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A02宗教類_道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A02宗教類_道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3月13日 星期二

札記-道教-(疑)千里眼、順風耳

很久之前,我讀過一個材料,說媽祖林默,歷史上確無此人,
我相信其講解,因此這已是我既有之概念,偏偏我現在找不著原出處。

然而,只要調研媽祖的現存在資料,就能有所察覺,
像她的生卒年就眾說紛紜(註1),
而她父親林愿身份,有說他是五代閩王(註2),但,史實閩王姓"王";

有說他任福建都巡檢(註3),而若以他所言林默生卒年為西元960年~987年,
都巡檢是後周(五代之最後)的官名,960年之前,林默出生的泉州,
歷經閩國(十國之一)、南唐(十國之一)、晉江王,於978年納入宋朝版圖,
因此,他不是當後周的"都巡檢",而是北宋的"巡檢"(名稱已誤)。

雍熙二年(985年)才有"福建(路)"(註4),且在福州任職(沒查到泉州有巡檢),
此時,林默26歲,她是第六女,又說是老來得女,她父親會幾歲呢?
應該介於30~40歲生她吧,那當巡檢(武職),就得是56~66歲,
以古時的營養條件,是否吃力了些呢?但也絕非不行。


另外,媽祖的傳說,太像佛陀本生的故事-馬王菩薩(註5)。
極大可能是,佛陀前世馬王菩薩之救護海難,
轉化成觀自在菩薩神力救苦(白衣大士),再將其中國本土化,演變為媽祖云云。

以維基上(註2)言,媽祖最早的文獻,
是南宋廖鵬飛於紹興廿年(1150年)所寫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
裡面還描述宣和五年(1123年)的神蹟。
宣和是北宋徽宗的年號,
徽宗之前的北宋皇帝很護持佛教,而他本人抑佛教,揚道教,
"被中國本土化(來自佛教,卻與佛教脫鉤,搖身成地方神祇)",可能基於這理由。
可是,媽祖之考據只說到此,因為這並非我寫這篇的目的,
約略一提是為了作本文的前提鋪墊,以後有機會再寫。



眾所周知媽祖有兩個部將,千里眼、順風耳(註6),
但是,媽祖最早的文獻沒記載(註7),應當是後增。
前面講,媽祖的起源與佛教有關,
是故,我雖沒證據,但大膽猜測千里眼(金精)、順風耳(水精)也跟佛教相干。

我覺得千里眼、順風耳的名稱是來自佛教的四大天王(註8),又稱四大金剛護法。
千里眼、順風耳是「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之所變。
會說金精、水晶,是變了法替代西方、北方,
而千里眼的膚色為紅色,順風耳的膚色為綠色,
正如維基所寫:西方廣目天王身為紅色、北方多聞天王身為綠色,
即便附的照片有的與之相左(如下),但我以為是寺院出了錯吧。



萬一是維基有誤(其實不太可能),四大天王根本沒有身色這回事,
千里眼何以為紅、順風耳何以為綠,便會是另個出處。
我認為源自五方佛的「阿彌陀佛」、「不空成就佛」(註9)。

西方阿彌陀佛身色為紅、北方不空成就佛身色為綠,
如此剛好吻合「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的方位,
否則,按中國五行,西方是白色,北方是黑色,那就說不通了。



---------------------------------
註1:媽祖生日知多少?歷史上眾說紛紜的媽祖生卒年


註2:維基百科:媽祖
 (明)張燮《東西洋考》「天妃世居莆之湄洲嶼,五代閩王林愿之第六女,母王氏。


註3:鹿港天后宮
媽祖姓林,據記載媽祖誕生於北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 960 年)三月二十三日,
卒於北宋雍熙四年(西元 987 年)九月九日,享年二十八歲。
媽祖的父親為林愿,擔任福建都巡檢,母親為王氏。


