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遠前寫過一篇文章(註1)談開會,大致講:
別一味求同(一言堂),也別一味求異(好像講創意,就非得要異)。
而是先有基本前提及範圍,其次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最後凝聚共識、產生結論。
這篇講會議報告(簡稱報告),與之相關,可視為延續。
坦白說,會寫本文,是剛好最近讀了三篇相關文章,
分別講報告前、中、後,便整理一下 XD。
我在前公司曾耳聞過件事,一個高管聽部屬報告不到五分鐘,
起身告訴主講人:「你沒有準備好,等好了再跟我說。」便離席。
你可以說這位高管傲慢,報得再怎麼爛,可以發問、可以指導,犯不著沒禮貌地離開;
也可以說,肯定是那位部屬準備得太差,不探探高管想聽什麼,講重點就好,
寥寥幾句就被看破手腳,高管覺得浪費時間,肯定是走人;
也可以說,細節不夠,無法判斷。
但這得問,要多細才能判斷,改進之後,就能讓所有人滿意嗎?
無論怎麼說,可見得大家對"好"的標準很分歧,
而我在未說前講這些,無非要聲明,開會是一種互動,
怎麼操作,仍得因當時觀眾做適當調動,以下說的是大致原則,僅供參考。
*****報告起頭*****
報告時,不要一上來就開始談,
而要先花上幾分鐘說一下今天要談的內容梗概(Agenda)。
這就好像參加一次2小時的考試,在拿到試卷後,不要立馬開始做題,
而是應該先花上兩三分鐘,把整張卷子看一下,
這樣對整體就會有個把握,做題的時候不至於太慌張(註2)。
*****報告結束*****
*****
報告與開會,頗多相近之處,以上內容可以類推而效之。
---------------------------------
每個團隊成員都有一張黃牌,用於喊停其他人無意義的行為,
並提供建設性的反饋意見。例如,若有人把部門需求置於公司需求之上,
或者雙方無法繼續磋商時,就可以使用“黃牌”。
2. 節奏控制。
讓大家都快速發言,避免群體思維,剔除過分詳細的討論,緊緊圍繞當前議題。
3. 幻燈片不超過三張。
最大限度地擴大討論時間(允許簡要預讀)。
4. 會議上安排一位觀察員
當話題開始跑偏時,觀察員能夠及時給出提醒。
別一味求同(一言堂),也別一味求異(好像講創意,就非得要異)。
而是先有基本前提及範圍,其次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最後凝聚共識、產生結論。
這篇講會議報告(簡稱報告),與之相關,可視為延續。
坦白說,會寫本文,是剛好最近讀了三篇相關文章,
分別講報告前、中、後,便整理一下 XD。
我在前公司曾耳聞過件事,一個高管聽部屬報告不到五分鐘,
起身告訴主講人:「你沒有準備好,等好了再跟我說。」便離席。
你可以說這位高管傲慢,報得再怎麼爛,可以發問、可以指導,犯不著沒禮貌地離開;
也可以說,肯定是那位部屬準備得太差,不探探高管想聽什麼,講重點就好,
寥寥幾句就被看破手腳,高管覺得浪費時間,肯定是走人;
也可以說,細節不夠,無法判斷。
但這得問,要多細才能判斷,改進之後,就能讓所有人滿意嗎?
