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

語文_三個X唸什麼?

鄭樵《通志》<六書略-指事>(註1)說:「獨體為文,合體為字」,合稱為文字。
什麼是獨體呢?(1)象形:日、月等字;(2)指事:上、下等字。

什麼又是合體,乃兩個獨體所構成:
(1)會意:武、信等字。
 武,定功戢兵,打勝戰,便歇兵(止、戈)。
 信,從「人」,從「言」。意謂人言為信(誠)。
(2)形聲:江、河等字。
 形聲是「形符」(或稱「意符」、「義符」),加上表音(不必準確)的「聲符」。
 江的「形符」是水,「聲符」是工(用台語唸)。
 河的「形符」是水,「聲符」是可。

這是"文字"的原始解釋,不過老早之前沒嚴格區分,混用了。


應該很多人有經驗,常看到"三個X的字怎麼唸"。
可以確定,三個X是「合體為字」的「字」。過來,它們是會意,還是形聲呢?
我覺得是會意(不太可能錯),三個,代表多的意思。
但它們多數罕用,讀音唸法就比較難猜,所以,這類型的文章才傳來傳去,歷久不衰。
以下是有人蒐集的"猜「字」讀音",藍色字體又是這些罕用字的常見:

三個刀念刕(ㄌㄧˊ)梨
三個力念劦(ㄒㄧㄝˊ)協
三個又念叒(ㄖㄨㄛˋ) 若
三個土念垚(ㄧㄠˊ)搖
三個士念壵(ㄓㄨㄤˋ) 狀
三個子念孨(ㄓㄨㄢˇ) 轉
三個小念尛(ㄇㄛˊ)魔
三個心念惢(ㄖㄨㄟˇ) 蕊
三個手念掱(ㄆㄚˊ)爬
三個止念歮(ㄙㄜˋ)色
三個毛念毳(ㄘㄨㄟˋ) 脆
三個水念淼(ㄇㄧㄠˇ) 秒
三個火念焱(ㄧㄢˋ)驗
三個牛念犇(ㄅㄣ)奔 
三個犬念猋(ㄅㄧㄠ) 標
三個田念畾(ㄌㄟˊ)雷
三個白念皛(ㄒㄧㄠˇ)小
三個目念瞐(ㄇㄛˋ)末
三個吉念嚞(ㄓㄜˊ)折
三個羊念羴(ㄕㄢ)山
三個耳念聶(ㄋㄧㄝˋ)
三個舌念舙(ㄏㄨㄚˋ) 化
三個言念譶(ㄊㄚˋ)踏
三個貝念贔(ㄅㄧˋ)必
三個車念轟(ㄏㄨㄥ)
三個直念矗(ㄔㄨˋ)觸 
三個金念鑫(ㄒㄧㄣ) 心
三個泉念灥(ㄒㄩㄣˊ)尋
三個風念飍(ㄒㄧㄡ)休
三個飛念飝(ㄈㄟ)飛
三個香念馫(ㄒㄧㄣ) 心
三個原念厵(ㄩㄢˊ)元
三個隼念雥(ㄗㄚˊ)雜
三個馬念驫(ㄅㄧㄠ) 標
三個魚念鱻(ㄒㄧㄢ) 先
三個鹿念麤(ㄘㄨ)粗
三個雷念靐(ㄅㄧㄥˋ) 並
三個龍念龘(ㄉㄚˊ)達


---------------------------
註:鄭樵《通志》卷31~33<六書略-指事>

註:維基百科:六書

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札記-文學-桃園三結義的排行順序(玩笑話)

下面說的,純屬玩笑話,別當真。

我小時候聽過一個關於桃園三結義的傳說,講的是他仨最終如何排出長幼順序的,
我直接引用網上寫的描述(註1):
在民間的另一則傳說中,劉關張三兄弟對於誰為兄長曾有過一番爭執。
 為了爭取老大的位置,三人都不願報出自己的出生年月。
 劉備便建議按時辰來排順序,張飛想搶老大的位置,便說自己出生時天剛亮,
 關羽則說自己出生時雞叫,劉備則說自己出生在半夜三更。
 
 張飛聽了自己要當小兄弟,便耍賴不予承認,尋思自己爬樹最在行,
 便以爬樹來定兄弟順序。張飛二話不說便爬到了樹梢上;
 關羽對於此事比較淡然,便爬到了樹幹的中間;
 劉備不會爬樹,便抱住了樹根。
 張飛據此便說,我應該當大哥。
 抱著樹根的劉備便問張飛,是先有樹根還是先有樹梢,張飛聽後便傻了眼。
 隨後關羽、張飛覺得劉備智慧超群,便尊劉備為兄長,關羽為二弟,張飛為三弟。

無論是正史(《三國志》、《資治通鑑》)、小說(《三國演義》),盡無此說。
那純粹是民間趣談,而我在想,樹的少到老的成長先後,
按"傳統文化見解(古代人類的觀察)",由根到莖,莖到葉。那人呢?

最常提到的是五官的順序,
首先的是鼻子,最末的耳朵。所以有「鼻祖」、「耳孫」之名詞。
那人體呢(不說臟器)?或許也是從底部到頂部。
從下面的"湧泉穴"一直湧到上面的"百會穴"匯集。
足→祖(音近);
腹→父(音近)
胸→兄(音近)
→自己,鼻字,本意就是自己(註2)。
額,我只能硬掰成「兒」。
哈哈,我這是王安石的「坡者,土之皮;滑者,水之骨」式(註3)的胡扯。




-----------------
註1:美日頭條:假如「桃園三結義」是真的,那麼關羽應該排老大

註2:漢語詞典/鼻
會意。從自,從畀(bì),“畀”又兼作聲符。
“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後,另造了“鼻”字。

註3:【字說字趣】坡者,土之皮
可是蘇東坡並不罷休,又問王安石,我這個東坡的「坡」字,是什麼意思呢?
王安石滿有把握地說:「坡者,土之皮也」(明‧馮夢龍《古今笑史‧塞語部》);
蘇東坡笑嘻嘻地又問:「那麼,『滑』者,就應該是『水之骨』囉?」
王安石又一次張口結舌。

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

宗教_負面教材《老神XX1》

不知幾年前就看完一遍,最近又看了一遍。
對我這佛教徒而言,仍不能理解"這思想體系的合理性在哪",
還懷疑,這是基督信仰,抑是作者捏造?


