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8日 星期六

札記-韓劇-【今生是第一次】6~9集:婚後第一次波折

我已隻字不提禹秀智&馬相九、楊浩朗&沈元錫的劇情支線。
然而,若我想講完【今生是第一次】我想講的部分,我還得快轉,長話短說。

先大致說明一下第6~16集的兩人關係的高低潮:
6(高潮)→7~8(低潮)→9(高潮)→10~11(低潮)→
12~13(高潮)→14、15、16前半(最低潮)→16後半(最高潮)


第6集,南世喜的"我們"一詞惹得尹志浩心花怒放,
但小貓咪改名字勾出一串的誤會,使兩人關係瞬間急凍,
第7~8集,延福南之介入,更令兩人感情陷入低潮。
好在第8集結束前(或第9集伊始),
南世喜的英雄救美反轉局勢,尹志浩對南世喜好感遽增,又加上回家後的傾談,
尹志浩要南世喜,別再對她劃清界線;南世喜要尹志浩:在外面,一律叫他老公。
尹志浩對南世喜日漸情篤,直到第9集的最後,達這段時期的高點。
由是,尹志浩便向禹秀智、楊浩朗說:她喜歡上一個人,她老公南世喜。

高潮之後,緊接的是低潮。第10集到第11集中,
由於尹志浩參加南家的傳統祭祀,兩人間生出愧疚、埋怨、指責,戀情低降...
在我看,南世喜的問題比較大,
不當把尹志浩對他的心意,視為馬斯洛需求理論裡,動物的歸屬感。

不太像南世喜沒察覺到尹志浩的情意。
南世喜應該在婚後便開始喜歡尹志浩,也察知尹志浩之愛,
只因12年前所愛之人對他下的"詛咒",畏縮遮掩自己的心意,想愛又不敢坦言。
直到第11集尾、12集頭才願給她深深的吻,
單戀變相戀,掀起第二波高潮,於第13集,兩人終於共枕同眠。

第14到第16集是壓軸,本齣第三次,也是最劇烈的一次感情波盪。
南世喜的前女友高停珉重逢了。
尹志浩自高停珉那兒,知道南世喜和高停珉的過去後,
十分在意南世喜不肯敞開第19號室(心扉)。
同時,她從她與高停珉(談工作)、她公公(談婚姻)的對談,
認清自己:事業、愛情,她優先選擇愛情,愛情比婚姻神聖。
因此,就像足球賽一樣,她要中場休息,她決定和南世喜離婚(她不要沒有愛的婚姻)。

"離婚後"的尹志浩相當樂觀,她說上半場是婚姻,下半場是相愛,她相信等得到南世喜。
最終,如她所願,南世喜失去才知珍愛,打開他的第19號室,不再與尹志浩分離。
小別勝新婚吧~


*****
◎第6集28分30秒,南世喜誇尹志浩做飯好吃。尹志浩愛意加溫。

◎第6集30分30秒,尹志浩對禹秀智說:她喜歡南世喜說"我們"(歸屬感)。

◎第6集42分30秒,馬相九對尹志浩說:南世喜曾說她非常漂亮。尹志浩的愛意升溫。


◎第6集49分,
南世喜不許尹志浩改貓咪的名字(分彼此,不是"我們"),
和要她少出現在同事面前,盡量避免假扮夫妻的情況。尹志浩感覺受傷,被澆冷水
隔日(58分),不給南世喜做早飯,還叫他少輕易地用"我們"一詞。


◎第7集到第8集演兩人的感情低潮。
比如第7集8分30秒、23分、結尾延福南載尹志浩回家,
南世喜看到他倆的互動,很是吃味,而去尹志浩和延福南工作的店裡,心不在焉。




不過,雖處關係低潮,尹志浩從未移情別戀,捨南世喜就延福南。
第8集快結束時,她就對延福南說:
就算有跟南世喜條件相同的人,如果不是他的話,我是不會結婚的。

之後,迎來這部戲重要的轉折點(由低轉高)之一,英雄救美。
南世喜奪走延福南手中板手,
踹斷延福南的摩托車的後照鏡、推倒摩托車(轉移延福南注意力),帶尹志浩回家。


相比於前面怕弄壞摩托車後照鏡,旋轉三圈半而受傷。
凸顯為了救尹志浩,真漢子(獸醫診所給南世喜的暱稱)豁出去了。
第9集


◎第9集3分40秒,
「英雄救美」回到家後的兩人深談,不管是在客廳聊或房間裡通電話,
是婚禮那集所言的心靈交會,本集最精彩的地方。
如果單有「英雄救美」,沒這段對話而能讓尹志浩感動,未免空虛、低俗。



星星在這齣戲是幸福(時刻)的代名詞,以下幾處得知。
1.當尹志浩覺得南世喜討厭時,會說:天上的星星一個都沒有。
第9集

第9集

當尹志浩覺得幸福時,會說天上的星星好多阿。
第9集

第9集

2.第12集,南世喜第一次送給尹志浩的禮物,是星星樣式。

3.第16集中,尹志浩母親要她珍藏"裝星星的口袋"。

而本劇的配樂有一首Drawing a star,想必與此相關吧~


◎第9集末了,
尹志浩高興南世喜說她是值得尊敬的後衛(我喜歡尹志浩走路雀躍的背影),
並知道南世喜和她想的一樣:「人一生中,愛情一次就好。」,喜歡了上南世喜。
南世喜則是丟掉12年前和前女友結婚登記表(後面再沒出現這一張)。
於是,兩人感情邁進新的里程碑。





-------------------------------------------------------------
寫於2021.09.04
-------------------------------------------------------------

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札記-韓劇-【今生是第一次】4~6集:求婚到結婚

◎第4集開場講述女主角尹志浩是好不容易來到首爾的。
十年前左右,女主角尹志浩堅持讀首爾大學文學專業,偷偷報讀、完成註冊,
騙父親她是去南海教育學院,時間超過半年才被發現。
這再次篤定她是個一旦下決定,就一往無前、不管不顧的瘋子。


