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札記-讀書-遺忘曲線

一個多月前,
讀國一的小外甥女說她經常記不住考試範圍內的功課,得練習好幾次。
我問她:「你知道遺忘曲線嗎?」
她說她不知道,我便說:
「我將原理,用電子郵件寄給你,你再依據這個設計你的複習時間規律。」
過幾天,我一個朋友約30來歲,也說記憶衰退,
我又問了相同問題,提供了相同建議。


所謂的遺忘曲線,全名是: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註1)。
它用線性圖表現「人類記憶中長期記憶的遺忘率」。
依據MBA智庫百科(註2)的圖形及資料:
















20分後,42%被遺忘掉,58%被記住。
1小時後,56%被遺忘掉,44%被記住。
1天後,74%被遺忘掉,26%被記住。
1周後,77%被遺忘掉,23%被記住。
1個月後,79%被遺忘掉,21%被記住。

在《讀書別靠意志力》(註3)這本書,
建議的複習時間規律為:
第一次複習,10分鐘後;第二次複習,一天後後;
第三次複習,一週後;第四次複習,一個月後;
第五次複習,半年後。
如前所提,我認為這應當因人、因量(要記憶的數量)而異,
不可執理廢事,書中所述僅供參考。

人們都說:小孩記憶力比成年人強。
我實在不敢肯定這觀點,因為兩者存在許多不同的環境變數。

相較於孩子,大人的經歷,例如有從小到大的自身體驗,
例如有見聞他人的遭遇,例如有夜夢與白日夢的幻境,
諸此種種都可能造成記憶的錯亂雜拼。

疑將別人的話,當作潛意識所發的直覺,
誤把兒時作的噩夢,信成孩提時慘痛經驗的陰影,
簡單說:非因計因,因果倒置。
再加上人類有遺忘曲線的事實(印象逐漸模糊),複雜情形,可想而知。

因此,人們說的:小孩記憶力比成年人強。
或許是大人記太多了東西,自然郭公夏五,魯魚亥豕了。


有名的法國思想家,蒙田,
他是個非常非常健忘的人,常為記憶缺陷所苦。
在《蒙田隨筆全集》(註4)中,他說他是怎麼讀書的。
我只翻閱書,不研讀書。
 我從書本中所獲得的東西,絕不再是別人的東西。
 我只吸收能讓我的思考判斷力得以受益的內容,
 我將書中的思想和觀念融會貫通,至於作者是誰、
 內容討論的地點、詞彙和其他情境,我一概立即忘記。」(註5)

換句話說,蒙田吸收文本精華,化歸成自己思想,立即遺忘書。
僅把書當成臨時的傳遞知識工具,認為達成,立時解散。

雖然這招不適合我外甥女準備考試,
但對於我們這些出社會的人,
除了複習時間規律,這(內化成自己的東西)也不失為好方法。

順便一提,我讀梁實秋的文章,
他曾講過其著作的《雅舍小品》,是模仿《蒙田隨筆》之作。
可見得《蒙田隨筆》之影響力,它是值得讀的書籍。


還有很多種關於記憶的方法,族繁不及備載,就不再一一贅述。
不過,人最終會抵禦不過年華老去的摧殘,那就別太勉強自己吧。

現在英國女王的祖父,喬治五世,
年邁時有失智症狀,有天,跟他的律師聊天。
律師說了一笑話,兩人哈哈大笑。
隔沒多久,律師又說了同個笑話,兩人哈哈大笑。
一陣子,換喬治五世說笑話,仍是原本那個,兩人哈哈大笑。
於是,律師問喬治五世:「國王陛下,你笑話哪聽來的,蠻好笑的。」

搞不好換個角度想,記憶力不靠譜,人生依舊可以覓到樂趣,哈哈。



---------------------------

註3:《讀書別靠意志力》ISBN:9789861371153 的Page 168

註4:《蒙田隨筆全集》

註5:翻譯來自《不用讀完一本書》ISBN:9789866472190的 Page 76

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哲思_童書《哲學.思考.遊戲》

《哲學.思考.遊戲》
這套童書的適合閱讀年齡是8歲~12歲,
我是讀到某篇報導(我忘記哪一篇了)提到,
因而去圖書館將此套八本隨便抽出三本來讀,
分別是《人生是什麼呢?》(註1)、《情感是什麼呢?》(註2)、
《美與藝術是什麼呢?》(註3)。他們共同的特色是:
(1)用問題引發思維,
(2)試著給幾個答案,讓孩子自己想這樣對嗎?自個找到答案。
(3)最後問自己"為什麼要思考這問題,並找解答 ?"
我個人認為(3)是最重要的,也就是重點。


《人生是什麼呢?》有六個主題:
怎麼得幸福?想成為冠軍?為什麼有痛苦?
人為什麼存在?為什麼活著?為什麼會死?

