注意力商人」。

要蹭人好處、賺人錢的商人,最懂得先決條件是:吸引目光。
最早的街頭賣藝,會喊:「來來來~沒錢的捧人場,有錢的捧錢場。」
賣藝者不是要錢,為什麼要「沒錢的捧人場」?
這是由於可以招人注意,招越多人聚,賞錢的機會越大。
事實上,"吸引目光"就是一門生意,
單單"注意力"就能變現(金),從事此業的人稱「注意力商人」。

報紙頭版的廣告和電視黃金時段的廣告,何以特別貴?
因為從訂閱量與收視率,可證明它們能見度最高,報社、電視台也依此向客戶收費。
而在網路世界也有"注意力商人",臉書、youtube等等便是,它們按使用者流量算廣告費,
因此,他們依個人瀏覽紀錄的大數據,發展適用於每個人的演算法,
極大化人們在他們網頁的停留時間,連帶著把人們框入了相對封閉。

正如<Facebook真的縮小了我們的視野?>(註5)所觀察到的:
自己的Facebook塗鴉牆上,總是同樣幾位朋友的動態,
 總是同樣類型的新聞,同樣類型的言論,甚至連出現的廣告都有些類似。」、

這一點,我有切身經驗:我在Yahoo發表的一篇文章「鄭捷死了,而你們才是危險的」,
 首先發佈在我個人的塗鴉牆時,有超過三千多人按讚,上千次分享,
 留言幾乎都是一面倒的支持。
 不過,當這篇文章在Yahoo上架時,情況完全大逆轉。
 幾百篇留言回應,居然找不到一篇是支持我的論點。

這也旁證為什麼Facebook比Yahoo賺錢的原因。


關於第二、第三點,它們是基於第一點的前提下,運作的迭代。
除了在自己的相對封閉的小圈圈內,維持出融洽的氣氛外,
還得自我催眠出「一切都很美好,且越來越美好」的榮景。
我一個朋友說:「臉書,就是拿來炫耀的。」
可以想想臉書上,自己和朋友的私人動態消息,是常態事件嗎?
自​​己發布的文字是否有反覆編輯,很多話已經不是你當初想說的話。(註6)
張貼的圖片,是否經過後置處理。
最後,不斷更新,期待留言與按讚。有"回應"則心喜再寫,於是,直至上癮無力脫離。
結局便顯而易見,即第四點,
既瞧不見人我差異,又忽視已知現實,就會以片面是多數,乃至全部事實。


對此,有什麼建議嗎?
戰國時代,有一位名叫鄒忌(註7)的人,高個貌俊。
他問妻子:「你覺得,我好看,還是城北徐公(美男子)好看?」
妻子答:「你最帥,徐公比不上你!」
鄒忌沒自信,又去問妾:「你覺得,我好看,還是城北徐公好看?」
妾答:「徐公哪能跟你比?」
隔天,鄒忌家有來客,鄒忌再問:「我跟城北徐公,哪個好看?」
客人答:「徐公不及你英俊啦!」
又隔天,城北徐公來找鄒忌,鄒忌端詳,自視不如他。

晚上就寢,鄒忌躺在床上想:
「妻子說我好看,是因為愛我;妾說我好看,是因為怕我;
 客人說我好看,是因為有求於我。」他便以此事建言國君,多納逆言。

所以,建議很簡單,就是別在"回音室"找最舒適的辦法突破、進步,
而是跨出去,故意看不一樣的東西,允許暫時的不痛快、不確定,
沒有外部(知識)刺激,就無法鑑別內部的真實性(註8)。至少,這是大方向。



-----------------------------------------------
註1:當同溫層越趨堅固,你需要帶你看破世界


註2:內參-社會-谷歌是一個大迴聲室?(反方意見有很趣):
達莫爾說,每個人都會對“世界是什麼樣,該怎麼樣”有自己的偏好和信念。
人們會選擇遠離跟自己意見不同的人,親近三觀合拍的人。迴聲室就是這樣形成的。
迴聲室內的人,聽到的都是自己聲音的迴響。而 “谷歌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迴聲室”。
達莫爾說:對於包括他在內的很多人,在谷歌工作是自我身份認同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它堪比宗教,有自己的領袖和信徒,我們都堅定地信仰著谷歌神聖的座右銘“不作惡”。

迴聲室需要創造一種共同思想,並且把討論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
迴聲室還需要反擊不同意見。
“無論是在家裡,在網上,還是在公司,一旦有人堅持挑戰禁忌,
他們不是遭到羞辱而被迫就範,就是被驅逐出團體,以此來維護團體的共識。
公開羞辱的作用不僅在於展現羞辱者的高人一等,同時還能殺雞儆猴。”
達莫爾認為自己就是這種迴聲室的受害者。



註3:維基:回音室效應


註4:內參-哲思-人人都極度自戀的世界
買這些筆記本的人,其實很少能用完,大部分都是收集起來放著,為什麼還要買?
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將來要寫在這個筆記本上的句子,要比曹雪芹還重要,
值得被留下來,所以這本筆記本配得上一個比《紅樓夢》還要貴的價錢。”


梁文道說,如今大部分人都喜歡看朋友在社交媒體上寫的生活感嘆,或照片。
在他看來,這些其實就跟筆記本一樣,
他覺得人們甚至不是在關心同代人,而只是關心他自己。
因為朋友圈裡都是一些與自己相似,或者你願意相信他們跟你很像的人。

天天看他們的東西,其實某種程度是看自己留的東西。
“這是一個我們所有人都極度自戀、自我膨脹的世界,每天都在照鏡子,
問魔鏡魔鏡告訴我,世界上誰最美。
我們那些過去覺得厲害的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好,卡夫卡也好,恰恰不是今天需要的。
今天大家需要的,只是要聽到自己在唱歌,看到自己在拍電影,夢見自己正在做夢,
他不要離開自己這個範圍,不要買一本其實比一本空白筆記本便宜很多的《紅樓夢》。”


註5:Facebook真的縮小了我們的視野?