主要有兩套邏輯,
◎邏輯一,就是神創造一切,不包含壞的
模式是在既有的世間是非善惡的道理規則(用A代稱),
上面安一個神,把那些個規則,說這一切是祂創造的、撿現成(用B代稱),
所以要感恩、與神合一、體會原本生命是愛、是完美(用C代稱)。

有規則,便可把人分兩種,遵守跟不遵守。
遵守規則者,就是遵守神給的直覺,這仍是神的安排(仍用B代稱),
最終走向跟神合一、有愛、有完美(仍用C代稱);
不遵守規則者,那是自找苦吃,
神了知(一切就祂創造的,怎不知道),但不是神的安排(用E代稱)。

所以,才會有人說:「因為人變強了,所以神變強了。」即這道理。


◎邏輯二,神給人自由意識(用D代稱)。
如此,便能完整解釋邏輯一為什麼不包含壞的,
因為你依據自己所思(小我),不遵照(神性)直覺,才招致惡果。(仍用E代稱)。


將代稱整理歸納一下。
(A)道理:現在所存在的道理、規則。
(B)相信神創:規則道理(A)是神創造的;直覺、善果是神創造的;要信賴直覺。
(C)學神:感恩神,其實你是神,學神一樣愛,跟神合一,世界原本就完美的。
(D)相信人創:神給了人自由意識,你可以創造其他東西。
(E)不學神:因為有自由意識(D),人不遵守規則(A),不順從直覺(B),
      卻偏偏執著小我,痛苦無止盡。


*****
這樣的說法Tricky,好事就是祂安排的,壞事就你自作孽。
而且,祂給的「自由意志」也很奇怪,形同虛設。
人創造的善物,則是神造,不就受控;
人造就的惡事,則非神造,又得接受神造的"因果律"懲處,依然受控。
說有選項,到頭來,就是叫你"不得不"挑神要你做的。


假如把神抽離,邏輯是否比較合理呢?
如果沒有創造神,整個邏輯會變成這樣:
(X)人們發現道理、規則是由一定的因緣、條件所成立的集體共識。
 就像法律,時空變了,就跟著調整。時空沒變,沿用下去。
(Y)人們有自由意志,可權衡時空變遷、條件異動,適宜地調整道理、規則。
(Z)人們有自由意志,可選擇遵不遵循道理、規則,而後獲善報或惡報。
如此說來,就沒有安立神的必要了。

後頭,我摘錄出一些句子,當作我之所以說出這兩套邏輯的佐證。


*****
A類:
Page 33:
 P:我沒有不信任金錢!
 G:那你為什麼一有錢就想花掉他...
 G(Page 38):宇宙是從不匱乏的,所有一切都是可以滿足每一個人而有餘的...(C)
 G(Page 46):那些被前追著跑的人(賺錢)就是願意把錢當成神看的人,
  他們知道要尊重金錢,有如尊重神明一樣;(B)
  他們知道該怎麼做,才可以讓錢不費力的自動上門,他們知道如何節流開支(A)。

Page 42:
 任何結果都是可以被改變的,因為在終極結果來到之前,
 所有的結果都還不是結果。...你的信念永遠可以控制結果的出現。(A)

Page 224:
 比成為別人議論對象更糟的事,就是--沒成為別人議論的對象。(A)

Page 264:
 別人正是你的鏡子,反射你內心的行為。(A)

Page 198:
 擁有什麼生活不是重點,重點是怎樣的態度去生活;
 發生什麼事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怎麼解釋那件事。
 活在怎樣的環境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怎樣創造你的環境(A)

Page 166(對於性的態度):
 拋棄罪惡感,享受其中去不沉溺。(A)


B類:
Page 51:
 G:一個有補償心態的人,只會得到更多、更大需要去補償的事情。
 我設定的宇宙定律就是如此...(B)

Page 71:
 G:只要你們對神的看法是「被灌輸」而來,不是「體驗」,(B)
 並用以創造自己的真實,則你們遇到真神的機會就少很多。
 §這段要教完全相信、完整體認(B)的道理。§

Page 98:
 G:我要說的只是:信賴你的直覺,而非你的感官。...
 用直覺去生活,你會發現總是能做出對你最適當的決定,
 即便那未來的結果尚未顯現,你卻已經知曉。(B)

Page 121:
 G:平安與直覺是我安置在靈魂裡的紀律。(B)

Page 177(善果都歸於神):
 G:我創造的一切都是我所愛的,都是圓滿和完美的。...(B)
 G:你以為那部電影(侏儸紀公園)的編劇跟導演我不認識嗎?
 是我賦予他們創作的靈感的。(B)

Page 191(相信直覺):
 G:滿足你靈魂的渴求,則你的靈魂也會滿足你,因為你的靈魂就是我。(B)

Page 192:
 G:我是神,我是愛,我是無所不在的一切萬有...
 只要我分裂出我自己的一部分,我就能如實的看見自己,
 並且經歷「我是神」和「一切萬有」的概念,於是我高高興興這麼做了,
 你們的科學家稱這是「宇宙大霹靂」,宇宙大爆炸。(B)

Page 214~216(安排,相信直覺):
 G:傾聽靈魂吧!她是全知全能的!...
 儘管宇宙是有因果循環,卻也提供了機會,
 讓靈魂藉由輪迴而進化,來達到最後的開悟...
 提供進步的機會,才是輪迴的積極意義。(B)

Page 210(安排):
 以生命的多彩多姿及千變萬化,和靈魂所要的進步而言,短暫的一生怎麼足夠...
 只要透過輪迴可以讓你們有無數次機會去經歷和進步。(B)
 §這段很怪,直接讓人長壽就好了。§

Page 224:
 G:其實只有(我)一個創造萬物的神。(B)

Page 226:
  G:你的每個細胞都是神的化身,
 你的每個意念都是神的意識,你的一切創造都是神的造化。(B)

Page 278:
 G:我當然知道發生什麼事,一切(作者不好的遭遇)都是我安排的!(B)


C類:
Page 47:感恩是一種能量(C)

Page 48:
 G:在缺乏感恩下,你就切斷了金錢所來之處,
 因為感恩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能量頻率,可以源源不絕供應你的需要,
 甚至無中生有的為你們創造出新的能源。(C)

Page 57:
 G:不要彌補,因為本無匱乏,何須彌補?需要的是以善、以愛再去做些什麼。(C)

Page  125:
 G:活在愛裡,用愛、用感恩,
 而非用恐懼和目的性、預期性去面對一切你們的人際關係...(C)

Page 138(合一):
 G:我一直在等你們,等你們明白,直到你們循著道路,找到我,和我合而為一。(C)

Page 156:
 G:最佳的領導,永遠是包含著愛的領導,
 最偉大的領導人永遠是讓人自願追隨的領導人。除了愛,沒有別的有效領導方式。(C)

Page 159(合一):
 G:除非人們真正在「一體」的概念下自我領導,否則無人可以真正有效被領導。(C)

