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連結:
演講者:Andy Puddicombe比丘
導讀:
人們常以為冥想是停止思考、 驅離情緒、控制腦袋,事實卻不然。
最近一份哈佛研究,說一個正常的腦袋平均有47% 的時間是迷失在思考當中,
同時,這樣的持續性的腦袋漫遊,是造成不開心的直接原因。
想想,近一半的人生,置身於思考迷思,且可能造成不開心,這樣好嗎?
同時,這樣的持續性的腦袋漫遊,是造成不開心的直接原因。
想想,近一半的人生,置身於思考迷思,且可能造成不開心,這樣好嗎?
有一個正面、實在、可達成、也很科學的技巧能將其改善,
能讓腦袋更健康、更專注、更不容易分心,最棒的是每天只花十分鐘。
是什麼技巧呢?答案是「冥想」。
而冥想的本質,就是讓你慢慢地練習到到專注,活在當下。
能讓腦袋更健康、更專注、更不容易分心,最棒的是每天只花十分鐘。
是什麼技巧呢?答案是「冥想」。
而冥想的本質,就是讓你慢慢地練習到到專注,活在當下。
人們常以為冥想是停止思考、 驅離情緒、控制腦袋,事實卻不然。
它比較像是往後退一步, 更清楚地看思維,
以一個輕鬆、專注、沒有任何成見的腦袋來看思維的來去、看情緒的來去。
在人生中和在冥想中,會遇到兩種問題,
第一種問題,我們過份專注(一個念頭或想法)會變得緊張、壓力大、很不舒服。
第二種問題,放得太鬆,我們會思考迷思(發呆),或睡著。
所以我們找的是一種平衡、專注的放鬆,
讓我們的思想得以自由來去,沒有平常的那些干擾。
第一種問題(執著)在哪,我們怎麼解決它?
在我們學習專注的過程中,我們隨著一個思緒走而分心。
假設他是個令人焦慮的想法。當一切正常,我們突然想到這件焦慮的事,
就像「喔,我竟不知道我正在擔心那個。」
你回想、再次對自己重複。「喔,我是擔心的。 喔,我真的好擔心。天啊,我好焦慮!」
在我們意識到之前, 我們正在為感到焦慮而焦慮。 這真的很瘋狂。
我們卻常常這樣, 甚至每天都這樣。
(複習煩惱,活在假設的未來與過去,不能活在當下)。
想想你最後一次 發現一顆動搖的牙齒。
你知道它在晃,你也知道它會痛。然後你每20,30秒對自己重複什麼?
(喃喃自語)真的好痛。然後一直對自己這麼說, 反覆的說,我們往往如此。
唯有學著旁觀你的思考,才能讓我們學會放手,不再用過去的模式重複這些想法。
第二種問題(散漫)在哪,我們怎麼解決它?
當你坐下來並使用冥想去旁觀你的思考模式,
你可能會看到許多完全不一樣的模式, 你可能會發現腦袋...隨時都很不安份的。
加上你坐下來什麼都不做,又想著自己什麼都不做時,會發覺:你的身體會有些焦躁。
你可能會發現你的腦袋感覺很無趣、很無聊, 幾乎是機械性的(無意識),
就像是你每天起床、去工作、吃飯、睡覺、起床、上班。
或有可能就是有那麼一個擾人的想法,一直在那邊轉呀轉呀轉的。
無論你是遭遇第一或第二種問題,冥想提供的是一個機會,
可以後退一步,從不同的角度觀看,許多事並不是它們平日表現出來的那樣。
我們不能改變生活中的每一樣小東西, 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怎麼感受它。
這是冥想、專注能帶來的。
你不需要香氛、 也不需要坐在地上。
你只需要每天花十分鐘後退一步, 熟悉當下的時光,
讓你可以感受到一個更高層級的專注、平靜、以及對生命的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