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7日 星期三

札記-風俗(唐朝)-管父親叫"哥哥"※

很早前,某電視節目主持人為了證實唐朝人稱父親"哥哥",
拿出唐朝某位皇帝寫給兒子的信件(出自《全唐文》)。
時間隔久,我的印象已經模糊,
查了一下,應該是唐太宗李世民寫給兒子李治的書信:<數年帖>吧!
其內容見於《全唐文》卷10(註1):
數年來每有征動,雖復事非為己,猶恐下有怨谘。所以廢甘泉之遊,履燋金之弊,
寧可違涼忍暑,不能適己勞民。想汝誠心,惟吾是念,自非孝情深結,孰能以此為懷。
省書潸然,益增感念,善自將愛,遣此不多。哥哥敕。

亦有圖片為證,如下,倒數第四行的結尾:哥々敕(註2)。
註3

至於為什麼?
(igetget2021年文化參考)賈行家的解釋:
這是遊牧民族的習俗,語言學家在古代新疆東部的語言,
和今天維吾爾[回紇]語、哈薩克語裡,都找到這種混用的情況[哥哥和爸爸稱號混用]。
這可能跟游牧民族"還子習俗"有關,就是長子會把第一個孩子交給自己父母扶養。
從此,這個孩子會稱呼爺爺奶奶為"父母",稱呼自己父親為"哥哥"。
這個傳統在北方民族中由來已久,
李唐皇室有遊牧民族的血統[唐朝皇族是鮮卑人之後],採用類似的叫法一點也不意外。


除此外,別人有另一套說法(註4),同樣是遊牧民族的傳統:
父死後,可以娶自己的媽媽;或者兄死後,可以取嫂嫂,
在那時候,這可以保證生產力,並且能保證那些弱女子的生活。

我覺得後者可能性比較高。
舉東漢時的遊牧民族匈奴為例(註5),
西元前31年,王昭君的丈夫呼韓邪單于去世,依據成俗,她得改嫁呼韓邪單于的長子。
此有違漢人禮俗(《禮記.曲禮上》:「夫惟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ㄧㄡ)」),
於是,她寫信給漢成帝,說要回漢。
皇帝給她的答覆是「從胡俗」,她因此嫁給呼韓邪寵妾大閼氏的長子復株累若鞮單于。


順帶提後來的事。
王昭君和呼韓邪單于生過一個兒子,叫伊屠智牙師。
而王昭君和復株累若鞮單于,則生了兩個女兒(註6)。

呼韓邪單于有好幾個兒子,
呼韓邪單于死前將單于的位子傳給長子,並交代之後王位要兄終弟及(註7)。
王昭君和呼韓邪單于所生的兒子伊屠智牙師,他的前面6個兄長都當過單于,
但他卻被排行前一位的兄長所殺,因為這位兄長想傳給自己的兒子。



---------------------------



註3:<數年帖> 大觀帖第15張圖片 (圖片出處)


那時候不是掌權的李家一家是有一些鮮卑的血統的嗎,
所以他們那時候就是有很多的那邊的傳統。
在那時候他們是游牧民族,在他們的觀念裡他們是可以娶自己的媽媽或者是嫂嫂的。
你肯定會覺得這樣不就是….什麼了嗎,
但是在那時候這可以保證他們的生產力,並且還可以保證那些弱女子的生活。

所以自然而然的他們娶了自己的家人之後輩分也就隨之發生了改變。
那個時候的中原也就是中部的地方,他們早就很穩定了,那時候是農耕了。
所以對這種的習俗非常看不起。但是那時候在游牧民族的觀念裡這是很正常的。
當然了,帶有游牧民族血統的理塘家族當然也就覺得這也不是不行。
所以他們就可以把自己的爸爸叫做哥哥,叫他爺爺也不是不行的。
這裡可以體現出他們對於這種長幼之間的尊卑沒有什麼要求和概念。

再來看看整個唐朝的統治者李氏家族,他們確實也體現了這一點。
這也是後人看來比較混亂而且不太能理解的地方。
李世民之前娶過自己兄弟的對象,李治娶了武媚娘,
李隆基之前也把自己孩子的對象自己收了。
從這裡就能看出來這種東西也是受到他們自己的游牧民族的禮制影響。


及呼韓邪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遂復為後單于閼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