註6:得到-人際-為什麼朋友圈會讓人感到孤獨
朋友圈=社群軟體的概念,例如facebook。
 
朋友圈的好處:自我選擇,或者自我保護
 想想自​​己在發朋友圈的時候,
 是不是要反覆編輯修改,很多話已經不是你當初想說的話了。
 不修圖,很多人都不敢發自拍。
 其實你發的朋友圈的時候,也在進行自我審查,
 那些你選的的內容,都是你覺得最安全的內容。
 
朋友圈的壞處:有被關心關注的錯覺,一離開就產生孤獨感
 刷朋友圈時,就會有這樣的錯覺,
 1. 讓我們關注任何我們想去的地方
 2. 我有那麼多朋友,總是有人在關心我,總有人願意聽我說話
 3. 我們永遠不會孤獨,是最要命的錯覺。
 當一個人有這種想法的時候,
 他只要單獨呆上幾秒鐘,就會有焦慮的感覺,
 然後他就會去拿手機,開始刷朋友圈 



註7:《戰國策》齊策一: 鄒忌脩八尺有餘
鄒忌脩八尺有餘,身體昳麗。
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暮,寢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一個人,假如說他把自己局限在一個自我意識始終很舒服的境況裡,
把自己封閉在很狹窄的知識門類或專業當中,是很成問題的。
不管你是否樂於接受,那種偏安於知識的一隅而孤芳自賞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了。
如果沒有來自外部的刺激,所謂內部的真實性其實是很值得懷疑的。”

人在照鏡子時總會覺得很舒服,
“長得美的人越看自己越覺得美;長得有瑕疵的人,比如臉上有個痣,
他在鏡子前左看右看,總覺得這顆痣長真是長對了地方。
他可以用一萬個理由來說服自己長得不賴,至少還過得去。”
可是,看照片就是另一回事,我們會發現很難接受照片中的自己,
甚至會覺得照片中的人一點不像自己,“和照鏡子的舒適相比,照片顯得冷酷而陌生”。

為什麼照片所反映的自我形像有時候讓人難以接受?
那是因為在照鏡子的時候,我們的自我意識參與了形象的產生。
而照片來自於他者,來自於外部的視角。
所以說,沒有他者的介入,沒有外部視角的參照,沒有外部知識的刺激,
我們就會越來越自戀,我們的想像力也會越來越貧弱。

2017年9月5日 星期二

札記-中史-(秦)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清朝末年,學習西學是政治正確的潮流,
據說1905年(註1),科舉考試的考官為了迎合上位者,便來個中西合併,
出道題為<項羽拿破輪論>(當時譯名,把拿破崙譯成拿破輪)。
可是,當時資訊不如今日流通,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哪能知道「拿破輪」是什麼。
一名考生便如此寫道:
「夫項羽,拔山蓋世之雄,豈有破輪而不能拿哉?
 使破輪自修其政,又焉能為項羽所拿者?拿全輪而不勝,而況於拿破輪也哉?」
白話文:
「那項羽,是一個力能拔山的蓋世英雄,難道連一個破輪子都不能拿起來?
 況且破輪子自然會被人修理而恢復,又怎麼能被項羽去拿呢?」
之後,開始論述"項羽大材小用"。
這故事千萬別當真,作笑話看就好,已有人(註2)指正這事,
1905年的最後一次科舉,確實沒這題(註3)。
而杜撰這笑話的人會將項羽和拿破崙擱一起比較,應該是他覺得兩人遭遇相近。
兩人都曾叱吒風雲,一統天下,一者是中國,一者是歐陸,
但人生的最後全栽在兵敗,一人自刎結尾,一人囚死作終。
而兩人死前的掛念,項羽吟曰: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拿破崙彌留喃喃:「法國,軍隊,約瑟芬。」(註4),
以此看來,是真能寫一篇<項羽拿破崙論>論述的。


我們都知道歷史是不可逆轉,討論「要是當初如何如何,就能如何如何」,沒多大意義。
所以,以下說的純當嗑牙閒聊。

拿破崙,有機會從聖赫勒拿島(Saint Helena)逃跑嗎?
至少三千士兵看管他,聖赫勒拿島是下圖中間小點(註5),
距離歐、非、美大陸是這般遙遠,並非拿破崙不想東山再起,我想是難度太高才沒做。


項羽呢?到烏江口時,史記這樣說(註6):
這時候,項王想要向東渡過烏江。
烏江亭長正停船在岸等在那裡,對項王說:
「江東雖然小,但土地縱橫各有一千里,民眾有幾十萬,也足夠稱王。
 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現在只有我這兒有船,漢軍到了,沒法渡過去。」
項王笑了笑說:
「上天要滅亡我,我還渡烏江幹什麼!
 再說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沒有一個人回來,
 縱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愛我讓我做王,我又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
 縱使他們不說什麼,我項籍難道心中沒有愧嗎?」
 於是對亭長說:
 「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長者,我騎著這匹馬征戰了五年,
 所向無敵,曾經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掉它,把它送給您吧。」
 命令騎兵都下馬步行,手持短兵器與追兵交戰。

從第一句,可以項羽是「想要渡江」且「有機會渡江」,
是否要像杜牧詩(註7)的「捲土重來」,項羽就沒明說。
但他饒了劉邦,劉邦饒不了他,被逼著起兵對抗的機率是極高的。
而這時候,烏江亭長開口了,直接提「捲土重來」。
反而,項羽的情緒崩潰,連「想要渡江」的念頭都放掉了。

