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5日 星期六

人際_ Vanessa Van Edwards:如何辨識「假朋友」?

我對Vanessa Van Edwards(註1)此人一無所知,
維基寫她:she studies charisma, influence and power body language(魅力,影響力和肢體語言)。
但專訪(註2)她所談的這主題,我感興趣。下面,我以"來賓"代稱她。


來賓先定義「矛盾關係」,就是一群“你不懂如何跟他們相處、
你不確定他們是否喜歡你、你不確定跟他們出去玩是否盡興”的人。
簡言之,介於親密與討厭之間的人。

這些人會讓你勞神費力地想:是要維持或斬斷你和他們之間的聯繫,
畢竟人的心力、時間是有限的,不可以白白大舉浪費。

來賓提了一個方法,來區別「和你矛盾關係的人」是敵是友。
就是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他們會真心為你高興?

假如那些人會有不明顯攻擊性的評論,讓你懷疑「這是惡意,還是善意呢?」
代表在你心中,他們並不會真心為你高興(他們不是你朋友)。
或者,你有一個很好的消息,假如他們會和你一樣感到激動,那是你真正的朋友;
假如他們不會感到高興,總質疑你的成功、提問扼殺你夢想、
開口閉口都是負面話,那便不是。

我們稱"扼殺你夢想"的那些人為「夢想殺手」。他們不是一無是處。
當你在檢視問題時,可以找他們挑錯(諍友),但你有喜悅之事,他們不會好對象。

來賓建議,
回顧之前這六個月,
你有與「和你矛盾關係的人」見面並向他們分享你的快樂之事,
他們會真心為你高興嗎?


*****
對於來賓所言的合理性,我思考許久。為什麼呢?
因為在中華文化裡,我能想到「朋友」概念,好像少有類似。
俞伯牙與鍾子期的友誼算嗎?又不太像。

來賓的「朋友」之概念,多是偏感性、情感交流;
中華文化的「朋友」之概念,多是偏理性、品學增長。
比如:
《論語》(·學而第一):「無友不如己者」,意謂:「不跟自己志向不同的人交朋友。」
唐朝馬總《意林》卷5(註3):「欲知其人,視其朋友。」
怎樣水準的人就會交到怎樣水準的朋友。
所以,就會擇益友:友直、有諒、友多聞。彼此學習互動。

又比如:
《增廣賢文》(註4):「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換句話說,「患難見真情」或「患難之交(註5)」
你落難時,他不離不棄伸出援手才是真義氣,一起享樂不是。
這彷彿與和前面說的分享喜樂,有偌大的對比。
並沒有!這裡在講:器重品德,別與勢利眼的人交友。
這裡的樂是物質的樂,前面說的樂是心理的樂


我想來賓和我所舉的例子,是觀點上的不同,倒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
人得想清楚自己需要什麼。別人給的非「準繩」,是「建議」。



--------------------------------------------------------------
註1:維基(英文):Vanessa Van Edwards


註2:如何辨識「假朋友」?► 你只需要問一個簡單的問題 - Vanessa Van Edwards


註3:意林/卷五


註4:《增廣賢文》


註5: 醉醒石 -> 第十回濟窮途俠士捐金 重報施賢紳取義
林黃二位道:「浦肫夫患難之交,今日年兄為我們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