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A09藝術類_旅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A09藝術類_旅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札記-旅遊-到日本哪看櫻花

有朋友明年春想到九州看櫻花,
我說:「看櫻花,日本首選京都。」見過京都,其他地方"黯然無光"。

說個故事,春秋時代(註1),
吳公子札,即季札,到魯國訪問,魯國為他表演樂舞。
季札看周文王的《象簫》和《南龠》,說:「美呀,但留有遺憾!」
(文王在世時,天下不能太平,所以有遺憾)
看周文王的《大武》說:「美呀,周朝昌盛時,大概就這樣子吧。」
看商湯的《韶濩》說:
「聖人道德如此恢弘,卻仍有慚愧之事,看來做聖人不簡單!」
看夏禹的《大夏》說:
「美呀!勤勞而不自矜功德,除了夏禹外,還有誰能這樣呢?」
看大舜的《陬簫》說:
「德行達極致!和天地同大,像天沒有一樣不覆,像地沒有一樣不載!
 雖然世上有極高仁德的人,恐怕無法超過大舜。
 觀賞就到此停止吧!如果還有其它樂舞,我也不敢再請求觀賞了!」
  
看完這個,足矣,後面的,不須再看。
這便是成語「嘆為觀止」的由來,《古文觀止》之所以叫「觀止」,也引用此。
類似的句子還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意思是,若看過五嶽(註2),中國其他的山別白跑,比不過這五座;
若看過安徽黃山,五嶽別去了,黃山是中國奇麗千山萬壑之翹首,看這就夠了。
而京都櫻花之美,在日本,亦是這番豔冠群芳。


我曾二訪京都櫻花,再至他處,沒見能與之匹儔,觀止矣。



----------------------
註1:《左傳》襄公29年:《古文觀止》:季札觀樂
原文:
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憾,
見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
見舞韶濩者,曰,聖人之弘也,而猶有慚德,聖人之難也,
見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脩之,
見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
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註2:泰山、衡山、華山、嵩山、恆山

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

旅遊_(日本)秋田美女九州郎?

我有時會收聽徐靜波先生的音頻(註1),
20160828的節目,聊日本那裡的女人最漂亮,
徐先生說:「自古的說法是:秋田美女九州郎」,
秋田縣的女子最美,九州的男子最俊。他實地去探訪一番,果真如此。
他認為秋田女子會有如此花容,跟俄羅斯有接觸(混血兒)及多泡溫泉有關。
接著,徐先生又提到被譽為"美女故鄉"的京都,
那兒的女人,有別於秋田的美在「容貌」,美在「風姿綽約」的姿態。


然而,若以日本女藝人來論,美女出最多的,既非秋田亦非京都,而是福岡縣。
九州大學對此作了研究,提出其看法:
福岡之所以多美女,是因為飲食上佔了優勢。
 福岡鄉土料理中最有名的是“もつ鍋”(雜碎火鍋),
 也就是豬腸火鍋,用特製的豆瓣醬煮。
 這種火鍋能產生很多的膠原蛋白,具有很好的美肌作用。
 同時嚼腸子能活動臉部肌肉,也促進腦細胞的新陳代謝。
 而且福岡長期以來是九州地區的商賈中心,
 眾多的花柳街也匯聚了九州各地的美女。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福岡在古代就有不少來自中韓的移民,DNA佔了優勢。

簡單說:福岡多美女的原因是,
食物(膠原蛋白)、九州的經濟中心的人口匯聚力,及移民(還是拐個彎說"混血"吧)。
同樣的,徐先生也到福岡考察真實性,
徐先生最終是認為,福岡女子才是日本的美女之最。
 

這一集,我覺得最好玩的地方是,秋田提到混血、福岡亦提到混血。
混血兒出佳麗之機會高,這似乎是普遍見解,呵呵。

我2014年去福岡博多玩,當時還不知道原來福岡出美女,沒太留意。
倒是"もつ鍋"處處可見。
我以為那是牛腸鍋,我便沒吃,也沒帶回台灣,不曉得滋味何如。
而在博多市的中洲,確實瞧見徐先生所說的花街柳巷,
不過,日本沒有類似阻街女人的招客法,所以也就沒辦法驗證漂亮不漂亮,哈哈。