「范增引退」可說是項羽兵敗一個重要時間轉折點,
垓下(四面楚歌)前,
項羽雖然領的軍隊未逢敗役(其他將領則未必),但楚軍的集體氣勢,江河日下。
最重大一擊是海春侯大司馬曹咎等人,竟不聽項羽的交代而出戰,害得糧倉被奪。
垓下(四面楚歌)後,皆是垂死掙扎。
垓下歌是項羽第一次抱怨;陰陵(地名)農夫報錯路,是第二次;烏江口,是第三次。
同樣是兵敗撤退,
第一次,四面楚歌,能歸咎於劉邦背信,不是說好的鴻溝為界嗎?
第二次,陰陵陷大澤,能說農夫可惡;
第三次,渡江失敗呢?被烏江亭長一說,項羽又說天亡他,不走了,戰了數回合後自刎。

那有沒有這麼一個可能,
項羽被烏江亭長的話戳中痛處,一向是他指揮人,今天被"指揮"過岸,
最後一絲絲的自尊被摧毀,便把話聽成話中話:「你輸了,要不要再來一回。」
而他一直喊天亡他、天亡他,
便是沒人可亡他(所以他自殺)、不願承認失敗,自然也不接受與此相關的暗示。

沒失敗,當然就沒有「重來」這事,沒失敗,又何必「逃跑渡江」。
項羽認為自己的死要怪天,因為天亡項羽,才讓跟著他的人受連累,
所以,這讓他愧對跟隨者的江東父老,只好他獨自面對!
若是如此,烏江亭長不開口,項羽會不會就"轉進"到江東了呢?


就順著項羽所說吧--天殺了項羽,那麼,天是否也賜死項羽跟隨者呢?
《史記》沒交代虞姬去向,戲劇很愛說她自殺。
同樣地,《史記》沒說清楚剩下的26位沒馬的騎兵下場怎樣。
是不是像滑鐵盧戰役裡,拿破崙部下康布羅納(註8),
當英軍勸降,他喊了一聲"屎" ,慷慨就義呢?
但我想他們應當會,且只會陪著項羽「生當作人傑,死當為鬼雄」(註9)吧!



-------------------------------------------------------------------------------------
註1:
1. 余秋雨《山居筆記-十萬進士》Page 240
(清朝)
據說為了迎合要考中外政治歷史的旨意,有一次考官出題把法國的拿破崙塞進去了,
而且因為粗粗的知道他與中國項羽一樣是一位以失敗告終的勇猛戰將,
便出了一道中外比較的試題:《項羽拿破輪論》(當時譯名初設,把拿破崙譯成拿破輪)。
出題的考官趕時髦,但來自全國各地的考生怎麼跟的上呢?一位考生開筆便寫道:
夫項羽,拔山蓋地之雄,豈有一破輪而不能拿哉?
使破輪自終其政,有焉能為項羽所拿者?拿全輪而不勝,而況於拿破輪也哉?

這位考生理所當然地把“拿破輪”看成是 個行為短語:什麼人伸手去哪一個破輪子。
項羽有沒有拿過破輪子他不知道,但八股文考試鼓勵空洞尤物的瞎議論,
文章也就做下去了。當我讀到這則史料時像其他讀者一樣不能不啞然失笑,
我想,這位考生敢寫作這篇文章倒也真有一點“豈有破輪而不能拿哉”的氣概,
科舉考試在當時確實成為一個破輪,他無論如何不能再向前滾動了。
為了不讓這個破輪使整個大車傾翻,在喊聲鼎沸中,科舉終於廢除”

2. 科舉趣事:考生作《項羽拿破崙論》卻不知拿破崙為何人
◎古時沒有發明照像技術,科考時對考生身份的查驗,是靠「文字」描繪的。
清代有一姓胡的考官督學監考,他做事認真,監考時按照名冊,
對考生的年齡相貌等,查核非常嚴格。
名冊中將考生有須卻不濃密者描寫為「微鬚」,
因此,他便把那些長著鬍鬚的考生通通都拒之門外。
一考生不服據理力爭,胡考官怒斥道:「你難道不懂得朱熹注『微,無也』的意思嗎?」
該考生並不示弱,也反唇相譏說:「照大人的說法,
《論語》中『孔子微服過宋』豈不是說老夫子『一絲不掛、赤身裸體』經過宋國了!」



註2:今古奇文:《項羽拿破崙論》


註3:晚清最後一次科舉試題(1905年)鄉試、會試、殿試


註4:「法國,軍隊,約瑟芬」,這是拿破崙一世留給世界最後的話
但拿破崙在聖赫倫那島上彌留之際,口詞不清地留給世界的最後幾個詞是:
「法國,軍隊,約瑟芬。」


註5:圖片來源:維基:聖赫倫那


註6:
1. 項羽本紀原文
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
「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
 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項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乃謂亭長曰:
「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

2. 白話文出處:史記.項羽本紀的翻譯


註7:杜牧<題烏江亭詩>: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註8:雨果《悲慘世界》第一卷 滑鐵盧-14最后一個方陣
這時,有一個英國將軍,有人說是科維耳,也有人說是梅特蘭,
他當時心有所感,抓住懸在他們頭上的那最后一秒鐘,向他們喊道:
“勇敢的法國人,投降吧!”
康布羅納答道:“屎!”


