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在學校,我們就被教育:不飽和脂肪比飽和脂肪好。
肉品、乳製品、棕櫚油或椰子油等含飽和脂肪,
食用多了會使血液裡的膽固醇含量升高,加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什麼是飽和、不飽和脂肪呢?
引述《科學新聞不能這樣看》(註1)上的解釋:
以結構式來說,
飽和脂肪是由碳原子鏈構成的,探鏈上街的氫原子數目,已經達到最大可能。
因此,這種脂肪上的氫原子數目"飽和"了。
但是蔬菜油裡的脂肪大部份是不飽和的,
意思是說,脂肪分子裡的有些碳原子,與相鄰碳原子鍵連結時,
會以兩根鍵的雙鍵形式連結,而這雙鍵中的一根鍵,原本應該接著氫原子。
可參考下圖(註2)。
拿兩者特性作比較,
飽和脂肪通常來自溫血動物油,例如豬油。
化學特性比較穩定,熔點較高,常溫下常為固態;
不飽和脂肪大都來自植物油或魚油,例如苦茶油、橄欖油、花生油。
易起化學作用,易變質,熔點較低。
推測19世紀以前的物質環境,
植物油比動物油便宜,當時食品加工業應當挑植物油。
但由於它多為液態,加工過程不易處理以及容易變質,無法採用。
直至20世紀有了技術上的突破(註3),情況才得以改變。
1901年德國化學家威廉.諾曼(Wilhelm Normann)將液態油氫化,並在1902年獲得專利,
1909年位於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堤的寶僑公司,取得此專利的美國使用權,
並於1911年開始推廣第一個完全由植物油製造的半固態酥油產品。
所謂的液態(植物)油氫化(註4)的原理,
就是把「不飽和脂肪」放進氫氣裡,利用鎳當催化劑,
可使一部分的雙鍵打開,重新和氫原子結合,造成「部分氫化」的脂肪分子。
而「部分氫化」的分子與原本分子的化學式相同,
主要差異在於結構式的「雙鍵」(同分異構)。
參考上圖(註2),
原本分子,兩個碳基團在雙鍵的同側(如 cis 所標 兩個碳基團都在下面),
結構上稱之為順式,會使分子的形狀稍微彎曲;
「部分氫化」分子,兩個碳基團在雙鍵的異側(如 trans 所標 兩個碳基團一上一下)
結構上稱之為反式,分子裡的原子鍵較直,能使更緊密靠在一起,
讓液狀的油會變成固狀,與氧氣接觸後,較不會產生臭油味,
因此,反式脂肪便獲得食品加工業青睞,使用普及起來。
然而,事情沒想像中的美好,自1956年(註3),
開始有文獻指明反式脂肪會導致心臟病,且在90年代獲得證實。
一些實驗結果甚至證明,反式脂肪(不飽和脂肪)比飽和脂肪的危害更嚴重,
因為它會使人體產生比飽和脂肪還高的膽固醇,讓人得心臟病的風險大過飽和脂肪。
而雪上加霜的是,另有研究說,
反式脂肪還會造成記憶力受損,不過,其原因至今不明(註5)。
所以,現在國內外,已明令禁用或限用反式脂肪。
2016年,科學界揭發一樁“製糖業收買科學家”的醜聞。(註6)
新聞說:1967年有三位哈佛大學的教授,
在學領域中很具有權威性的學術刊物之一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發表一篇綜述文章,將脂肪說是導致心臟病的罪魁禍首。
這對營養學界產生巨大影響,
於後幾十年,膳食指南中都有一個核心要素,那就是“高脂肪食物導致心臟病”。
直到2016年,一位研究人員發現製糖業的一些內部文件,
顯示這三位科學家收了製糖業的錢,所引述的研究成果是糖業協會指示的。
他們把糖會引發心臟病的事實淡化,罪名全推給脂肪,也汙名膽固醇。
答案是否定的。出處同為美國2015~2020年最新飲食指南(註8),
若再牽扯到商業利益,如上述的製糖業及製藥業(例如維他命,註11)等等,
他們拿出有力證據,可能瞬間又顛覆我的總結。
肉品、乳製品、棕櫚油或椰子油等含飽和脂肪,
食用多了會使血液裡的膽固醇含量升高,加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什麼是飽和、不飽和脂肪呢?
