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札記-邏輯-好的閱讀理解之測試


同事跟我聊他兒子學校的閱讀測驗。
我覺得好的閱讀測驗是像測試人工智慧(AI,中國翻譯:人工智能,)的題目,
有名的有「圖靈測試」,「威諾格拉德模式挑戰(Winograd Schema Challenge,
可能有譯音問題,因此,我把英文列出)」。
舉幾個小例子。

題目一(註1):
有一個三角形在藍色正方形的右邊,
有一個紅色正方形在藍色正方形的上面,
有一個紅色圓形在藍色正方形圓形在的右邊,
請問:
紅色的圓形是在藍色正方形的右邊嗎?
紅色正方形是在三角形左邊嗎?

題目二(註1):
一顆足球可以被放在行李箱裡,
行李箱可以被放在櫥櫃裡,
一盒巧克力比足球小。
請問:巧克力可以被放在行李箱裡嗎?

題目三(註2):
市議會拒絕給示威者頒發許可,
因為他們[擔心/宣揚]暴力。
請問:誰擔心暴力,市議會或示威者?

第一、二題是關於推理能力,第三題是識別自然語言能力,
不單這兩種,還有其他領域的題目。
然而,不包含雙關語,那沒辦法做測試題,
比如:
我親妹妹被打,請問,是我被打,還是我妹妹被打?



------------------------------------------------------------------------------------------------------------------------




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札記-飲食-截至2020年,台茶有幾號※

註1

不曉得有多少台灣人知道,
台灣官方「行政院農委會-茶業改良場(註2)」長年研發培育新茶種(註3),
編號由1開始,台茶1號、台茶2號、台茶3號...,
至今,已經培育到台茶24號,於2019年發表(註4)。

我在行政院的官方網頁,只找到個別幾個茶種的簡介(註5),找不到從1號24號的列表。
有看到一些網站整理,但仍不齊,來不及更新吧,下方是1號的21號的對照表。

註6

我覺得一般茶葉行,相當難備齊所有台茶茶種。
換言之,想要在一家店裡從台茶1號試喝到台茶24號,機率甚低。
(泡24泡,店家也會賠死)

我個人記憶中,喝過台茶12號(金萱)、台茶13(翠玉)、台茶18號(紅玉),
台茶18號的茶葉即是開頭的那張照片。
哪一個好喝呢?口感這事很個人,頗難推薦。
我想會進入編號,應當有一定水準吧!



------------------------------------------------------
註1:自由時報:愛喝紅茶者必看!認識台灣常見紅茶7品種


台灣的茶樹品種來源大致有四:
一、官方培育
早在日治時期,台灣便已開始了新品種茶樹的培育計畫。
當時以「青心烏龍」、「青心大冇」、「大葉烏龍」與「硬枝紅心」這四個品種茶樹
作為培育新茶種的基礎基因,時稱「四大名種」。
截至2018年為止,台灣官方「行政院農委會-茶業改良場」一共對外發表了23款茶樹品種,
並依發表的先後順序來編號命名,為台茶1、2、3…與23號。
這些台灣官方所發表的茶樹品種裡,有些茶樹品種同時受到茶農與消費者的喜愛,
因此,大面積種植與製茶,例如「台茶8號」、「台茶12號/金萱」、
「台茶13號/翠玉」與「台茶18號/紅玉」。



[青心烏龍、青心大冇、金萱(臺茶12號)、翠玉(臺茶13號)、紅玉(臺茶18號)、碧玉(臺茶19號)、
迎香(臺茶20號)、紅韻(臺茶21號)、四季春。]


註6:台茶編號對照表 表格來源


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美術_大衛.特尼爾茲<利奧波德威廉大公在布魯塞爾的畫廊>※

註1


這是一幅巴洛克藝術的畫作,畫家為大衛.特尼爾茲(David Teniers 1610 - 1690,註2),
以今日的國家疆域觀,他是比利時人。
這畫為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館藏(註3),
英文名為Gallery of Archduke Leopold Wilhelm in Brussels,
亦作:Archduke Leopold William in his Gallery at Brussels。
譯為中文是:利奧波德威廉大公在布魯塞爾的畫廊。


英文維基寫同一畫作名有10幅(註2),但它只收錄2幅,
一個是帆布畫作,即上圖,另一個是銅板畫作。網路則有人找到其中的8幅圖畫(註4)。
由於畫的是畫廊,所以,這是一幅畫中畫。我向來很佩服這麼複雜畫作。

註5

畫家大衛.特尼爾茲,是上圖中被藍色框起的那位。
紅色框則是主角,雷奧波德.威廉大公(Archduke Leopold Wilhelm,1614~1662)。
兩人似乎在評論畫作,於此同時,下方兩隻狗搶一根棍子。
這挺有可能是尼德蘭諺語:「兩條狗很少就一根骨頭取得共識」的隱喻。

我想應該蠻多人跟我一樣,好奇畫廊展示那些畫分別是什麼。
前面講過維基有收錄2幅,在銅板畫作那幅(註6)的維基辭條裡,有對當中幾幅作介紹。


我僅舉當中的三幅。
紅框的是Giorgione的The Three Philosophers(1500s);
籃框的是Paolo Veronese的Adoration of the Kings(1585);
黃框的是Palma Vecchio的Visitation(1522)

對其餘的有興趣,可以查維基:Gallery of Archduke Leopold Wilhelm in Brussels (Petworth)



-----------------------------------------


Teniers painted 10 paintings representing the collection of the Archduke Leopold Wilhelm in Brussels. 
Of these only three are dated. Nine are painted on canvas and one on copper.