Page 224:
 G:多數人們至今仍不清楚自己內在的神性,自然不會用合一個態度去看待神。
 一旦你認識了自己的神性,你就會清楚唯一需要拜的神就是自己--愛你自己。(C)


D類:
Page 44:
 G:我是神,我創造了世界與人類,好讓你們也能創造你們要的...(B)
 透過你們,而是我可以實際經驗到真實的生命。...
 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你創造,由你去選和宣告你自己是誰。(D)

Page 90:
 G:如果我需要妳們聽或,那我又何須創造生命呢?
 生命就是自由!沒有限制的自由! ... (D)
 我在宇宙制定了因果律,卻從不行審判...(B)
 即便有你們所稱的報復,也不是出於神,
 而是宇宙回應個人意識和集體意識所產生的結果。...(E)
 最宏大的愛,就是共一所需卻一無所求,沒有限制,全然的自由。(D)

Page 132:
 G:如果人不"能",那神也不會"能",因為人跟神都是一體的,
 我們都是同一塊料!我們是創造合作夥伴,沒有你們的意願,則我也無事可做。
 (B)+(D)

Page 136:
 G:人生是一場創造的過程;你怎麼創造,你創造什麼,
 你賦予人生什麼意義,完全由你決定!
 因為我給你自由意志去盡情創造,因為我創造生命以便讓你賦予生命意義。(D)

Page 155:
 能夠身而為人並且有個創造與經歷的過程,就已經是成功了,
 失敗並不存在我的計畫裡!(D)+(B)


E類:
Page 61:
 G:兒戲差勁嗎?若沒有兒戲又怎會有你們的科技和文明呢?
 若沒有初階又怎麼能夠進階...
 請問你們的政治人物有多少個是真正在為人民謀福利?(E)

Page 120:
 G:你們人類驕傲到只信任自己的科技,完全無視我所造萬物的神奇,
 然後當災禍上身,你們又將這責任推到我身上,說這是「神的作為」。(E)

Page 101:
 G:生命之所以苦,..因為你們遺忘了感恩和怎麼去愛。
 多少人是成天擔憂恐懼著這不夠、那不夠,
 而不去思考已經擁有的那麼多,甚至超過自己所應得的。(E)
 §這有兩個問題,你怎麼知道你應得呢?又怎麼知道超過了?
  偶然性,是這世界的第一特性,也有可能是偶然發生§
  
Page 187:
 G:這世界其實是不存在惡的,只因為刻意蒙蔽良知稱其為必要,
 而這就真的成其為惡,這乃是最大的惡,因為"存心"。(E)

Page 188:
 G:幾千年來,人性幾乎沒有長進,心靈一樣一貧如洗!你們看重的是這世界,
 然而我派來的老師,一再告訴你們這是只是虛幻。(E)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宗教_負面教材《老神XX2》

若非我朋友介紹,《老神XX2》這本書我在書局翻看幾頁,是絕對不會買的。
讀了有更多疑惑,既已買了,我就耐著性子讀完。


一.與佛教相違
凡書中談到的佛教概念,八成以上是錯誤,總括一句話,對佛教徒這是負面教材。
興許有人會問:「這本書就無益處嗎?」
我會答:
「希特勒也有優點不是?作這樣質疑,什麼都可以為是,
 世界上就沒壞人,也沒爛書了。」
其癥結點就在,他講他的理論就好,亦可創立宗教,
無論是他想引用多少多人的思想作為自己例證,都沒關係。
但不可以扭曲別人意思,把兩扞格不入的思想硬湊一塊,說成他的。

先說舉三個與佛理相違之見解。
1. 「神創」
佛教談的是緣起性空,創教起源,
就在破除婆羅門教大梵天王創造世界(世界有主宰)等邪見,一丁點「神創色彩」都沒有,
是無法與他在開頭第26頁說:「這一份靈性是我--神--所賦予你們的。」融通。
因此,書中交雜使用佛教術語,有混淆視聽之嫌。

2. 「愛」
第33頁:「愛如洪水,只能給予出口,豈能壓制...為不住積蓄的能量。
佛教講性空,不講有個永恆不變的本體(有人稱之為靈魂、神性等),
更無講本體能源流出愛的能量。
佛教是透過空性的體察而無我,對眾生有無畏的慈悲。這跟他所言之愛,南轅北轍。
所以,我尊重他的想法--「愛情(私慾)」與「愛(大公)」之不同,
可是他的「愛」再偉大,仍不能相應到佛法的核心上。

3. 「靜觀全貌、萬有合一」
第60~61頁:
這一份心處在如此寧靜祥和的狀態下,
 便能用細膩精微的觀察力去搜尋肉眼所不能及的細節,那便是「如是觀照」之意。
 你的心一旦被開啟,就等於全身細胞都成為感知的觸角,
 這一份靜是不起波瀾、沒有思想和批判的超然狀態。
 所謂的靜觀全貌,為的是要與萬有合一,
 以便接受那一份超越感官的訊息,因為超越感官,自然也就超越表象。
這很相似於佛教所批駁的「梵我合一」,
不相符於佛教的中觀思想,所謂的「不來不去」、「不一不異」。
空性,不是去"合",是法爾如是,本來如此;
更沒有什麼本體有產生萬有,還能相合,
而是「有依空立」,因為空性,所以能「此有故彼有」。
也因此,他的「如是觀照」,與佛教是毫無關連。


再來說說幾個書中"顛倒佛教概念,好註解他是正確"的例子。
103頁:
真正的『心』是超越二元時空與至高連結的『靈性意識』,也就和神性合一,
 當你發現這一份『真心』,並能體會何謂『如如不動,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的至高寧靜,那是真愛的起源。
「如如不動,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是佛教用語,
但佛教沒有他說的「靈性意識」,牛頭不對馬嘴。

122頁:
「佛陀曾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虛幻』一詞絕非形容詞而已
 ...這虛幻世界的取決於每個人的信念與態度,
 ...每個人都用思、言、行在『選擇』並創造他自己的世界。
 ...每一個人都是在他自己世界中的神,以便進行創造。
 我曾說你們是神,我可一點都不含糊。
說到底,就是在鼓勵創造虛幻,
曲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佛教是說沒有永恆不變的自我,無所謂的神性,剛好與後文相忤。
又,他說每個人都是在自己世界中的神,以便進行創造。
那請問"你是神"的想法是不是虛妄世界觀?
是虛妄,那你就不是神了?
不是虛妄,你是神,那不可能有虛幻世界觀,幹嘛提"如夢幻泡影"。

