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分兩部分,上半部是作者在日本(本土)的職場境遇,下半部是他在日本生活見聞。
書剛出版時,某電子媒體就刊出書中<在日本當上班族的最後一天>那章節(Page 96~113),
內文是:
作者同事心懷偏見(外國人比日本人懶散),
長久來,對作者的公事處置(email回復)積壓許多不滿,卻不願找作者溝通,
有一天見到作者比他早下班,開戰了,Email辭色俱厲譴責作者不負責任、連累同僚,
怎能某某事沒做完,好意思回家。作者便拿出證據,講說該件早已完成提交。
可笑的是,他同事不服氣接連兩輪,一一被作者證實是錯誤!
他同事又想來第四輪,作者怎忍這不斷蓄意胡編硬湊,夠了,事不過三。
除此外,別的章節提到日本人執著無謂的繁瑣程序,不是進展牛步,就是毫無成效。
譬如<去日本工作,還怕地獄>(節錄Page 029~033),有一段的大意是:
某工作日晚上六點,作者的主管要求擬好會議邀請函先給他檢查再發,
作者照辦,做了第一版...
主管看完,冷笑兩聲:
「你要把信分三段,第一段:會議背景、第二段:會議的預定議程、
第三段:交代附加那些檔案。」
作者接著做完第二版,主管讀完面色鐵青地說:「我跟你說三段,你怎麼寫五段。」
作者解釋:
「我多了招呼語,以及一些說明,例如希望把開會人數弄清楚,
但這些不知道歸類到那三段的哪一段,就獨立出來。
我想,還沒發出去,還可以和您商量...」
主管說:「你自主張前要先告訴我,三段變五段,要先講。」
作者被訓斥得無話可說,照辦產出第三版給主管,
主管勉強認可,說:「內容可以了,但還沒有可以發的程度,我來修一下。」
作者內心叫苦:
「剛剛已經折騰了三小時,原來是擬草稿,最後仍要老闆親自出馬撰寫!」
收到主管信後,作者貼上附加文件,
主管寫的內容一字不動,再把格式弄漂亮點,發給主管過目(第四版)。
主管見了作者的信,臉色從鐵青變糞青:「你動了我的格式?」
作者答:「我看有的段落隔兩行,有的隔一行,想把格式統一,所以...」
主管面帶慍色道:「你再把我原本的信打開看看!」
作者顫顫巍巍的手開啟主管的原信,開始端詳。
主管問:「看出隔一行和隔兩行的差別了嗎?」作者:「真沒看懂。」
主管言:「你再仔細看兩行上下的內容,和一行上下的內容,有什麼不同?」
此時深夜十二點,辦公大樓只剩作者與主管兩人,
而作者腦袋處於混沌的狀態思考一行和兩行的奧秘,一切等奇蹟出現。
兩分鐘後,奇蹟出現了,作者對主管說:「大概是,兩行是大段落,一行是小段落。」
主管總算點點頭:「你把我的格式弄亂,要怎麼區別大段落、小段落。」
六個多小時,只為了一封會議邀請函。
又譬如<個性,在會議中一點點銷蝕掉>(節錄Page 086):
比方說吧,明天要和客戶開會了,為了準備客戶的會議,
內部得先開個會,這個會還有名稱,叫做「作戰會議」。
但為了開「作戰會議」,你不能空手而去,你仍得有所準備,
這種準備多半是三三兩兩自行先協商,日文叫做「打合」。
為了要「打合」,你得不時地和你的工作夥伴事先商量。這種商量,叫做「相談」。
好了,為了一個會,你分別歷經:「相談」→「打合」→「作戰會議」→「會議」。
順序或有不同,但做好準備再上場是鐵則。
這諸等事促使此次衝突變成最後稻草,作者拍桌翻臉辦離職,掰掰不聯絡。
得出那聳動結論作為書名:《連日本上班族都敢當,你還怕地獄嗎?》。
除此外,別的章節提到日本人執著無謂的繁瑣程序,不是進展牛步,就是毫無成效。
譬如<去日本工作,還怕地獄>(節錄Page 029~033),有一段的大意是:
某工作日晚上六點,作者的主管要求擬好會議邀請函先給他檢查再發,
作者照辦,做了第一版...