我喜歡的概念有
(A)怎麼得幸福?問這問題是因為
(1)知道自己想到的幸福是什麼,別人的幸福不一定是你的幸福;
(2)自己有能力創造幸福,不依賴運氣和算命;
(3)對自己有擁有的一切,感到滿意與快樂。

(B)想成為冠軍?問這問題是因為
看到生命好的一面(人類之巔峰),
找到自己的才能,不斷進步,亦明白冠軍和你我一樣,是普通人。

(C)為什麼有痛苦?問這問題是因為
認清人生有不完美、不公平、和暴力的一面。
珍惜當下幸福,且盡力讓自己生命更美好。

(D)放下生活中的瑣事,讚嘆自己的存在是多麼奇妙的事。

(E)善用每一天,不要將生命視為理所當然,
想想我們該怎麼做、多思考,充實生命、豐富人生。

(F)學會接受每個人面對死亡,死亡對所有人意義不同,
明白生命的有限與可貴,讓人生過得更有意義。


《情感是什麼呢?》有六主題:
你怎麼知道爸媽愛你?你會忌妒兄弟姊妹嗎?為什麼要和喜歡的人吵架?
談戀愛好嗎?喜歡一個人還是跟朋友在一起?害怕在多人面前說話?

我喜歡的概念有
(A)愛的表達千百種,試著了解父母怎麼表達對你的愛,享受被愛 XD

(B)愛是一種付出,學習信任愛你的人,尊重家庭中每個人,
了解別人對你付出的愛和你所付出的愛,都是獨一無二的。

(C)明白某些行為會傷害到我們所愛的人,"怎麼與人相處"必須學習。

(D)談戀愛好嗎?問這問題是因為
對於戀愛,我們要接受"我們並沒有辦法掌握每件事",
了解自己是誰,想要什麼,坦然接受自己的一切,
為日常生活增添美好事物。

(E)喜歡一個人還是跟朋友在一起?問這問題是因為
(1)對別人承諾「好」時(幫助別人,獲認同別人意見),並不會喪失自我。
(2)明白自己無法在世界上獨自生活。
(3)知道能對朋友期待什麼(限制在哪),跟自己能為朋友付出什麼(侷限在哪)

(F)找到自己在人群中的角色與位置,
問自己為什麼恐懼人群(假如有這件事),
且告訴自己,你並不完美,也沒有人是完美的,
了解自己沒辦法讓每個人都喜歡。


《美與藝術是什麼呢?》有六主題:
每個人對美的看法一樣嗎?什麼是美?一定要了解美?
每個人都是藝術家?藝術家能自由創作嗎?藝術有什麼用?

我喜歡的概念有
(A)每個人對美的看法一樣嗎?問這問題是因為
同一個字對不同人有不同意義,品味與喜好會受文化影響,
發現「美」(別人美在哪)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和呈現每個人的獨特性。

(B)不要只看事物表象,美有各種形式,
每個人對於美的概念,會變化,了解自己喜好和接納別人喜好。

(C)一定要了解美?問這問題是因為
(1)了解喜好和品味是先天還是後天?
(2)知道何時該相信理智,何時該相信感受。
(3)不要害怕去分析自己感性的一面。

(D)每個人都是藝術家?問這問題是因為
(1)區別"藝術敏銳度"和"創作能力"的差別。
(2)創造力,不是憑空而來。
(3)勇於將熱情投注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

(E)藝術家能自由創作嗎?問這個問題是因為
(1)藝術家並非無所不能。
(2)發現創作的快樂與自由。
(3)認識藝術家在社會扮演的角色。
(4)聆聽內心的聲音。

(F)藝術有什麼用?問這個問題是因為
(1)藉由藝術品,用不同角度看世界。
(2)體驗藝術為我們帶來的幸福。

其實這些問題對成人,還是適合拿來思考的,呵呵。



------------
註1:ISBN:9789868215047

註2:ISBN:9789868215030

註3:ISBN:9789868456624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札記-人際-說人不講信用的壞話

有一個人幹了壞事,內心有罪惡感,
想問神父怎麼辦,卻赧愧遲遲不敢為。
後來,他想到一招,跟神父說是幫朋友問,他才得到解答。

然而,神父瞧他每次來都為幫朋友問,
在這回他又來時,便對他言:
「你為你朋友找我好幾趟了,他老犯錯,要不叫他親自來聽,會比較清楚?」
他答:
「他會不好意思,才叫我代問?」
神父:
「那你可以叫他學你,說〝是幫朋友問的〞,就能一次把問題問清楚啊~」
 
 
同上面故事,我今天來幫朋友抱怨客戶,嘻嘻。
據說他們公司的客戶從去年12月就要出貨了,
但時間快接近,就會用各種藉口推延,一會說要加功能,一會說想換料等等等,
一次至少以一個月為單位,將交貨時間往後推,
最新說法是說8月下旬,誰知道是不是最後一次。

出貨量也是一變再變,從100K→50K→25K→20K→16K→6K。
目前是6K,與最初談的,少了94%,
公司花的錢應該超過賺的,真不曉得生意怎能這樣談?
商業不是最重信譽(商譽)嗎?傳出去不好聽吧~


我大學教授有次上課,講他從前指導的碩士生(甲生代稱)的事。
甲生通過碩士畢業口試後來找他,
因為(甲生)最近要辦XX,急在七月初取得畢業證書,希望教授能先簽字(同意畢業)。
沒完成的實驗數據,會在一週內交給教授。教授不疑有他,簽字放行。

約一週後,教授遲遲沒收到數據結果,便去實驗室找甲生,他座位空無一物。
教授問位子旁的學弟:甲生去哪。
得到的回答是:「有天晚上離開時,見到甲生連夜搬東西,隔天來就整個淨空。」
之後,教授撥打他電話,毫無回應。

兩年後的某天,教授接到某公司主管的電話,說他們有一個應徵工作者:甲生,
想詢問甲生是不是他指導學生呢?在校表現如何呢?