註9: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參考資料:四面楚歌為何奏效:第329期丨領導力:離家鄉近

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札記-行銷-西門慶追潘金蓮十步驟

《金瓶梅》西門慶如何成功追求到潘金蓮的過程(註1),
有人(註2)說能運用到"行銷(或商業談判)",並將其切成十步連環計,剖析如何實行。
所說十步如下:
步驟一:潘金蓮答應給王婆做壽衣。
步驟二:答應在王婆家做。
步驟三:第二天繼續在王婆家做。(前三步鋪墊)
步驟四:西門慶和潘金蓮見面。
步驟五:西門慶和潘金蓮搭上話。
步驟六:潘金蓮默認答應一起吃飯(開始布局)
步驟七:王婆出門買東西,潘金蓮和西門慶單獨在王婆家。(關鍵的一步)
步驟八:同桌吃飯。王婆和西門慶用閒聊的方式,完成了對潘金蓮極其高明的叫賣。
    精妙在於運用「潛移默奪」的手法達到了向潘金蓮推銷的效果。
步驟九:看時機成熟,王婆以「酒沒了,要買酒」為理由離開,順便把門也關了。
步驟十:西門慶撿筷子時,順便捏了潘金蓮的腳。

這是為了表現層次感,用此簡略的陳說,反讓整齣情境失真,
所以,最好讀讀原文(白話文解釋在註1),
才能感受到王婆和西門慶如何引導潘金蓮照他們設計劇本走,心理逐步接受。
而這十步,既保證了打鐵趁熱,又不操之過急,環環相扣,層層鋪墊,
即便潘金蓮拒絕,也不會落下輕薄的口實(註3)。


將此十步轉成"行銷"的實際操作,則是,
前五步,找到目標客戶,建立良好第一印象;
第六步、第七步:漸漸熟悉,獲取基本信任;
第八步:營造很自然而然的氣氛,推銷產品;
第九步、第十步:促成成交、客戶主動同意。

我沒有這行銷、談判的專業,所以感受不深,而這創意,我覺得趣味性大於實用性。
然而,我認為做生意可以分長久合作,或僅做成一次(如同詐欺集團)。這兩種肯定不同。
不否認這些話術的重要,但若為長遠計,商場信譽及專業實力應該會是前提。
我得強調,講的"專業實力"絕非是西門慶的「潘驢鄧小閒」(註4),嘻嘻。



-------------------------------------------
註1:
原文:
王婆笑道:
「大官人(西門慶)卻又慌了;老身那條計是個上著,
 雖然入不得武成王廟,端的強似孫武子教女兵,十捉九著!
 大官人,我今日對你說:
 這個人原是(河北省)清河縣大戶人家討來的養女,卻做得一手好針線。
 大官人,你便買一匹白綾,一匹藍繡,一匹白絹,再用十兩好綿,都把來與老身。
 我卻走過去,問他討個茶吃,卻與這雌兒說道:
 『有個施主官人與我一套送終衣料,特來借歷頭。
 央及娘子與老身揀個好日,去請個裁縫來做。』
 他若見我這般說,不睬我時,此事便休了。
 他若說,『我替你做,』不要我叫裁縫時,這便有一分光了。
 我便請他家來做。他若說,『將來我家裡做,』不肯過來,此事便休了。
 他若歡天喜地地說,『我來做,就替你裁。』這光便有二分了。
 若是肯來我這裡做時,卻要安排些酒食點心請他。
 第一日,你也不要來。
 第二日,他若說不便當時,定要將家去做,此事便休了。
 他若依前肯過我家做時,這光便有三分了。
 這一日,你也不要來。到第三日晌午前後,你整整齊齊打扮了來,咳嗽為號。
 你便在門前說道:『怎地連日不見王乾娘?』我便出來,請你入房裡來。
 若是他見你來,便起身跑了歸去,難道我拖住他?此事便休了。
 他若見你入來,不動身時,這光便有四分了。
 坐下時,便對雌兒說道:『這個便是與我衣料的施主官人,虧殺他!』
 我誇大官人許多好處,你便賣弄他的針線。若是他不來兜攬答應,此事便休了。
 他若口裡答應說話時,這光便有五分了。
 我卻說道:『難得這個娘子與我作成出手做。虧殺你兩個施主:
 一個出錢的,一個出力的。不是老身路歧相央,難得這個娘子在這裡,
 官人好做個主人,替老身與娘子澆手。』你便取出銀子來央我買。
 若是他抽身便走時,不成扯住他?此事便休了。
 他若是不動身時,這光便有六分了。
 我卻拿了銀子,臨出門,對他道:『有勞娘子相待大官人坐一坐。』
 他若也起身走了家去時,我也難道阻擋他?此事便休了。
 若是他不起身走動時,此事又好了,這光便有七分了。
 等我買得東西來,擺在桌上時,我便道:
 『娘子且收拾生活,吃一杯兒,難得這位官人壞鈔。』
 他若不肯和你同桌吃時,走了回去,此事便休了。
 若是他只口裡說要去,卻不動身,這事又好了。這光便有八分了。
 待他吃的酒濃時,正說得入港,我便推道沒了酒,再叫你買,你便又央我去買。
 我只做去買酒,把門拽上,關你和他兩個在裡面。他若焦躁,跑了歸去,此事便休了。
 他若由我拽上門,不焦躁時,這光便有九分了。
 ——只欠一分光了便完就。這一分倒難。
 大官人,你在房裡,著幾句甜凈的話說將入去;你卻不可躁暴;
 便去動手動腳,打攪了事,那時我不管你。
 先假做把袖子在桌上拂落一雙箸去,你只做去地下拾箸,將手去他腳上捏一捏。
 他若鬧將起來,我自來搭救,此事也便休了,再也難得成。
 若是他不做聲時,這是十分光了。這時節,十分事都成了!——這條計策如何?」
白話翻譯及講解:
1. 初讀《金瓶梅》系列第13篇
2. 初讀《金瓶梅》系列第14篇
3. 初讀《金瓶梅》系列第15篇
4. 初讀《金瓶梅》系列第16篇