註3:名畫檔案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札記 -占卜-自建徵兆

假如有人相信數字8帶動「發」,那他很高機率會相信「4」招感「死」。

「8」被說成「發」是由於它的粵語音近,
兩者發音大概是英文裡有聲子音b跟無聲子音f 的關係。
而在中文(中國稱:普通話)和台語(或稱:閩南話),倒不明顯。
然而,在這個極少數說粵語的台灣,不少人信這個,
車牌號、電話號、門牌樓號(這就比較麻煩)專門選8,取好兆頭。
我之前大致講過,路上車牌有數個8的,往往是名車,
但我不認為那些車主是因為選到8,財運才發,
而是他們已經財運發,才有能力花高價挑8。因此,是不是有點倒因為果了呢?
不然,可以反過來思維,拿出富豪排行榜,查看看哪一個是因為用了8而發跡致富的。


「4為禁忌」(註1)的情況則比「8為發」更普遍,或說更嚴重。
比如台灣車牌自2018年(註2),完完全全去掉4。
中華文化圈的人忌諱4,將4說成死,應當不晚於唐朝。
從現在中文裡,四與死都是ㄙ的音,差別在第四聲與第三聲(ㄙ第三聲的,僅死一字)。
台語中的四(sì)和死(sí),亦是同音不同聲。
這讓我想起,將妓說成雞,一樣同音(ㄐㄧ)不同聲,而男妓說成鴨,則是從雞聯想。
總歸是不同聲,會不會有點敏感?「思」、「私」等等字不也在用嗎?


日文、韓文受到中華文化影響頗深,唐朝是交流最頻繁的時期。
當今這兩種語言的「4」和「死」同發音,搞不好唐朝所致。
也就是說,很有可能唐朝時,「4」和「死」同音,再傳到日、韓的。
日韓同樣有「4」的禁忌,
比如,日本「4」有兩種發音,し(shi)和よん(yon),
第一種發音便是與死同音,便有人忌諱而發第二種發音。


雖然無法科學證明「4」會帶來不祥、「8」會招致發達。
但4與8是中華文化圈人們自建的徵兆,或者說自我暗示,已經深植於人心,非得順應。

我寫完<札記 -宗教-不能拜蕉梨>(註3)後,又想到4與8的諧音,便寫了這一篇。
這文化圈的「自建徵兆」俯拾即是
比如「遇水則發」,這裡的水,幸運等同於8。
究其原因,或許是看到泡在水裡的東西,像木材、紙張等等會膨脹(發了),
因此,取其表象,預約吉祥。像這種例子,不管好的壞的,有好多好多,說不能盡吧!



----------------------------------


註2:吉利車牌人人愛 有人不忌諱想要有4車牌 2018/09/19 13:51
過去民眾選牌照號碼多以吉利、順口最主,最不喜歡4,
因此個位數的4,公路總局都主動剔除,但即便如此,車牌其他號碼中有4,
還是乏人問津,因此公路總局順從民意,將4全部剔除,因此現在的車牌號碼就沒有4。



2020年10月8日 星期四

語文_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的「床」※

「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這耳聞則誦的詩句,
無須多加介紹它是出自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長干行》,
以及成語「青梅竹馬」的由來。
我看過數篇兩句的語譯,大多是將「床」譯成「井欄」(註1)、「井床」(註2)、「井邊」,
也有部分人說坐臥之具,像現在躺椅之類的,沒有一篇說是現今普通常識、睡覺躺著的床。

同樣的作者,寫的另一篇婦孺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我說的是明朝版本: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註3)。
詩中的「床」應該解說成什麼呢?
我個人認為,說是「井欄」,無違和感,
百度百科則寫,這存在爭議,說法有五(內文寫有五種,但列四種):
①井台、②井欄。
 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
 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牆,
 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係,
 其關係的發生則是由於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
③“窗”的通假字。從意義上講,“床”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戶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
 但是,參照宋代版本,'舉頭望山月',便可證實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
 從時間上講,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作者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
④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小雅·斯干》有“載寐之牀”,
 《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說,講得即是臥具。
⑤是指胡床,即「交床」「交椅」「繩床」,
 由胡地傳入中原的輕便坐具,類似現在的摺疊椅。

胡床(註4)


有人說(註5),井欄會使人聯想到「離鄉背井」,
因此才最後一句的「低頭思故鄉」,但也有人不認同(註6)。
總而言之,《長干行》的床,比較可能是「井欄」;《靜夜思》的床,意見分歧,頗難論斷。



------------------------
如李白《長干行》其一:“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此詩寫兒童在門前庭院的井邊玩耍,顯然不是在屋內床邊。
考古發現的一口唐代水井井欄有1.85米高,(注:《略述隋唐長安城發現的井》,
載《考古與文物》1994年第6期)正因為古代井欄都很高,故繞井欄追逐並無危險。