◎使令女主角尹志浩答應要嫁,至少有這些理由:
兩人最初一吻前,男主角南世喜那套"新皮質"的安慰+
被南世喜需要(第3集55分)+這個家是安全地方...房東是個可信賴的人(第9集10分)。
第3集55分

第9集10分


◎第4集、第5集的見雙方父母、告知親友是搞笑情節,好玩笑笑吧。
第5集6分30秒,告訴朋友後,自己回想都作噁

第5集13分,對南世喜的父親說:愛南世喜

從南世喜、尹志浩決定結婚到兩人完婚前,兩對父母的戲,以尹志浩的母親戲分最重。
第5集30分30秒,
雙方父母會面後,尹志浩的母親念叨她:
不應把家庭主婦當成職業,下半輩子僅操持家務,生兒育女,
應該堅持從前夢想,繼續當編劇,母女倆因此吵架。
這也是尹志浩的母親故意作對,執意辦婚禮的原因,
不許她女兒當個乖乖聽話的媳婦,被予取予求;
不想讓從前偷偷給尹志浩的學費,全付諸東流。

此外,前一篇已經講過,
尹志浩母親寫信給女婿南世喜,並在休息室和他聊一會兒,全為了此事。
南世喜承諾岳母:
(婚姻)不會成為尹志浩事業的絆腳石,只要我們是夫妻,我就不會干涉她的選擇。


◎第4集中,我較欣賞的話是第57分,尹志浩心中所思的一段話:
 因為世界不會變得更好,所以我的人生也不會變得更好,
 我可能不會走向更好的未來,但我在努力避免更差的未來。


◎第5集60分,
 尹志浩心想的話,是由婚而愛之故事的開場白:
 我以為結婚這件事會很簡單,我們可以讓彼此(房東、房客)獲益。
 也許,我們可以心靈交會,有一些一點也不簡單的事開始了....


◎第6集開頭在講1988年代出生的人,歷經南韓巔峰跌宕,不容易。
讓我想起孔尚任《桃花扇》一段,如下列出,方便日後查。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
 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台棲梟鳥。
 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
 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清‧孔尚任《桃花扇》續四十齣〈餘韻〉


◎第6集10分,尹志浩對南世喜滋生情愫(較清晰之處),
自「南世喜說:我想趕快回我們家」始,尹志浩先怦然、後竊喜。



等公車時(17分),南世喜還說了一次「我們」,尹志浩又一輪心動而低頭淺笑。


之後,開啟兩人波瀾起伏的戀情。



-------------------------------------------------------------
寫於2021.09.04
-------------------------------------------------------------

2021年8月26日 星期四

札記-韓劇-【今生是第一次】1-3集:接吻到求婚


2017年播出的【今生是第一次】是我近幾日重複看的電視劇,
我是從一位youtuber作的介紹影片曉得這部的。
它以愛情作主題,那青澀、純愛的戲劇情節很能觸動我心弦,
更為關鍵的是...女主角鄭素敏是二三十歲的女韓星中,我認為最美的,哈哈。
此前,我不怎關注韓劇,年初一位朋友推薦我【屍戰朝鮮】,
看了不少集,引發不了興趣再追。更早的話,則是【浪漫滿屋】,那已經2004年的戲了。


【今生是第一次】共16集,網路上有分集劇情,我無須跟風仿效。
我節取我感興趣、但別人可能覺得無聊的"劇中細節"。哈哈。


*****
◎起頭先談為何叫「今生是第一次」?因為每集開頭常會有:某某事是第一次。
然而,我覺得排首要的「第一次」是男女主角的愛情,
這是女主角的初戀,亦是男主角揮別情逝愛亡的新生,
正如女主角在第11集快結尾時說的話:「你經歷過昨天,不代表你懂今天的一切。」,
今天與昨天不一樣,又是嶄新的第一次。
而女主角打工的咖啡店店名為YOLO(You only live once),亦是對劇名的唱和吧~


*****
第1集
◎從女主角尹志浩的主管對她的一切漫不經心、
和她助理編劇的重點工作,是在晨間劇(非黃金時段)裡置入行銷來看,
她差不多是個社畜級的人物,nobody....。
然而,她能做十年,象徵她對寫劇充滿熱情和渴望當個編劇。
親友說她的人格特質是一旦下決心去做(付出真心),便打死不退,如同瘋子。
( 瘋子是指:不管別人怎麼勸,她一樣蠻幹)

後來好幾個橋段,由不同側面再三重申她愛寫作:
第5集55分30秒,
尹志浩母親寫給(準女婿)男主角南世喜的信中講:
「若將來尹志浩重燃鬥志想寫劇本,請他支持。」
(母親不願她女兒把當媳婦作為工作,跟她一樣);
第9集10分30秒,
尹志浩當助理編劇起薪80萬,比回家鄉打零工,一週收割菠菜的錢還少,...
但她甘之如飴,足見職志於此。

然而,意外的是,劇情越到後面,越彰顯出尹志浩追求"愛情"的熱切,超出寫作。
如第10集8分,她與朋友三人在海邊談心,便透露出。


◎尹志浩的弟弟尹志石仍在學(矛盾處:母親說:找工作變找兒子,打工嗎?),
年紀介於尹志浩30歲、延福南24歲之間,
帳單、生活費靠尹志浩供著,卻使女友恩率懷孕,奉子成婚,
最後取得尹志浩付頭期款的房子,這和男主角學生時代遭遇成鮮明對比
(參考12集結尾:南世喜(男主角)和高停珉(前女友)兩人的分手對白;
 13集的結尾:高停珉對尹志浩自白過去感情經歷;
 15集10分30秒左右,講12年前,
 南世喜被其父打一巴掌....父親說:愛情能當飯吃嗎?她家欠著債,你要幫她還嗎?
 而後,15集22分40秒左右,
 南世喜的父親對世喜說:時光重來,我依舊不讓你與高停珉結婚,
 說我幼稚也好、卑鄙也好,我要保護我的孩子,這就是愛)。


