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四大家族王、謝、桓、庾的謝家,
能被喚出姓名的人物,我覺得應該是謝靈運和謝安了。
---------------------------------
2. 翻譯出處:《世說新語》雅量二十九:眼看就要血流成河,看看高人如何化解
能被喚出姓名的人物,我覺得應該是謝靈運和謝安了。
謝靈運,我頭個想到的就是「才高八斗」的典故,
想像一下當初謝靈運講那話的表情變化,戲劇感十足。
徐徐平緩說出第一句:「天下學問共十斗(一石)。」
接著,豎起來拇指講第二句:「曹子建(曹植)獨佔了八斗。」,然後自嘆弗如地點點頭。
轉成自信又篤定的口氣道出第三句:「我佔了一斗!」,嘴角輕微上揚。
最後面露不屑地說:「哼,天下人分剩下那一斗。」
四句話,謝靈運情緒轉折從平淡到佩服,從佩服到高傲,從高傲到蔑視。
相對而言,謝安個性內斂沉穩,用句話形容,喜怒不形於色!
援引《世說新語》的兩段謝安的事蹟:
其一,雅量第29條(註1):
桓溫提前埋伏下甲士,並安排好一場酒宴請朝臣,想利用這個機會殺掉謝安、王坦之等人。
想像一下當初謝靈運講那話的表情變化,戲劇感十足。
徐徐平緩說出第一句:「天下學問共十斗(一石)。」
接著,豎起來拇指講第二句:「曹子建(曹植)獨佔了八斗。」,然後自嘆弗如地點點頭。
轉成自信又篤定的口氣道出第三句:「我佔了一斗!」,嘴角輕微上揚。
最後面露不屑地說:「哼,天下人分剩下那一斗。」
四句話,謝靈運情緒轉折從平淡到佩服,從佩服到高傲,從高傲到蔑視。
相對而言,謝安個性內斂沉穩,用句話形容,喜怒不形於色!
援引《世說新語》的兩段謝安的事蹟:
其一,雅量第29條(註1):
桓溫提前埋伏下甲士,並安排好一場酒宴請朝臣,想利用這個機會殺掉謝安、王坦之等人。
王坦之很害怕,就問謝安:「我們該怎麼辦啊?」
謝安一點也不驚慌,對王坦之說:「晉室的存亡,就在此一舉!」
於是謝安、王坦之和其他大臣們一起來到桓溫面前。
於是謝安、王坦之和其他大臣們一起來到桓溫面前。
王坦之的臉上,流露出驚恐的神色,而謝安自始至終都面色平和,和往常完全一樣。
進入大帳後大家坐定,謝安就用洛陽的口音(鼻音重),
高聲吟詠起嵇康的詩作《贈秀才從軍》,「浩浩洪流,帶我邦畿......」
桓溫也對謝安豁達開朗的氣度有所忌憚,便撤走了埋伏的士兵。
王坦之和謝安以前名聲相同,但經過此事,二人的高下才分出來。
高聲吟詠起嵇康的詩作《贈秀才從軍》,「浩浩洪流,帶我邦畿......」
桓溫也對謝安豁達開朗的氣度有所忌憚,便撤走了埋伏的士兵。
王坦之和謝安以前名聲相同,但經過此事,二人的高下才分出來。
如果說,桓溫沒有殺謝安、王坦之的企圖,那為什麼要伏兵呢?
因此,這是不折不扣的鴻門宴,稍稍一句說岔,命喪黃泉。
謝安能危急之境,神色自若展現風雅,最終折服敵人,可見有相當高的心理質量。
其二,雅量第35條(註2)。這一條非常有名,應該很多人都聽過。
淝水之戰(註3)時(西元383年),
謝安和客人下圍棋,一會兒謝玄從泥水戰場上派出的信使到了,
因此,這是不折不扣的鴻門宴,稍稍一句說岔,命喪黃泉。
謝安能危急之境,神色自若展現風雅,最終折服敵人,可見有相當高的心理質量。
其二,雅量第35條(註2)。這一條非常有名,應該很多人都聽過。
淝水之戰(註3)時(西元383年),
謝安和客人下圍棋,一會兒謝玄從泥水戰場上派出的信使到了,
謝安看完信,默不作聲,又慢慢地下起棋來。
客人問他戰場上的勝敗情況,謝安回答說:「喔,孩子們打贏了。」
說話間,神色、舉動和平時沒有兩樣。
然而,正史的《晉書》(註4)卻在這糗了謝安一下,
說他外表裝鎮靜,內心興奮(這是《晉書》立場),寫道:
說他外表裝鎮靜,內心興奮(這是《晉書》立場),寫道:
客人離去之後,謝安回到內室,過門檻,內心十分開心,
沒察覺自己將木屐齒折斷,他處事鎮定能遮掩真情就是這樣。
成語「東山再起」,講的也是謝安。
他年少短暫當過一個多月官,便「退隱」了,直到四十歲才又出仕。
因為他住在東山,所以稱東山再起。
謝安老大能舉用(40歲在當時算老),不免說是家族力量,
但宦途順遂,壽終正寢,誠然是喜怒不形於色等人格特質所致吧!
