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0日 星期二

中史_(春秋)「池魚之殃」到「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註1)
聊完介子推、孟姜女,最後來說一成語典故:池魚之殃。
如果讀過顧炎武《日知錄》卷25(註2),會發現這三故事說的順序跟我一樣。
事實上,我就是按它次序寫的。


根據《日知錄》,池魚之殃的原出處於《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註3)。
宋國司馬向魋(又稱桓魋)有一顆寶珠,
他有罪逃亡在外,宋景公就派人問他把珠藏在哪?向魋答:「投入某某池塘了。」
於是,池子被弄乾竭,寶珠沒找著,魚倒是全死了。

《呂氏春秋》是藉這事講解一些道理有人說透過協調,一切事情好解決,就沒災禍了。
但是,(1)有些事沒能力用協調,怎辦?(2)有些事就算用協調的,仍然不能善了,怎辦?
第(1)類事有如,向魋有顆寶珠.....,魚根本沒辦法跟人協調,倒楣事降到頭上。
第(2)類事有如,商紂王幹了那麼多傷天害理的事,他能靠協調的方式免難嗎?(不可能)

所以,時至今日,"池魚之殃"的意思仍差不多,均是魚受別人連累,禍事閃避不掉
然而,結局同是不幸的故事,隨著時間推移,內容卻發生變化!


《淮南子》說山訓(西漢,註4)裡這麼寫:
「楚莊王的猿猴逃到樹林,樹林便被砍得亂七八糟;
 宋景公要的寶珠掉進水池,水池的魚便全死光
 所以,沼澤地失火了,樹林就擔憂。
 君王要木材,臣子亂伐樹林;君王要吃鮮魚,臣子放乾河谷。」
要留意的是,在"池魚"句後,出現了「失火」的字眼。

有了「失火」到了東魏(西元六世紀)的杜弼,
就將《淮南子》的句子作一番"改寫"(註1),變成解釋不通的句子:
「楚國不見了猿猴,禍害到林木;城門失火,池中的魚卻遭殃了。」
此即「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由來!

後人看到這句子,料想是矇了。
北宋的《清波雜志》,便配合地這麼說明:
「城門失火了,用池子的水去滅火,結果讓池子乾涸,害死了池子裡的魚。」
同是北宋,另本書《太平預覽》(註5)則說,事情應該是這樣:
「古代有個叫做池仲魚的人,家住城門隔壁,有一天城門失火,他就被燒死了。」
都試圖把故事合理化。


由上可知,「池魚之殃」走到「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其模式是從甲、乙不同故事排比一起,而後有人將甲、乙揉合成同一樁。
這種事在小說、電影常見,為了戲劇性,便會將同質性高的其他故事情節納入。
比如:電影【菩提達摩傳】(註6)。

裡面確實有不少是達摩生平,比如"本性的作用有八"的對答(註7),
然而,是的部分,何須提,重點是有沒有不屬於達摩生平的呢?
當然有!(不然我幹嘛舉這例子,哈哈)下舉三例:
一.梁武帝對達摩說:風吹鈴動。
 可讀《景德傳燈錄》卷二,那是第十七祖僧伽難提者的話。(註8)
二.達摩在靜室說:磨瓦成鏡
 可讀《景德傳燈錄》卷五,那是馬祖道一禪師的話。(註9)
三.達摩所吟的詩: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
 這是宋朝陸游的,晚他好幾百年。(註10)


最後來為這三篇作個總結吧!
同樣的是故事變化,<中史_(春秋)介子推>表達出,
有的故事,參雜的新劇情是說故事者杜撰(如介子推割股、燒死);
<中史_(春秋)杞粱妻子非孟姜>表現出,有些故事,被改編得完全走樣,猜不出原型;
而從這篇能明白,有些故事的"新"情節,混自其他事件(真有其事,但主角不同人)。
我提的這三件,全是公認的歷史,
可是,流傳時間一久,歷史竟難保永遠是歷史,有著三種類型的變化。
這或許是人們覺得事實沒想像中的重要,而且厭惡一成不變吧!
(這三篇應該要寫成同一篇,但由於篇幅過大,一切成三)



-----------------------------------------------------------------------
2017.10.21 更新
-----------------------------------------------------------------------
註1:百度百科:殃及池魚 圖片由來

註2:顧炎武《日知錄》卷25
池魚東魏杜弼檄梁文曰:「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後人每用此事,《清波雜志》云:
「不知所出,以意推之,當是城門失火,以池水救之,池竭而魚死也。」
《廣韻》:「古有池仲魚者。城門失火,仲魚燒死,故諺云:城門夫火,殃及池魚。」
據此則池魚是人姓名。

按《淮南子》云:
「楚王亡其猿,而林木為之殘。宋君亡其珠,池中魚為之彈。故澤失火而林憂。」
則失火與池魚自是兩事,後人誤合為一耳。

考池魚事本於《呂氏春秋·必己篇》曰:
「宋桓司馬有寶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間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
於是竭池而求之,無得,魚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也。此後人用池魚事之祖。


註3:《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
宋桓司馬有寶珠,抵罪出亡。
王使人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而求之,無得,魚死焉。
§《左傳》哀公11年並沒有向魋(又稱桓魋)把珠子丟進池子這件事,
 很有可能是呂氏春秋自己附會§


註4:《淮南子》說山訓:第8條
楚王亡其猿,而林木為之殘;宋君亡其珠,池中魚為之殫;
故澤失火而林憂。上求材,臣殘木;上求魚,臣乾谷。
§樹林是被「殘」了,後面句子中,國王要木材,臣子也是「殘」木。
 若是把「殘」當成「放火燒」,那麼,臣子將木材燒了,國君怎麼要?
 可見得,「殘」絕不能當成「放火燒」§


註5:《太平御覽》鱗介部七·魚上
《風俗通》曰: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
俗說:池中,漁人姓字,居近城門,城失火,延及其家。
謹案:《百家書》:
「宋城門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水空竭,魚悉露死。」喻惡之滋并中傷善類也。
又曰:伯魚之生,適有饋孔子魚者,嘉以為瑞,故名鯉,字伯魚。
§東漢《風俗通》的這一段文字已經遺失,所以無法證明§


註6:百度百科:【菩提達摩傳】 圖片由來


註7:【達摩傳】:何謂其八 24分50秒
No. 2078 傳法正宗記 (卷5) T51, p0741c
答曰。若現於世當有其八王曰。其八出現當為我說。波羅提即說偈曰
在胎為身   處世為人   在眼曰見
在耳曰聞   在鼻辨香   在口談論
在手執捉   在足運奔
遍現俱該沙界   收攝在一微塵
識者知是佛性  不識喚作精魂


註8:【達摩傳】:風吹鈴動 14分8秒
T51n2076_002 景德傳燈錄 第2卷
第十七祖僧伽難提者...
他時聞風吹殿銅鈴聲。尊者問師曰。鈴鳴耶風鳴耶。師曰。非風非鈴我心鳴耳


註9:【達摩傳】:磨瓦成鏡 38分48秒
出自:No. 2076 景德傳燈錄 (卷5) T51, p0240c


註10:【達摩傳】:我不殺生,還有別人
宋陸游放生詩云: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