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話常聽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然而,很搭的這兩句卻是不同出處。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原文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註1),
我從前讀過,它的"對句":「廣廈千間,夜臥八尺」。
這兩段很白話,不需翻譯,其巧妙之處,是在背後的喻意。
弱水是女子的比喻,天下女子這般多,只挑一人,情慾不能無限上綱;
廣廈千間...,則意謂著,縱使賺幾輩子花不完的錢,
人一頓的食量、睡一覺的面積不可能無限擴張,皆暗示著「知足」。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原文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註1),
出自《紅樓夢·第九一回》:
那為什麼相近的詞會跨時空的結合在一起,
我的理由是,當寫文章時,我們在表達某一個意思,
會想要用不同成語(詞彙),重複說明,這才使不同出處共同出現。
比如,猶豫不決是晉朝的,三心二意是元朝的,兩句相似,
便會見句子:「你不要猶豫不決,三心二意了」,
物以類聚,久而久之,合併著講,就習以為成,
而更有甚者,還以為同出一處(同作者)了。
「寶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而「廣廈千間,夜臥八尺」則出《增廣賢文》(註2)的
「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八尺」。
兩句風馬牛不相及的語句,會組合一塊,或許是意思相近之故吧。
那為什麼相近的詞會跨時空的結合在一起,
我的理由是,當寫文章時,我們在表達某一個意思,
會想要用不同成語(詞彙),重複說明,這才使不同出處共同出現。
比如,猶豫不決是晉朝的,三心二意是元朝的,兩句相似,
便會見句子:「你不要猶豫不決,三心二意了」,
物以類聚,久而久之,合併著講,就習以為成,
而更有甚者,還以為同出一處(同作者)了。
------------------
註1: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註2:夜眠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