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的人見過這張圖吧,也聽人勸過:
晚上11點至隔日3點(走膽經、肝經),人應當進入熟睡期,
讓人體妥善發揮排毒修復的功能,對肝比較好。
雖然不少人相信其合理性,
可是,它所依據的中醫原理名為「子午流注」,恐怕就沒幾個人知曉。
好些年前,我便知其名,知其理論根源及傳承脈絡,
但我覺得非中醫科出身的人,
很難從中了解它的醫理是怎麼衍伸推導的,生理又是如何依循著運行。
數不清我讀過幾遍了,就是沒辦法縮小專業的隔閡(gap)。
唯一可以確定,此養生之說,有所本。
*****
「子午流注」之說,最根本的源頭是中醫經典:《黃帝內經》。
哪幾篇呢?我查到兩套說法,以甲說、乙說代稱。
甲說(註1):《靈樞·經脈》篇、《營氣》篇,以及《難經·一難》、《二十三難》。
乙說(註2):《素問、六微旨大論》、《六節藏象論篇》、《靈樞.衛氣行》。
粗略歸納其共同點,皆闡明一概念:
人體氣血周流情況,會配合自然週期(日夜、季節)。
此乃古代「天人合一」的體現,若要拿現代術語稱呼的話,那應該是「生理時鐘」。
經文具體都說了什麼呢?老實說,我看不太懂,就別為難自己引用不懂的句子及翻成白話。
註1、註2有文章連結,有興趣點開可讀閱。
《黃帝內經》成書年代不晚於西漢,
首次有「子午流注」一詞,甲、乙二說全主張是宋元之際的閻明廣《子午流注針經》。
閻明廣生卒年不詳,有人考據約生活於西元十二世紀。
「子午流注」,則是「按時針灸取穴的一種具體操作方法」。
《黃帝內經》談氣血周流配合自然週期,「子午流注」講「按時針灸取穴」。
無論多少醫典從中承先啟後,咸能瞧出關聯性:時間週期與健康。
然而,如上述,這裡迎來我第一個疑惑,
《黃帝內經》明顯在講六十甲子年、六十甲日子,一日一夜衛氣五十周期,
為什麼「子午流注」突然一躍,
十二個時辰就對應上臟器(內臟、器官,中醫的臟器與西醫不同)?
依工程師角度來看,要兼顧年、季節、日、時辰的複雜度,
而且不確定這些時間因素的權重,甚難保持精準!還有,需要考慮居住的緯度嗎?
第二個我不明白的點,
不是說「子午流注」(註2)在講:哪個時間點「針灸治療」對某臟器有利。
怎樣一蹬,成為哪個時間點「睡覺」對某臟器有利。
假設我承認「睡覺時間點」的說法有效,但連帶會產生其他疑問,為何專談「肝膽」?
其他時間睡覺,是否也對對應的臟器有助益呢?
*****
現代西方醫學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的,是先前提及的「生理時鐘」。
研究發現(註3),人類有自主生理時鐘。何以實驗證明呢?
首先,受測者住到沒任何時鐘,不受外在自然條件影響的地方,比如照不到陽光的地下室。
全憑生理直覺活動、吃飯、睡覺數日。
實驗人員紀錄統計,得出人類自主生理時鐘一天的週期是24.3小時。大抵如此。
目前得知有:日照時間起迄和長短,以及氣溫。
我想套用高曉松的口氣說話,
我有個不成熟的想法...,假如晚上11點至隔日3點熟睡會養肝是對的,
這個「晚上11點至隔日3點」,會不會依照自人體自主時鐘的時段,
而不是地球自轉而有的晝夜時段呢?