註2:王婆為西門慶設計的滴水不漏的「推銷」過程


註3:超經典的兩個案例
◎王婆設計的十個步驟一個不能少,而且要絕對遵循其先後順序(過程性)。
十個步驟如同計算程序的流程,少了一個就得不出正確的結果(勾引成功)。
王婆設計這一過程正好引導了潘金蓮的心理逐步接受、
合拍(計算出正確的結果——勾引成功)。
不可操之過急,“心急吃不得熱豆腐”;不可拖拉遲緩,否則錯失良機。
這十個步驟環環相扣,層層鋪墊,步步為營,層層推進,真可謂經典!
就算潘金蓮無意,也不會落下輕薄的口實(“買賣不成仁義在”)。

◎由西門慶勾引潘金蓮看營銷談判的過程技巧,
談判是一切為達成雙邊或多邊一致的過程,談判的行為包括其間的語言表達或其他——
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而又往往是非常重要的——行為活動。
達成一致的過程,事實上就是談判的雙方或多方心理狀態趨同的過程

談判包涵的範圍很廣,除了一般所說的商業談判、政治談判,
小孩向家長要求買玩具是談判,教育學生改正缺點是談判,甚至追求女孩子也是談判。
談判具有強烈的目的性——達成目標,即達成 雙邊或多邊需求的一致。
程技巧是談判的一個重要技巧。把握談判的過程技巧,
就是把握“雙方或多方思想趨同”— —這一過程中雙方/多方的心理變化過程的技巧。
談判過程技巧的要決就是:
對談判的局勢暨雙方(或多方)心理狀態的判斷、把握和引導。


註4:《金瓶梅》的筆記-王婆幫西門慶釣潘金蓮的十個步驟
潘驢鄧小閒:
第一要潘安的貌;第二要驢大行貨(生殖器);第三要鄧通般有錢;
第四要青春少小,就要綿裡針一般軟款忍耐;第五要閒工夫。
此五件,喚做‘潘驢鄧小閒’。都全了,此事便獲得著。



--------------------------------------------
參考資料:如果沒有王婆,潘金蓮和西門慶能成嗎?
§此篇是說,西門慶本來就具備「潘驢鄧小閒」,
 男女情感進展原本也就那十步驟,操之在這兩人,王婆只是順水推舟。
 故,作者認為,沒王婆,事也能成§

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古籍_《世說新語》謝安喜怒不形於色

東晉四大家族王、謝、桓、庾的謝家,
能被喚出姓名的人物,我覺得應該是謝靈運和謝安了。
謝靈運,我頭個想到的就是「才高八斗」的典故,
想像一下當初謝靈運講那話的表情變化,戲劇感十足。

徐徐平緩說出第一句:「天下學問共十斗(一石)。」
接著,豎起來拇指講第二句:「曹子建(曹植)獨佔了八斗。」,然後自嘆弗如地點點頭。
轉成自信又篤定的口氣道出第三句:「我佔了一斗!」,嘴角輕微上揚。
最後面露不屑地說:「哼,天下人分剩下那一斗。」
四句話,謝靈運情緒轉折從平淡到佩服,從佩服到高傲,從高傲到蔑視。
相對而言,謝安個性內斂沉穩,用句話形容,喜怒不形於色!


援引《世說新語》的兩段謝安的事蹟:
其一,雅量第29條(註1):
桓溫提前埋伏下甲士,並安排好一場酒宴請朝臣,想利用這個機會殺掉謝安、王坦之等人。
王坦之很害怕,就問謝安:「我們該怎麼辦啊?」
謝安一點也不驚慌,對王坦之說:「晉室的存亡,就在此一舉!」
於是謝安、王坦之和其他大臣們一起來到桓溫面前。
王坦之的臉上,流露出驚恐的神色,而謝安自始至終都面色平和,和往常完全一樣。
進入大帳後大家坐定,謝安就用洛陽的口音(鼻音重),
高聲吟詠起嵇康的詩作《贈秀才從軍》,「浩浩洪流,帶我邦畿......」
桓溫也對謝安豁達開朗的氣度有所忌憚,便撤走了埋伏的士兵。
王坦之和謝安以前名聲相同,但經過此事,二人的高下才分出來。
如果說,桓溫沒有殺謝安、王坦之的企圖,那為什麼要伏兵呢?
因此,這是不折不扣的鴻門宴,稍稍一句說岔,命喪黃泉。
謝安能危急之境,神色自若展現風雅,最終折服敵人,可見有相當高的心理質量。


其二,雅量第35條(註2)。這一條非常有名,應該很多人都聽過。
淝水之戰(註3)時(西元383年),
謝安和客人下圍棋,一會兒謝玄從泥水戰場上派出的信使到了,
謝安看完信,默不作聲,又慢慢地下起棋來。
客人問他戰場上的勝敗情況,謝安回答說:「喔,孩子們打贏了。」
說話間,神色、舉動和平時沒有兩樣。
然而,正史的《晉書》(註4)卻在這糗了謝安一下,
說他外表裝鎮靜,內心興奮(這是《晉書》立場),寫道:
客人離去之後,謝安回到內室,過門檻,內心十分開心,
沒察覺自己將木屐齒折斷,他處事鎮定能遮掩真情就是這樣。


成語「東山再起」,講的也是謝安。
他年少短暫當過一個多月官,便「退隱」了,直到四十歲才又出仕。
因為他住在東山,所以稱東山再起。
謝安老大能舉用(40歲在當時算老),不免說是家族力量,
但宦途順遂,壽終正寢,誠然是喜怒不形於色等人格特質所致吧!