之後,我還聽了另一個節目的音頻(註2),他說:
「日本有秋田美人、京都美人、博多美人。
 秋田縣,是日本理容院、理髮店最多的地方;
 京都,女式手提包的花費是全國第一,差點是東京的兩倍。」
就連維基百科的條目:縣民性(註3)也說秋田美女呀。
所以這些關於美女的說法,應該正確。



----
註1:
(1)文字檔:徐靜波<日本哪裡的女人最漂亮>
(2)音頻:『靜說日本:日本哪個地方的美女最漂亮?』

註2:『別跟我說你懂日本:縣民性』

註3:
(1)維基百科:縣民性
(2)網路部落格:心靈之緣-日本各縣的縣民性格
秋田縣:
優柔寡斷,但一旦 定下的事則辦起來不失有一股韌勁。
秋田縣盛產上好的大米,故釀酒業發達,人人愛喝酒,養成一種吃好喝好穿好的嗜好。
由於秋田縣地理上四面環山,因而左右四鄰走動頻繁,非常抱團。
不過秋田縣的自殺率每年都排在日本各都道府縣第一,這點有點讓人費解。
另外根據日本總務省的調查得知,秋田縣的美容室?理髮店數量居日本第一。
在日本有"秋田出美人"的說法,從人類學考古學角度考察得出的結論,
是因為秋田縣人屬於混血的人特別多。

京都府:
不善於接受外來者,倚老賣老,自尊心極強,相對封閉,因而很難和京都人交上朋友。
京都人去東京是不說"上京"的,他們總認為有朝一日天皇還會返回京都的。

福岡縣:
由於自古與中國有著各種往來,所以受中國的影響較深,對外來文化基本上是來者不拒。
地理上離韓國和中國比離東京還近,所以國際色彩也較強。
總體上比較開放,但也不排除帶有以地方上的老大自居的潛意識。

1位:秋田
2位:東京
3位:福岡
4位:京都
5位:新潟

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札記-旅遊-想到日本騎腳踏車

昨天與朋友吃飯,談到去日本騎腳踏車,
我想起2013年曾考慮去廣島的尾道市騎腳踏車。
然而,路程要數日,因此等日後安排某一年的春天專門為此而去。
為什麼要挑春天呢?
因為我喜愛日本春秋二季的自然之景,春櫻與秋楓,
只是日本各地有櫻,但不保證有楓。沒種楓樹之地,則是賞櫻葉轉紅。

我是從下面這網站得知廣島縣尾道市有此頗佳的單車路線。
尾道旅遊協會


前去尾道市,從台灣飛往日本,可考慮從關西機場進入,或搭華航直航廣島的班機。

2013年,我當時用的是,JR西日本山陽線4日套票,要價2萬日幣。
自2015年,JR出新的山陽山陰套票(山陽&山陰區域鐵路周遊券
日期從4日展延到7日,區域從山陽擴充到山陽山陰,
價錢從2萬變1萬9千(在台灣買,1萬9;在日本買,2萬)。
因此,我推薦這張交通套票。JR佛心來的,哈哈。

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旅遊_司馬遼太郎《台灣紀行》

讀這本書,
讓我認識了多位對建設台灣,非常有貢獻的日本人,
他們用極其認真,負責的態度與作為,
興辦諸多台灣現代化的基礎建設,至今仍受其德澤。
我由衷的感謝,及欽佩他們。他們是

