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三週,辦公室裡的某同事(用A代稱),
天天都在做相同一件事:測機台的錄影功能。
早上一來,檢查經過一晚後機台有沒有當掉,有就回報。
上班時間,繼續放著錄,便做其它事,上網,跟同事閒聊。
過程中,出現停頓等問題,回報。
下班前,再檢查一次運作是否正常,沒錯誤,擺著接著錄。
日復一日,周而復始。
除了回報,A有作何處理嗎?沒有,數日以來,我沒見過他排除任何疑難。
A回報的人是名主管,常問他的是:你怎麼複製。
有那麼一回,那主管跟他說:「你(工程師)要做點跟測試單位不同的事。」
還有一回,一個同事對他說:「你可以晚點走嗎?我要你的神之手,幫我抓問題。」
我跟我同學說了這事,我同學問我:「他真的是工程師嗎?」
我答:「真的是」。我明白這令人有些詫異與遺憾。
有人可能會認為:「好歹他能發現問題。」
我則認為:
「恐怕沒這麼樂觀。用英文解釋比較簡單,
工程師要發現的"問題",是root cause,而不是problem。
否則,跟一般使用者,有啥兩樣。
因此我的認定上,
他是發現"現象(Symptoms)",而不知實際問題(root cause)出在哪。」
依我工作經驗,對R&R(role and responsibility)的理解,
測試單位負責「找到(錯誤)現象」,而工程師則負責「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換言之,工程師的任務是,
從測試單位提供的「現象」,找出錯誤的根本原因,並修正它。
"發現現象"和"發現問題"的差別,
又好比中醫裡面的"證"、"症"(也有說病、證、症;註)。
出現某一"症",不一定就代表有什麼病,可能會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謬誤。
一定得綜合所有資訊,再下判斷,準確地找出"證"才是。
----------------
註:
(1)【中醫基礎理論】~~病﹑證﹑症 by 小沈
『症』﹐中醫學名詞中﹐代表疾病發作時﹐所呈現的『病徵』﹔
例如喉嚨痛﹑流鼻水﹑腰背酸痛…等等『個別的病徵』。
例如感冒會喉嚨痛﹐得了咽喉癌也會喉嚨痛﹐
你不能說有了『喉嚨痛』的症狀﹐就一定是感冒﹑或是咽喉癌吧?
所以個別的病徵不能作為診斷依據﹐它只是單一的診斷資料之一而已﹐
還需要整合全部資訊後﹐才能正確診斷。英文翻譯為 『Symptoms』
『證』﹐中醫學名詞中﹐代表在中醫學的辨證基礎上﹐疾病產生的『原因』。
同一種『證』的病人﹐不一定會有同一種病徵﹔
例如糖尿病患﹐未必每個人都會有白內障﹐在不同病程中﹐
有人已經有了下肢水腫﹑有的人卻還沒出現﹐而出現白內障或下肢水腫﹐
都是同一個『證』﹑也就是『同樣的致病原因』﹕
糖尿病所引起的。英文翻譯為『Pattern』﹑『Syndroms』。
『病』﹐中醫學名詞中﹐代表『一組特別的病徵』﹐有相當程度會同時出現﹐
所以冠上特別的名詞﹐以茲區別﹔同一種『病』的病人﹐
不一定是同一種原因造成的﹐這就是中西醫學在診斷與治療方針不同所在。
英文翻譯為『Disease』。
例如﹐某個人得了感冒﹐這個名稱『感冒』﹐就是屬於『病』的定義。
他會有發熱﹑畏寒﹑無汗﹑咳嗽﹑氣喘﹑流鼻水…的現象﹐這叫作『症』﹐
中醫的分析﹐另外有脈浮緊﹑舌苔白薄﹐這些也是『症』的病理表徵範圍。
而我們根據中醫的診斷原則﹐判斷他是『太陽傷寒』﹐
或是稱之為『表實傷寒』﹐這就是『證』的範圍。
(2)證與症 - 中醫- 香港中醫綜合中心
“證”,是指證候,這是中醫學的專用名詞,
即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
也就是說當疾病發展到某一階段而出現的一組症狀群,
如病人的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少氣懶言,食慾不振,
脈虛細無力等一組症狀,中醫辨證就認為屬於氣虛證。
那麼,什麼是“症”呢?症,即症狀,包括病狀與體徵兩部分。
病症就是病人的主觀感覺,
是病人前來就診時自己所能感覺到的痛苦,
如頭痛、頭暈、發熱、咳嗽等等,同時也是迫使病人來前看病的原因;
而體徵就是醫生診察出的客觀表現,如面紅目赤、脈數等。
“病”,是指疾病,
即機體在一定的致病因素下,所發生的一系列病理變化的總過程,
包括疾病的初期階段、發展變化階段和後期階段,直到痊癒或死亡的全過程。
病,就是指具體的疾病,也就是現代醫學中常說的病名。