196頁:
『我們都是一個』,沒有誰在誰之外,
 小到一株草和你的關係,大到賓拉登和你的距離,我們都在同共一個能場裡運作。
 ...用佛教的說法,這種承擔就是『菩薩的悲願』,
 祂們知道一切和一切之間並沒有分別,自己就像鏡子一樣反映人間疾苦,
 因而能苦民所苦,乃至解救蒼生於水火之中。
這錯得很離譜,
佛教沒說過「我們都是一個」,佛教是說:「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生死個人了」;
又說:「佛教認為"一切和一切之間並沒有分別"」,仍是誤解,
佛教是指:「每個人"覺悟的真理"沒有差別,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204頁:
『無為』的意思在說明,只有往內才能尋得那一份超越世界的力量。...
  有些人稱這是『神通』

這對《金剛經》的無為法亂解釋一通,
竟然說:用無為法找到能量,那就有實體了,佛教的「無我」怎麼立說?
另外,我很好奇像他這麼講,把有為法、無為法斷成兩邊,
要怎麼解釋《金剛經》的「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二.控制自由意志?
74頁:「想得美!我不會那麼做!那樣就干預了她的自由意志。
 這在說:這位「神」可以控制人的意志,但不想控制。
75頁:「要知道,不論你做出怎樣的決定,我都預先同意了。
    自由意志就是我的祝福!你的意願便是我的安排
 這在說:這位「神」可以控制作者的意志。
93頁:「我(這位神)唯一所做的不過就是提醒而已,但你仍保有百分之百的自由意志,
    你也可以選擇不接受我的提醒;但經驗告訴你,
    凡你不接受最直接最清晰的直覺引導時,結果往往會讓你的生命經驗受挫
    我所做的並非干預,而是提醒,這一份提醒也在所有人身上發生。
 這在說:人有自由意志,但要聽神的提醒,但不能當作干預(控制)。

縱然是如93頁所言,神似乎給人"直覺",但這可能有好與壞的結果吧,要算誰的?
這三段給我的感覺,人還是得接受控制。
而這樣仍會產生很大的問題,
一方面很難證明;另一方面,犯罪的人可以說:「我是神的安排,要來犯罪的。」
我實在難以理解,只想問一句:「人到底要不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依然認為佛教的「福禍無門,唯人自招」是比較合理的。


*****
三.因果(緣分)為了平衡?
83頁:
所有的『緣分』都只是為了取得因果中的平衡...
 對一個真正了悟的人而言,沒有一種緣份不是善緣,即便對方的羞辱與攻擊。
208頁:
因果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懲罰,乃是為了平衡
 ...每一次的災難發生...找盡讓自己滿意的理由...更有人開始為天災人禍非難他人。
 要知道,只有在幻象世界的小我,才會批判與問為什麼。...
 除非你能讓自己處在與超然合一的狀態下,否則你不永遠看不到事件背後的真相。
 即便你看得了了分明,怕也無法用他人所能理解的話語去敘述,因為太恢弘...
 所以悟道者皆不輕易開口討論因果,有些甚至是連話都不說了。

假如他說的因緣、緣分、因果、悟道是在講佛教的話,我想可以做以下的討論。

對於83頁,我認為是應如實見,平等心看待。
不然,戰爭、飢餓、疾病要怎樣當成善緣呢?
所謂的「沒有一種緣份不是善緣」,是的一套"權宜之計、暫時的說詞",
以好恢復心情平靜,後面再正確的觀察,極盡所能地作最佳的處置,
諸如,明瞭戰爭是錯誤的,應該學習理性的溝通,避免戰爭。

其次,這兩頁的「取得平衡」說得含糊,
冤冤相報豈不是可說為:「不是為了懲罰,是為了平衡所有的人物質與情緒。」
該不該讓它停止呢?是故,不知所云。
而在208頁,「每次災難之後...」講得玄之又玄,說:
"不能問為什麼",
"要超然合一",
"因為恢弘龐雜,悟道者不輕易開口討論因果,有些甚至是連話都不說了"。

我覺得他搞錯"悟道的方向",
重點不是在於"討論因果",而是在觸證當體即空、因果的軌則。
覺悟不是什麼都懂,像尊者周利槃陀伽是覺悟者,但他對於世間智不甚了了。
因為世間的事物,是要有學習的因,才有學會的果(因果的軌則)。
是可以問為什麼,就是因為不懂才要學;
沒有超然合一,不可能一個動作就懂世間的一切;
不會因為恢弘龐雜而連話不能說,學習就是了。


*****
四、斷念
94頁:
一念生八方動...凡是有因便有果...若要中止這因,就從斷念開始...
 並不是教你沒有任何念頭,(而是)處在某一個『專注』的狀態下去摒除雜念與邪思。...
 當你開始完整地承擔自己生命的責任,接受一切的發生,悅納一切的可能,
 意識上你已經可以出生入死,悠遊於人間的天堂;
 那名副其實是人間活佛,行走的基督,那份意識之光也將引領眾人隨行。
上面說過了,他立論的根本與佛教相違,佛教、基督教不可混為一談。
所以斷念,也就說得不太像「應無所而生其心」。全當是他獨特的經驗談吧。


*****
五、反科學(西醫)
104頁:
科學是『術』的一環,是對這物質世界一切可被觀察的計算、推演的情況下,
 發展出來的一門技藝;你們用它發展經濟與文化,
 試圖利用科學的力量改造人類世界。你們確實成功了,
 但千百年來的科技演進,
 除了讓你們有更為便利的生活之外,也帶來巨大的心靈桎梏與壓力。
 科學並沒有解開心靈的枷鎖,甚至帶來更大的心靈障礙。
 若要我說,科學讓你們的心靈倒退!科學部是唯一的救贖,從來不是。
 科學只能解決科學範圍內的問題,對科學以外的領域,你們的科學就一無是處。
105頁:
你們的問題不在科技,而是沉溺專注於科技所產生的幻覺,忽略的心靈指標。
110頁:
意志力也不過是用頭腦的壓抑;心靈力可以為此提供平安的處方...
 所有的疾病之發生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你知道:
 你不過是一具身體,透過疾病,你可以關注到你仍有一個可以和身體分開的心靈

科學能破除迷信,讓人理智,
因而不是很苟同他說的"科學讓你們的心靈倒退",將人類遭遇的不幸歸咎在科技發展。
並且,(科技)能力有限,不代表沒有貢獻;(科技)出現差池,不象徵可以因噎廢食。
詆毀知識、倡導知識無用論,得拿出比之更好的東西,否則就是鷽鳩笑鵬。

再者,他的反西醫言論在106頁,
他過於強調心靈,偏激否認別人也像上文,沒意思,就不轉述了。
(上面提過,佛教不講靈性,便沒有"跟身體分開的心靈")


