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標題用「問句」?
因為「有了目標,一定要公開宣告能帶動實現」,我目前是沒有確切答案的。
像這類偏向於心理學的題目,不像多數的數學計算,可以有確切的答案。
會由於被統計的心理實驗對象的背景,
如國籍、年齡、收入、社會地位等等...複雜的條件不同,可能有所變化。
會由於被統計的心理實驗對象的背景,
如國籍、年齡、收入、社會地位等等...複雜的條件不同,可能有所變化。
樺澤紫苑《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output)》(註1)中,
作者自述:
我為自己設定了「每個月看二十本書」、「每個月看十部電影」的輸入目標。
然後在每個月月底的電子報中,公開自己每個月的達成度,
例如這個月看了哪幾本書、哪幾部電影等。
透過這樣公開宣告目標、發表中途的過程,
可以提高緊張感,推著我往實際達成目標前進。
很多書同此建議,只是我沒有詳細找出、條列。
然後在每個月月底的電子報中,公開自己每個月的達成度,
例如這個月看了哪幾本書、哪幾部電影等。
透過這樣公開宣告目標、發表中途的過程,
可以提高緊張感,推著我往實際達成目標前進。
很多書同此建議,只是我沒有詳細找出、條列。
而在另一本書,斯蒂芬·科特勒《不可能的藝術:巔峰表現的入門指南》:
拉瑟姆和洛克最初認為將目標公開會增加動力,紐約大學心理學家Peter Gollwitzer的一系列額外研究表明,
談論目標會大大降低你實現目標的機率。
通過為目標發聲,你正在創造一種所謂的"社會現實",而這對真實的現實有負面的影響。
把你的目標告訴別人的行為給你一種目標已經實現的感覺。
它過早地釋放了你之後應該得到的多巴胺。而這種神經化學作用帶來的是滿足感。
這就是問題所在。一旦你已經感受到了那種高漲的感覺,
這就是問題所在。一旦你已經感受到了那種高漲的感覺,
就很難再去進行真正意義上的硬仗了。俗話說,真正的壞小子都是默默無聞地動起來的。
從前有一個「莫札特效應」:聽古典音樂能讓人變聰明,後來證實它不太對。
-----------------------------------------------------------------------------------------------------------
(圖片出處)
有這種論點的書亦不少,我也不一一枚舉。
再者,可能有人會以為「公開自己目標」的弊端是:
若是有那麼有一天進度沒跟上,心裡產生「管他的效應」(註3)而一蹶不振。
沒想到《不可能的藝術:巔峰表現的入門指南》講出的理由是,
讓自己大腦誤以為「已經完成」。
雖然我個人不確定誰(統計數據中,或然率高者)比較正確,但我個人意向偏於後者。
從前有一個「莫札特效應」:聽古典音樂能讓人變聰明,後來證實它不太對。
音樂的關鍵不是"莫札特",而是"喜歡",即只要是喜歡的音樂就有效(註4)。
當時「莫札特效應」會成立,是剛好測試的受眾,大多喜歡莫札特音樂。
我覺得「公開宣告目標幫助實現率」也是有應機眾的,
像是公開告知的對象,是志同道合(和你有共同目標)的朋友,能彼此砥礪勉勵前進。
所以,我絕不是說它是錯的。
-----------------------------------------------------------------------------------------------------------
(圖片出處)
註1:《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output)》
CHAPTER 3/激發極限能力的書寫方法/WRITE:
54 實現目標 Achieve a Goal:把目標烙印在腦中,向大眾公開
註2:《不可能的藝術:巔峰表現的入門指南》第一部分 動機:目標
多倫多大學心理學家珍妮特‧波利維(Janet Polivy)和彼得‧赫曼(Peter Herman)CHAPTER 3/激發極限能力的書寫方法/WRITE:
54 實現目標 Achieve a Goal:把目標烙印在腦中,向大眾公開
註2:《不可能的藝術:巔峰表現的入門指南》第一部分 動機:目標
在研究飲食失調的時候發現了自我控制失敗的過度飲食(counterregulatory eating),
一般稱之為「管他的效應」(what-the-hell effect),
用來描述放縱後的後悔和罪惡感導致更放縱的循環。
隨著第一次破戒帶來的負面思考,導致更嚴重的意志力喪失,進入放縱的惡性循環。
隨著第一次破戒帶來的負面思考,導致更嚴重的意志力喪失,進入放縱的惡性循環。
管他的效應實例諸如,站上體重計發覺體重增加,沮喪、對自己失望,
結果反而投向食物的懷抱讓心情變好。
關鍵是,導致失控的原因並非破戒本身,而是隨破戒產生的羞恥心和失望。
一旦你困在這個惡性循環中,只能走下去,一再苛責自己,又一再向誘惑屈服。
也許在做智力測驗之前,只要播放任何讓人愉快的東西,
[管他的效應,還有別的寫法:abstinence violation effect, AVE]
其實,重點是要讓心情變好也許在做智力測驗之前,只要播放任何讓人愉快的東西,
就能使人擁有好心情,並因此表現得更好。由於參與測試的都是大學生,
不可否認地,這些大學生可能只是對史蒂芬金的小說,
跟對兩百年歷史的鋼琴曲一樣喜愛罷了。
我相信,若是學生們事前先聆聽一段音樂或故事,
而非安靜地坐著的話,也會在相同的「紙張未摺前應該是什麼形狀」測驗上,有較佳的表現。
測驗結束後,這些學生必須表明自己比較喜歡聽故事還是音樂。
較喜歡聽故事的學生,在聽完故事後所做的測驗分數最高;
同樣地,較愛好音樂的學生,則是在聽完音樂後做的測驗分數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