無論怎麼說,可見得大家對"好"的標準很分歧,
而我在未說前講這些,無非要聲明,開會是一種互動,
怎麼操作,仍得因當時觀眾做適當調動,以下說的是大致原則,僅供參考。
*****報告起頭*****
報告時,不要一上來就開始談,
而要先花上幾分鐘說一下今天要談的內容梗概(Agenda)。
這就好像參加一次2小時的考試,在拿到試卷後,不要立馬開始做題,
而是應該先花上兩三分鐘,把整張卷子看一下,
這樣對整體就會有個把握,做題的時候不至於太慌張(註2)。
*****報告當中*****
說完梗概,開始進入內容,以下幾件事不能犯(註3)。
一.沒有重點
這並非有沒有分"子主題"或是"條列式"的緣故,
我多數遇到的情況是,
(1)重點太多或講得太細瑣。例如,列個十幾二十條,一一陳述。
此即等於"沒有重點。或許是急於向老闆表現"我準備充分"、"我知道很多"吧;
(2)舉例非通例。例如,舉例不講通例,而一下子就談特例,
有別人沒有的經驗,確實很炫,但這樣跟人講,會造成別人偏頗的認知,抓不到重點。
精煉和講通例,是其解決之道。
說完梗概,開始進入內容,以下幾件事不能犯(註3)。
一.沒有重點
這並非有沒有分"子主題"或是"條列式"的緣故,
我多數遇到的情況是,
(1)重點太多或講得太細瑣。例如,列個十幾二十條,一一陳述。
此即等於"沒有重點。或許是急於向老闆表現"我準備充分"、"我知道很多"吧;
(2)舉例非通例。例如,舉例不講通例,而一下子就談特例,
有別人沒有的經驗,確實很炫,但這樣跟人講,會造成別人偏頗的認知,抓不到重點。
精煉和講通例,是其解決之道。
二.自說自話
沉浸在自己的內容裡,自顧自的講,沒照顧到觀眾狀況。
會這樣情況的第一個可能,是沒意識報告不是一個單向的過程,而是一場雙向的互動。
別人跟不上你說的速度,自然就玩手機發郵件幹其他事。
第二個可能是:過於緊張,急於擺脫,想趕緊結束報告越快越好。就顧上任何人了。
會這樣情況的第一個可能,是沒意識報告不是一個單向的過程,而是一場雙向的互動。
別人跟不上你說的速度,自然就玩手機發郵件幹其他事。
第二個可能是:過於緊張,急於擺脫,想趕緊結束報告越快越好。就顧上任何人了。
這兩項都會造成這場報告無效。
如何改善這事呢?
適時停頓,比如,每張投影片講完。就詢問觀眾有沒有問題。
以及多練習,能一次次降低緊張。
三.非要按照自己的順序來匯報
如果講的內容非常多人感興趣,而最重要的老闆感興趣。
跳著投影片講,是經常會出現的事情,至少我的經驗常遇到。
此時,除非一定需要前面的知識鋪墊,最好就不要堅持要按造順序,
報告的目的,就是讓對方明白,達到就好。
就像有句話說:人們要買的是1/4吋的洞,不是1/4吋的鑽孔機。
四.提供自己不知道的資料(如投影片),
適時停頓,比如,每張投影片講完。就詢問觀眾有沒有問題。
以及多練習,能一次次降低緊張。
三.非要按照自己的順序來匯報
如果講的內容非常多人感興趣,而最重要的老闆感興趣。
跳著投影片講,是經常會出現的事情,至少我的經驗常遇到。
此時,除非一定需要前面的知識鋪墊,最好就不要堅持要按造順序,
報告的目的,就是讓對方明白,達到就好。
就像有句話說:人們要買的是1/4吋的洞,不是1/4吋的鑽孔機。
四.提供自己不知道的資料(如投影片),
這個好理解,報告不是拚多,而是給人正確而不模糊的資訊。
五.光說問題不提供解決方案
如果只聚焦在問題不提供解決方案,對公司發展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價值,
還會讓老闆覺得你是來抱怨或者拖後腿的。所以至少要說出可以的解決方案。
但這不是說,假如有問題沒法解就隱瞞,而是承認無解,計畫如何善後,
或是繞道處理,比如,有些物質侷限性,像是耐熱的最高極限溫度。
五.光說問題不提供解決方案
如果只聚焦在問題不提供解決方案,對公司發展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價值,