於是,教授就把畢業證書的事,說這位主管聽。
主管聽完說:「這樣喔,那我們會好好考慮。」

教授對我們說:
「假如沒人來問我這人如何,我不會妨礙他,害他丟工作。
 但是只要有人問我,我一定據實以告,不會為他遮醜。」


比起我朋友,我教授還是厚道一點,哈哈哈哈。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札記-教育-1分鐘報告:孫悟空大戰白雪公主

關於大學教育,《哈佛經驗-如何讀大學》(註1)這本書說,
怎樣最有助於(教授)當前的授課和(學生)學習情形?
有兩點很當緊:
第一,提升學生對「通盤概要」以及「重點」的認識,
   而非只專注某個主題的細節部分;
第二,必須從學生身上定期發現有用的反應。
如此一來,教授便能在學期中及時修正。

書中建議最好的方式,是採用
加州柏克萊大學高等教育榮譽退職教授Patricia Cross,
他的簡單易行方法-「一分鐘報告」,
其著眼在概要的掌控以及學生的回應。

這個主意是利用在下課前一、兩分鐘,
將老師授課的內容以及同學們的討論作個總結,
然後要求每個學生拿出一張紙,
匿名的方式簡單回答兩個問題:
一.你從今天的課堂上所學到的重點,亦即主要概念是什麼?
二.你對今日的課程,還留下那些尚未解決的重要問題?
  換言之,你內心「最大的謎團」是什麼?

教室門邊放了一個箱子,學生離開教室時,可將紙條丟進箱子內。


我高中時,也聽過某位老師(甲師代稱)用這招,但他是荒腔走板的山寨版,
老實說,上面是開場白,我真正要講的,
是甲師怎樣實踐「一分鐘報告」,哈哈。
事情發生在大我兩屆的學長班上,
我是從我三民主義老師(乙師代稱)課上聽來。

整起事件是這樣的:
甲師每次上完一章節,
就留一段時間,發白紙讓學生寫這堂課的重點。
不同的是,算隨堂考(具名作答)、時間為30到10分鐘不等。
咦,怎會30分?
別懷疑,一堂課50分鐘,他真敢留30分鐘,
我曾被他教過,遇過他早退。哈哈。

有一天,下課時,甲師邊改隨堂考卷,邊跟乙師聊天。
乙師:「你在批改什麼考卷,怎連看也不看,一直打勾?
    聊天不影響到你嗎?」
甲師:「沒什麼,就隨堂考,學生寫得都差不多,不用看。」
乙師:「喔喔。」

後來,甲師去上下節課,乙師忍不住好奇心,就拿起那疊考卷看,
翻到有張寫的作答題目:孫悟空大戰白雪公主,
內容是關於如意金箍棒伸縮....的淫穢故事。
乙師察覺有異,待甲師回座位,遞給他讀。
甲師看完,火冒三丈,重閱全部,合計有八張猥褻文章。
持八生名單,怒沖沖去教官室告狀,要將他們記過重辦。
教官答他:記過得導師同意。

因此,甲師氣洶洶找導師告八生劣行,請同意記過。
導師聽完說:「我不記過。」
(眾所皆知甲師教學風評奇差無比,上課時間太短,教課不認真...)

教官、導師不幫,甲師火氣加劇,顧不得事情搞大不好,
責令八生到專任教師辦公室罰站,當著其他老師面劈頭痛斥他們,
八人起初不語,後來其中一人忍不住了,頂嘴甲師:
「是你先不尊重你自己(職業),怎能怪我們不尊重你。」
甲師氣憤到極點,但又如何,依然對這八生沒轍。
最終,事情便不了了之。自那後,他的課再也沒有課末隨堂考。


同種模式,不同結果,我還遇過另一樁有趣的事。
打佛七時,所有人除了念佛外,不准閒聊,
違者,脖子掛「禁語」牌,藉以警告。
(類似台灣戒嚴前國語運動,在校內講台語,
 得掛「我不說台語」的牌子)。

師父說他見到有些居士想聊天,
三三兩兩邀著去取「禁語」牌掛帶,角落閒談,
說完,就把牌子歸還原處,完全把他當「說話許可證」來用。


說到底,縱然制度再好,仍得由肯用心、認真的人來執行,
心態極其重要。否則,就會有「畫虎不成反類犬」之變調。



--------------
註1:《哈佛經驗-如何讀大學》ISBN:9570411546
   本文引用Page 91~92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生物_外星人的臉

讀《地球守護者》(註1)這本書描述外星人長相,
類似電影【E.T.外星人】(註2)裡的模樣,大腦大眼珠,沒鼻樑....
然而,我怎麼覺得這五官好像地球的象龜(註3)。
直至今日,外星人話題仍是人們偶爾被提出,
地球上仍是沒有任何先進國家,肯證實他們外貌就是長這樣。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加拉帕戈斯象龟(註3)

