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6日 星期二

札記-中史-人物:王播題詩木蘭院※

我以前的文章講過,我高中國文老師格外憎惡佛教僧侶,
一逮到機會就詆毀,「王播題詩木蘭院(又稱:飯後鐘)」的故事便講了兩三回。

王播(註1),唐朝人,生卒年為759年-830年,進士出身入仕。
歷劍南西川節度使、淮南節度使、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等職。
職務多與財賦相關,為官聲譽不佳,
賦稅苛雜,再將所聚斂搜刮的錢財呈獻皇帝(名為「羨餘」)。

「王播題詩木蘭院」一事出自五代 王定保《唐摭(ㄓˊ)言》卷七(註2)。
講的是:
王播家境貧苦,未得功名前,到揚州木蘭院寄食(吃白食)讀書,久而久之,惹惱寺院僧人。
本來,鐘聲過後(晨鐘暮鼓的話,那應該是早飯),寺內所有人方到齋堂用飯。
但,僧人們故意戲弄王播,等吃完才敲鐘。王播到時,眾人早已食訖走人。
王播應是自覺羞愧,牆上寫下一首詩離去(書中沒列這首詩)。

二十幾年過後(或稱三十年),王播已是地方大員,途經揚州,想去少時寄宿寺院看看。
寺僧獲知王大人要來,將他當年憤然留詩的那牆,拂塵撣去塵土、碧紗蓋覆其上。
王播到後見著,感慨地又題了兩首七言絕句。
其一:
 二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而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
其二: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阇黎飯後鐘。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重點在第二首,語譯如下:
憶當時,我聽到鐘聲才往齋堂,不料僧人都已吃完,各自西東。
原來是闍黎捉弄,將鐘聲從飯前改到飯後。我無顏面多待,留詩寺壁辭別。
這二十多年,我的題詩蒙灰撲塵,而今聞訊我來,這才重新修整、碧紗籠蓋。


我老師就以此事譏出家人勢利眼使壞,與沒修行的世俗人無異。
而從老師一次次地惡評中,找出他之所以這麼恨,
應當是與他住家附近寺廟的僧眾有恩怨,
類似陷入人講的「千金買屋,萬金買鄰」的難題吧!

此外,我還好奇一件事,《唐摭言》並非熱門書籍,
理論上,「王播題詩木蘭院」被讀到的機率不高。但...不排除老師好學,哈哈。
我在查資料時發現,金庸的《鹿鼎記》(註3)有談到飯後鐘,我懷疑他自此得知。

下圖是揚州木蘭院,現名石塔寺的遺址。
註4




--------------------------------


註2:
王播少孤貧,嘗客揚州惠昭寺木蘭院,隨僧齋餐。
諸僧厭怠,播至,已飯矣。後二紀,播自重位出鎮是邦,因訪舊遊,向之題已皆碧紗幕其上。
播繼以二絕句曰:「二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
而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阇黎飯後鐘。
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註4:百度百科:揚州石塔 照片出處



------------------------------
參考資料:歐陽修「劃粥斷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