---------------------------------
註1:
1. 《世說新語》雅量第29條 原文:
 桓公伏甲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
 王甚遽,問謝曰:「當作何計?」
 謝神意不變,謂文度曰:「晉阼存亡,在此一行。」相與俱前。
 王之恐狀,轉見於色。謝之寬容,愈表於貌。
 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
 桓憚其曠遠,乃趣解兵。王、謝舊齊名,於此始判優劣。
§網路就有現成的翻譯,直接採用§
◎這個故事本身足夠精彩,活脫脫又一出「鴻門宴」!
◎《贈秀才從軍》一詩,是嵇康寫給自己將要從軍的哥哥嵇喜的一組詩篇,共十八首。
這裡不多贅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查閱。「浩浩洪流」一句,出自其中第十三首。
◎為什麼可以躲過:
從根源上來說,謝安能做到這樣,是因為他非常了解桓溫。
桓溫本人也是名士,並且深受名士身份的牽絆。
桓溫骨子裡有臣子應該對君王的忠誠,
但是在殘酷的政治環境,又把桓溫逼成了一個有心篡位的亂臣賊子。
於是,桓溫一直糾結於忠臣和亂臣之間無法自拔。
謝安就是吃透了桓溫的這種心理,
巧妙地激發桓溫內心「忠」的一面,壓制「逆」的那一面,
四兩撥千斤,讓桓溫自己打消原來的計劃。這正是謝安的高明之處!


註2:
1. 《世說新語》 雅量第35條
原文:
謝公與人圍棋,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看書竟,默然無言,徐向局。客問淮上利害?
答曰:「小兒輩大破賊。」意色舉止,不異於常。



註3:淝水之戰之勝
使淝水之戰局勢出現逆轉的關鍵人物就是朱序。

朱序原本是東晉雍州的刺史,後來被前秦帝國俘虜,
苻堅發揮有容乃大的胸懷重用了他,但是他一直「身在曹營心在漢」。
這次出征,朱序派人祕密通報謝石:
「前秦帝國如果百萬大軍集合,你們根本無法阻擋。但是現在主力部隊還在後方,
 壽陽城內只有二十餘萬先鋒軍,
 你如果能立即行動,打敗這先頭部隊,定能擊垮敵軍士氣。
 這麼一來,與敵人後方大軍交戰,或許就有勝利的可能。」

謝石便派人告訴秦軍的先鋒大將苻融:
「你們領大軍深入,不就是為了求戰?現在隔河對峙並不是你們的初衷吧,
 你們現在向後退,讓我軍渡河與你們一戰。」
一個弱小者竟然主動挑戰,苻融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當然在做出決定前,苻融先請示了苻堅。苻堅對苻融說:「擊其半渡,殺他們片甲不留。」

苻融於是答應謝石的請求,表面上撤軍,可是當他大喊「撤軍」時,意外發生了。
不明真相的士兵聽到撤軍以為是打了敗仗,
頓時人心潰散,撤退時一片混亂,苻融再也無法控制局面。

謝石看到對方旗幟混亂,料想出了亂子,便趁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秦軍出擊。
苻融一看,慌了,親自騎馬阻止軍隊後撤,
怎料坐騎突然栽倒,苻融就這樣被亂軍活生生踩死。
朱序一看,報效晉國的機會來了,立即在秦軍後方大呼:「秦軍大敗了!」
聽到這樣的呼喊,秦軍也不去辨別真假,爭相逃跑。
苻堅跟著亂軍一起撤逃,險些被流箭射死。前秦的百萬雄師就這樣不戰自敗,瞬間崩潰。


註4:
3. 跑斷了鞋跟的宰相-謝安 成語:屐齒之折的由來。
4. 維基文庫:《晉書》卷79
 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
 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
 客問之,徐答云:「小兒輩遂已破賊。」
 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

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

職場_關於報告(presentation)

久遠前寫過一篇文章(註1)談開會,大致講:
別一味求同(一言堂),也別一味求異(好像講創意,就非得要異)。
而是先有基本前提及範圍,其次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最後凝聚共識、產生結論。
這篇講會議報告(簡稱報告),與之相關,可視為延續。

坦白說,會寫本文,是剛好最近讀了三篇相關文章,
分別講報告前、中、後,便整理一下 XD。

我在前公司曾耳聞過件事,一個高管聽部屬報告不到五分鐘,
起身告訴主講人:「你沒有準備好,等好了再跟我說。」便離席。
你可以說這位高管傲慢,報得再怎麼爛,可以發問、可以指導,犯不著沒禮貌地離開;
也可以說,肯定是那位部屬準備得太差,不探探高管想聽什麼,講重點就好,
寥寥幾句就被看破手腳,高管覺得浪費時間,肯定是走人;
也可以說,細節不夠,無法判斷。
但這得問,要多細才能判斷,改進之後,就能讓所有人滿意嗎?
無論怎麼說,可見得大家對"好"的標準很分歧,
而我在未說前講這些,無非要聲明,開會是一種互動,
怎麼操作,仍得因當時觀眾做適當調動,以下說的是大致原則,僅供參考。


*****報告起頭*****
報告時,不要一上來就開始談,
而要先花上幾分鐘說一下今天要談的內容梗概(Agenda)
這就好像參加一次2小時的考試,在拿到試卷後,不要立馬開始做題,
而是應該先花上兩三分鐘,把整張卷子看一下,
這樣對整體就會有個把握,做題的時候不至於太慌張(註2)。


*****報告當中*****
說完梗概,開始進入內容,以下幾件事不能犯(註3)。
一.沒有重點
這並非有沒有分"子主題"或是"條列式"的緣故,
我多數遇到的情況是,
(1)重點太多或講得太細瑣。例如,列個十幾二十條,一一陳述。
 此即等於"沒有重點。或許是急於向老闆表現"我準備充分"、"我知道很多"吧;
(2)舉例非通例。例如,舉例不講通例,而一下子就談特例,
 有別人沒有的經驗,確實很炫,但這樣跟人講,會造成別人偏頗的認知,抓不到重點。
精煉和講通例,是其解決之道。