此書作者是催眠師,用催眠方式讓"受採訪者"說出與外星人接觸的經驗,
不管發生時間點是現世或過去世(受採訪者上輩子就是外星人),
而這本書便是一篇篇訪問對答輯錄。
不經讓我感覺:
「催眠?它不只可以取出回憶,它還能栽種記憶,
 怎麼確保受訪者所述一切,是自己的?還是被刻意植入?」


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註4)便有相似情節,
假如說當時他遇到外星人,沒拿陀螺起來擲,看轉不轉,怎知正確?
當然這不過電影,想像成分居多。
像我從前看的AKBingo節目中的催眠(註5),也可能是戲劇效果。
然而,同樣是政府不認證、科學不背書的推測,
你可以說:「催眠在取出回憶」;
我便能說:「催眠在栽種記憶」,不是嗎?哈哈。


同是無限幻想空間,我個人對於外星人的容貌,
會覺得如【星際大戰】(註6)裡的"人物",千奇百怪,
地球的生物都可以如此多元,而宇宙這般浩瀚廣袤,自是相貌萬千。
寶傑(註7),你怎麼看?哈哈。



---------------------------------------------------------------------------------------------------------------------
註1:《地球守護者:地球實驗的阿卡西紀錄》ISBN:9789868601888


註3:相片來自:加拉帕戈斯象龟



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藝術_書法: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國中時,我曾閃過一念:英文有書寫體和印刷體,中文有嗎?
我忘記是在哪個視頻,得知此說:
「中國歷代書法的特色是,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查(網路)資料,這是清朝梁巘<評書帖>(註1)上所言,
這篇文章<書法的韻法意態-唐祥明老師提供>(註2)有好的繪述。

讀完,我的理解是:
晉尚韻,從寫字的實用性,走向美觀。晉是走向藝術的起點,基準點。

唐朝尚法,寫字規矩,型態像是楷書。
(這不意指唐朝書法楷書是主流,或唐朝沒行書等等,這裡僅是描述型態而已。)

宋朝尚意,寫字信手浪漫,型態像是行書。
我喜歡北宋蘇東坡提出的「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註3),
翻成白話:
「我的書法本無固定章法,信手一來便點、畫,懶得去推敲琢磨(以推敲琢磨為煩)。」

元、明尚態,則是唐宋、行草的綜合與復興。


後來,我還聽過另一說:
清朝阮元的「北碑南帖」(註4)。時間自東晉分流,
東晉、南朝一脈稱「南帖派」、北方一脈稱「北碑派」,各自發展。
這裡作些補充,
「碑」是指字體從石碑拓下來,如褚逐良<聖教序>;
「帖」則是字體從字帖臨摹而來,如王羲之<蘭亭序>,
摹,是練習紙擱在帖上,照著描;臨,則是帖置於旁,看著模仿。

北方字剛健古拙,走篆、隸書風;南方字較柔美娟秀,走楷、行、草風。
這跟梁巘<評書帖>同樣有參考價值。


至於<評書帖>、<北碑南帖論>兩篇古文,我讀後人解釋就好,不細究,哈哈。
回到原問:英文書寫、印刷之分,中文有嗎?
我猜<北碑南帖論>稍稍一點點貼近書寫、印刷之別吧。



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韻文_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一片冰心在玉壺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是我非常喜歡的詩句,
然而,近日我和朋友聊天聊到此詩,
我竟然把作者王昌齡(註1),說成是張九齡,
以猜數字來說,1A0B,
好笑的是,我連帶把詩的背景故事也說錯,糗!哈哈。


查了正史的舊唐書(註2),我很詫異,王昌齡的描述僅僅五十一字。
非正史的唐才子傳(註3),兩百多字仍不多,多在他文筆、作品上著墨。
兩篇讀完,對此人一生定調在〝不護細行,屢見貶斥〞。

不說自明,他會到揚州任江寧縣丞,又是貶職之故。
寫的這首<芙蓉樓送辛漸>(註4,有兩首,這是其中的一首):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其目的是藉由託辛漸的傳話:
「假如你回洛陽時遇到我的親友問我的近況,
 你就告訴他們,我在這操持高尚,冰清玉潔。
 (從前的不矜小節,不守禮規全改了)」,
來自陳其品格清白,和不願親友掛念的體貼。

我之所以喜愛這首,
便是用「冰心(心若懷冰之變句)」和「玉壺」組成的形象,
表達「冰清玉潔」,意境很美。
 

除這首,我還熟悉王昌齡的另兩詩。
<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出塞>之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渡陰山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渡陰山」
跟「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一樣,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

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風俗-農曆七月不是鬼月

高雄正信佛青會在2013.8.7發表這篇文章:佛教沒有「鬼月」的說法 (註1)

摘節重點如下:
一.農曆七月,對佛教而言是吉祥月,對風水而言(朱元璋明白這一點),同是吉祥月。
二.七月是鬼月,是朱元璋的謊言。
  朱元璋深信風水之說,不願百姓用"七月的大吉日",與皇家爭權。