還會讓老闆覺得你是來抱怨或者拖後腿的。所以至少要說出可以的解決方案。
但這不是說,假如有問題沒法解就隱瞞,而是承認無解,計畫如何善後,
或是繞道處理,比如,有些物質侷限性,像是耐熱的最高極限溫度。
解決方案不是極限升高,那不可能,而是別讓它升到極限。
六.該講的沒講,時間拿捏不當
六.該講的沒講,時間拿捏不當
這裡指的是,有人會中途發問,導致時間拉長(如果是老闆問,那就沒關係)。
我覺得這最難解的,我經常控制不好時間。
比較好的辦法是訂一個時間點,比如5分鐘之內答問完畢(註4)。
比較好的辦法是訂一個時間點,比如5分鐘之內答問完畢(註4)。
如果不夠,就說:留到報告完內容再回答此問題,或者之後寫信答覆。
留到最後再答的好處是,讓想離開的人先走,才不至耽誤所有人的時間。
*****報告結束*****
給報告做個總結,比如說:我希望大家從這次報告中,學到三件事..。
說完,再把大家的發問及你的解答作成補充文件,
或是加到原本的資料(如投影片)裡,寄給大家(註5)。
而這個動作,是學習報告很重要的反饋。
說完,再把大家的發問及你的解答作成補充文件,
或是加到原本的資料(如投影片)裡,寄給大家(註5)。
而這個動作,是學習報告很重要的反饋。
*****
報告與開會,頗多相近之處,以上內容可以類推而效之。
---------------------------------
註2:得到-心理-能改變生活的6個好習慣
比如說:你參加一次2 小時的考試,在拿到試卷後,不要立馬開始做題,
而是應該先花上兩三分鐘,把整張卷子看一下,
這樣對整體就會有個把握,做題的時候不至於太慌張;
你和客戶談項目時,不要一上來就開始談,
而要先花上幾分鐘和他說一下今天要談的內容梗概;
來到單位時,也先別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是應該花10 分鐘整理一下今天要做的事情。
你可千萬別小看這 2% 的時間,他往往能提高你10%工作效率,
因為提前計劃不僅能幫我們節約銜接時間,還會帶給我們一種踏實的感覺。
註3:得到-職場-給老闆匯報工作的5個誤區
比如說:你參加一次2 小時的考試,在拿到試卷後,不要立馬開始做題,
而是應該先花上兩三分鐘,把整張卷子看一下,
這樣對整體就會有個把握,做題的時候不至於太慌張;
你和客戶談項目時,不要一上來就開始談,
而要先花上幾分鐘和他說一下今天要談的內容梗概;
來到單位時,也先別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是應該花10 分鐘整理一下今天要做的事情。
你可千萬別小看這 2% 的時間,他往往能提高你10%工作效率,
因為提前計劃不僅能幫我們節約銜接時間,還會帶給我們一種踏實的感覺。
註3:得到-職場-給老闆匯報工作的5個誤區
1. 沒有重點(X)
2. 自說自話(X)
3. 求讚賞和求抱抱型的匯報(X)
4. 非要按照自己的順序來匯報(X)
5. 光說問題不提供解決方案(X)
註4:得到-表達-怎麼提意見不招人討厭
1. 直接清晰地表達你的意見
而且在發表意見的過程中,不要誤把“攻擊性的語言”當成“直截了當的語言”。
2. 不要把“溝通”當成辯論
溝通前想清楚這次溝通最終是想達到什麼樣的結果,
在溝通開始前把這個結果和對方達成共識之後再進行討論,
這樣做能讓這次談話的目的始終圍繞著結果進行。
3. 直接開口問,不要揣測
可以採用 “重新定義”的追問法則,就是用你自己的理解把剛才說話人的信息重複一遍。
比如對方說:今天的會議真是毫無意義。
重新定義後,你可以說:你是說今天的會議太長了,但還是沒討論出結果,對嗎?
4. 處理激動
激動的情緒讓我們的溝通方式偏離了軌道。那怎麼避免這種情況呢?
(1)記得設置“討論時間”
比較好的辦法是訂一個時間點,比如5分鐘之內討論完畢。
假如5分鐘後你們還在討論,就要停下來想想“你們爭論的內容還是這件事本身嗎?”