-------------------------------------------------------------------------------------------------------------------
1. 中醫的「23時至翌日3時熟睡,能養肝」之理論,
是從西漢前《黃帝內經》的「人的氣血週期會配合自然時序」、
到宋元「子午流注」的「按時辰針灸取穴」,一路演進至今。
可以確定這理論有所本,但它如何推導、開展延伸成現今模樣,我覺得不好理解。
可以確定這理論有所本,但它如何推導、開展延伸成現今模樣,我覺得不好理解。
2. 現在西方醫學與之相關的是「生理時鐘」。
依目前研究,影響人類時鐘的因素有:
(1) 人體自主的生理時鐘。約24.3小時。
(2)日照時間起迄和長短。可校準人體自主生理時鐘。
(3)外在氣溫。可校準人體自主生理時鐘。
-------------------------------------------------------------------------------------------------------------------
1. 百度:子午流注:辨證循經按時針灸取穴的一種具體操作方法
○子午流注,是中醫針灸以“人與天地相應”的觀點為理論基礎,
○子午流注,是中醫針灸以“人與天地相應”的觀點為理論基礎,
認為人體功能活動、病理變化受自然界氣候變化、時日等影響而呈現一定的規律。
根據這種規律,選擇適當時間治療疾病,可以獲得較佳療效。
因此提出“因時施治”、“按時針灸”、“按時給藥”等。
○在《靈樞·經脈》篇、《營氣》篇,以及《難經·一難》、《二十三難》都有記載。
[出處]
○針灸學名。古代針灸療配穴的一種方法。見金何若愚,閻明廣《子午流注針經》。
本法以十二經中的六十六個五腧穴為基礎,結合天干地支五行生剋,
並隨日時的變易推論十二經氣血運行中的盛衰、開闔情況,作為取穴的依據。
與靈龜八法同屬按時配穴法。古人將一天分為12個時辰,其中子表示夜間23時到凌晨1時,
是一天的開始,午表示中午11時到下午13時,
由於行針部位根據時間確定,故稱子午流注針經。
○現代時間生物學證明,人體生命現象、生理、活動都具有相對穩定的時間節律性,
包括季節、晝夜等節律。有人稱此為“生物鐘”,
反映出人與自然的密切聯繫。在源遠流長的中醫治療臨床實踐活動中,
子午流注的學術理論伴隨著它獨特的臨床療效而被肯定並流傳下來。
○後面以此類推。只要不是太笨,我相信你們都可以依此推出子午流注的順序了。
[我覺得這是知識的詛咒(Curse of knowledge),我就類推不出來]
靈樞經將衛氣運行置於第七十六篇,甲乙經則置於卷一
○子午流注針法的確立最早見於宋元時期,
閻明廣的《子午流注針經》書中全面敘述了納甲法開穴方法與原則,
○十二經脈納子法取穴及針刺時刻表
經 | 手太陰 | 手陽明 | 足陽明 | 足太陰 | 手少陰 | 手太陽 | 足太陽 | 足少陰 | 手厥陰 | 手少陽 | 足少陽 | 足厥陰 |
瀉針 | 尺澤 | 二間 | 厲兌 | 商丘 | 神門 | 少海 | 束骨 | 湧泉 | 大陵 | 天井 | 陽輔 | 行間 |
時辰 | 寅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 子 | 丑 |
鐘點 | 3-5 | 5-7 | 7-9 | 9-11 | 11-13 | 13-15 | 15-17 | 17-19 | 19-21 | 21-23 | 23-1 | 1-3 |
補針 | 太淵 | 曲池 | 解谿 | 大都 | 少衝 | 後 | 至陰 | 復溜 | 中衝 | 中渚 | 俠谿 | 曲泉 |
時辰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 子 | 丑 | 寅 |
鐘點 | 5-7 | 7-9 | 9-11 | 11-13 | 13-15 | 15-17 | 17-19 | 19-21 | 21-23 | 23-1 | 1-3 | 3-5 |