*****
六、情慾
168頁:
宗教企圖消除這些痛苦之因,只是他們弄錯對象了。
 造成痛苦的真正的原因不是情慾,
 而是情慾的污名化,以及迫不得已的壓抑和消除不了(情慾)的執著。
按佛教說法,上二界的眾生,已經控制住情慾,但是他們仍有煩惱。
究其原因,痛苦是來自"自我感(薩迦耶見)"。
這跟他說的不一樣,如此說來,他說的"宗教"不包括佛教。

又179頁:
當你遠離世間幻象,不以這二元世界為真時,你才是真的活在『當下』,
 否則只是活在『現在』,我說過真的的當下是超越時空的。
 而關於性,你們有幾人是用『超越二元』的態度面對....
 當你可以用『合一』的態度而非『分別』的態度,性愛就可以成為悟道之路
大大地錯解佛教的「當下」,依然執著於「現在的合一」當中。
「當下」是指空性,緣起無自性。
你要靠「合一」的方式才能自己變成「真理」,那「合」的因緣消散呢?佛變凡夫?
基礎的概念都錯了,談什麼性愛悟道,更無成立的可能。
181頁還解釋是性愛是愛的能量彼此交換,那就屬他個人創見了。


*****
七.結論
佛教徒讀這本書,好像在作"找錯誤"的習題一樣。
或許,對其他宗教的人,有他的市場吧。

2017年1月16日 星期一

小說_林語堂《京華煙雲》

《京華煙雲》這本書是我一位好心的朋友借我的,
他說他國中時(?)讀後,自此作文能力大增,推薦我一定要看。
這一借就將近十年,我擱在房間許久,也隨著我數次搬遷,
我有三次拿起,讀一百多頁(總共945頁)就放下,著實太大部了。
若不是可能難再跟這友人一同午餐的緣故,
這週末我不會一鼓作氣花了一天半啃完全書,說不準,永遠僅是看了開頭一些。


說到文學領域,我欽服能寫出像《京華煙雲》這種大部頭的小說家。
他們虛構出這麼多迥異性格、價值思維的人,鑲入時代而不違和,
刻劃得栩栩如生且維持故事前後一致,十分不簡單。
聽人說:「小說人物,多能從作者周遭找到原型。」
換個角度想,這也是一種受限。要是我來寫,肯定如此。
但對金庸、林語堂這些大家而言,居然跳脫此窠臼,厲害之處在此。
再者,出色的一點是,他們想像角色的言行切合人性,你會相信人間覓得到。

不是說「一樣米養百樣人嗎?」,還真不是如此。
我看過一篇文章,他批評某個電視劇,
男主角首次見女主角便粗暴對待,讓她第一印象感覺奇差,後來竟然相愛。
可是,現實世界是,男生初次見面就行徑惡劣,女生日後觀感要翻盤,幾近為零。
多俊、多美都不可能擇為終身伴侶,縱然會,必成怨偶。
那些絕非是「無巧不成書」的浪漫,也不當是能刻意營造「劇情的意外驚喜」。

或許有人會舉《傲慢與偏見》來反駁這論點,
然而,《傲慢與偏見》男女主角在起始的互不順眼,
是他們心中的自以為是,可不是我說的那種惡言相向、肢體衝突等。


中國古代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民國之後,西風東漸,自由戀愛的思想才植入人心。
《京華煙雲》的時代背景,正跨足在傳統、新潮的兩婚姻觀之隔閡(代溝)上。
姚家偏於自由放任,曾家本於封建守舊。
像姚木蘭半新半舊,喜歡的是孔立夫,但心甘情願嫁給曾蓀亞(有譯本翻"順亞")。
而且,舊文化固執男女雙方門當戶對,
主僕階級不平等,婢女高攀不上東家的少爺,不能作妻,能當偏房(妾)。
民國的阮玲玉,便受其苦,後來難堪而自殺。
《京華煙雲》裡的姚家大少爺體仁和銀屏就是這樣,銀屏最終也是自己結束性命。
從書裡的一代代人,可以看到這根深蒂固的婚俗,被鬆動、被革新。
如陳三與孔環兒的婚姻(註1),
而姚阿非和董寶芬的,嚴格來說,就不太像跨越階層,但勉強可算是自由戀愛了。


《京華煙雲》裡,有蠻多反應當時人迷信的情節。
例如,馮紅玉(姚木蘭舅舅馮子安的女兒)之死,
先是她(註2)幼時在什剎海看無名女孩溺斃,
似乎自此蒙上陰影,埋下她之死與水相關的伏筆。
又在杭州月老祠抽籤問姻緣,上面寫(註3):
「點畫峨嵋閨閣中,牡丹階上樂融融。末將真幻來相混。芬芳過後總成空。」
預言她與姚阿非的愛情,會被一個名中帶有「芳」的女子破壞。
而最後一一言中,她投水自殺(註4),姚阿非娶董寶芳;
又如姚母(姚木蘭的母親,馮氏)病逝,
亦是通靈者的一言成讖(註5),說她會死在一女人(馮紅玉)之後;
又像姚父(姚木蘭的父親,姚思安)說的謎語(註6),
從孫曼娘(姚木蘭的大嫂)的回答,預測中日大戰之勝敗。
以及暗示牛素雲(姚木蘭的前任二嫂),別忘了自己是中國人,讓她死得光榮(註7)。
書中好幾處,富有這類神秘色彩。


我認為書中最精采的莫過於姚木蘭營救孔立夫(註8),
最悲慘的是段其瑞天安門開槍屠殺(註9),
阿滿(姚木蘭長女)當場斃命,孔立夫一腳瘸,以及中日開戰後,日寇的種種惡行,
比如孫曼娘(五十歲左右)投環自盡後仍慘遭玷汙(註10),全書竟無一日本人是善類。

我最有印象則是,姚父出家還俗(註11)。這得談我一段往事。
大概是我讀小學時,看一齣不知劇名的電視連續劇,
戲中,(演員)傅雷飾一老先生,穿著道袍雲遊四海,十年還家。
我當時就想,等我長大,也要像他一樣壯遊,
連怎麼謀生都計畫好了,作一郎中或行腳僧,行遍中國看盡山林湖澤之美。
不過,就像國小必寫的作文題目:「我的志願」,多數人在年長後才知從前少不更事(笑)。
揣著少時之願,在讀到姚父出家、返家,發現這不就是當初興念之源頭嗎?
經一查,確定我那時看的是1988年趙雅芝演姚木蘭的【京華煙雲】(註12),
心中居然有破案的快感...


