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6日 星期三

札記-中史-明太宗變明成祖※

明太宗、明成祖

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註1),因大行皇帝無子,他得以庶系入朝14歲即位。
別瞧不起他年紀小,嗣統之初,
他就和皇親、重臣打起著名「大禮議」(註2)歷時十七年的政治鬥爭。


「大禮議」中,明世宗有個操作,我很感興趣。
維基:
 嘉靖十七年,
 朱厚熜給明太宗上尊號為「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父親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
 並將睿宗獻皇帝神主升袝太廟。
為何明世宗非得把「明太宗變明成祖」?

明世宗是明朝第11任皇帝(註3,假如英宗、代宗算兩任的話)、
他堂哥明武宗是第10任、他伯父明孝宗是第9任、他祖父明憲宗是第8任,
而他的生父朱祐杬不曾登位。
明世宗是以「兄終弟及」的原則,承襲他堂哥明武宗皇位。
「大禮議」表面上爭的,就是追封他的生父成皇帝身份,即沒君臨天下過一日的明睿宗。
可是,他為何多此一舉,再尊原本的明太宗朱棣(燕王),成後來人們熟稱的明成祖呢?

明世宗和明武宗全是明成祖的直系,乃"同一血脈"。因此,不應是血統緣故。
要說不同血脈,南宋時,宋高宗是宋太宗趙光義之後,
繼位者宋孝宗,乃宋太祖趙匡胤之後,那才是差距大。


有人說,會讓「明太宗變明成祖」基於兩理由。
其一,保證明世宗自己的皇位正統性;其二,減輕讓生父朱祐杬入太廟的壓力。

在我看來,最主要是正統性。
由於明世宗跟明成祖一樣,是旁系取代嫡裔、小宗入繼大宗,
有了明成祖此先例永永遠遠坐鎮太廟,明世宗生前,位子坐得天經地義;
死後,這群明成祖後代絕不敢議論明世宗得位不正,間接保護明睿宗(明世宗生父)地位。

而根據明朝宗廟制度(註4):
 明代,寢殿供奉九位皇帝神牌,太祖、成祖(嘉靖帝改諡)為萬世不祧之君,
 除此以外超出九個的則移入祧廟中。
移出的原則是「親盡則祧」,換句話說,除了廟號是"祖字輩"外,
從"宗字輩"裡跟當今聖上關係最遠、最老的那位先被移出。
於是,明世宗將這位明朝第3任皇帝升格為「祖字輩」的明成祖,
只要明朝不亡,便不會離開太廟(牌位離開的順序,從明朝第4任的明仁宗開始,接著第5任)。

至於「減輕讓生父朱祐杬入太廟的壓力」,要看「明世宗」子嗣是否綿綿不息。
倘若後繼之君、後繼的後繼之君等等都是睿宗、世宗的後世子孫,
那祂們在太廟會穩穩妥妥坐到更替7任皇帝之後了。


------------------------------------------------------------------------------------------------
左昭右穆,父為昭,子為穆,親盡則祧。
------------------------------------------------------------------------------------------------






註4:
一般情況下,太廟寢殿神牌開國君主(一般是太祖)居中,
按昭穆制度,左昭右穆,父為昭,子為穆,三昭三穆,一共供奉七位皇帝。
如果一個朝代需要祭祀的皇帝超過七個,除太祖「萬世不祧」以外,就「親盡則祧」,
即把與在位皇帝關係最遠的皇帝的神牌移出寢殿,移到祧廟當中進行供奉。
[開國皇帝,常常是"祖",劉邦正式名稱是漢太祖高皇帝,被簡稱漢高祖。]

2. 議祧
擬議將親盡之祖的神主遷出宗廟藏于祧,謂之“議祧”。祀遠祖、始祖之廟為祧。
古代帝王宗廟,除百世之祖不遷外,其馀五世親盡則遷去神主藏于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