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5日 星期四

心理_費斯汀格法則


此音頻在說明:費斯汀格法則。
我摘引網路一篇文章(註1),再做一次文字上的解說,如下:
費斯洛汀(Leon Festinger)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理論:
生活中的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90%則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決定。
舉個例子,
卡斯丁早上起床後洗漱時,隨手將自己高檔手錶放在洗漱台邊,
妻子怕被水淋濕了,就隨手拿過去放在餐桌上。
兒子起床後到餐桌上拿麵包時,不小心將手錶碰到地上摔壞了。
卡斯丁疼愛手錶,就揍了兒子的屁股一頓。然後黑著臉罵了妻子一通。

妻子不服氣,說是怕水把手錶打濕。卡斯丁說他的手錶是防水的。
於是二人猛烈地鬥嘴起來。
一氣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沒有吃,直接開車去了公司,
快到公司時突然記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轉回家。
可是家中沒人,妻子上班去了,兒子上學去了,
卡斯丁鑰匙留在公文包裡,他進不了門,只好打電話向妻子要鑰匙。
妻子慌慌張張地往家趕時,撞翻了路邊水果攤,
攤主拉住她不讓她走,要她賠償,她不得不賠了一筆錢才擺脫。

待拿到公文包後,卡斯丁已遲到了15分鐘,挨了上司一頓嚴厲批評,
卡斯丁的心情壞到了極點。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
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當月全勤獎,兒子這天參加棒球賽,
原本奪冠有望,卻因心情不好發揮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這個事例中,手錶摔壞是其中的10%,後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
都是由於當事人沒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導致了這一天成為“鬧心的一天”。
試想,卡斯丁在那10%產生後,假如換一種反應。
比如,他撫慰兒子:“不要緊,兒子,手錶摔壞了沒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
這樣兒子高興,妻子也高興,他本身心情也好,那麼隨後的一切就不會發生了。
可見,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過你的心態與行為決定剩餘的90%。



*****
"發生的事件"和"對該事件做出的反應",兩者真實比例多少(真的是1:9嗎),我沒把握。
譬如有些人就認為「人永遠都是帶著有色的眼鏡看事,從未看見真相」。
然而,我確定的是,費斯汀格的重點是要我們注意後者:
對該事件做出的反應,無論是好事或壞事,因為世上亦有樂極生悲。

從前我讀過一些關於走出低潮、掃除憂鬱的書籍(包含簡易心理學的書),
它們會先請讀者先找出負面情緒的起因
近期遭遇何大事?長久以來存在的陰影?例如:兒時遭人虐待。
找尋過程中,也許還會動用到催眠。

但我發覺近幾年的書,越來越多將重心轉移到"如何處理正當此時的負面情緒",
並不代表過去出什麼事不要緊,而是那些事已經不可改變,重要性沒那麼高了,
從中得到教訓就該放下,再三反芻也沒用。
尤其是憂鬱症的人,就是陷入這類"反芻"之中,跳脫不出。

總之,由"費斯汀格法則"中,
我覺得人應當要學會照顧好每個當下一念,平靜、理性以對。



------------------------------------------------------------
註1:【一天聽一點#35】既然無法改變發生的事,那就改變回應的方式 (音頻來源)


註2:費斯汀格法則 - MBA智庫百科


------------------------------------------------------------
參考資料:
1. 你對所發生事情的反應,直接決定了你自己的生活
 這是我頭次看到這法則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