《京華煙雲》原名是《生活的藝術》,是林語堂的英文著作。
本來他寫此書,是想藉由小說型式,讓外國人能瞭解清末到民初的中國社會文化。
但由於故事精采絕倫,後被譯回中文(並非林先生重寫)。
同樣地,讀此書不單是看情節,也可從中看庚子拳亂到發動抗戰之間的家國變化。
好比教育,從清朝私塾之教,
女子讀詩經、五種遺規(註13)等,男子讀幼學瓊林、孟子等(註14)。
到民國,改以科學(如醫學)、自由(如集會遊行)、民主為主的國民普及之教。



---------------------
註1:第三十八章,Page 729

註2:第十六章,Page 272

註3:第三十一章,Page 561

註4:第三十三章,Page 626

註5:第二十九章,Page 519;第三十四章,Page 632

註6:第四十一章,Page 828(中日);第四十二章,Page 846(素雲);
   第四十二章,Page 856(中日開戰,呼應一缸水  Page 20)。

註7:第四十三章,Page 874

註8:第三十八章,Page 745

註9:第三十六章,Page 700

註10:第四十四章,Page 888

註11:第三十四章,Page 644(出家);第三十九章,Page 776(回家)

註12:維基:京華煙雲 (1988年電視劇)

註13:第四章,Page 67

註14:第四章,Page 69

參考資料:《京華煙雲》全文閱讀

2017年1月13日 星期五

行銷_《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

《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這本書,
舉的例子雖屬於行銷,然所說的原則,亦能用之於人與人的溝通。
對付人性的方法,萬變不離本宗。


先說此書的前提,
是你大致已曉得說話對象(或大眾)的心理,書要教你「如何措辭」,
所以起篇就講三步驟(註1),
步驟一: 不要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
步驟二:一定要先揣摩對方的心理
步驟三:考慮符合對方利益的說辭
它著力在"步驟三,有七突破口、八技巧,下面一一概略說明。


*****
七突破口
突破口1:投其所好
 (1)服飾店:"只剩下一件衣服"→"賣得特別快,這是最後一件"
 (2)空服員:"牛肉餐沒了,只剩魚餐"→
      (誇飾法)"優質香草、富礦物質天然鹽和黑胡椒嫩煎成的白身魚和普通牛肉"

突破口2:儆其所惡(最終手段)
 標語:偷竊是犯罪→多虧大家協助、我們抓到竊盜犯,謝謝"
 §我在台灣比較常瞧見的是:錄影中,請微笑。

突破口3:自由選擇
 小孩不喜歡穿鞋,對他說:藍色鞋跟紅色鞋,你想要穿哪一雙。
 §兩間早餐店,一間問:加蛋嗎?另一間問:蛋加一顆還是加兩顆
  第二間賺比較多。

突破口4:被認可
 這裡很危險,拉住我的手→我一個人很害怕,你能不能拉著我的手過馬路。
 §不用「命令」的口氣,用「請求對方施予恩惠」的方式
 我曾聽的例子:開車慢點→車子速度太快,我頭有點暈,能慢點嗎?

突破口5:非你不可
 我們會免費為你服務→我們只為一直支持本公司的XX先生您,免費更換。

突破口6: 組織化
 你也來組織酒會吧→我們一起組織酒會吧

突破口7:感謝
 請把桌子搬走→請把桌子搬走,謝謝。 
 §幾乎所有都知道,不太需要再多這一項。

生意上,最好用的是「投其所好」、「被認可」(Page 74)


*****
八技巧
用賣章魚燒的廣告詞為例。
1. 驚奇法:啊!是章魚燒! (哇,嚇一跳...!!)

2. 反差法:顯得盤子很小的大章魚燒 
     (好像在作夢,但不是在作夢;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還要加倍奉還)
3. 赤裸裸法:令人呼吸停頓的大章魚燒
     (好吃到說不出話來、好吃到腦袋一片空白;好吃到飆淚)

4. 重複法:很大、很大的章魚燒

5. 高潮法:接下來禁止拍照的....章魚燒
     (善用"...."、"--"。開頭可以是
     "請保密"、能聽到這個是你走運"、"只在這裡說(其他場合不透露"、
     "只說一遍"、"關鍵有兩點"、"我只告訴你一個人"
     例如:只有兩種選擇--要嘛拼命去活,要嘛拼命去死。)

6. 數字法(常用奇數):三倍大的章魚燒
         (多數人不知道這技巧,例如:3分鐘烹調)

7. 合體法:棒球章魚燒、男人章魚燒。
     (妖怪+手錶=妖怪手錶)

8. 頂點法(Top 1 ):原宿第一的章魚燒
       (銷量第一、店長推薦)


*****
個人覺得必須提醒的是,「儆其所惡」是最後手段,萬不得已才使出。
我有認識的人,超級愛用威脅的語氣:你不如何如何,就會有什麼損失(獲懲罰),
迫使別人不得不接受他提出的要求,讓人相當不舒服。

說話,不是張嘴就來。得情欲信,辭欲巧。
不說謊的基礎下,善用七突破口,學著說得讓人聽得舒服、欣然接受。
雖對方不能接受你,但能感受是"他在作決定",有被尊重之感。
這絕非是矯揉做作,而是必備的用心。



-------------
註1:豆瓣讀書:simonvsidaho的留言 simonvsidaho 2017-01-01 22:48:55

參考文章:得到-表達-如何說話讓別人無法拒絕

2017年1月8日 星期日

中史_(三代)大禹與塗山氏

關於夏商周三代,根據考古證據,
中國歷史能追溯到商朝,夏朝之有無存疑(註1),
大禹(註2)尚是傳說人物,
但《孟子》(註3)言及他的「三過家門而不入」,則家喻戶曉。
我從小到大,聽過無數次改寫的版本,
雖多為不正經的娛樂效果,卻足見他活在普遍百姓心中。
大禹另一樁家事,是關於他兒子-啟的出生,神話色彩濃厚,
我想這就沒「三過家門」來得有名。


《書經》(註4)紀載,大禹的妻子為塗山氏(註5,亦稱「 女嬌」、「 女趫」),
兩人成親後的第四天(辛日結婚、甲日上工)就回到工作崗位。
當大禹兒子"啟"出生時,大禹忙碌於治水工程,沒顧得上回家探望。

可是,在《漢書》註解(註6)的說法與此相悖,大禹看著孩子出世,且親自"接生"。
那天,懷孕的塗山氏送飯給大禹,沒料到撞見變身為熊的大禹,
羞愧而去(可能覺得自己很冒失),至山下化成石頭。
大禹趕到已來不及,對石喊道:「還我兒來!」,石頭裂開,小孩誕生。
取名為"啟",意謂著"打開"。
《楚辭·天問》說:
「為什麼夏啟出生殺害母親,使她屍骨分裂棄地而亡」,便在說這件事。
可見得,此說在戰國就流傳。既是講神怪,怎麼說都無法證實。

後人引用《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註8)來增添情節,
以大禹的婚喜徵兆-九尾白狐,說成塗山氏是狐的轉世(註9)。
非也,狐這裡應當視為塗山這個氏族的圖騰才是。

我大學教授曾講,大禹是穿山甲精所幻化的人形。這和上述之熊類似。神話!神話!



