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聚餐時,有人突然問:
如果只有一餐不吃澱粉並無不可,但前提是沒有糖尿病、腎臟病及痛風的人。
蔬菜、豆魚肉蛋類、澱粉類(全穀根莖類)的進食順序怎麼排,對身體健康才好。
註2:進食順序「倒過來」 血糖竟發生奇妙的變化
日本和美國類似的研究都有相同的結果,先吃大量蔬菜,
自我看完某短片(註1),是一位可憐的受測者,
一邊按不同次序吃這三類食物,一邊實測血糖變化而得出最佳次序,
我就記得他的結論"蔬菜→澱粉類→豆魚肉蛋類"是最優解,因此,我便這樣作答了。
那為什麼我說受測者可憐呢?因為吃一樣扎一次針測血糖,感覺超痛。
然而,我回家後查證,順序錯了。
錯的不是那個短片,而是我記錯了。它說的順序是蔬菜、豆魚肉蛋類→澱粉類。
我找到的其中一個資料(註2)分得又再細一些。三者應當為:
蔬菜(達500公克)→豆魚肉蛋類→澱粉(全穀根莖類),每種食物吃的時間需達5分鐘。
二、增加飽足感。特別強調細嚼慢嚥。
蔬菜的時間至少超過5分鐘,所以如果是狼吞虎嚥不到10分鐘就把所有飯菜吃完,
效果也許就沒有那樣明顯了,目前也有一些研究指出,
細嚼慢嚥對於控制熱量攝取有幫助。
三、調節代謝功能:
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負責生理功能的調節,對身體健康很重要。
四、保護心血管:
蔬菜中的植物化學物質是重要的天然抗氧化物,
有助於抑制活性氧對細胞的危害、保護心血管健康。
讀完給人感覺是,他特著重蔬菜的好處。
他偵測的指標,除了血糖(糖化血色素)、也包含胰島素。
老實說,我不知道胰島素是怎麼量測出來的,或許就是量血糖,我不曉得。
總之,這是最新醫學給的建議。
文章還條列了這樣做的四個好處。
一、抑制血糖快速上升二、增加飽足感。特別強調細嚼慢嚥。
蔬菜的時間至少超過5分鐘,所以如果是狼吞虎嚥不到10分鐘就把所有飯菜吃完,
效果也許就沒有那樣明顯了,目前也有一些研究指出,
細嚼慢嚥對於控制熱量攝取有幫助。
三、調節代謝功能:
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負責生理功能的調節,對身體健康很重要。
四、保護心血管:
蔬菜中的植物化學物質是重要的天然抗氧化物,
有助於抑制活性氧對細胞的危害、保護心血管健康。
讀完給人感覺是,他特著重蔬菜的好處。
我想另一個原因是人的食量有限,先吃菜多一些,後頭吃的飯就會少許多。
從前的人很重主食,認為能獲取飽食感的是澱粉類,像是飯、麵粉類。
從前的人很重主食,認為能獲取飽食感的是澱粉類,像是飯、麵粉類。
根深蒂固的飲食習慣,使他們認為一餐沒吃到飯,就等於今天少吃一餐,
吃飯吃飯,一定要吃到飯。
而與之相反的是,有些網路上的謠言,
說澱粉類易使人發胖,最好的減肥法,是不吃澱粉類。
這事也很值得提出來講。依目前營養學的說法(註3),
一天裡的一餐沒澱粉,勉強可行的這事也很值得提出來講。依目前營養學的說法(註3),
(前提是沒有糖尿病、腎臟病及痛風的人,能一餐不吃澱粉),
但整天不吃,是不好的。
而給的三餐吃澱粉建議是:早餐多、午餐中等、晚餐少量。
而給的三餐吃澱粉建議是:早餐多、午餐中等、晚餐少量。
所以,不是每一餐非得吃到飯,麵也行,最好要吃點。
--------------------------------------------------------------------
日本和美國類似的研究都有相同的結果,先吃大量蔬菜,
不知不覺中病人熱量的攝取及飲料甜食的攝取也減少。
文/賴秀怡(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 2017-01-17
文/賴秀怡(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 2017-01-17
否則,即使只有一餐都可能影響血糖、腎功能及尿酸。
以糖尿病人為例,晚餐沒吃澱粉,
夜裡可能就會發生低血糖,或者隔日一早出現反彈性高血糖的狀況。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助理教授劉沁瑜則持保留態度,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助理教授劉沁瑜則持保留態度,
並不建議晚餐不吃澱粉,她形容這是「賺了股利(減重),賠了股本(健康)」。
劉沁瑜解釋,澱粉類的代謝產物是二氧化碳及水,
劉沁瑜解釋,澱粉類的代謝產物是二氧化碳及水,
而蛋白質的代謝產物是含氮廢物,須由腎臟代謝。
若晚餐不吃澱粉,而以肉類及蔬菜代替,過多蛋白質的代謝會增加腎臟負擔。
她認為,為控制體重,應整體性均衡的減少熱量,而不是單吃肉類、蔬菜,不吃飯。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強調,麵、飯、水果等醣類食物是身體重要的能量來源,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強調,麵、飯、水果等醣類食物是身體重要的能量來源,
能夠刺激胰島素,讓血糖維持穩定,
吃太多會堆積成脂肪,吃太少身體無法獲取足夠能量也不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