註4:
1. 維基百科:都檢司
配置於巡檢司的官員稱巡檢,官位等級並不高:以清朝例,只是九品官。

2. 《文獻通考》卷五十九
宋朝有沿邊溪洞都巡檢,或蕃漢都巡檢,或數州數縣管界,或一州一縣巡檢
§宋朝沒有"都巡檢,只有巡檢§

3. 維基百科:(宋朝)福建路
雍熙二年(985年)改兩浙路南部設置置,治所在福州(今福建省福州市)。
轄境相當今福建省。

4. 宋代巡檢再探
福州一些巡檢的全稱是:
長溪縣烽火巡檢,銜帶長溪、寧德二縣巡檢,兼煙火巡捉私茶鹽礬;
福清縣有三員巡檢,其海口巡檢銜帶海口巡檢,
兼巡攔香藥、沿海巡檢及催綱、巡捉私茶鹽礬、防護番船。
其松林巡檢銜帶長樂、福清、松林(三縣)巡檢,專切巡三處地分私煎販鹽公事,
兼催綱、捉私茶鹽礬,主管巡管巡攔貨物事。
其南匿巡檢,銜帶南匿嶼巡檢、福清就近水陸賊盜公事,兼催綱、巡捉私茶鹽礬;

5. 《八閩通志》 85
連江縣望。職員與閩縣同。監商稅務一員,荻蘆寨水軍統領兼福州興化軍都巡檢使一員。


註5:
1. 《華雨集》第二冊:第七章
傳說是:商人們航海去採寶,因風而漂流到僧伽羅Sim!hala,
也就是錫蘭,現在的斯里蘭卡S/ri^lan%ka^。
那時,島上所住的,是美麗的女羅剎ra^ks!asasi^ [P302] 。
商人們就分別與羅剎斯成婚,生育兒女。如有新的人漂來,就會將舊的商人喫了。
一位商主知道了內幕,知道惟有婆羅(Ba^la^ha)天馬從空中經過時,
那怕捉住 馬王的一毛,就能渡海而脫離被殺的命運。
於是暗中通知商人們,有人相信的, 就依馬王的神力而逃出羅剎鬼國。
這一傳說,極為普遍。如巴利藏中『本生』的 「雲馬本生」;
康僧會譯的『六度集經』;『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佛本行集 經』;
『大唐西域記』,也說馬王是釋尊的本生(17)。這一傳說,是部派佛教所公認的。
到「大乘佛法」時代,轉化為觀自在菩薩神力救難之一,
所以在「秘密大乘佛法」中,
觀自在菩薩示現,有馬頭Hayagri^va觀音,為六觀音、八大明王之一。
傳說與錫蘭──古代的羅剎鬼國有關,所以觀自在菩薩,離錫蘭不遠 。
如『西域記』說:「秣剌耶山東,有布呾洛迦山,……觀自在菩薩往來遊舍。
 ……山東北海畔有城,是往南海僧伽羅國路」(18)。
不過,觀自在菩薩的聖德 ,有複雜的內容,
如善財Sudhana童子參訪善知識,觀自在菩薩也在南方。
也說:「若稱我名,若見我身,皆得免離一切怖畏」(19),與『法華經』說相同 [P303] 。
但南方的觀自在菩薩,與從空而來的正趣Ananyaga^min菩薩,
又出現於西方 極樂世界,就是觀自在與大勢至Maha^stha^mapra^pta兩大菩薩了(20)。
這是釋尊本生而轉化為觀世音菩薩的,與我曾說過的,觀世音與釋尊有關,恰好相合。
 觀世音所住的布[補]呾洛迦Potalaka,與釋族過去所住的,
東方阿溼婆As/vaka,Assaka ──馬國首邑的布多羅相合(21) 。
傳說與印度東南沿海地區有關,所以觀世音菩薩的救苦救難,
特別受到航海者、沿海漁民的崇信。
那位類似觀音救護海難的媽祖,可說是觀世音菩薩的中國化了。

2. 媽祖信仰的宗教本質


註6:
1. 維基百科:千里眼 (圖片來源)
2. 維基百科:順風耳 (圖片來源)