井床,讀音為jǐnɡ chuánɡ,漢語詞語,意思是井欄。
(中略)《靜夜思》即是。
因詩文所構築的美妙意境和包蘊的人之常情,被編入小學語文教材中。
現今不知其意者甚少:詩人旅居在客棧裡。晚上,他看到從窗戶照進來灑在床前的月光,
白似秋霜,於是抬頭仰望,只見圓月高懸,不由低頭懷念起遠方的家鄉來……
一年一年又一年,老師們也都是這樣向學生解釋的。




註4:百度百科:胡床 圖片來源


井與居民生活關系緊密,水井常在村落、閭裡的中心,
因此有「市井」和 「離鄉背井」之說。可見「井」與思鄉之情有天然聯繫。


[這篇文章認為:床是坐臥之具,與井無關。
 說低頭思故鄉與離鄉背井有關,是時代認知錯落]
有論者把詩人發思鄉之情的地點放在井欄前,以為這樣才契合背井離鄉之愁,
這實在是妄斷古人。實際上,「背井離鄉」一詞的井不是水井,而是指井田制的井。
井田制規定八家為一井,中間八十畝是公田,八家各一百畝私田,
餘下二十畝用來蓋房子居住。「背井離鄉」作為成語出現其實是在唐代以後,始見於元曲。
如關漢卿《拜月亭》第二折:「早是俺兩口兒背井離鄉,則怏他一路上盪風打浪。」
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折:「差你個梅香,背井離鄉,臥雪眠霜。」
我們不能用今天的生活經驗和非創作心理去猜度唐朝詩人的創作,
而應從當時社會生活實際和文學風尚習慣來分析詩人的創作實踐,
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而不至於誤讀古人。
因此,雖則對《靜夜思》中的「床」字爭議頗大,但還是應解釋為坐臥之具的「床」。


參考資料:
1. 「床前明月光」,床是什麼床? 這篇文章認為,詩中的床,應當作坐臥之具。


2020年10月6日 星期二

札記-中史-人物:王播題詩木蘭院※

我以前的文章講過,我高中國文老師格外憎惡佛教僧侶,
一逮到機會就詆毀,「王播題詩木蘭院(又稱:飯後鐘)」的故事便講了兩三回。

王播(註1),唐朝人,生卒年為759年-830年,進士出身入仕。
歷劍南西川節度使、淮南節度使、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等職。
職務多與財賦相關,為官聲譽不佳,
賦稅苛雜,再將所聚斂搜刮的錢財呈獻皇帝(名為「羨餘」)。

「王播題詩木蘭院」一事出自五代 王定保《唐摭(ㄓˊ)言》卷七(註2)。
講的是:
王播家境貧苦,未得功名前,到揚州木蘭院寄食(吃白食)讀書,久而久之,惹惱寺院僧人。
本來,鐘聲過後(晨鐘暮鼓的話,那應該是早飯),寺內所有人方到齋堂用飯。
但,僧人們故意戲弄王播,等吃完才敲鐘。王播到時,眾人早已食訖走人。
王播應是自覺羞愧,牆上寫下一首詩離去(書中沒列這首詩)。

二十幾年過後(或稱三十年),王播已是地方大員,途經揚州,想去少時寄宿寺院看看。
寺僧獲知王大人要來,將他當年憤然留詩的那牆,拂塵撣去塵土、碧紗蓋覆其上。
王播到後見著,感慨地又題了兩首七言絕句。
其一:
 二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而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
其二: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阇黎飯後鐘。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重點在第二首,語譯如下:
憶當時,我聽到鐘聲才往齋堂,不料僧人都已吃完,各自西東。
原來是闍黎捉弄,將鐘聲從飯前改到飯後。我無顏面多待,留詩寺壁辭別。
這二十多年,我的題詩蒙灰撲塵,而今聞訊我來,這才重新修整、碧紗籠蓋。


我老師就以此事譏出家人勢利眼使壞,與沒修行的世俗人無異。
而從老師一次次地惡評中,找出他之所以這麼恨,
應當是與他住家附近寺廟的僧眾有恩怨,
類似陷入人講的「千金買屋,萬金買鄰」的難題吧!

此外,我還好奇一件事,《唐摭言》並非熱門書籍,
理論上,「王播題詩木蘭院」被讀到的機率不高。但...不排除老師好學,哈哈。
我在查資料時發現,金庸的《鹿鼎記》(註3)有談到飯後鐘,我懷疑他自此得知。

下圖是揚州木蘭院,現名石塔寺的遺址。
註4




--------------------------------


註2:
王播少孤貧,嘗客揚州惠昭寺木蘭院,隨僧齋餐。
諸僧厭怠,播至,已飯矣。後二紀,播自重位出鎮是邦,因訪舊遊,向之題已皆碧紗幕其上。
播繼以二絕句曰:「二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
而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阇黎飯後鐘。
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註4:百度百科:揚州石塔 照片出處



------------------------------
參考資料:歐陽修「劃粥斷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