◎整齣戲,尹志浩許過兩次願,第一次(20歲),想當編劇;
第二次(30歲),下輩子投胎當蝸牛,這樣永遠不會被趕出自己的家。
下圖是尹志浩搬去女房東世喜時的畫面調焦處理,蝸牛漸漸模糊,尹志浩漸漸清晰。



◎尹志浩與南世喜使用的傳訊軟體,尹志浩的頭像是英國的酋長球場(Emirates Stadium),
維基照片如下:



在第16集結尾,兩人的合照也出現過,不過應該是合成。

兩人常提到的足球球員桑切茲(Alexis Alejandro Sánchez Sánchez),
2017年時效力於阿森納球團(Arsenal Football Club)。


◎尹邵熙(윤소희)客串演,
猜測跟她演過《不要戀愛要結婚》、《一起吃飯吧》有關。
男主角開發的交友應用軟體叫作「不要結婚、要戀愛」與之相反,或許是笑點;
第13集23分30秒,尹志浩等公車時,
看到性侵她未遂、舊同事桂容碩主導的電視劇名為:《一起吃飯吧2》。


◎尹志浩向南世喜說到上一場比賽,桑切茲沒有越位之事,
應該是劇情設計,為兩人最初一吻的解釋作鋪墊。
尹志浩本來說這場阿森納贏球,要去對桂容碩告白,
進球之時(應該是贏球),恰巧看到他有女友,卻笑不出來。場面尷尬。
可是,尹志浩的內心說:
我這輩子沒打過前鋒,我一直在防守,在正確的時候後退。
意思是女主角沒"主動(攻擊)"表達感情過。
想必,即使桂容碩沒女友,最後挺大機率是不表白。


◎當下合理化...兩人最初一吻...
若不是尹志浩逢感情受挫,正巧南世喜講的"新皮質災難之說"給她安慰,
又說日後不會相見,促使尹志浩感到傷心,就沒有這一陌生人之吻~




*****
第二集
◎兩人皆不想相親:
馬相九邀南世喜去見女生,拒絕;
母親請媒人介紹的黃智延小姐(相信命運),拒絕;
禹秀智邀尹志浩去見男性,拒絕。


◎最初一吻的解釋
第一集提過"越位"。南世喜認為那一吻是越位,是意外攻擊,於是睡覺時把房門給鎖了。

但他沒生氣,他是受攻擊時驚恐,他認為「一個人會生氣是因為牽涉到感情。」
[這樣說明第16集,南世喜動怒了是因為他對尹志浩動情了。]


◎桂容碩在車上要求尹志浩在週五、週六播出(比晨間劇好)、新拍的戲劇增加劇情支線,
講述一個國立首爾大學文學專業畢業生,不切實際地想當助理編劇...
又問:
「(走入)你永遠不知道終點的黑暗隧道,聰明的大學畢業生,會作這麼不顧後果的事嗎?」
[這是故意諷刺尹志浩現實遭遇。
而最後,尹志浩的劇本被她原老闆黃世熙改得面目全非,
前面說的那些個什麼支線,根本白搭。]


◎南世喜說的我一生只處理三件事,房子、貓跟我自己。就是在這集出現。
後面不斷重複這段話。


◎會讓南世喜"奇想"結婚合租契約,
應該從他們朋友婚禮上,馬相九這段話開展的(第50分)。


同樣是在這場婚禮裡,尹志浩,這一位在大學時領全額獎學金的好學生,
對同學提她的編劇作品,沒一人聽過,努力這十幾年,可憐默默無聞。
之後,再見被原老闆黃世熙搗亂的作品,
尹志浩才會回嘴黃世熙:作不作這專案,是我作決定。


◎尹志浩會搬出南世喜住處,是因為南世喜母親撞見兩人既非男女朋友卻同住。
因而,尹志浩向桂容碩借工作室暫住。桂容碩性侵尹志浩未遂,則在這集末尾。
第3集40分、第13集28分30秒和66分講,
性侵未遂事件便是尹志浩自此休筆的主因。


◎尹志浩一個人走在隧道裡,心想:
 當我決定以夢想為生時,我就知道我的人生會變成獨自走過一條黑暗的隧道,
 但我不知道是會這麼黑,我不知道會有這麼孤單,還有多遠。


◎尹志浩走回南世喜住處,遇到半夜剛買啤酒回來的南世喜。
一起看球時,南世喜問尹志浩:有空的話,願意嫁他嗎?
[南世喜接近三點還沒睡,說得通的理由是看球賽。
剛好...中場休息時買啤酒遇見樓下門口的尹志浩。]



*****
第3集
一開頭有第1、2集前情提要,感覺起來,韓國應該是一次播出前二集。
若一次一集,僅回顧第2集就夠了。


◎南世喜可能對穿著睡衣深夜突來造訪的尹志浩有所防備,才又鎖門的吧。
(23分)就連尹志浩的友人楊浩朗、禹秀智也不太懂為什麼尹志浩走那麼遠去找南世喜,
懷疑尹志浩、南世喜兩人關係不單純。


◎兩人吃泡麵時,尹志浩問南世喜:為什麼對她這麼好?是不是喜歡她?南世喜"據理"否認。
南世喜的回答中,枕頭套換新的,我能理解。
但給尹志浩給大碗泡麵,說不能吃辣的,我就不太懂了。
通常而言,不會買自己不能吃的東西放家中~

兩人應該彼此誤會對方對自己有好感,而且越後面,誤會越深~倒不是壞事,哈哈。
其實,人生就是螺旋式循環,你要向下或向上、向惡或向善,
全憑你重複地怎麼想(自我催眠、自我賦予意義)。耍曖昧也順著這套邏輯吧~


