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袁枚詩作<苔>有二,這是較多吟誦的一首: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百度百科(註1)譯成白話:
沒有陽光照射到的植物生長不易的地方,苔蘚卻能長出綠意,展現出美麗的青春。
苔花如同米粒般大小,也要像國色天香的牡丹那樣靠着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強開放。
另外,百度百科的「賞析」(註1)寫得優美,也建議閱讀。
這首的妙筆之處在於用苔的比喻,鼓舞人要有堅苦卓絕的意念。
雖說環境險惡,但能絕處逢生;雖是地位低微,但不窒鴻鵠之志。
袁枚另一首<苔>:「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
若先讀了「白日不到處」,則較易明白「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
而第一首顯得正面積極,會比第二首多受喜愛吧!
*****
看到「苔」,我還聯想到位於日本京都的西芳寺,係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別名為「苔寺」,自然以此一絕。據說入寺參訪採明信片預約制,准不准得碰運氣,
而獲准入內,還需在寺中讀經和寫經,頗是麻煩。可是,我仍希望有機會到那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