註3
納撒尼爾.克萊特曼(Nathaniel Kleitman)
是第一位不在社會24小時活動週期的情況下測試人類行為的研究者,
他於一九三八年六月到七月,用一個月的時間,讓受試者待在肯塔基州的猛獁洞裡,
研究他們的晝夜節律。
洞穴裡對受試者進行了人工控制:一天的時間長度從24小時,改變為21小時或28小時。
他監測他們的體溫和心跳,希望能了解人們是否會改變內在機制,
也就是從生理上將24小時的節律改為21小時或28小時。
尤金.阿紹夫(Jürgen Aschoff)和德國研究者在一九六○年代也進行了類似的實驗,
他們在安德克斯(Andechs)一個巴伐利亞人的小鎮裡,
利用二次世界大戰的碉堡建立一個實驗公寓。受試者可依喜好開關電燈,
並依他們平時日夜作息做事,許多學生參與者利用在碉堡的時間準備考試。
計畫在一九八○年代早期結束,參與這份「碉堡實驗」的受試者超過三百人,結論很清楚:
即使沒有陽光,人們仍維持近乎24小時的節律,這一點進一步證明了內在晝夜時鐘的存在。
○中醫中的《子午流注》(由黃帝內經整理而成)
也記載了人體氣血的運行隨著一日中的時間而變化,
原文一開始即寫到「子午流注者,謂剛柔相配,陰陽相合,氣血循環,時穴開闔也」。
然而,這些記載並沒有明確指出這些現象是因為外在環境所調控或是生物體內有內生性節律,
直到過了千年後,在18 世紀,才有一位天文學家麥蘭(Jean Jacques d'Ortous de Mairan),
利用實驗方式,來探討生物時鐘的問題。
他發現含羞草在白天時葉子會打開朝向太陽,而在晚上會合起。
○平均而言,人類的週期一天大約是24.3 小時,
因此,(photo credit 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 若沒有任何環境訊息,
我們每天會越來越晚睡,也越來越晚起床,
所以早上爬不起床、晚上睡不著,是體內生理時鐘作祟的其中一個因子。
除了自主生理時鐘之外,晝夜節律第二個重要的定義在於環境同步(entrainment),
也就是生理時鐘可以被外在環境訊息所微調並且與其同步。
一般而言,日夜週期是調整生理時鐘最強而有力的環境因子。
我們的生理時鐘,在一天中的不同時段,會對於外界的光線有不同的反應,
例如在傍晚,光照會讓我們的生理時鐘延後,而清晨光照則會使我們的生理時鐘往前調整。
結合這些光照,我們身體內的生理時鐘,
才能由每天24.3小時左右的自主生理時鐘,每天微調成24小時,
與地球自轉一周的24小時日夜週期同步。
也因此,出國調整生理時鐘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在對的時候照光,
前幾年甚至有科學家為此寫了一個行動應用程式(app)
告訴你在何時照光來加速時差的調整呢!
最後一個特點是生理時鐘有著溫度自我調整的能力,
一般生化反應會隨著溫度的增加而加速,
然而,生理時鐘對於溫度有良好的調整回饋,不論環境溫度的升高或下降,
生物在冬天或夏天生理時鐘每一個週期走的速度不會相差太多。
要不然,當冬天平均氣溫比夏天下降10%,
我們的生理時鐘速度也慢了一半的話,那每日週期就要變成雙日週期了。
3. 維基:時間生物學
在一項安排人長時間居住在照不到太陽的地方的實驗裡,發現人類的生理時鐘週期是25小時。
目前的研究顯示,人體中存在一種名為褪黑激素的賀爾蒙物質,
由腦中的松果體製造產生,一般情況下白天在腦中的濃度較低,
在晚上的濃度較高,而且已經證實服用褪黑激素萃取物可以使人明顯感受到睡意,
所以一般相信褪黑激素是掌控人類生理時鐘的關鍵。
有些醫師會建議不要只用安眠藥調整時差,還要搭配褪黑激素。
在夜間避免照射到太多人工光源(如日光燈、LCD螢幕),
有助於人體生產褪黑激素,讓生理時鐘配合日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