◎第26分:交友應用軟體叫作「不要結婚、要戀愛」的設計理念:
男女會不會戀愛在一起,
男生看女生外表;女生看男生能力(沒明說,應該指社會地位、財力),
再加上二人的物理距離,是故,直接了當提供這些數據給用戶,提高交往成功率。

取名為「不要結婚、要戀愛」的原因是:
結婚是根據每個人的價值觀改變目標或過程的東西,戀愛則是大家都相同,一樣為了愛。


◎第45分的尹志浩和她母親的電話通話。
[也許是湊時長,更有可能是劇情需要,
一.解釋尹志浩愛做家務愛打掃,和她母親不無關連;
二.尹志浩想回南海老家是基於母親說:「如果首爾太冷就回來...你的房間維持原樣」。]


◎第50分30秒,
被尹志浩偷聽到的南世喜與母親之對話,在解說:南世喜為什麼要娶房客的完整理由。
[說到底為了錢,婚姻契約不是因為愛、不是因為生理問題。
就是不想跟父親拿錢,要從女方這獲得收入,償還貸款。]


◎此集最後面的橋段,因為有尹志浩關手機,才有南世喜送東西到車站的一幕...
[無巧不成書嚕,當然因劇情需要有意為之。假如是電話講...就見不了面了。]


*****
附帶提,我看到陽台長這樣,我蠻好奇房子整體布局。
第3集58分30秒
下兩張是南世喜房間:
第9集17分30秒

第9集17分30秒
我推斷大致長這樣吧~



-------------------------------------------------------------
寫於2021.09.03
1. 我沒打算集集寫或寫到完,想到啥寫啥。
2. 抱怨一下:同步太頻繁了,讓我寫得好卡。
-------------------------------------------------------------


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札記-邏輯-預測,看的是機率


丟個公正的骰子,結果會是1、2、3、4、5、6這6種可能,機率皆為1/6。
有些人說他早就"預料"到某些事情的結局,真的沒啥了不起,
只要把所有正的、反的可能情況都說完就行了。

真正厲害的是,(1)在結局未知之前,(2)單單說一種可能,而(3)最終一如預期。
如同丟骰子之前,只壓一個數字,開出來正好是那數字。
否則,說什麼"我早就知道會這樣",好似六個數全壓,沒啥意思。

換言之,
(1)預測時間:結局前。
(2)預測形式:對結果的預測只能說一個,並清楚留下預測證據,如白紙黑字。
(3)預測核實:結果得是指出那個。

預測,不是在比"窮舉多少種可能性",機率低的,舉一大堆,沒用。
比的是"限縮到最少種可能性,直至一種",而且結果恰恰是這個。



-----------------------------------------------------------------------------------------------------------

2021年8月2日 星期一

讀書_《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閱讀術》


作者說:這本書要講的技巧不適合:
(1)想學「眼球運動訓練」或「極速翻頁」的「速讀術」的人。
(2)平時就有閱讀習慣,並從中學習到大量知識的人[我覺得這是指學術研究或者考試目的]

而是適合:平常讀書涉略其他領域,卻讀速緩慢的人。
 比如有些人買很多書收藏,說要將來要讀,但一直沒實現。


*****
學本書技巧前,要先有這些認知,此即第一章到第三章內容
1. 讀得再仔細,「會忘的」還是會忘
 縱然讀得又慢又仔細,也未必能把內容更徹底地塞進腦袋。
 不如反向思考:能記下來的都是對自己相對重要的。
 [作者把看本書比喻成聽首歌,人們只記住最好聽的那段旋律,
 若是將歌曲超慢速播放、仔細聽,反而不知道它是什麼了(書跟歌都一樣)]

2. 破除「熟讀魔咒」
 人會讀得慢,就是把書當作教科書(考試用),皆得熟讀。
 「熟讀魔咒」的始作俑者,恐怕就是學校教育。
 因此,不要為了腦袋熟記而讀,而要限時趕緊把書讀完
 (作者:趕緊讓書中的內容「流進」自己的腦袋)。
 [而且,讀到某地方不了解而停住時,不如快快瀏覽整書的全貌,搞不好就懂了]

3. 並非深入閱讀一本書,而是從大量書籍中收集「小碎片」,然後結合成「一大塊」

4. 養成讀書習慣
①力行「每日.定時」閱讀
②選書以「能快速閱讀的書籍」為主
 不能快速閱讀的書,像詩集、文學著作等等,需要慢慢品嘗的;
 和內容扎實的書[我覺得應該是專業、嚴謹的學術著作]
③總是閱讀「與昨天不同的書」(不會膩)

5. 要手寫筆記,且記在筆記本
(1)秉持「為了寫而讀」進行閱讀,一掃「為了熟記而讀」的麻煩刻板觀念,閱讀將變輕鬆
 [作者還將讀書、記筆記比喻成呼吸,有吸(讀書),要有呼(筆記)]

(2)筆記記什麼?
 ①只摘錄書籍引人入勝之處的「單句取樣」
 請準備A4白紙,一一謄寫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如果遇到令你感覺「這段不想忘記耶」的部分,
 便於每句的開頭註明「頁數」,然後陸續把內文騰寫起來。
 此外,摘引時並非「整段謄寫」,篇幅儘量簡短一些,最好能濃縮於幾行之內。
 ②選出絕頂好句的「單句選粹」[經典句子]
 ③重新想起重要部分的「單句感評」
 日後乍看一眼,能喚回「閱讀當時的心境」,不容易淡忘。

