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3日 星期三

札記-哲思-道德勸說?

專案的SI(system integration),
叫我去跟SPEC(specification產品規劃)負責人道德勸說,
不要臨出貨不到一週,來個大幅變動,
說是有問題可提出,但事實是她說了算,沒得商量。哈哈。
 
基本上,從她講話的強硬語調,
便能感受到情緒冒火七竅生煙,我不信能改變什麼。
竟想抬出所謂的"邏輯、道理"來壓她氣焰,會適得其反,情形更僵吧。
這時,我較相信另一種可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反面)。
正如《顏氏家訓》<致序>(註1)的一段話:
「要禁阻小孩的過分調皮,師友的勸誡,不如僕人的指揮;
 要制止兄弟的鬩牆內鬨,講堯舜之道,不如妻子的勸導。」
找個與她親近的人談談吧,較為實際。
 
 
《孔子家語》的<觀周>(註2)有段孔子與老子的對話:
當孔子要離開周國,老子對孔子說:
「富者送別,會饋贈路費;仁者送別,會奉送吉言。
 我不是有錢人,不好意思,我今天就當一回仁者,送你幾句話吧。
 當今士大夫,聰明深察卻有性命之憂的,都是喜歡譏諷議論別人的人;
 知識廣博喜好辯論卻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愛揭發別人錯誤缺失的人。
 作為人子不要只想著自己,作為人臣要盡職全身。 」
孔子說:「謹遵教誨。」
因此,縱然知道自己的辦法比別人好,不需拿著去評判別人的不是而樹敵。
協同工作,往往多了要顧慮到他人感受(面子),
可能不採用最好辦法,而是"商量"出大家能接受的"適當",
想通就沒什麼好嘔氣的。
 
 
在黃宗羲/全祖望的《宋元學案》<百源學案>(註3)
談到邵雍臨終與程頤的對話:
程頤:「自此之後要跟先生永別了,先生還有什麼要交代嗎? 」
邵雍張開雙手示意。
程頤:「先生的意思是? 」
邵雍:「務令寬展自己眼前的道路。
    路太窄,自己都無法站,更別說能走了? 」
邵先生的意思是說:凡事留餘地。
我的師長就是引這故事告誡我們,做人做事要給人餘地。
山水有相逢,春風入卷來。
很難說日後會是怎樣的情形,總是與人為善,減少爭鋒相對吧。



-------
註1:
禁童子之暴謔,則師友之誡,不如傅婢之指揮;
止凡人之鬥鬩,則堯、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誨諭。

註2:<觀周>第11翻譯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
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
吾雖不能富貴,而竊仁者之號,請送子以言乎!
凡當今之士,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譏議人者也;
博辯閎達而危其身,好發人之惡者也。無以有己為人子者,無以惡己為人臣者。」
孔子曰:「敬奉教。」

註3:《宋元學案》<百源學案>,二程文集也有類似的話。
伊川問:「從此永訣,更有見告乎」先生舉兩手示之,
伊川曰:「何謂也?」
曰:「面前路徑須令寬。路窄,則自無著身處,況能使人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