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鉏麑(ㄔㄨˊ ㄋㄧˊ)觸槐」類似情況,《史記》不只一處。
我就不詳列了,否則,我無法寫完這篇。哈哈。
正氣歌的「在晉董狐筆」與此事有關。
鉏麑是名殺手,維基(註1)云他生平:
晉靈公恨趙盾多次進諫,派鉏麑行刺。鉏麑清早前往,見趙盾朝服將朝,坐而假寐。不忍動手,離開後觸槐樹自殺。
鉏麑臨死前說: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
僅僅見趙盾穿好朝服在等上朝,就篤定他是忠臣,寧可自己死而不殺他,這不好說服人,
更何況講這是鉏麑內心所想。現實世界不像小說,可沒有上帝視角,能知他人心思。
再者,令人疑惑的是「鉏麑的遺言」是怎麼留下的?又如何確定是鉏麑本人說的?
對趙盾他們家來說,鉏麑是個陌生潛入者,第一眼就瞧他倒在樹下(撞樹自殺理應在樹下)!
最有趣的,鉏麑撞完沒當場斃命,能意識清楚、邏輯清晰留遺言,
並且,趙家人在慌亂毫無頭緒之際,好心地為這位闖入者(精確地說,行兇者)紀錄。
這段話還對「趙盾」有利,很難讓人不生疑竇。
或者,我應該懷疑派他去的晉靈公智商。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一)曰:「鉏麑槐下之詞,渾良夫夢中之噪,誰聞之歟?」
對呀!到底誰能清晰聽得。
李元度《天岳山房文鈔》(卷一)《鉏麑論》曰:「又誰聞而誰述之耶?」
是啊!真的是鉏麑所述嗎?趙家人記,還是趙家人杜撰。
錢鍾書稱:
「蓋非記言也,乃代言也,如後世小說,劇本中之對話獨白也。
左氏設身處地,依傍性格身份,假之喉舌,想當然耳」。
還不如說他是小說的好!
-------------------------------
註1:維基:鉏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