(3)為何要手寫、而不是電腦打字:
 ①可深入理解內容
 ②變成只摘引必要的部分(手寫麻煩,會逼著自己盡量簡要)
 ③成果將具體可見

(4)為什麼要寫在紙上,不是書裡?
 寫筆記在書裡,等於闔上書筆記跟書一起回到書架上,重點隨之遺忘。


*****
接著介紹本書的閱讀法:搜尋式閱讀法,即第四章、第五章內容
1. 若要省略不看,則以「小標題」為單元

2. 可以省略不看的部分
①為求商品差異化而被穿插其中的「作者自述」
②證明理論或主張的「個別事例.經驗談」
③煽動期待.危機心理的「誇張表達方式」

3. 閱讀順序
步驟① 仔細閱讀「前言.目次」
步驟② 只閱讀開頭和末尾五句
步驟③ 確定關鍵重點再閱讀
 如果只閱讀包含關鍵字的部分卻不甚理解,建議由這個部分往前翻閱幾頁看看,
 或者稍加詳細檢視包含這個部分的段落,如此將可掌握大部分的內容。
步驟④ 以兩種以上的閱讀節奏進行閱讀

4.讀書計畫
(1)活用「單句取樣」和「單句感評」,養成瀏覽式閱讀的習慣
(2)承前面說的"4. 養成讀書習慣",要訂定每週閱讀清單(「隨時都能讀」等於「永遠」不能讀)
(3)打破「興趣藩籬」,增加「喜好的書」(擴展閱讀的領域)
(4)如果沒有閱讀「故事」,內心將變得貧瘠;
 [可能在說:要讀"故事"的書籍,不要只讀純理論的書]
(5)定期清理書籍
  並非把書丟掉,而是盡可能送給表示「我想看那本書」的人。
 日後有需要這本書,再透過二手書市、圖書館、電子書等途徑取得。

5. 書架整理以「每三個月一次」為原則
理由①最近三個月閱讀的書籍中,也有不再需要的書
理由②三個月前出版的新書,已不再是新書
理由③以前留下來的書,現在未必依然應該保留[過時資訊]


最後,作者要我們曉得:讀書要享受閱讀的過程,不是為了收集知識,拿來炫耀。
可以讀書固然好,但沒有讀書,也不至於不開心。



2021年7月30日 星期五

札記-物理-氣球、鐵球浸入水中的秤重試題※

先簡單說明一下浮力計算(註1):
◎浮力的計算公式:
 浮力 = 物體沒入液體的【體積】× 液體【密度】
  B = V沒入液體部分 × D液體密度
 即:浮力 = 物體沒入液體後所排開的【液體重量】。

◎物體在水中會減輕【重量】,這是因【浮力】會抵消部分物體的重量所致。
 公式:物體在空氣中重-浮力=物體在水中重 
     W空氣-B=W水中
 當地球引力(【重力】)=【浮力】時,達兩力平衡,故船浮在水上。



*****
李永樂老師的影片:公考行測題:哪邊更重?大部分人都答錯了(註2),

講解的第二題,我有其他解法(一種題目本來就可能存在多種解法)。
題目如下:



兩邊的水同樣重量,氣球和鐵球的體積一樣,兩個同樣浸在水的中間位置。
為了不讓氣球浮出水面,用有一條繩子(重量忽略不計)拴住氣球;
同時不讓鐵球下沉,也用繩子(重量忽略不計)吊著鐵球。
請問:此時,左右兩杯水哪一杯比較重?


*****
我的解法是:
秤出來的重量=是原本水重+球排開同體積的水重(影片講解的第一題已說明為什麼)。
如果這樣看,左、右兩杯同重。
然而,氣球顯然是往上浮的,只不過被繩子拴住的緣故,
換句話說,氣球(透過繩子)對杯子產生一股向上的拉力(浮力),至於多少,得看氣球的比重。

假設氣球比重是0.3(水的比重是1),體積是V。
那它的重量(重力)為0.3V,而水對它的浮力則為1*V=1V,
因此向上的拉力是1V-0.3V=0.7V。
總之,因為這個拉力,左杯減輕了重量,且其它相同(水重+排開的水重),故,右杯較重。


假如,左杯的氣球不是杯底有條繩子拴著,
改成上頭有根細棍(重量可以忽略不計)將它完全壓入水裡,而右杯條件不變。
此時,左、右邊誰重呢?
那左杯就沒有前面所提的拉力問題,所以,我認為等重。


*****
在前面引用浮力公式的那份資料中(註1),我覺得有兩題與此相關。附在文末供參考。






------------------
註1:6-4浮力

2021年7月24日 星期六

音樂_過年必放樂曲:『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是年節一定會聽到的音樂,
或許有些人初聞此名,但只要開頭幾個音,必然會說:原來是這首啊!

1934年,聶耳根據家鄉昆明的傳統曲目『倒八板』整理改編成『金蛇狂舞』(註1)。
順便提,聶耳也是『義勇軍進行曲』(後為中國國歌)的作曲者。
為何會叫『金蛇狂舞』?
網路上所有的答案趨同,好像全自一份稿子文字略加增減。
總合起來,"他們"作此回答:
 樂曲是三段體結構,旋律始終具有鮮明的節奏特點。
 第一段:
 樂曲一開始,就以明亮上揚的音調不斷地呈現出歡樂、昂揚、奔放的情緒,讓人耳目一新。
 第二段:
 由兩小節打擊樂器音響引出的更加熱情昂揚而且流暢明快的旋律,
 令人感到充滿生機而富有生命之活力。
 第三段:
 旋律採用「螺螄結頂」手法,讓上下樂句頭尾形成對應關係,
 使得句幅層層遞減,整首曲子愈來愈趨向高漲,
 感覺就像一條金蛇聞樂起舞,扭動的蛇身不斷地旋轉,而且越轉越快。
 作曲家便是根據這一段,而將樂曲定名為《金蛇狂舞》
[老實說,我真不知道什麼叫做「螺螄結頂」]