引述《科學新聞不能這樣看》(註1)上的解釋:
以結構式來說,
飽和脂肪是由碳原子鏈構成的,探鏈上街的氫原子數目,已經達到最大可能。
因此,這種脂肪上的氫原子數目"飽和"了。
但是蔬菜油裡的脂肪大部份是不飽和的,
意思是說,脂肪分子裡的有些碳原子,與相鄰碳原子鍵連結時,
會以兩根鍵的雙鍵形式連結,而這雙鍵中的一根鍵,原本應該接著氫原子。
可參考下圖(註2)。
拿兩者特性作比較,
飽和脂肪通常來自溫血動物油,例如豬油。
化學特性比較穩定,熔點較高,常溫下常為固態;
不飽和脂肪大都來自植物油或魚油,例如苦茶油、橄欖油、花生油。
易起化學作用,易變質,熔點較低。
推測19世紀以前的物質環境,
植物油比動物油便宜,當時食品加工業應當挑植物油。
但由於它多為液態,加工過程不易處理以及容易變質,無法採用。
直至20世紀有了技術上的突破(註3),情況才得以改變。
1901年德國化學家威廉.諾曼(Wilhelm Normann)將液態油氫化,並在1902年獲得專利,
1909年位於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堤的寶僑公司,取得此專利的美國使用權,
並於1911年開始推廣第一個完全由植物油製造的半固態酥油產品。
所謂的液態(植物)油氫化(註4)的原理,
就是把「不飽和脂肪」放進氫氣裡,利用鎳當催化劑,
可使一部分的雙鍵打開,重新和氫原子結合,造成「部分氫化」的脂肪分子。
而「部分氫化」的分子與原本分子的化學式相同,
主要差異在於結構式的「雙鍵」(同分異構)。
參考上圖(註2),
原本分子,兩個碳基團在雙鍵的同側(如 cis 所標 兩個碳基團都在下面),
結構上稱之為順式,會使分子的形狀稍微彎曲;
「部分氫化」分子,兩個碳基團在雙鍵的異側(如 trans 所標 兩個碳基團一上一下)
結構上稱之為反式,分子裡的原子鍵較直,能使更緊密靠在一起,
讓液狀的油會變成固狀,與氧氣接觸後,較不會產生臭油味,
因此,反式脂肪便獲得食品加工業青睞,使用普及起來。
然而,事情沒想像中的美好,自1956年(註3),
開始有文獻指明反式脂肪會導致心臟病,且在90年代獲得證實。
一些實驗結果甚至證明,反式脂肪(不飽和脂肪)比飽和脂肪的危害更嚴重,
因為它會使人體產生比飽和脂肪還高的膽固醇,讓人得心臟病的風險大過飽和脂肪。
而雪上加霜的是,另有研究說,
反式脂肪還會造成記憶力受損,不過,其原因至今不明(註5)。
所以,現在國內外,已明令禁用或限用反式脂肪。
2016年,科學界揭發一樁“製糖業收買科學家”的醜聞。(註6)
新聞說:1967年有三位哈佛大學的教授,
在學領域中很具有權威性的學術刊物之一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發表一篇綜述文章,將脂肪說是導致心臟病的罪魁禍首。
這對營養學界產生巨大影響,
於後幾十年,膳食指南中都有一個核心要素,那就是“高脂肪食物導致心臟病”。
直到2016年,一位研究人員發現製糖業的一些內部文件,
顯示這三位科學家收了製糖業的錢,所引述的研究成果是糖業協會指示的。
他們把糖會引發心臟病的事實淡化,罪名全推給脂肪,也汙名膽固醇。
而在事發前一年-2015年,
美國官方在2015~2020年最新飲食指南,
取消攝取膽固醇上限,明確指出糖攝取上限(註7)
取消攝取膽固醇上限,明確指出糖攝取上限(註7)
(舊版指南只建議減糖,沒有設定上限,
但新版指南明確表示:糖只能佔每天攝取總熱量的10%以下)
這是因為飲食中的膽固醇,對健康成年人血液中膽固醇濃度並沒有顯著影響。
人體七至八成膽固醇是自行製造,只有兩至三成來自食物。
而這是否意味著,也會為糖的替罪羔羊-脂肪和膽固醇來翻案呢?