註7:中國第一女海神 作者唐世貴
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
既歿,眾為立廟於本嶼。聖墩去嶼幾百里,
元佑丙寅歲,墩上常有光氣夜現,鄉人莫知為何樣。
有漁者就視,乃枯槎,置其家,翌日自還故處。當夕遍夢墩旁之民曰:
'我湄洲神女,其枯槎實所憑,宜館我於墩上'。
父老異之,因為立廟,號曰聖墩。歲水旱則禱之,癘疫降則褥之,
海寇盤桓則禱之,其應如響。故商舶尤藉以指南,得吉卜而濟,雖怒濤洶湧,舟亦無恙。


註8:維基百科:四大天王 (圖片來源)


註9:
1. 五方佛介紹、心咒功德 及 修持法門解說(附圖)
2. 百度百科:五方佛 (圖片來源)

2016年8月15日 星期一

道教_鹽神

在堂姊家看電視,正在播的是《大清鹽商》(註1),
裡面有一段眾人持香拜神,一演員說道:「鹽神分別是夙沙、膠鬲、管仲...」。
我是中途插入看的,才看不到一分鐘,
只聽清楚管仲一名,卻感到迷糊,說:
「拜管仲?管仲不是特種行業(情色業)在拜嗎?他們是哪行?」
我姊答我:「鹽商」。還倒帶回去給我看三神祇之名。
 
回到家,我以管仲和鹽神為線索查詢,
花十幾分鐘才找到,其典故來自「(揚州)鹽宗廟」(註2)。
   

我知道,台灣受到西遊記影響,多數人印象中,特種行業要拜豬八戒。
然而,依據《戰國策》(註3),中國史上第一個成立「女閭」是管仲,
女閭就是合法職業的公娼。所以,管仲才是正宗祖師爺。
至於,他為什麼也是鹽神?他輔佐桓公相齊,齊國素有漁鹽之利。
因是他持鹽政有方,讓齊有國富民強之本錢,故鹽民尊而奉祀之。

而膠鬲和夙沙,國中時大家都讀過,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膠鬲出現在那前頭的句子(註4):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膠鬲舉於魚鹽之中...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最後,夙沙(氏),我認為他是最有資格說是鹽神的(註5),
他乃黃帝時代的重臣(可能是神話人物),
百度百科說:
「夙沙氏煮海為鹽,首創華夏製鹽之先河,
 被尊為鹽業鼻祖,史稱鹽宗。」這才有所謂的揚州鹽宗廟。



---------------



註4:告子下(十五):膠鬲舉於魚鹽之中

2015年8月2日 星期日

道教_徐甲真人

讀《圖解台灣神明圖鑑》這書,提到徐甲真人之故事。
偏於神話,我臆度,他是虛構、傳說中的人物。


書中言,祂出自於葛洪《神仙傳》卷一.老子,
我查維基文庫(註1)的《神仙傳》卷一,
裡面的神仙人物,自頭至尾沒有老子專門單元,更別說徐甲。

於是,我又查網路上的《四庫全書》子部.《神仙傳》(註2),
也沒有徐甲。如此說來,維基所本應該是《四庫全書》裡的《神仙傳》

之後,終於網路上找到另一本《神仙傳》(註3)裏頭有老子、徐甲。
這意謂著,葛洪《神仙傳》可能至少有兩版本,
無法確定徐甲真人到底是不是典出《神仙傳》。
然而,我實在沒時間探究真相。呵呵。


讀別的資料,從而確認《太平廣記》.<神仙一>(註4)有徐甲的故事。
我認為,說參考出處為《太平廣記》.<神仙一>會好一些。


徐甲真人故事,請讀《太平廣記》 -> 神仙一 -> 老子的26~28:
老子有客徐甲,少賃於老子,約日雇百錢,計欠甲七百二十萬錢。
甲見老子出關遊遠行,速索償不可得,乃倩人作辭,詣關令,以言老子。
而為作辭者。亦不知甲已隨老子二百餘年矣。