復次,『金蛇狂舞』從『倒八板』而來,那『倒八板』是什麼?
網路能查到的資料極有限!但解釋也近乎一致,說:
 『倒八板』來自『八板』(以其骨幹原型有8個小節,每小節一板一眼,故名),
 原型母曲是『六板』。...
 聶耳所根據的《倒八板》,
 便是把《八板》的尾部加以發展變化為樂曲的開頭,所以冠以“倒”字。(註2)
 而"八"指有八個小節; "板"是節奏的強拍,相對而言,"眼"是弱拍。(註3)

Youtube有『倒八板』,一聽應該會覺得,這和『金蛇狂舞』有啥不同?
也許接著會再追問:那『六板』(或稱老六板)又是怎麼回事?
百度(註4)云:『六板』為古老的民間絲竹樂曲調
究竟多古老?
有人說(註3)可以追溯到宋朝。實情為何?我不確定(可得資訊太少了)。
Youtube亦有『六板』,但與『倒八板』兩歧。



----------------------------------------------------------------------------------------------
難得音樂和曲名對應上,紀錄一下。
----------------------------------------------------------------------------------------------
註1:



現在普遍聽到的《金蛇狂舞》,
是把基本構成的3段旋律不斷地在樂隊的各聲部之間反復遞奏,而刪去了原來的琵琶獨奏。
一般的結構是ABCB-ABCB-ACB,上海民族樂團的演奏,便是這樣;
移植到交響樂團演奏的,也還是這個版本。




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

音樂_『小刀會序曲』


對於喜歡周星馳電影的人,應當對於『小刀會序曲』這曲音樂不陌生。
在他好幾部電影都有(註1)。
1992年【鹿鼎記】,海大富化妝成關公,亮相時所奏;
1995年【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第一集),至尊寶被點三顆痣後看照妖鏡時所奏;
1995年【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第二集),至尊寶變成孫悟空從天而降,迎戰牛魔王時所奏;
1996年【大內密探零零發】,在皇上面前,揭穿無相皇時所奏;
2004年【功夫】,被包租婆/公包成木乃伊,破繭而出時所奏;
之後,周星馳不演電影了,只當導演,他執導的【西遊-降魔篇】、【美人魚】也出現過。


我原以為『小刀會序曲』是古代音樂(尤其是不知道曲名的時候),
哪想到是對岸1959年推出的《小刀會》中國民族舞劇中的音樂(註2),作曲者為商易。
而我後來發現,不少現在聽的國樂頗多是近代作品。清朝以前的音樂似乎留下不多。



--------------------





2021年7月20日 星期二

札記-學習-知識的兩種特性※

朱敬一《朱敬一講社會科學上:社會科學的源起背景》(註1)一書,
談到知識有兩種特性:

第一,無敵對性(non-rivalrous)
將自己會的知識教會別人,本身的知識,並不會減少或遺失。
正如富蘭克林( B. Franklin, 1706-1790 )所舉的比喻:
Knowledge is like a candle. Even as it lights a new candle, 
the strength of the original flame is not diminished. 
(知識如蠟燭,點燃他燭,自己並不會熄滅。)
《維摩詰所說經》〈菩薩品〉(註2)同有類似的語句,
「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於其道意亦不滅盡。」


第二,「邊做邊學」( learning -by-doing )
書中例子是:
 初等微積分學得好,則高等微積分就容易學得好;
 初等代數學得好,高等代數就容易學得好;
 普通化學學得好,有機化學就容易學得好。
用較直白的講法,知識有深、淺(或高低階)之層次,具有積累性
與之相反的,如同:「有些人工作十年,是把一年工作經驗,複製貼上十次」,
這實質年資一年,但也可能這工作是機械式重複,本來沒「知識」特性。


*****
初聞「無敵對性」,我心中滿是怪疑,再讀內容解說,
更加不理解「分享知識給別人,自己知識不變」為何稱「無敵對性」啊?
然而,我沒有簡潔的用詞可替代,說「無損失分享」嗎?好像沒比較好。

在社會上,忌憚教人,大都出自於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父」,
怕之後搶自己飯碗,因而便會「留一手」。
比較極端的例子,如逢蒙殺后羿(註3)、紀昌射飛衛(註4)。

曾聽說有人不怕把所知授人,是由於他們持續進步成長,
自信在不久的將來通曉的,比現在教人的更精深,或者早就是。
就像有些大國願意轉移"低階"技術給他國,便是有把握:待你熟巧,我已更上層台階。
或許這還歸因於知識的另一特性:「邊做邊學」(learning -by-doing),
這詞也不直觀,不如換成「可累積性」。沒可累積性,可能他們就不技轉了。

李笑來的書《把時間當作朋友》,鼓勵學就學可積累的東西。
我日積月累的學習所得到的成績,別人一樣得花相同時間才能達到,
如此,每一天的努力都變得有意義,時間便成為陪你茁壯的朋友了。



------------------------------
註1:Page 79~81


註2:17期院刊
《維摩詰所說經》〈菩薩品〉道:
「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
 如是,諸姊!夫一菩薩開導百千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於其道意亦不滅盡,隨所說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無盡燈也。」 
當我們發願要作一位宗教師的同時,也就是願意做一個點燈的人。
你點燃自己心中的燈,也點燃別人心中的燈,當他能散發光芒時,亦能反照於你。
就像我們教導別人,自己會減少什麼嗎?其實,在教與學中,自己更是最大受益的人。




2021年6月2日 星期三

札記-邏輯-邏輯考題:女士幾歲

網路上查,說這是南二中教師甄試題目:
A、B兩男士好奇地詢問C女士的年齡,C女士列出11個可能的答案:
35、36、38
42、45、46
51、55、57
61、62

接著C女士將她年齡的十位數告訴A男士,將她年齡的個位數告訴B男士。
A男士說:「我不知道C的年齡,但我想B也不知道。」
B男士說:「我原本也不知道C的年齡,但現在知道了。」
A男士說:「哦,那現在我也知道了。」

從他們的對話中,兩個人都知道C女士的年齡,
那麼請問C女士的年齡是_歲?