謝安老大能舉用(40歲在當時算老),不免說是家族力量,
但宦途順遂,壽終正寢,誠然是喜怒不形於色等人格特質所致吧!
---------------------------------
王甚遽,問謝曰:「當作何計?」
謝神意不變,謂文度曰:「晉阼存亡,在此一行。」相與俱前。
王之恐狀,轉見於色。謝之寬容,愈表於貌。
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
桓憚其曠遠,乃趣解兵。王、謝舊齊名,於此始判優劣。
2. 翻譯出處:《世說新語》雅量二十九:眼看就要血流成河,看看高人如何化解
§網路就有現成的翻譯,直接採用§
◎這個故事本身足夠精彩,活脫脫又一出「鴻門宴」!
◎《贈秀才從軍》一詩,是嵇康寫給自己將要從軍的哥哥嵇喜的一組詩篇,共十八首。
這裡不多贅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查閱。「浩浩洪流」一句,出自其中第十三首。
註3:淝水之戰之勝
使淝水之戰局勢出現逆轉的關鍵人物就是朱序。
朱序原本是東晉雍州的刺史,後來被前秦帝國俘虜,
苻堅發揮有容乃大的胸懷重用了他,但是他一直「身在曹營心在漢」。
這次出征,朱序派人祕密通報謝石:
「前秦帝國如果百萬大軍集合,你們根本無法阻擋。但是現在主力部隊還在後方,
壽陽城內只有二十餘萬先鋒軍,
◎為什麼可以躲過:
從根源上來說,謝安能做到這樣,是因為他非常了解桓溫。
桓溫本人也是名士,並且深受名士身份的牽絆。
桓溫骨子裡有臣子應該對君王的忠誠,
但是在殘酷的政治環境,又把桓溫逼成了一個有心篡位的亂臣賊子。
於是,桓溫一直糾結於忠臣和亂臣之間無法自拔。
謝安就是吃透了桓溫的這種心理,
巧妙地激發桓溫內心「忠」的一面,壓制「逆」的那一面,
四兩撥千斤,讓桓溫自己打消原來的計劃。這正是謝安的高明之處!
答曰:「小兒輩大破賊。」意色舉止,不異於常。
2. 白話文翻譯:易文言:《世說新語》雅量
使淝水之戰局勢出現逆轉的關鍵人物就是朱序。
朱序原本是東晉雍州的刺史,後來被前秦帝國俘虜,
苻堅發揮有容乃大的胸懷重用了他,但是他一直「身在曹營心在漢」。
這次出征,朱序派人祕密通報謝石:
「前秦帝國如果百萬大軍集合,你們根本無法阻擋。但是現在主力部隊還在後方,
壽陽城內只有二十餘萬先鋒軍,
你如果能立即行動,打敗這先頭部隊,定能擊垮敵軍士氣。
這麼一來,與敵人後方大軍交戰,或許就有勝利的可能。」
謝石便派人告訴秦軍的先鋒大將苻融:
「你們領大軍深入,不就是為了求戰?現在隔河對峙並不是你們的初衷吧,
你們現在向後退,讓我軍渡河與你們一戰。」
一個弱小者竟然主動挑戰,苻融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這麼一來,與敵人後方大軍交戰,或許就有勝利的可能。」
謝石便派人告訴秦軍的先鋒大將苻融:
「你們領大軍深入,不就是為了求戰?現在隔河對峙並不是你們的初衷吧,
你們現在向後退,讓我軍渡河與你們一戰。」
一個弱小者竟然主動挑戰,苻融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當然在做出決定前,苻融先請示了苻堅。苻堅對苻融說:「擊其半渡,殺他們片甲不留。」
苻融於是答應謝石的請求,表面上撤軍,可是當他大喊「撤軍」時,意外發生了。
不明真相的士兵聽到撤軍以為是打了敗仗,
苻融於是答應謝石的請求,表面上撤軍,可是當他大喊「撤軍」時,意外發生了。
不明真相的士兵聽到撤軍以為是打了敗仗,
頓時人心潰散,撤退時一片混亂,苻融再也無法控制局面。
謝石看到對方旗幟混亂,料想出了亂子,便趁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秦軍出擊。
苻融一看,慌了,親自騎馬阻止軍隊後撤,
謝石看到對方旗幟混亂,料想出了亂子,便趁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秦軍出擊。
苻融一看,慌了,親自騎馬阻止軍隊後撤,
怎料坐騎突然栽倒,苻融就這樣被亂軍活生生踩死。
朱序一看,報效晉國的機會來了,立即在秦軍後方大呼:「秦軍大敗了!」
聽到這樣的呼喊,秦軍也不去辨別真假,爭相逃跑。
苻堅跟著亂軍一起撤逃,險些被流箭射死。前秦的百萬雄師就這樣不戰自敗,瞬間崩潰。
聽到這樣的呼喊,秦軍也不去辨別真假,爭相逃跑。
苻堅跟著亂軍一起撤逃,險些被流箭射死。前秦的百萬雄師就這樣不戰自敗,瞬間崩潰。
註4:
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
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
客問之,徐答云:「小兒輩遂已破賊。」
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