唯計甲所應得直之多,許以女嫁甲。
甲見女美,尤喜,遂通辭於尹喜。得辭大驚,乃見老子。
老子問甲曰:「汝久應死,吾昔賃汝,為官卑家貧,無有使役,
故以《太玄清生符》與汝,所以至今日。
汝何以言吾。吾語汝到安息國,固當以黄金計直還汝,汝何以不能忍。
乃使甲張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於地,丹書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

喜知老子神人,能復使甲生,乃為甲叩頭請命,乞為老子出錢還之。
老子復以太玄符投之,甲立更生。
喜即以錢二百萬與甲,遺之而去。並執弟子之禮,具以長生之事授喜。
喜又請教誡,老子語之五千言,喜退而書之,名曰《道德經》焉。



----------------
註1:維基文庫:《神仙傳》

註2:《四庫全書》子部.《神仙傳》

註3:《神仙傳》的另一版本

註4:《太平廣記》 -> 神仙一 -> 老子

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

道教_【清水祖師】第一集(2012央視9)

黑字:敘述;綠字:質疑藍字:引用紫字:我的看法


2012年,
央視(央視9號紀錄頻道)製作了一部介紹清水祖師的六集紀錄片。
晚間,我看它的第一集。

(第一集)片長剛過一半,
我就已經發現旁白有兩段,讓我覺得很是離譜的講述。
我取其大意,寫于下。
第一個,10分40秒左右:
在佛教的心中,頭髮來自父母,剃度就是斷除對親情的牽絆...
它的另一層意思,除去塵世的三千煩惱絲...


照我所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想法,是儒家,非佛教。
為了有公信力的證明,我查了佛光大辭典。如下文:
 名相:剃髮
 ...此係佛弟子為去憍慢,且別於外道,或避免世俗之虛飾,而行剃髮。...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二謂釋尊剃髮時,即發願(大三‧六三四上):
 「今落鬚髮,願與一切,斷除煩惱及以習障。」

 大智度論卷四十九(大二五‧四一二下):
 「我剃頭著染衣、持缽乞食,此是破憍慢法。」
 按印度古來以剃除頭髮為最大恥辱,對犯重罪之人乃科以此刑罰;
 此外當時之出家外道亦皆編髮。然佛陀自剃除髮,著壞色衣,
 又諸弟子同行此法,乃為離憍慢心、斷誘惑,以便靜心修道,
 由此知佛陀教團組織之精神別於異教。...


因此,佛教剃髮的目的有三,
(1)去驕慢 (我覺得可以推測如罪犯薙髮,滅殺威風);
(2)有別於外道,外道是編髮的;
(3)藉此發願斷除煩惱。

並沒有髮膚象徵父母之說。
而斷除三千煩惱絲,就較有佛教的味道了。
但也有機會是從李白的白髮三千丈聯想過來的。


附帶而提,
(a)百度百科的「剃度」提到:
 「 佛祖释迦牟尼最初对迦叶等5人说法时,
 亲手为他们剃去了头发,表示接受他们做自己的弟子。」
目前我找不到有關的出處,然而我能肯定阿含經有寫佛陀自剃髮鬚。
(b)有人說,三千煩惱絲的出處自這首詩:
因定三生果未知,繁華浮影愧成詩。無端墜入紅塵夢,惹卻三千煩惱絲。
我不確定。


-----
第二個,第15分半左右,
佛就在香裡,點一柱清香,香氣就會把你的願望傳遞給神靈。
在佛教徒的心中,娑婆世界有一個香積佛國,那裡的一切都是以香所構成,
佛陀說法時會散發妙香,天人們聞香就可以獲得圓滿的功德。



我的看法是:
(1)佛陀不是神靈,是實實在在的人。
(2)香積佛國,不屬娑婆世界,
 而是在上方過四十二恆河沙數的佛土(一佛土就是娑婆世界大小)的一個世界。
 出處是維摩詰所說經。
(3)香積佛國的佛(簡稱:香積佛)是用香氣說法,
 換言之,那邊的眾生用嗅覺"聽"法,聞香而覺悟。而不是香積佛說法時會散發香氣。
(4)"香積佛國以香氣傳達佛法",並不能等於"娑婆世界眾生可以用香氣傳達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