二.自說自話
沉浸在自己的內容裡,自顧自的講,沒照顧到觀眾狀況。
會這樣情況的第一個可能,是沒意識報告不是一個單向的過程,而是一場雙向的互動。
別人跟不上你說的速度,自然就玩手機發郵件幹其他事。
第二個可能是:過於緊張,急於擺脫,想趕緊結束報告越快越好。就顧上任何人了。
這兩項都會造成這場報告無效。
如何改善這事呢?
適時停頓,比如,每張投影片講完。就詢問觀眾有沒有問題。
以及多練習,能一次次降低緊張。

三.非要按照自己的順序來匯報
如果講的內容非常多人感興趣,而最重要的老闆感興趣。
跳著投影片講,是經常會出現的事情,至少我的經驗常遇到。
此時,除非一定需要前面的知識鋪墊,最好就不要堅持要按造順序,
報告的目的,就是讓對方明白,達到就好。
就像有句話說:人們要買的是1/4吋的洞,不是1/4吋的鑽孔機。

四.提供自己不知道的資料(如投影片),
這個好理解,報告不是拚多,而是給人正確而不模糊的資訊。

五.光說問題不提供解決方案
如果只聚焦在問題不提供解決方案,對公司發展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價值,
還會讓老闆覺得你是來抱怨或者拖後腿的。所以至少要說出可以的解決方案。
但這不是說,假如有問題沒法解就隱瞞,而是承認無解,計畫如何善後,
或是繞道處理,比如,有些物質侷限性,像是耐熱的最高極限溫度。
解決方案不是極限升高,那不可能,而是別讓它升到極限。

六.該講的沒講,時間拿捏不當
這裡指的是,有人會中途發問,導致時間拉長(如果是老闆問,那就沒關係)。
我覺得這最難解的,我經常控制不好時間。
比較好的辦法是訂一個時間點,比如5分鐘之內答問完畢(註4)。
如果不夠,就說:留到報告完內容再回答此問題,或者之後寫信答覆。
留到最後再答的好處是,讓想離開的人先走,才不至耽誤所有人的時間。


*****報告結束*****
給報告做個總結,比如說:我希望大家從這次報告中,學到三件事..。
說完,再把大家的發問及你的解答作成補充文件,
或是加到原本的資料(如投影片)裡,寄給大家(註5)。
而這個動作,是學習報告很重要的反饋。


*****
報告與開會,頗多相近之處,以上內容可以類推而效之。



---------------------------------


註2:得到-心理-能改變生活的6個好習慣
比如說:你參加一次2 小時的考試,在拿到試卷後,不要立馬開始做題,
而是應該先花上兩三分鐘,把整張卷子看一下,
這樣對整體就會有個把握,做題的時候不至於太慌張;
你和客戶談項目時,不要一上來就開始談,
而要先花上幾分鐘和他說一下今天要談的內容梗概;
來到單位時​​,也先別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是應該花10 分鐘整理一下今天要做的事情。
你可千萬別小看這 2% 的時間,他往往能提高你10%工作效率,
因為提前計劃不僅能幫我們節約銜接時間,還會帶給我們一種踏實的感覺。


註3:得到-職場-給老闆匯報工作的5個誤區
1. 沒有重點(X)
2. 自說自話(X)
3. 求讚賞和求抱抱型的匯報(X)
4. 非要按照自己的順序來匯報(X)
5. 光說問題不提供解決方案(X)


註4:得到-表達-怎麼提意見不招人討厭
1. 直接清晰地表達你的意見
 而且在發表意見的過程中,不要誤把“攻擊性的語言”當成“直截了當的語言”。
2. 不要把“溝通”當成辯論 
 溝通前想清楚這次溝通最終是想達到什麼樣的結果,
 在溝通開始前把這個結果和對方達成共識之後再進行討論,
 這樣做能讓這次談話的目的始終圍繞著結果進行。
3. 直接開口問,不要揣測
 可以採用 “重新定義”的追問法則,就是用你自己的理解把剛才說話人的信息重複一遍。
 比如對方說:今天的會議真是毫無意義。
 重新定義後,你可以說:你是說今天的會議太長了,但還是沒討論出結果,對嗎?
4. 處理激動
 激動的情緒讓我們的溝通方式偏離了軌道。那怎麼避免這種情況呢?
 (1)記得設置“討論時間”
 比較好的辦法是訂一個時間點,比如5分鐘之內討論完畢
 假如5分鐘後你們還在討論,就要停下來想想“你們爭論的內容還是這件事本身嗎?”
 在對話中就少用評價類的話,比如指責對方的人品等。
 (2)巧妙驗證對方的感受
 在和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都會下意識的通過“察言觀色”的方式,
 來判斷對方對我們的態度。一旦感覺到對方對我們有所不滿了,我們就會焦慮。
 不要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沒有根據的猜測,而是要理智地驗證對方的感受。


註5:內參-職場-如何做好會議記錄
開會時,把手裡的紙張分成兩欄:
一欄記錄議題的討論結果;
另一欄要寫下議題的“下一步”由誰負責、要做什麼、預計何時完成等。
下次開會時,把之前的會議記錄拿出來,就一目了然了。

寫好一份會議記錄所需要的三個要點:
1. 確保與會者達到共識。
 記錄者寫完會議紀錄後,可以發給參加會議的人,
 確認內容是否無誤。如果大家都沒有異議,這份會議記錄就是大家對會議結果的共識。
2. 會議記錄可以做為後續依據。
 當主管質疑項目的走向時,可以拿出會議紀錄比對,
 證明是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而不是沒做好可控範圍內的事。
3. 會議紀錄要在24小時內完成,才能確保內容的準確度。