*****
A知道十位數,B知道個位數。
第一句:A男士說:「我不知道C的年齡,但我想B也不知道。」
這肯定,
(1)因為這11個數字,每個十位數(3、4、5、6)都有兩個數字以上,A一定不知道。
(2)A認為B不知道,
 在A所知道的十位數中,每個個位數的可能選擇,也有兩個以上。
 所以,十位數不可能是3、因為有38,11個數字中只有它一個個位數是8。
 同理,十位數也不可能是5,因為有57。
 
 仍然不了解,就看這個例子。
 假設A所知道的十位數是4,那B就有可能是2、5、6。
 B知的個位數是2,那他在不知道十位數是4的情況下,他會搞不清楚是42或62;
 若B知的個位數是5,............................................................................................45或55;
 若B知的個位數是6,............................................................................................46或36;
 假如A所知道的十位數是6,也一樣狀況;
 相反地,假如A所知道的十位數是5,有57,A就不敢斷言"B不知道"。

從這,B已經知道十位數是4或6。


*****
第二句話:B男士說:「我原本也不知道C的年齡,但現在知道了。」
這代表:
B所知的個數位不會同時出現在42、45、46 和 61、62 這兩組裡面。
因此,42跟62就撇除了。
十進位為4的,剩45、46
十進位為6的,剩61。


*****
第三句話:A男士說:「哦,那現在我也知道了。」
承上,若A是4(有45、46),那他不會說:我現在也知道了;
若A是6才有可能。是故,答案為61。



2021年6月1日 星期二

札記-中史人物-(三國)曹操燒信※


曹操官渡之戰滅了袁紹後,
《三國志》卷1(註2)云:「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

白話為(翻譯非我目的,取大概意思):
曹操收繳了袁紹書信,當中有許都(曹操根據地)跟曹軍裡的人與袁紹往來的信件,
曹操全都放火焚毀。


有些人認為:曹操看過信才燒的。
援《三國志》卷23<趙儼傳>,裴松之的註釋(註3)為證。
該註釋如下:
 《魏略》曰:太祖北拒袁紹,時遠近無不私遺箋記,通意於紹者。
  儼與領陽安太守李通同治,通亦欲遣使。儼為陳紹必敗意,通乃止。
  及紹破走,太祖使人搜閱紹記室,惟不見通書疏,陰知儼必為之計,
  乃曰:「此必趙伯然也。」

白話為:
 《魏略》這本書寫:曹操與袁紹對戰,(甚多人認為曹操將敗),
 曹操身邊的人,不管親疏,都偷偷和袁紹通信輸誠。
 當時的陽安太守李通和趙儼一同作戰,李通也想派使節私通袁紹,
 趙儼敷陳袁紹必敗的道理,阻止了李通。
 等到袁紹兵敗,曹操令人收搜袁紹的書信,唯獨沒見李通的(因為沒寄過),
 曹操暗地想,"這一定趙儼教使的",便說了出口。

然而,裴松之後頭仍有話:
 臣松之案《魏武紀》:破紹後,得許下軍中人書,皆焚之。
 若故使人搜閱,知其有無,則非所以安人情也。疑此語為不然。

白話為:
 微臣 裴松之根據《魏武紀》(同註2):潰敗袁紹後...(如前述)。
 假如燒之前有閱覽,曉得誰有寄、誰沒寄,這不是安人心會做的(燒信便失去意義)。
 因此,我懷疑《魏略》所言有假。

裴松之寫出來,是為了反駁《魏略》吧!



--------------------------------------------------------------------------------------------------------------------------
註1:Photo by Odan Jaeger from FreeImages


註2:《三國志》魏書一 :武帝紀




2021年5月30日 星期日

音樂_(現代)The pink panther

 

如此令人熟稔的音樂。單單只需要開始的幾個音,便猜中這是哪首樂曲。
這首是上世紀六零年代動畫The pink panther的主題曲,
The pink panther,直譯是粉紅豹,台灣則翻譯成「頑皮豹」。
Youtube還有鋼琴演奏版,或許是我已先入為主,個人觀點:鋼琴詮釋不如薩克斯風好。
每每聽見前奏,我腦中就會出現「頑皮豹」鬼鬼祟祟、賊頭賊腦的模樣。
所以,我蠻好奇的,沒有看過這卡通的人,初次接觸這曲,感受如何?
是否和我一樣,跳出有人正躡手躡腳、偷偷摸摸要幹壞事的畫面感?


劇中的主角,如上圖,它是無能的法國警探Jacques Clouseau,一虛構人物。
不過,「頑皮豹」可是英美卡通。我剛剛查知,本來不曉得。
從來只是看「頑皮豹」耍笨搞笑當消遣,不曾想過他背景種種。
而最早看到現在,好像從沒見「頑皮豹」有過旁白、對話。
任何人,只要稍微懂事,不需要字幕,全都能搞懂它的表演吧(廢話)。



2021年5月26日 星期三

物品_錢母生子※

註1

台灣有些廟宇在農曆年假期間,讓信徒請錢母(發財金)。
錢母,顧名思義,這個"錢"生錢,聲稱是因為神明的加持或什麼神秘力量。
這好像是近幾十年才有「信仰」,我未見民國之前的書籍有此典故。

所謂的「請」錢母,說白了,就是「借錢」。
既然是民間的借貸行為,便應當有借有還。
有的廟會登記造冊,有的無;亦有的會訂歸還日期,有的無。
正常會有人賴帳,但沒看過有透由法律程序索債的。
利息怎麼算呢?嘿嘿,往往是本金的數倍。
說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話,這不就是放高利貸嗎?
但信徒願意,我也管不著。