然而,按維基條目:農曆七月(註2)的說法:
此「七月」為七個月,而非商曆七月,
乃規範周朝封建體制下,天子、諸侯及士大夫等階級之停葬時間。
而且依《明實錄》和夏燮的《明通鑑》,明朝皇帝葬時幾乎不在七月。

因此,講朱元璋「不願百姓用"七月的大吉日",與皇家爭權」很可能是錯的
另一方面,依維基說明,
似乎直至宋朝,並無「七月是鬼月」之說。此說乃明朝之後所設,非恆理。
同時,查無任何典故出處,及合理的理由可以支持它。

照盂蘭盆經而言,七月十五日是盂蘭盆節(註3),
也是佛教佛歡喜日(許多弟子在結夏安居結束後證悟),七月並無不祥之意。
身為佛教徒,既知道真相,便該忠於所學,
相信並宣傳此正確概念,不願再以訛傳訛。


還有一個問題我想釐清,七月十五日這天也是道教的中元節,
網路有人說:佛教的「盂蘭盆會」是為了吸引信徒而抄襲道教所辦。
既然要論「抄襲」,就牽涉到「誰先誰後」的問題了。

先說道教,中元是三元節之一,而三元是為了拜三官。
「三官」的信仰,
起源於中國古代漢族先民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註4),興盛於魏晉南北朝。
受到「三會日」(1/7,7/7,10/5)祭拜習慣的影響(註5),
約在六朝末年到初唐時,逐漸確定在「三元日」(1/15,7/15,10/15)個別祭祀,
唐代是三官三元結合的定型期(註6)。

此事的經典依據,百度百科的「三官大帝」條目說:
三官三元的出自於南北朝所出之《因緣經》。可惜我沒找到。
然而,卻看到一本成書時間約在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際,
疑似能證實我之上述的出處:《太上洞玄靈寶業報因綠經》(註7),裡有提三官三元:
三元者,謂上、中、下也。一者上元,正月十五日,天官主錄。
 二者中元,七月十五日,地官主錄。三者下元,十月十五日,水官主錄。

再來看中國佛教的盂蘭盆會的起始時間,
盂蘭盆經譯於「西晉」(註8),而中國第一次盂蘭盆會在南朝梁,真正流行民間在初唐。


比對一下,
若以整體佛教來看,不分印度、中國,
佛陀在世時,就已經有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會,加上當時沒道教,自然沒「抄襲」可能。

若以中土的佛教而言,按維基的說法(註9):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起初因佛教盂蘭盆會布施餓鬼為始,
 因宋朝儒、釋、道三教合流,與道教中元節的祭祀亡者靈魂、
 儒家祭祀祖先等活動,及各地巫覡宗教如中國巫覡宗教、
 日本神道教、朝鮮巫教、琉球神道結合,構成漢字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動」,
應當是佛教的盂蘭盆在前,道教的中元在後。

而且,道教明明老早前是在三會日的7/7祭神或拜地官,
但基於什麼理由更動到7/15,至今未明。巧的是,這天正好是佛教的盂蘭盆會。
如果所謂的道教徒反過來質問:佛教學我在7/15舉辦法會。
我不得不說,這還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呀~
 
 
 
---------
註1:原文:
佛教向來沒有「鬼月」的說法;反而認為農曆七月其實是吉祥月、歡喜月、感恩月和教孝月。

下述一則新聞報導,介紹了學者對「鬼月」由來的考究,應有助於匡正鬼月的迷思。
--------------------------------------------------------------------

七月不是鬼月是大吉月」這是亞洲大學台灣民俗文物館,館長朱界陽以及副館長顏榮豐的研究。文章中提到。,當初朱元璋篤信風水之說,也深知7月就是吉祥月,但他卻想「獨享」這段吉時,因此,派人在民間散佈謠言「7月是鬼月,天將降禍」,還派人假扮道士四俗稱鬼月的農曆7月已經到來,民眾總認這段時間諸事不宜,小心為妙!但台灣民俗專家卻反擊,「7月不是鬼月,而是吉祥月」,一切誤會都是起於明太祖朱元璋的謊言,讓鬼月一說意外流傳至今。

亞洲大學台灣民俗館副館長顏榮豐表示處賣符,招搖撞騙,沒想到意外讓「鬼月」流傳至今,因為台灣人是明朝時移民來的,是華人世界唯一完整保留明朝7月是鬼月習俗的族群,可說「唬弄台灣人600多年」。

顏榮豐還提出另一項根據,清朝勘輿師蔣大鴻在「天元五歌」中轉述勘輿大師楊救貧的口訣,「古來天子7月葬,士庶踰月禮不曠」,就拿前句來看,古代帝王往生後常延至7月才下葬的原因就在於,7月是申月,取其「田地中,上得天時,下得地利」,所以「申」代表大吉之月,而不是鬼月。


明太祖朱元璋篤信風水地理之說,其深知七月(申月)為大吉之月(明朝皇帝除沿古來天子七月葬之俗外,另亦多數選擇農曆七月登基),帝殿(陵)擇正子午(南北),為避庶民得到「天時」與「地利」而與皇家爭權,因此對外散播七月是鬼月的不祥之月來愚民,並頒「皇曆」,即農民曆,將甚多大吉之時、日改為大凶、大耗之日,以為皇家所用,而庶民則依所頒皇曆作息。