----------------------------------
參考資料:
1. 得到-企管-成功管理者的5個習慣
開會是不可避免的,可是,高效率的會議應該怎麼開呢?
德魯克給了三點建議:
首先,你得搞清楚會議的目的。根據會議的不同類型,做好不同的準備工作。
其次,開會時如果把該解決的問題解決了,就立馬散會,不要拖沓。
最後,會開完了,要有後期的跟進。


2. 內參-企管-向麥肯錫學開會
1. “黃牌”
 每個團隊成員都有一張黃牌,用於喊停其他人無意義的行為,
 並提供建設性的反饋意見。例如,若有人把部門需求置於公司需求之上,
 或者雙方無法繼續磋商時,就可以使用“黃牌”。
2. 節奏控制
 讓大家都快速發言,避免群體思維,剔除過分詳細的討論,緊緊圍繞當前議題。
3. 幻燈片不超過三張
 最大限度地擴大討論時間(允許簡要預讀)。
4. 會議上安排一位觀察員
 當話題開始跑偏時,觀察員能夠及時給出提醒。

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

札記-醫健-扁桃腺結石

最早是國中時某天,頓然有異物哽在喉嚨,
咳了一下,嘴裡就有一顆米大小的東西,吐出來放手上看,
暗黃色,比飯粒的彈軟稍硬,但不像是未消化的飯,
手輕易就能掐扁壓糊,鼻聞是腐腥臭味。
兩三月後又來一次,前後發生三次。隔了好久,高中有一次。
那之後到現在發生次數,好像一兩次吧。
可是,就是不曉得那是什麼,也不知道從何查起。


前幾天,讀每日頭條文章,看到畫面右側的"推薦文章"。
湊巧瞧見一篇介紹"喉嚨吐出的黃白色異物"(註1),
眼睛一亮,原來,那是扁桃腺結石,又學到了。便開始搜覽相關的網文。

有一篇是經驗分享(註2),作者長期喉嚨不舒服,
數次求診不同西醫、中醫,幾經轉折才真正找到病因。
當醫生用鑷子取下扁桃腺結石時,
她說:
「頓時突然覺得喉嚨輕鬆了下來,比拔掉蛀牙還舒服!
 我感覺這就是我長期下來一直尋找的原因。」
醫生處置結束,幫作者喉部點碘酒,沒開消炎藥。
除非是扁桃腺發炎,一般的處理是這樣。
而且很多人都是自動掉下(吞下去沒關係),剛好作者不是這樣。
然而,事情還沒完畢,過半個月,作者又卡垢長結石得就診。
這次醫師向她說明,通常有幾類人會有扁桃腺結石。
一、長時間扁桃腺發炎,或者反覆感冒喉嚨痛的人。
二、口腔清潔不佳,尤其是飯後沒有漱口。
三、吃刺激油炸物的人。
四、作息不正常,經常熬夜的人。

於是,作者開始檢視自己生活,試圖找出在他身上出現的理由。
最終發現,她是吃乳、蛋類的食物特別容易生成,所以就減少攝取了。
誠然,這是個人經歷,不能當通則,不是所有有結石的人皆這原因。


另一篇,則是另一作者從一位蔡醫生那獲得的資訊(註3),圖(醫學示意圖)文並茂。
下面藍字源自該文,分成幾點說:
一.形成成因:由食物的殘渣及壞菌卡在扁桃腺表面的隱窩中所形成。


二.什麼人容易得(說的跟上面一樣):
除了長期發炎導致以外,口腔清潔不夠、喜愛吃刺激食物、油炸物、
作息不正常、熬夜等等都是要注意的危險因子。
三.預防辦法。
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保持口腔中的清潔乾淨,建議買漱口水(一般可以稀釋5-10倍後使用),
至少一天使用兩次,最好可以三餐飯後加睡前都使用,
另外盡量減少吃油炸等刺激性食物,並要避免熬夜。

我陸陸續續讀了幾篇其他人的文章,
我感覺,似乎有人把"根治扁桃腺結石"跟"切除扁桃腺"劃上等號。
而這篇是說
"因結石造成(扁桃腺)發炎的不適感,用藥也不能緩解,才會考慮手術",所以非必然。
另外,根據那位蔡醫生的說法(註4):扁桃腺結石是口臭原因之一(氣管型口臭)。



------------------------------------------
註1:喉嚨裡咳出黃白色有臭味的小顆粒是什麼?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註2:健康談:扁桃腺結石之經驗分享(2009年)


註3:
1. 簡單認識扁桃腺結石(2014年) (圖片來源)
2.  口臭?喉嚨卡卡!小心是扁桃腺結石搞的鬼
如果依舊是常常發炎,因扁桃腺結石而不舒服,用藥也無法緩解這些不適的話,
那就建議以手術摘除扁桃腺,或使用微創射頻扁桃腺手術來減少扁桃腺小窩,
也可以定期請耳鼻喉科醫師忙清除。


口臭的檢測:
我們稱其為扁桃腺結石(tonsillolith),病人會主訴異物感或口臭而來就診。
文獻回顧中,對口臭沒有很好之檢測方法
。據報告有扁桃腺結石者呼氣中,含比正常人多10倍之揮發性硫化物,
但其測量需要精密儀器,也無標竿參考值。所以測量口臭的方法,只好靠醫師本身的嗅覺。
叫病人閉嘴1分鐘後,夾鼻孔病人面對10公分前醫師鼻子吹氣,有感臭味而診斷成立。

口臭的治療:
偶而會遇到因慢性扁 桃腺炎或扁桃腺結石引起口臭的病人,
這類病人大多可以使用漱口水清潔口腔來改善,少數可能需要使用手術來改善
目前可以考慮使用扁桃腺摘除術,
也可以嘗試 疼痛感較少的射頻扁桃腺手術來減少扁桃腺小窩,以減少扁桃腺結石的產生。
但是,仍然有一定比例的病人,找不出口臭形成原因,目前沒有很有效之處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