自然界當然沒有"錢幣生錢幣、鈔票生鈔票",一切都是人為操作。
篤信"錢會生錢"的人,靠著是"思想產生信仰、信仰產生力量"的信仰力。
要是真有那種事,錢母肯定有去無回,廟宇有賠沒賺,不可能一年接一年辦。
就像清代方飛鴻《廣談助》(註2)當中一故事,
呂洞賓為了救那位虔誠、赤貧的信徒,點石成金,但被拒收。
信徒不是不愛黃金,而是要呂洞賓的手指。同樣的,"錢母"發出去,豈能不被霸佔。


*****
古代有關生錢的"寶物",我知道有兩件,都不是"真實存在"。
一個是明朝沈萬三的「聚寶盆」(註3),傳說中的器物,沒留下,沒公信史料紀錄。
一個是「錢樹子」,那是唐·段安節〈樂府雜錄〉裡的譬喻(註4),指妓女,不是真有其樹。
或許有人問:「錢樹子」是不是「搖錢樹」?
我覺得有可能吧!但也有人說是三國時代邴原拾金不昧,將錢掛在樹上的故事(註5)。

而與上述"錢母"比較相關的,莫過於「青蜉」的神話。出自晉朝干寶撰《搜神記》(註6)。
相傳:青蚨生子,母與子分離後必會聚回一處。
人便用青蚨母子血各塗在錢上,
持塗母血的錢,借出塗子血的錢;或是持塗子血的錢,借出塗母血的錢,
之後借款必會還回,所以有“青蚨還錢”的說法。此外,「青蜉」也是錢的古稱。



------------------------------------------------------------
註1:四川馬蘭錢 圖片出處


註2:
1. 【百树云课堂】成语故事之旅 | 点石成金
一人貧苦特甚,生平虔奉呂祖。呂祖乃呂洞賓也,為道教全真道派之祖。
呂祖感其誠,一日忽降至其家,見其赤貧,不勝憫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
俄頃,粲然化為黃金,曰:“汝欲之乎?” 其人再拜曰:“不欲也。”
呂祖大喜,謂:“子誠能如此,無私心也,可授以大道。”
其人曰:“不然,我欲汝之指頭也。”呂祖倏不見。

(據《廣談助》改寫)


周人龍的《挑燈集異》:
「明初沈萬三微時,見漁翁持青蛙百餘,將事銼剞,以鏹買之,縱於池中。
 嗣後喧鳴達旦,貼耳不能寐,晨往驅之,見蛙俱環踞一瓦盆,異之,將歸以為浣手器。
 萬三妻偶遺一銀釵於盆中,銀釵盈滿,不可數計,以錢銀試之亦如是,由是財雄天下。」
[網路上沒有周人龍的《挑燈集異》]


註4:

2. 《幼學瓊林》:錢樹子,一點紅,無廉恥,謂青樓之妓女殊名。


註5:
一個叫邴原的人,在路上拾得一串錢,由於找不到失主,他就把錢掛在一棵大樹上。
隨後路過此地的人,見到大樹上有錢,以為是神樹,於是紛紛把自己的錢也掛在樹上,
以祈求來日獲得更多的錢,從此人們就形成了搖錢樹的習俗。

(邴)原甞行而得遺錢,拾以繫樹枝,此錢旣不見取,而繫錢者愈多。問其故,荅者謂之神樹。



註6:
南方有蟲,名「𧑒𧍪」,一名「𧍡蠋」,又名「青蚨」。
形似蟬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葉,大如蠶子,
取其子,母即飛來,不以遠近,雖潛取其子,母必知處。
以母血塗錢八十一文,以子血塗錢八十一文:
每市物。或先用母錢,或先用子錢,皆復飛歸。
輪轉無已。故淮南子術以之還錢,名曰「青蚨。」



2021年5月23日 星期日

韻文_(魏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註1)挺知名,白話翻譯蠻好找,不過,看起來似乎是同一版本。
它是我的喜歡的詩之一,寫本文主要整理留藏,倒不是想分析評議倒是其次。

<歸園田居>其一,原文: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網路上普遍見到的白話翻譯(註2):
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羅網,轉眼間離田園已十餘年。
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裡魚嚮往著從前深淵。
我願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
繞房宅方圓有十餘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
榆柳樹蔭蓋著房屋後檐,爭春的桃與李列滿院前。
遠處的鄰村舍依稀可見,村落里飄蕩著裊裊炊煙。
深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
庭院內沒有那塵雜干擾,靜室里有的是安適悠閒。
久困於樊籠里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翻譯者刻意將譯文寫成方塊文,且押韻。我承認他厲害,但覺得倒是不必做到這樣。
詩中,我最喜歡的句子是開頭四句: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整首裡廣為人知,應當也是這個吧。
其次是「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皆是傾心大自然。


*****
我讀到的注釋及賞析,當中有幾處可以拿出來聊。
第一,「性本愛丘山」
丘山,我猜想是陶淵明為了詩韻,將「山丘」作「丘山」,來代表山水天然。

第二,「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塵網,百度(同註2)寫,陶淵明說的是仕途,
但他斷斷續續當官13年(393年,江州祭酒~405年,彭澤縣令),詩文卻是三十年。
因此,百度解釋:很有可能是音律之故,
「十又三年」置換成「三又十年」,字數之限,簡為「三十年」。
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或許身為世家子弟的陶淵明,從年輕就不適應人情世故,
本詩有:「少無適俗韻」,<歸去來兮辭>有:「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
而從那時算到寫這詩的當頭,有三十年。

第三,羈鳥戀舊林的「羈」字
詩裡的「羈」,為繫綁之意。「羈鳥」也能作「囚鳥」、「籠中鳥」。
同理,下句對應的「池魚思故淵」之「池魚」,便是園林池水的魚了。
「羈」還有另一個意思:寄居客、異鄉人,亦可寫成「羈旅」。
「羈」常會讓人想到「綁住」,卻有不太好聯想到的含意,有趣。

第四個,俗韻、塵網、樊籠,所指的,我覺得是同件事。



---------------------------------------------
註1:《陶淵明集》:歸園田居


註2:




https://www.trend.org/column/artical/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