註2:
(1)維基條目:農曆七月
(2)從鬼節到鬼月──農曆七月的演變

註3:法鼓山:盂蘭盆會與餓鬼
在中國,《佛祖統紀》(一二六九年成立)卷三七提到:
「梁武帝於大同四年(五三八),行幸同泰寺,並設立盂蘭盆齋。」
此雖被視為盂蘭盆會之始,但至初唐時期,
盂蘭盆會佛事才普及於民間,成為習俗而一般化。

(1)三官大帝的信仰淵源於中國古代漢族先民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
(2)三官的誕辰日即為三元日,因此從唐宋以來,三元節都是道教的大慶日子
(3)據南北朝所出之《因緣經》等所載,三官大帝的主要職責是於三元日考校人間善惡,
 給以罪福,曰:"正月十五日,上元宮主一品九氣賜福天官紫微大帝,
 於是日……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也;
 七月十五日,中元宮主二品七氣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於是日……同出人間,校戒罪福也;
 十月十五日,下元宮主三品五氣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於是日……同到人間,校戒罪福也。
(4)三官信仰興盛於魏晉南北朝,唐宋猶存其餘緒。
 現存《太上靈寶上元天官消愆滅罪懺》《中元地官消愆滅罪懺》
 《下元水官消愆滅罪懺》,即出之唐宋間。

註5:
(1)道教齋期:三會日是哪三天?
 正月七日,天曹遷賞會;七月七日,地府度生會;十月五日,水府建生會
 五斗米道在三會日,即正月五日上會,七月七日中會、十月五日(或十五日)下會,
 要舉行祭祀

註6:
 後來它和「三會日」繼續搭配發展,到了六朝末年和唐朝初年,
 終於逐漸確定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祭祀三官大帝的節日,
 之後演變而成為上元、中元、下元,所以唐代是三官三元結合的定型期。
 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
 成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
 唐、宋以後,已成為民俗節日。

註7:
 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十天靈官、神仙兵馬,與無鞅數眾上聖高尊、妙行真人,
 同下人間,考定罪福。七月十五日為中元,九地靈官、神仙兵馬,
 與無鞅數眾名山洞府、神仙兵馬同下人間,校錄罪福。
 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九江水帝、十二河源溪谷大神、水府靈官同下人間,校定罪福。
 三元者,謂上、中、下也。一者上元,正月十五日,天官主錄。
 二者中元,七月十五日,地官主錄。三者下元,十月十五日,水官主錄。

註8: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

註9:維基: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華人)

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藝術_Steve McCurry攝影構圖九大技巧

出處影片(中文字幕):https://www.facebook.com/S3D.VFX/videos/847980288571402/


對於喜歡攝影的人,這個Steve McCurry的短片所講的九個技巧,很受用。

第一.三分法則
(1)將主題放在九宮格的(4個中任1個)交點上

(2)沿著線,放重要元件


第二.用自然的線,引導觀賞者的目光


第三.對角線。對角線可以產生很棒的動感



第四.框景。使用窗戶、門等自然框架



第五.背景。在主題物與背景之間,找到(強烈)對比


第六.填滿構圖。盡量貼近主題物(近距離拍攝,纖細拍攝)

第七.主眼置中。將主眼放在影像的中央,會有眼睛追你的感覺


第八.圖案與重複。
(1)圖案在美學上很悅目

(2)但當圖案中斷,效果最好


第九.對稱。對稱也很賞心悅目


Steve McCurry說所有規則都可以打破,重點是,盡情享受攝影的快樂。

Bodhi:
以上這九個技巧,沒先天限制,可預設,方便易為的有:
(一)九宮格
(二)自然線or(三)對角線 (拍照一定找得到線條)
(六)近拍
(七)主眼置中 (人物照時)
每次拍照,可以用到。

而得依情況而定:
(四)框架
(五)與背景有強烈對比
(八)重複圖案
(九)對稱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外地-(西班牙)【走遍歐洲:雄偉的馬德里】


在查 西班牙 馬德里省 埃爾埃斯科里亞爾( El Escorial)的修道院時,
(算是腓力二世的"皇宮"),
發現了這個部落格(註1),照片好多~ 真棒。

這篇貼文中,有提到「台灣的"旅遊搞笑節目"」。
我很懷疑,他是不是在指食尚玩家,哈哈。
錯把Don Juan稱唐先生。
事實上,Don = Mr., Juan= John。
由於早期翻譯錯誤,Don Juan本不該翻譯成唐璜,而翻譯成 約翰先生才是。
那麼John會譯音成約翰,則是因拉丁文 i 如果在母音前,要寫成  j 。
John的拉丁文是Johannes,再把 j 念成 i ,就很像約翰的音了。


在這修道院裡葬了5個世紀的西班牙26位國王及皇后。
包含:
(1)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查理五世、腓力二世...
(2)西班牙波旁王朝(目前):腓力五世....
 