在對話中就少用評價類的話,比如指責對方的人品等。
(2)巧妙驗證對方的感受
在和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都會下意識的通過“察言觀色”的方式,
來判斷對方對我們的態度。一旦感覺到對方對我們有所不滿了,我們就會焦慮。
不要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沒有根據的猜測,而是要理智地驗證對方的感受。
註5:內參-職場-如何做好會議記錄
開會時,把手裡的紙張分成兩欄:
一欄記錄議題的討論結果;
另一欄要寫下議題的“下一步”由誰負責、要做什麼、預計何時完成等。
下次開會時,把之前的會議記錄拿出來,就一目了然了。
寫好一份會議記錄所需要的三個要點:
1. 確保與會者達到共識。
記錄者寫完會議紀錄後,可以發給參加會議的人,
1. “黃牌”。2. 自說自話(X)
3. 求讚賞和求抱抱型的匯報(X)
4. 非要按照自己的順序來匯報(X)
5. 光說問題不提供解決方案(X)
註4:得到-表達-怎麼提意見不招人討厭
1. 直接清晰地表達你的意見
而且在發表意見的過程中,不要誤把“攻擊性的語言”當成“直截了當的語言”。
2. 不要把“溝通”當成辯論
溝通前想清楚這次溝通最終是想達到什麼樣的結果,
在溝通開始前把這個結果和對方達成共識之後再進行討論,
這樣做能讓這次談話的目的始終圍繞著結果進行。
3. 直接開口問,不要揣測
可以採用 “重新定義”的追問法則,就是用你自己的理解把剛才說話人的信息重複一遍。
比如對方說:今天的會議真是毫無意義。
重新定義後,你可以說:你是說今天的會議太長了,但還是沒討論出結果,對嗎?
4. 處理激動
激動的情緒讓我們的溝通方式偏離了軌道。那怎麼避免這種情況呢?
(1)記得設置“討論時間”
比較好的辦法是訂一個時間點,比如5分鐘之內討論完畢。
假如5分鐘後你們還在討論,就要停下來想想“你們爭論的內容還是這件事本身嗎?”
在對話中就少用評價類的話,比如指責對方的人品等。
(2)巧妙驗證對方的感受
在和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都會下意識的通過“察言觀色”的方式,
來判斷對方對我們的態度。一旦感覺到對方對我們有所不滿了,我們就會焦慮。
不要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沒有根據的猜測,而是要理智地驗證對方的感受。
註5:內參-職場-如何做好會議記錄
開會時,把手裡的紙張分成兩欄:
一欄記錄議題的討論結果;
另一欄要寫下議題的“下一步”由誰負責、要做什麼、預計何時完成等。
下次開會時,把之前的會議記錄拿出來,就一目了然了。
寫好一份會議記錄所需要的三個要點:
1. 確保與會者達到共識。
記錄者寫完會議紀錄後,可以發給參加會議的人,
確認內容是否無誤。如果大家都沒有異議,這份會議記錄就是大家對會議結果的共識。
2. 會議記錄可以做為後續依據。
當主管質疑項目的走向時,可以拿出會議紀錄比對,
證明是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而不是沒做好可控範圍內的事。
3. 會議紀錄要在24小時內完成,才能確保內容的準確度。
----------------------------------
參考資料:
1. 得到-企管-成功管理者的5個習慣
開會是不可避免的,可是,高效率的會議應該怎麼開呢?
德魯克給了三點建議:
首先,你得搞清楚會議的目的。根據會議的不同類型,做好不同的準備工作。
其次,開會時如果把該解決的問題解決了,就立馬散會,不要拖沓。
最後,會開完了,要有後期的跟進。
2. 內參-企管-向麥肯錫學開會
2. 會議記錄可以做為後續依據。
當主管質疑項目的走向時,可以拿出會議紀錄比對,
證明是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而不是沒做好可控範圍內的事。
3. 會議紀錄要在24小時內完成,才能確保內容的準確度。
----------------------------------
參考資料:
1. 得到-企管-成功管理者的5個習慣
開會是不可避免的,可是,高效率的會議應該怎麼開呢?
德魯克給了三點建議:
首先,你得搞清楚會議的目的。根據會議的不同類型,做好不同的準備工作。
其次,開會時如果把該解決的問題解決了,就立馬散會,不要拖沓。
最後,會開完了,要有後期的跟進。
2. 內參-企管-向麥肯錫學開會
每個團隊成員都有一張黃牌,用於喊停其他人無意義的行為,
並提供建設性的反饋意見。例如,若有人把部門需求置於公司需求之上,
或者雙方無法繼續磋商時,就可以使用“黃牌”。
2. 節奏控制。
讓大家都快速發言,避免群體思維,剔除過分詳細的討論,緊緊圍繞當前議題。
3. 幻燈片不超過三張。
最大限度地擴大討論時間(允許簡要預讀)。
4. 會議上安排一位觀察員
當話題開始跑偏時,觀察員能夠及時給出提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