-----------
註1:維基:夏朝
雖然中國傳統文獻中關於夏朝的記載較多,
但由於最早提及夏朝的典籍成書於夏朝滅亡近一千年後,
加上現時並無發現公認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證據,
如夏朝同時期的文字作為自證物,
因此近現代歷史學界一直有人質疑夏朝存在的真實性。

註2:維基:大禹

註3:
1. 《 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
2. 《孟子·膝文公上》:「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

予創若時,娶于塗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註5:

註6:《漢書》.武帝紀第六:
應劭曰:「啟生 而母化為石。」文穎曰:「在嵩高山下。」
師古曰:
「啟,夏禹子也。其母塗山氏女也。禹治鴻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 :
『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
塗山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
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事見淮南子。
景帝諱啟,今此詔云啟母,蓋史追書之,非當時文。」

註7:《楚辭·天問》:「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禹三十未娶,行到塗山,恐時之暮,失其度制,
乃辭云:「吾娶也,必有應矣。」乃有白狐九尾造於禹。
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證也。
塗山之歌曰:『綏綏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來賓為王。
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於茲則行。』明矣哉!」
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取辛壬癸甲,禹行。
十月,女嬌生子啟。啟生不見父,晝夕呱呱啼泣。

(1)一種說法,她本來是一頭九尾白狐,
因為傾慕大禹的風采,也對大禹治水之舉打心眼裏贊成和欽佩。
便化身為人,自名“女嬌”(實際是“女妖”之意轉化而來),來幫助大禹治理淮水。
(2)這裏有一個問題需要弄清,夏族大禹娶涂山族女子的神話,
為什麼會牽涉到一個神秘的物象九尾白狐呢?
正像華夏族崇拜龍一樣,九尾狐也是原始宗教的一種圖騰信仰。

2017年1月6日 星期五

動物_為什麼貓吃老鼠:牛磺酸

醫學證實,貓吃老鼠,是因為牠含貓必須要有的牛磺酸。
百度百科(註1)這麼描述的:
 喜歡動物的人都知道,貓的眼睛總是那麼炯炯有神。
 其實,這和貓的食物有著很大的關係。眾所周知,貓最愛吃的東西就是魚和老鼠。
 通過專家研究表明,動物體中都含有牛磺酸,其中魚貝類的含量最為豐富。
 同時,老鼠體內也含有大量的牛磺酸。
 通過日常的食物,貓補充了大量的牛磺酸,
 而牛磺酸對貓眼視網膜中的感光細胞有促進作用,
 所以貓的眼睛能總是那麼炯炯有神。
 在另外一項實驗中,用不含牛磺酸的貓糧餵養小貓,
 小貓的視網膜就出現了病變,乃至完全失明。

貓肯定是不知道"牛磺酸"這專有名詞。
應當是長期演化,在身體遺傳基因,促使牠們天生愛吃老鼠及魚類,
也形成人長久來對貓飲食習慣的既定印象。


貓體內不能合成牛磺酸,那人呢?
人體可以,同樣援用百度:
 人體合成牛磺酸的半胱氨酸亞硫酸羧酶(CSAD)活性較低,
 主要依靠攝取食物中的牛磺酸來滿足機體需要。
 ...與貓科動物不同,人類的肝臟是合成氨基酸蛋白質的場所。
 但是,體內合成的牛磺酸常不能滿足人體的生理需要, 
 所以也要經常通過從外界攝取的渠道補充氨基酸。
 因此,對於人來說,牛磺酸是條件必需氨基酸。
另有網路文章(註2):
 除嬰兒外,人體自身能從半胱氨酸合成牛磺酸。

優點除了和貓一樣,對眼視網膜有益外,
多到不勝枚舉,詳細部分參考百度上所說,不贅述了。
一天的建議上限,目前不明(註3)。攝取的管道,主要是海鮮,
肉類也含(撇除牛肉,一般肉類中牛磺酸含量很少,僅為魚貝類的1%~10%),
乃至一般的功能性飲料也有,如維基:
 目前在世界各地流行的功能性飲料亦主要以補充牛磺酸為主,
 例如奧地利的紅牛,以及日本的力保健,台灣的蠻牛、康貝特等。

或問:
「一般對眼睛健康,第一個想到的是維他命A、葉酸、Omaga-3,
 像夜盲症,隨即想到維他命A、葉酸缺乏,很少思及牛磺酸。」
我猜測,主要出在維他命A,Omaga-3不能為人體合成,必然得提醒。
雖然人體自製的牛磺酸也不足,但總比完全沒有,安全一些些吧。



-----------------------
註1:百度百科:牛磺酸

註2:精氨酸、牛磺酸等常見胺基酸使用量、副作用及與營養劑關係

註3:維基百科:牛磺酸
雖然迄今為止,仍未有任何因服食又或者過量進食牛磺酸而導致任何不良反應,
但任何人士如果對牛磺酸有過敏反應的話,則建議不應服用,以免引起不適。

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社會_【千禧世代】

這兩天網路的一段影片:
【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註1)在熱傳,
受訪者Simon Sinek談他職場所遇到千禧世代,
普遍存在的問題--不懂得如何跟人情感交流,以及工作上獲得成就感
很大的癥結出在這一代沒有培養出耐性,但諸多事盡賴此,跬步漸進,厚積而成。
Simon Sinek如何剖析此事,並提出解決方案,我筆記於下文。


千禧世代指凡1984年以後出生的人,他們廣泛給人的觀感,
職場中難以被管理、自我感覺良好、自戀、自我中心、不專注、懶惰。
其中,"自我感覺良好"最為嚴重的。
主管時時問他們:「你想要什麼?」
他們會回答:
「希望工作能給我們使命感,我能產生一定"影響力",免費的食物和豆袋沙發。」
一一達到要求後,他們依舊不快樂。
歸納起來有四個原因。
一.家庭教養(低自尊心)
 他們所受的是失敗的家庭教育,
 比如:經常被說"你很特別",被教導"想要什麼都可以"。
    有些人能進入資優班,不是因為優秀,而是因為他們父母去學校抱怨;
    有些人得成績得A,不是靠實力,而是老師不想應付家長。
    最終連校園競賽,一參加就有獎。
    科學證實這會貶低了真正付出者所得的獎勵,這也讓最後一名覺得尷尬。
 當這批人離開學校,投入職場,突然發現自己不特別,媽媽沒辦法幫他們晉升,
 墊底者什麼都沒有,變得非常受傷。造就自尊心比前一世代還低落的世代。
 而且,他們是在臉書IG世界長大的人,擅長美化個人事物,展示給別人,
 就算沮喪,仍故作堅強,但實際上不能釋懷,一點都無法振作奮起。  