如感冒、痢疾、胸痺(冠心病)、膽結石等。
天天都在做相同一件事:測機台的錄影功能。
早上一來,檢查經過一晚後機台有沒有當掉,有就回報。
上班時間,繼續放著錄,便做其它事,上網,跟同事閒聊。
過程中,出現停頓等問題,回報。
下班前,再檢查一次運作是否正常,沒錯誤,擺著接著錄。
日復一日,周而復始。
除了回報,A有作何處理嗎?沒有,數日以來,我沒見過他排除任何疑難。
A回報的人是名主管,常問他的是:你怎麼複製。
有那麼一回,那主管跟他說:「你(工程師)要做點跟測試單位不同的事。」
還有一回,一個同事對他說:「你可以晚點走嗎?我要你的神之手,幫我抓問題。」
我跟我同學說了這事,我同學問我:「他真的是工程師嗎?」
我答:「真的是」。我明白這令人有些詫異與遺憾。
有人可能會認為:「好歹他能發現問題。」
我則認為:
「恐怕沒這麼樂觀。用英文解釋比較簡單,
工程師要發現的"問題",是root cause,而不是problem。
否則,跟一般使用者,有啥兩樣。
因此我的認定上,
他是發現"現象(Symptoms)",而不知實際問題(root cause)出在哪。」
依我工作經驗,對R&R(role and responsibility)的理解,
測試單位負責「找到(錯誤)現象」,而工程師則負責「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換言之,工程師的任務是,
從測試單位提供的「現象」,找出錯誤的根本原因,並修正它。
"發現現象"和"發現問題"的差別,
又好比中醫裡面的"證"、"症"(也有說病、證、症;註)。
出現某一"症",不一定就代表有什麼病,可能會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謬誤。
一定得綜合所有資訊,再下判斷,準確地找出"證"才是。
----------------
註:
(1)【中醫基礎理論】~~病﹑證﹑症 by 小沈
『症』﹐中醫學名詞中﹐代表疾病發作時﹐所呈現的『病徵』﹔
例如喉嚨痛﹑流鼻水﹑腰背酸痛…等等『個別的病徵』。
例如感冒會喉嚨痛﹐得了咽喉癌也會喉嚨痛﹐
你不能說有了『喉嚨痛』的症狀﹐就一定是感冒﹑或是咽喉癌吧?
所以個別的病徵不能作為診斷依據﹐它只是單一的診斷資料之一而已﹐
還需要整合全部資訊後﹐才能正確診斷。英文翻譯為 『Symptoms』
『證』﹐中醫學名詞中﹐代表在中醫學的辨證基礎上﹐疾病產生的『原因』。
同一種『證』的病人﹐不一定會有同一種病徵﹔
例如糖尿病患﹐未必每個人都會有白內障﹐在不同病程中﹐
有人已經有了下肢水腫﹑有的人卻還沒出現﹐而出現白內障或下肢水腫﹐
都是同一個『證』﹑也就是『同樣的致病原因』﹕
糖尿病所引起的。英文翻譯為『Pattern』﹑『Syndroms』。
『病』﹐中醫學名詞中﹐代表『一組特別的病徵』﹐有相當程度會同時出現﹐
所以冠上特別的名詞﹐以茲區別﹔同一種『病』的病人﹐
不一定是同一種原因造成的﹐這就是中西醫學在診斷與治療方針不同所在。
英文翻譯為『Disease』。
例如﹐某個人得了感冒﹐這個名稱『感冒』﹐就是屬於『病』的定義。
他會有發熱﹑畏寒﹑無汗﹑咳嗽﹑氣喘﹑流鼻水…的現象﹐這叫作『症』﹐
中醫的分析﹐另外有脈浮緊﹑舌苔白薄﹐這些也是『症』的病理表徵範圍。
而我們根據中醫的診斷原則﹐判斷他是『太陽傷寒』﹐
或是稱之為『表實傷寒』﹐這就是『證』的範圍。
(2)證與症 - 中醫- 香港中醫綜合中心
“證”,是指證候,這是中醫學的專用名詞,
即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
也就是說當疾病發展到某一階段而出現的一組症狀群,
如病人的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少氣懶言,食慾不振,
脈虛細無力等一組症狀,中醫辨證就認為屬於氣虛證。
那麼,什麼是“症”呢?症,即症狀,包括病狀與體徵兩部分。
病症就是病人的主觀感覺,
是病人前來就診時自己所能感覺到的痛苦,
如頭痛、頭暈、發熱、咳嗽等等,同時也是迫使病人來前看病的原因;
而體徵就是醫生診察出的客觀表現,如面紅目赤、脈數等。
“病”,是指疾病,
即機體在一定的致病因素下,所發生的一系列病理變化的總過程,
包括疾病的初期階段、發展變化階段和後期階段,直到痊癒或死亡的全過程。
病,就是指具體的疾病,也就是現代醫學中常說的病名。
如感冒、痢疾、胸痺(冠心病)、膽結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