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
主講人:北京郵電大學趙玉平博士
歸納要點:抉擇的依據,
1. 不求最好,但求滿意
2. 無悔的選擇,就是好的選擇
3. 絕不掉入別人的選項中
摘要(跟感想):
1. 生活中的很多痛苦,都是因為選項太多造成的。
解決這疑難,趙教授用史書、小說上司馬懿的兩事為例,談如何抉擇。
2. 空城計事件(公元228年),看決斷
(1)諸葛亮選擇空城計的理由:
A.迫於無奈
B.了解司馬懿的謹慎
(2)司馬懿選擇退兵的理由:
形勢不明朗,絕不貿然出手。
以諸葛亮平生謹慎,反常行為背後,必有意想到的秘密。
(3)司馬懿在空城計中,某個程度上算是成功的理由。
A.不求最好,但求滿意。(人生得90分靠奮鬥,得100分靠運氣)
管理學:最好是好的敵人。因為你想追求最好,反而把目前好的局面弄壞。
做事情,沒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只有百分之百的錯誤。
你要追求百分之百的完美,你一定會得到一個錯誤。見好就收。
B.無悔的選擇,就是好的選擇。
什麼是好的人生,無悔的人生是好的人生;
什麼是好的選擇,無悔的選擇是好的選擇。
後悔是選擇的影子,遺憾是人生的伴侶。
是生活就有遺憾,是選擇就可能有後悔。
既然每個選項都有可能後悔,就把全部選擇擱在一起,
選最小後悔的選項(最小後悔法)。
C.不得意忘形,保持清醒。
接近成功的時候是最危險的,不要貪勝。
就像打麻將,最危險的時刻,就是聽牌時。
離成功最近的時候,風險最大,
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最容易犯錯誤。
你得意了千萬不要忘形,一定要保持清醒,越得意越要清醒。
3. 公元231年,諸葛亮與司馬懿的真正對決
戰爭分兩階段
第一階段 下邽對峙
諸葛亮從祁山出兵,曹魏皇帝得知消息,將司馬懿從東線戰事調來西線的下邽。
司馬懿留兵四千,將數萬軍隊領向祁山,然而司馬懿沒料掉,蜀軍行軍神速,
當他到祁山時,蜀軍已到下邽,他面臨第一次抉擇,追還是不追?
(若追,行軍太快造成舟車勞頓,不利作戰)。
他選擇「追」,因為:
(1)看優點,抓破綻
一個人,你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的時候,是最容易被人別人抓住破綻的。
能說的人在說的時候被人抓住破綻,能跑的人在跑的時候被人捉住破綻。
能打的人在打的時候被人捉住破綻。
他相信諸葛亮是謹慎的人,
一定先紮好營,整頓完軍隊,才會發動攻擊,
因此,他令所有將士,輕裝疾行,到達下邽時,諸葛亮剛整頓好。
接著他下指示全軍紮營,不討戰。
司馬懿的保麥部隊,跟諸葛亮割麥部隊,
就如此在下邽對峙,只發生一場零星的戰事。
第二階段 鹵城對決
諸葛亮看沒可乘之機,於是退兵。
司馬懿面臨第二次抉擇,追還是不追。
他選擇「追」,而這正中諸葛亮的下懷。屯兵擺開大陣勢在鹵城等待對決。
司馬懿追到,卻不打,跟諸葛亮一樣,紮營,擺大陣勢而已。
因為:
(2)絕不掉入別人的選項中
當別人下套,給你ABC選項時,你不一定要從中擇一,可以按自己意思挑D。
例子:
女生問男生:假設我跟你媽同是落水,你先就哪個?
先救女生,嫌不孝,錯;先救媽,嫌不愛,錯;兩個都不救,錯;跟著死,錯。
建議答:
同樣是假設,那假設我媽會游泳,我跟我媽會救你。
總之,只要你遇危險全家會盡一切可能保護你...
女生若再問,那如果你媽不會游泳?
就答:
假設你答應嫁我,我晚上就帶我媽去學游泳。
總之,只要你遇危險全家會盡一切可能保護你...
僵持許久,迫於內部將領及魏主的壓力,司馬懿才跟諸葛亮對決,但沒輸沒贏。
諸葛亮因糧草不足,退回了祈山,戰爭結束。
這次事件,司馬懿有三點成功,三點不容易
成功:祈山解圍、隴西保麥、逼退孔明
不容易:上面領導猜疑、下面群眾不支持、周圍將領老鬧事
而事實上,司馬懿一生最大的危險,
不是跟諸葛亮作戰,而是跟頂頭上司處關係(伴君如伴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