八田與一: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自此嘉南平原稻米產量躍增。
William.k.Balton與浜野彌四郎:William.k.Balton是台灣自來水之父。
    目前台北市的地下水道,不少就是他們的設計,且仍在使用
    (當時臺北下水道覆蓋率已是亞洲第一高)。
後藤新平:台灣衛生軟硬體之擘畫者
新渡戶稻造:台灣糖廠之父
伊澤修二:台灣皇民教育的奠基者,且不論日文教育對台灣人民是對是錯,
    讓台灣生活教育、國民素質的集體提高,光這點,就足以說明他的了不起。
兒玉源太郎:第四任台灣總督,帶來後藤新平,一同開發台灣

尤其在兒玉源太郎(第四任台灣總督)、後藤新平(第五任台灣總督)這兩位總督,
對經營這片土地,最有建樹,最為用心,乃至我覺得,倍蓰於清廷付出。
清廷,只能提一個劉銘傳而已。

而且,本來日據時的台灣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曾一度要放棄台灣,
若不是兒玉源太郎的堅持,台灣又歸返清廷,再被當成化外之地吧。 


我在台灣作家/漫畫家漁夫的部落格讀到,
國民黨將嘉南大圳及自來水吹噓成國民政府的功勞,
直至近幾年(民進黨主政時)才一一糾正回來。如此掠人之美的行徑,可悲可笑。

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旅遊_澤木耕太郎《旅行的力量 : 深夜特急最終回》

藍色字是引用原文
深夜特急,共四班車 (四冊書)。
前三冊寫真實遊記,而這冊談涉是思想面:
啟程之因、描述旅程的成書構想、
旅遊的過程和過後,所帶給作者的省思及讀者反饋。
人文思想濃吧!我唯獨對這一冊特別有感想,
認為應該先讀完這本,後讀前三冊才對。


當有人踏向陌生、一望無垠的廣袤世界,
不要害怕,但請一路小心」,這是作者對他說的話。
當人面對未定、無限可能的茫茫未來,不也如此,「不要害怕,但請一路小心」。
書裡的不少情境,都可輝映上現實人生態度。

如第224頁的一段話:
攀岩家山野泰史:『(一切皆已就緒,登山卻發生意外情形)...
這時千萬不要想說「啊!出現無法預期的狀況」而驚慌失措,
首先告訴自己「這種事經常發生」乃是培養自己因應無法預期狀況之力量的第一步』

常聽人說:「計畫趕不上變化」,
這並非意味放棄(不再小心謹慎)、不準備了,那會更危險。
而是一切備妥,卻面臨上變化,就是要像山野先生,視之平常,當作常態處置它。
況且事前有準備,會比不準備更容易解決它,先放輕鬆吧!

而在前三冊(東南亞之旅)同有此例,
作者尋想「為何會覺得東南亞比不上香港?」
其原因在於他到那,都找香港的影子,才直直不快樂。

後來,他的心態便轉變成:
要看見美,得拋除既有之想法,欣賞各地殊別他處的民情風光。」
此心此境,何嘗不是一席人生閱歷之談嗎?


其次,書中有一個觀點,我很認同!
在第195頁:
漫畫世界將從動作派(action)走向反應派(reaction)
作者被這句話啟發而認為:「各地交通路線、飲食的遊記,如過江之鯽,不多我這一篇
所以著眼點在此地之旅,這國、這城市、這民情感發我什麼。這才會是有特色之文章。」

對此,我深有同感,
旅行的樂趣,本不是要把自己代入別人發現的公式、俗套的窠臼,
而是能趁著此良機,脫離習慣環境的麻痺,
讓生疏刺激,喚醒沉睡已久的情智,燃起熱情,走出自己的一番風味吧!
又如第41頁所言:
報導文學要有清晰的頭腦,閃耀的才能(我認為是文采),及行動力
作者都具足了吧!而且這種文章唯有這個人可以寫出來,即如第106頁,
山野井先生說不帶通訊工具的理由:「我希望盡可能將單純的自己放在山上。」
這書是作者的旅遊談,亦是獨特的人生觀。也相應到首章援引的話:
「旅行是一種個體。自有其性格、風格、個性和獨特性。旅行是人,絕無雷同。」
--美國作家 約翰.史坦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