--------
註解:


參考資料:
1. http://hansfcaliu.blogspot.tw/2007/10/es-doa-sabina.html

2. 為什麼John中文要叫約翰呢?
 「約翰」這個名字,在英文叫John約翰或強,德文Johan約翰,
 法文Jean尚,義大利文Giovanni喬凡尼,西班牙文Juan胡安或璜,
 俄文Ivan伊凡,荷蘭文Jan 堅,希臘文Ioannes伊奧安,愛爾蘭Sean西恩。
 其實都是同一個名字,
 因為適應不同語文的發音有不同拼法,所以也有不同中譯。
3.維基英文版較為豐富:El_Escorial

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札記-心理-戲劇裡,壞人殺好人前的自白

自我國小三年級時,我內心就有個疑問卻從未問人,
為什麼影視作品中,
壞人在殺好人之前,都會告訴他如何詭計陷害,將來龍去脈自白得一清二楚?
接著,突然情勢大逆轉(有些是好人的"圈套"),這些話轉而變成了呈堂證供。


我想,可能基於底下幾個理由吧:
第一、戲劇需求
像謎題揭曉一樣,告訴觀眾得具體且詳情,此非關犯罪,而是巧智的藝術。

第二、凌遲羞辱
絕對不是基於同情,同情他不明不白死去,好可憐。
而是僅讓對方一死,太便宜了!
得叫人痛不欲生,苦悲得面目猙獰,才能滿足私慾仇恨的快感。

第三,驕滿炫耀
說出來,圖加害人"佩服" 高超的陰謀詭計,
對方越是詫異驚恐,心態越是洋洋自意,而死亡是最佳的詠讚。


雖說"壞人濫殺好人"令人可瞋,好人的替天行道之英雄主義,又叫人喜悅在哪?
最經典的戲劇橋段是【康熙帝國】中,
康熙在登基六十年的千叟宴上講的那番話,
他一一唱名被他誅殺的死敵,如鰲拜、吳三桂、鄭經...等人。
沒有這些人,就沒有今日的豐功偉業,
別死得安寧,下輩子再來對付我(康熙)吧(讓康熙成長)。
戲劇裡的康熙,一付相信下世仍是邪不勝正,十足霸氣的模樣。

然而,這不過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的基調,
權力爭霸,利益搶奪經美化過後,壞人自白的凱旋變奏曲吧。



-----------------
參考資料:康熙王朝:第46集

2015年7月9日 星期四

動物_鱟(音:厚)

前幾天跟朋友吃飯,
聊到小三通破壞了金門海洋生態,特別是鱟的生存。
而鱟,我們只知道牠是有名的活化石,
在地球存在時間,遠超過人類。其餘的,便不太知曉。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回家接著搜尋相關資訊。

鱟,音ㄏㄡ\(厚),
根據維基(註1),已在地球生存5億年,確實比人早出現。
而且其血液有兩個特點(註2),
一,含銅離子,呈藍色;
二,現在科技,可以從中提煉出特殊的「變形細胞溶解物」,
  能快又準地檢測人體有無細菌感染,
  或者運用到製藥跟食品工業,是否毒素汙染。

站在這角度上,牠對人類的貢獻厥功至偉。
 
 
2014年秋,我去日本長崎縣佐世保的海洋生物館,
就曾拍攝過牠( カブトガニ,註3),如下圖。
然而,好玩的是,
時至今日,我才把「鱟」這字,跟牠的外型連接上。哈哈。



 
 
---------------
 
內文:據《inhabitat》報導,鱟的血液有兩大特點,其中一個是含有銅離子,所以血液為藍色的;第二是從血液中可以提煉出特殊的「變形細胞溶解物」試劑,可以準確、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因細菌感染,也可用在製藥和食品工業中檢測是否有毒素污染。而
 

札記-人際-加倍奉還

去年很紅的日劇【半澤直樹】,
他的經典台詞是「以牙還牙,加倍奉還」
(やられたらやり返す、倍返しだ!)
 
戲中主角-半澤直樹,
憑藉著百折不饒、鍥而不捨的毅力,終將所受的陷害、冤屈,一一昭雪,
並狠狠地報復了所有王金平院長說的"逆增上緣"。嘻嘻。
 
 
主題同是「加倍奉還」,我從前讀過另一類型的故事。
有一富翁,以十萬一幅,重金徵才畫他肖像。
最後應徵上的是位貧窮且默默無聞,畫技奇高的年輕畫家。
一個月後,作品完成,
富翁看完,非常滿意且極度讚賞,立即付年輕畫家一萬元。
畫家說:「不對,金額僅只十分之一。」
富翁說:「我肖像,你還能賣誰?
     而且一萬元對你經濟狀況已是鉅款,夠你改善生活。」
畫家說:「沒十萬,我不賣。」
富翁說:「年輕人,你別太貪。」
畫家說:「你現在不買,日後我一定讓你用十倍價買回去!」
富翁大笑:「不,就一萬。要賣不賣,隨便你~」
畫家聽完轉身走人。
 