主管看完,冷笑兩聲:
「你要把信分三段,第一段:會議背景、第二段:會議的預定議程、
第三段:交代附加那些檔案。」
作者接著做完第二版,主管讀完面色鐵青地說:「我跟你說三段,你怎麼寫五段。」
作者解釋:
「我多了招呼語,以及一些說明,例如希望把開會人數弄清楚,
但這些不知道歸類到那三段的哪一段,就獨立出來。
我想,還沒發出去,還可以和您商量...」
主管說:「你自主張前要先告訴我,三段變五段,要先講。」
作者被訓斥得無話可說,照辦產出第三版給主管,
主管勉強認可,說:「內容可以了,但還沒有可以發的程度,我來修一下。」
作者內心叫苦:
「剛剛已經折騰了三小時,原來是擬草稿,最後仍要老闆親自出馬撰寫!」
收到主管信後,作者貼上附加文件,
主管寫的內容一字不動,再把格式弄漂亮點,發給主管過目(第四版)。
主管見了作者的信,臉色從鐵青變糞青:「你動了我的格式?」
作者答:「我看有的段落隔兩行,有的隔一行,想把格式統一,所以...」
主管面帶慍色道:「你再把我原本的信打開看看!」
作者顫顫巍巍的手開啟主管的原信,開始端詳。
主管問:「看出隔一行和隔兩行的差別了嗎?」作者:「真沒看懂。」
主管言:「你再仔細看兩行上下的內容,和一行上下的內容,有什麼不同?」
此時深夜十二點,辦公大樓只剩作者與主管兩人,
而作者腦袋處於混沌的狀態思考一行和兩行的奧秘,一切等奇蹟出現。
兩分鐘後,奇蹟出現了,作者對主管說:「大概是,兩行是大段落,一行是小段落。」
主管總算點點頭:「你把我的格式弄亂,要怎麼區別大段落、小段落。」
六個多小時,只為了一封會議邀請函。
又譬如<個性,在會議中一點點銷蝕掉>(節錄Page 086):
比方說吧,明天要和客戶開會了,為了準備客戶的會議,
內部得先開個會,這個會還有名稱,叫做「作戰會議」。
但為了開「作戰會議」,你不能空手而去,你仍得有所準備,
這種準備多半是三三兩兩自行先協商,日文叫做「打合」。
為了要「打合」,你得不時地和你的工作夥伴事先商量。這種商量,叫做「相談」。
好了,為了一個會,你分別歷經:「相談」→「打合」→「作戰會議」→「會議」。
順序或有不同,但做好準備再上場是鐵則。
這諸等事促使此次衝突變成最後稻草,作者拍桌翻臉辦離職,掰掰不聯絡。
得出那聳動結論作為書名:《連日本上班族都敢當,你還怕地獄嗎?》。
我曾問我阿姨:類似「日商不好待」的問題,
我阿姨拿他兩個朋友為例,一位工作地點是高雄,在日商工作26年,
直屬老闆是日本人,他跟我阿姨說工作相處愉快,而另一位亦在台日商,也評語不差。
雖然我沒在日本工作過,但我稍微接觸過日本客戶,如作者所言,他們的要求很瑣細。
再來是日劇中上班族給我的感受,所以,我個人會偏向於相信作者吧!
本書在"生活見聞"部分,我覺得最精彩的是249頁到277頁-<日本衙門親歷記>。
作者親自緝凶,要是我的話,認倒楣不幹,作者做事死嗑的精神真是厲害啊!
我阿姨拿他兩個朋友為例,一位工作地點是高雄,在日商工作26年,
直屬老闆是日本人,他跟我阿姨說工作相處愉快,而另一位亦在台日商,也評語不差。
雖然我沒在日本工作過,但我稍微接觸過日本客戶,如作者所言,他們的要求很瑣細。
再來是日劇中上班族給我的感受,所以,我個人會偏向於相信作者吧!
本書在"生活見聞"部分,我覺得最精彩的是249頁到277頁-<日本衙門親歷記>。
作者親自緝凶,要是我的話,認倒楣不幹,作者做事死嗑的精神真是厲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