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外史_(20世紀日本)四國的三條跨海大橋

我一個朋友(菲力)知我對歷史有興趣,
又常去日本(不應該說"常",就是這兩三年出國只會去那)。
介紹並借我一本書,蔡增家《上一堂好玩的日本學》,
其精神在於透過日本漫畫,
了解日本當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令我大開眼界。

一則因為以漫畫的藝術型態(或許能稱文學),
來社會寫實、傳達想法(我最喜歡的《東大特訓班》),
親民易懂,老少咸宜。
二則這有別於旅遊,只看清麗儒雅的高尚,
更能深刻而細膩刻劃日本不足為外人道也的赤裸現實。


舉個例來說:
台灣有「蚊子館」,日本亦然。
這裡的「蚊子館」,並非真拿來養蚊子,
而是泛指使用率奇低的公眾設施。

四國的人口比例,實在不需要三座跨海大橋與本州交通,
為何相同東西,公帑花費重複三回,還造成昂貴的過橋費?

這本書告訴你,因為國會議員的「選票」考量,故爭取地方建設。
自民黨內派閥領袖 大平正方(香川縣人) 和 三木武夫(德島縣人),
同是四國出身,為了建在哪爭執不下。
在鬥爭的恐怖平衡下,各建一座。
而且岡山縣的宮澤喜一還來湊一腳,就變成今天所見的三座了。

同樣的內容,作者於另一本著作
《日本轉型: 九0年之后政治經濟體制的轉變》也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