二.科技(沒壓力應對機制)
 使用手機和社群媒體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成癮化學物質),它會讓人在接簡訊時興奮。
 當遇怪事、感寂寞,若同時對十個人發訊息,hi hi hi...,有一回覆,人便開心。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關注回覆數、算"讚"的數目,流量是否變少,對社群媒體成癮。
 糟的是,菸酒的成癮有年齡限制,手機、社群媒體卻沒有。
 人在步入青春期,情感交流與個體認同,本應從跟父母轉至同儕,乃至投向更大的人群,
 過渡中會使人有一定程度的焦慮,人要學會朋友間相互倚靠去克服,
 但此時卻接觸社群媒體(電子產品),發現它能令大腦產生多巴胺,麻痺焦慮,
 從此一生,當遇重大困難,種種壓力(社交壓力、財務壓力、工作壓力)時,
 不懂得如何跟身邊的人訴苦求援,
 最慘的還是在沒能學會應對壓力,反而找社群媒體,索取短暫舒壓。
 這些人沒辦法建立人經營深層、較有意義的關係,友誼變得膚淺。
 學證明,花在臉書時間長的人比時間短的,更容易得憂鬱症。
 
 凡事要適量,喝酒不是壞事,過量才是壞事。
 社交媒體、手機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失調。
 當你在跟朋友吃飯或會議上,卻跟不在場的人傳訊,完全無法專心,就很失當,
 它遲早摧毀你跟所有人的關係、浪費時間、金錢並讓你生命沉淪。

三.沒耐心
 現在處於一種瞬間滿足的時代,在亞馬遜訂個東西,隔天送到。
 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都可瞬間獲得。除了,工作成就感,情感深化。
 它們沒有對應的應用軟體,
 它們有著非常緩慢、曲折、令人不安、混亂、複雜、冗長、艱鉅的過程。
 且這類事物也不少,如愛、對生命的熱愛、技術、自信心等等。皆需時間,無法加速。
 前有說過,千禧世代還有沒壓力應付機制之難題,不懂得怎麼求助,
 所以最糟狀況,將使自殺率攀升。
 即便是最好狀況,他們也會是一整個無法從生命中找到喜悅的世代。
 對於生活的一切,只說"還好",感情、工作種種,全這麼回應。

四.環境
 這群年輕、美好的孩子們,手上一副爛牌,這不是他們的錯。
 把他們擺在企業(職場)中,
 比起(心智)發展,他們更關心數字;比起(長長的)人生,更重視短期收益。
 企業不懂得協助它們學習,教會如何跟人合作,
 彌補前所提-他們的低自信自尊、低抗壓、沒耐心的諸種缺陷。
 這是一個領導力匱乏的企業環境,才落得這步田地。

解決方案:
優良企業(及社會氛圍)應當協助這些年輕人,建立良性互動機制。
和人生活上相處、諸如共餐、談話、會議等,遠離手機干擾,真實面對人。
唯有不接觸干擾源誘惑,方可去縛斷癮。


*****
電子產品可以讓人產生仿真的歸屬感(註2),
也可以使我們大腦顱內高潮,彷彿進入完美的幻想境界。
故爾,再回頭看真實世界,發現巨大落差而扼腕。
如同我讀一篇文章(註3)談到兩性感情,說:
「對異性期望值,或者對性本身的期望值,
 就會在虛擬和現實之間發生衝突,他就會覺得現實和他期待的不一樣。」

倘若用虛擬、用想像就得達到快樂,勢必會加劇對充滿缺憾之現實世界的痛苦,
易於裹足不前,越活越狹隘。
如果決心改善,那就徹底離線(註2)多接觸真實人與事物(註4),
認清自我(人的本質,自己並不特別)、不求完美求卓越(更好)、以及培養好耐心。



-----------------------------
註1: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 Simon Sinek 賽門.西奈克

註2:得到-科學-放不下手機源自本能缺陷
人類需要歸屬感。
在今天,部落逐漸消失,人們於是在社交媒體上創造了虛擬的新部落並投入大量時間。
互動交流能增加幸福感;孤立、消費性的網絡活動卻會增強孤獨感、降低歸屬感和幸福感。
但無論是互動還是孤獨地消費,這兩種情況都會進一步增強你對隨時在線的需求。

註3:得到-心理-雄性正在衰落嗎?

註4:得到-心理-心理學給你的三個寄語
你需要知識和理論,但你更需要去投入生活本身。
作者說,後台經常有這樣的問題,
說自己從來不知道該怎樣建立和維持親密關係,能不能推荐一些書給他學習。
每當看到這樣的問題,主創團隊就會回复說,你需要的不是讀書,而是出去約會。

2017年1月1日 星期日

原則_計畫

◎事情的重要性是前提,不重要的事情,盡可能少執行。

◎有把握的事情(非得做)先做。

◎短的事情(非得做)先做。

原則_溝通

◎做事情,要細分成子項才好辦,說話也要口頭重點結構,切成逐一要點



-------------------------------
參考:
內參-阻礙職場有效溝通的四個原因
很多高管採用的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是,使用口頭重點結構。
比如在回答問題時把答案拆成幾點,然後逐一進行分析,
這種結構能幫助聽眾迅速獲取信息,而且不容易走神。

原則_抉擇

◎費了許久判斷的事,日後便不該再來一回,除非有強有力的理由,否則照舊,快速作決斷。

原則_學習

◎無止盡的好奇,細膩的觀察,大膽有創意的假設,小心謹慎的求證,永遠開放的心態。


◎聽別人說話,不要全然接受(重視獨立思考),先思考三問題。
一.他的根據是什麼?
二.有沒有實際的例子?
三.有沒有正面、反面等其他看法?



原則_職場※

◎工作就是把抽象目標,變成具體任務,或說:把戰略化成戰術可執行的任務。
 再將計畫切分(break down)成一個個短期(一天、一週、一個月)可驗收的小任務。

原則_古籍

○解釋時,注意上下文、及整篇文章的思想一貫性

○善意原則:解釋時,保持善念、往好而合理的方向去解釋、周延(註1)

○只要不是在同一篇文章,允許作者在不同作品有矛盾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