但新版指南明確表示:糖只能佔每天攝取總熱量的10%以下)
這是因為飲食中的膽固醇,對健康成年人血液中膽固醇濃度並沒有顯著影響。
人體七至八成膽固醇是自行製造,只有兩至三成來自食物。
而這是否意味著,也會為糖的替罪羔羊-脂肪和膽固醇來翻案呢?
答案是否定的。出處同為美國2015~2020年最新飲食指南(註8),
裡面說:「降低飽和脂肪量和反式脂肪的攝取」。
由研究調查,依舊認定:飽和脂肪量和反式脂肪對人體有害(參考註6-1、註9)。
糖、飽和脂肪量和反式脂肪,半斤八兩,之前沒冤枉。
將至今的所有資訊總結如下:
發現1:飽和脂肪酸 →高膽固醇→高風險心血管疾病 (註6-1)
發現2:反式脂肪酸 →高膽固醇→高風險心血管疾病 (註9)
發現3:高膽固醇食物⇏高膽固醇(人體有膽固醇恆定機制) (註7)
由研究調查,依舊認定:飽和脂肪量和反式脂肪對人體有害(參考註6-1、註9)。
糖、飽和脂肪量和反式脂肪,半斤八兩,之前沒冤枉。
將至今的所有資訊總結如下:
發現1:飽和脂肪酸 →高膽固醇→高風險心血管疾病 (註6-1)
發現2:反式脂肪酸 →高膽固醇→高風險心血管疾病 (註9)
發現3:高膽固醇食物⇏高膽固醇(人體有膽固醇恆定機制) (註7)
發現4:高糖攝取 →高風險心血管疾病 (註6-1,註6-2)
發現5:高糖攝取 →高風險心血管疾病→血管發炎→高膽固醇囤血管(註6-3)
然而,正如我在上篇<札記-醫健-健康建議常正反對立>(註10)裡所言,
社會上充斥著正反對立意見。發現5:高糖攝取 →高風險心血管疾病→血管發炎→高膽固醇囤血管(註6-3)
然而,正如我在上篇<札記-醫健-健康建議常正反對立>(註10)裡所言,
若再牽扯到商業利益,如上述的製糖業及製藥業(例如維他命,註11)等等,
他們拿出有力證據,可能瞬間又顛覆我的總結。
網路上,雖然有教導如何推敲事實(註12),
但除了憑藉學術界良心自律或國家立法外,實在防不勝防,
關於脂肪與糖這事,不曉得還有沒有隱藏什麼事實,
姑且以美國的官方說法作標準,即便錯,那就錯吧!
但除了憑藉學術界良心自律或國家立法外,實在防不勝防,
關於脂肪與糖這事,不曉得還有沒有隱藏什麼事實,
姑且以美國的官方說法作標準,即便錯,那就錯吧!
這樣似乎與我之前那篇說法相悖,是科學精神的嚴謹度不足,才姑且接受的吧?!
不!恰恰是有嚴謹思辯,才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幾分證據講幾分話。
這就是科學進程,有時是更上層樓的亦步亦趨,有時是推翻過去的大破大立。
請持續求知、探索,請允許暫時沒答案或不完善,
要總是在進步、在更新,永無止盡呀。
要總是在進步、在更新,永無止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