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

經濟_BBC:Master of money:John Maynard Keynes(凱因斯)

影片出處:


主要主張:
1. 不能放任經濟發展
2. 當發生大衰退,政府舉債建設,刺激消費
3. 留意國際間,有沒有國家發生與其他國家乞討問題(可能引發戰爭)
 堅決國際和平,成立國際性的經濟組織,促進彼此的經濟合作
4. (影片最後)人生的品質在於,想像力與樂觀主義
5. 矛盾的想法:
 經濟是可以控制的,這給了經濟學家自信,
 但,同時又說經濟是不可預測的,永遠不要認為會一直繁華下去
 

◎凱因斯,大學時代參加的社團與藝術文學有關,一生收集不少畫作及文物

◎凱因斯:經濟是是人(性)的心識表現,而不像數學物理有常規

◎凱因斯的「和平」和「世界經濟一體」之觀點
 (英國)凱因斯在一戰間,幫助其他國家向美國貸款,
 因此,形成了他「世界經濟一體」的主張。
 而一戰後,他見戰勝國對德國(戰敗國)索取超過其人民負荷的賠償金額
 他認為戰勝國不但不能獲利,反而遭害,故堅決反對,旋而辭去官職。
 結果正如他所預期,強大的債務壓迫德國不能復甦,
 通貨膨脹,加深仇恨痛苦,造就希特勒崛起,發動二戰。

◎理論上,價格增高,人們購買欲會下降。
 但因為人有從眾心理,使得股市股價不斷攀升,
 漲成泡沫,待到有一天(無法預測是哪天),終將吹破。
 1929的經濟大蕭條,便是如此。
 可惜的是,凱因斯並沒有精準預測到,竟然在股市賠錢。

◎政府必須「控制需求的急迫性」,
 是他在1929年大蕭條,從中得到的觀點。
 他認為:
 經濟會蕭條,且不會自動恢復正常,
 此時政府應當出面,讓一切回歸常軌。

◎一樣是經濟學家,
 傳統經濟學家認為:降低工資,會鼓舞資本家投資,增加工作機會,
 只要時間夠長,經濟重新繁榮
 
 凱因斯認為:不對,最根本的原因,市場缺乏自我穩定的機制
 受到悲觀情緒(意志消沉)的制約,經濟會不斷螺旋形下降,不會復元。
 市場蕭條->推測需求量下降->減少生產->失業率上升->政府發失業金->
 可支配金錢少->降低消費->需求量下降->減少生產......
 其手段之一,政府舉債,推動(公共相關)建設,
 迄今,此作法仍備受爭議。

◎常規時期的衰退,
 凱恩斯認為貨幣政策是有效的方法,
 包含降低利率、鼓勵借款及消費和投資。
 而非常規時期,政府需用財政支出,解決供需矛盾
 最有名的例子:美國「胡佛水壩」。

◎凱因斯認為:
 20世紀20~30年代的經濟混亂是戰爭所造成。
 應維持和平,成立國際性的經濟組織
 即後來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並且,共同扶植第三世界國家的貿易與發展
 
 而關於扶植,強國與弱國間的經濟必須維持雙向。
 強國貸款給弱國之同時,必須要增加進口,減少出口...
 但這「增加進口、減少出口」並沒有獲得多數人認同。

◎他最大遺產:對人性堅定的信念,對政府和社會能力的堅定信念
 政府全心全意為那些貧窮需要幫忙的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