十年過去,這名年輕畫家名滿天下,回國開畫展。
這時富翁早忘了他,不過是趕時下流行,而來看展覽。

展場裡,富翁見著一幅畫,名「賊」,就是當年肖像畫。
富翁頓時想起往事,臉紅耳赤,
漸漸地旁人也發現畫的是站在畫作前的富翁,開始竊竊私語,
富翁更感羞愧無顏。立時尋到畫家,商量可不可以買下那幅畫。

畫家說:「我曾說,我一定要你用十倍的價錢買回。」
富翁只能乖乖地照辦。
 
  
報復的故事,不管是以牙還牙(吃半斤還八兩),抑是加倍奉還。
我個人較喜歡這種靠實力折服,而不是仗蠻力(武力)強壓。
就像狗咬人,人犯不著回咬,人須得文明點,可以...嘿嘿嘿,哈哈。

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札記-京劇-【四郎探母】典故閒聊


好喜歡聽【四郎探母】這一橋段-【坐宮】。
而四郎的故事原型,並不出自楊家將,
而是(契丹)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重臣(漢臣)-韓延徽。
建議遼太祖實行"一國兩制(胡漢分制)"的人,就是他。
這即是中國這片土地,第一回實施"一國兩制"。
 
遼國皇系姓:耶律,后系姓:蕭。
所以宋史上,說到遼的后,不是蕭太后、便是蕭皇后。
金庸的《天龍八部》的喬峰,原名蕭峰,
後封為南院大王。設定他姓蕭,我想便是依據此(后姓)。
 
有趣的是,其實一開始后系並非姓蕭,是姓述律。
可查維基條目:述律平。她是耶律阿保機的皇后。
 
改姓蕭的原因是,耶律阿保機非常崇拜漢高祖劉邦,常以劉邦自居,
如此,輔佐他的妻子便可比成蕭何,因此賜姓蕭。
那為什麼,他自己不乾脆改姓劉呢?
他牛嚕~牛的人可以隨便改人家姓嚕~哈哈哈哈哈。

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

化學_氧氣燒完,水位上升?

關於「點燃蠟燭,倒扣杯子將其罩住,
置入水中,造成水位上升」的實驗。

我國小受的教育,指出這是因為氧氣佔空氣的20%,
密閉杯子同樣如此。是故,燃燒會消耗氧氣,
等氧氣耗完燃燒結束,水位上升遞補空間。

然而,燃燒消耗的氧氣體積(莫耳數),
與產生的二氧化碳的體積幾乎一樣(註1),
(另有人說二氧化碳產生體積是氧氣的一半)(註2)。
從這,便會可發現不合理,且與實際實驗數據不同。
(此化學作用也會產生水,
不過這裡討論的是空氣佔的體積,故忽略不計。)


事實上,水位上升,
存在另個重要理由:氣體的熱漲冷縮(註3)。
而整個燃燒流程應該是
步驟一:(正在燃燒時)
氧氣燃燒,產生熱漲(壓力),有些二氧化碳,
從杯子邊緣排出,所以燃燒時可以看到冒泡。

步驟二:(燃燒結束)
熄滅後,氣體開始冷卻,產生冷縮(壓力降低),
水位上升,平衡杯內氣體壓力。



-------------
參考資料:
註1:蠟燭燃燒,造成杯子內水上升的實驗真相
註2:物理教學示範實驗教室
註3:五年級上學期自然課

2015年7月4日 星期六

札記-經濟-索羅斯的反射理論

喬治·索羅斯(大家熟知的金融巨鱷)
一開始志願是當個哲學家。
原本是計畫先到華爾街賺一筆錢,來完成這個夢想。
沒想到發現自己的哲學觀,用在賺錢會如此有效。
而他最有名、最重要的,最根本的,莫過於「反射理論」。
 
第一 :「投資者」與「金融市場」是相互影響(反射性)。
投資者根據自己的新資訊→預測市場動向→投資市場→
市場反射出新型態(投資者的心)→新資訊→
投資者根據自己的新資訊→....
 
第二 :投資者所謂的新資訊,偏見居多!
索羅斯認為:市場總是錯的(價格無法貼近真實價值)。


用這套理論宏觀「投資者」和「金融市場」這兩個,
與「真實價值」的偏離狀況。
然而這僅是第一部曲,接下來,便是找時間點下手,
也就是第二部曲,找出「羊群效應」之發生。
 
「羊群效應」又稱「從眾效應」。
投資市場有句話:「如果連住你家附近的大媽,
都知道要該投資某支股票,代表那支已經沒投資利潤了。」
所以,別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別一味盲從。
索羅斯便是在抓準這時機點,
痛出殺手鐧的第三部曲-「叢林法則」。
 
不需要抓住所有弱者(盲從、沒有判斷力的投資者),
只要逮到後面那票無法脫身的就夠了,這就是叢林法則。
(這算坑殺散戶嗎 XD)
而索羅斯從這些人身上賺錢,從不曾覺得愧疚。
因為他認為:
唯有淘汰這些弱者,讓剩下的能警惕,乃至變強者,
整個世界的金融市場才能更茁壯。



-------------
2. http://wiki.mbalib.com/wiki/%E7%B4%A2%E7%BD%97%E6%96%AF%E7%9A%84%E5%8F%8D%E5%B0%84%E7%90%86%E8%AE%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