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6日 星期五

古籍_《孟子》盡心上40: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孟子》盡心上40(註1):
 孟子曰: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
  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南一書局(註2)的白話譯文:
孟子說:
 「君子用來教育人的方法有五種:有像及時雨那樣沾溉化育萬物的;
  有就他原有的德行加以教導,而成全其品德的;
  有就他的才能加以開發,以通達其才能的;
  有就他所提出的問題,加以解答疑問的;
  也有雖未親自教導,而以自己的嘉言懿行,供不能及門受業者私下擷取學習的。
  這五種,就是君子教導人的方法啊!」


百度(註3)的對此段的譯文寫得簡略,建議看南一書局的。
孟子所言這五個,第一個「時雨化之」,
明顯是比喻(如同時節的雨一樣),但不太曉得他具體在喻指什麼。
我見過的、幾乎所有的解說,都寫「時雨」就是「及時雨」,
還有人說(註4),這是成語「春風化雨」的出處。
我覺得,
第一,「春風化雨」當中有風又有雨,出處說是《說苑》卷五的貴德(註5):
「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較佳。
句意有「及時」,應(時)節的意謂。

第二,孟子把「時雨化之」跟「成德」、「達財」(第2、第3個)分開講,
那應該不是同件事(類似 麥肯錫MECE分析法的Mutually Exclusive,註6),
換言之,
「時雨化之」不該有「成德」的「德化教育」和「達財者」之「因材施教」的含意。

若要把「時雨化之」解為「及時教育」,
我會將其說成,老師要在人還能「可塑」時教育,讓他形成正確習慣,
好像杜甫的詩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教育若能做到「潤物細無聲」般的潛移默化,那就更好了;
及時,也能說成:在學生鑄成大錯前,「及時」規正。

第三,《說苑》卷五的貴德(註7)有一段,子游(孔子弟子)將子產和孔子比喻成浸水和天雨。
子產是政治家,孔子是教育家(包含社會教育)。
子游的意思,孔子之教比善政,對百姓影響更加深遠。
「時雨化之」在講這一層的影響力,也說不一定。


「教者五」中,成德、達財、答問,這三者在說何事,較為明確,就不談了,
而「私淑艾」,沒讀過註解,很難通曉其意。其意可見前述的白話文,在此不重複。
《孟子》離婁下有(註8):「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
說他自己是孔子的私淑弟子。記得我念書時,「私淑艾」是常考題,不曉得今日依舊不。

《四書章句集註》裡(註9),朱熹對於「教者五」的註釋很是用心,還一一舉例。
1. 孔子對顏淵、曾子,就是“如時雨化之者”;
2. 孔子對冉伯牛、閩子騫,就是“成德者”;
3. 孔子對子路、子貢,就是“達財者”;
4. 孔子、對樊遲、孟子對萬章就是“答問者”;
5. 孔子對陳亢、孟子對夷之,就是私淑艾者。
就參考一下吧!


*****
百度(註3)的"讀寫賞析"云:
雖然孟子在這裡所列的五種教育方式已包括了德育、智育等各方面,
 但嚴格說來,它並不是一個全面的教學體系,
 各種方式之間也沒有嚴密的邏輯關係,而只是一種列舉的性質。
我認同此論點,這可能是孟子即席對弟子講的話,而不是嚴謹的分點說明。



-------------------------------
註1:孟子 -> 盡心上


註2:南一書局:篇名:盡心上(四十)、 主題:論教學


註3:百度: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補充:教育百科:君子五教中華古籍白話解析: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註4:春風化雨 - 基隆市武崙國小成語詞典
§教育部國語辭典也是說語本《孟子.盡心上》§


註5: 說苑 -> 貴德
孟簡子相梁并衛,有罪而走齊,
管仲迎而問之曰:「吾子相梁并衛之時,門下使者幾何人矣?」
孟簡子曰:「門下使者有三千餘人。」
管仲曰:「今與幾何人來?」
對曰:「臣與三人俱。」仲曰:「是何也?」
對曰:「其一人父死無以葬,我為葬之;一人母死無以葬,亦為葬之;
 一人兄有獄,我為出之。是以得三人來。」
管仲上車曰:「嗟茲乎!我窮必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註6:MECE法則


註7:說苑 -> 貴德
季康子謂子游曰:「仁者愛人乎?」子游曰:「然。」
「人亦愛之乎?」子游曰:「然。」
康子曰:「鄭子產死,鄭人丈夫舍玦珮,婦人舍珠珥,夫婦巷哭,三月不聞竽琴之聲。
 仲尼之死,吾不閒魯國之愛夫子奚也?」
子游曰:「譬子產之與夫子,其猶浸水之與天雨乎?
 浸水所及則生,不及則死,斯民之生也必以時雨,既以生,莫愛其賜,
 故曰:譬子產之與夫子也,猶浸水之與天雨乎?」


註8:
1. 孟子 -> 離婁下

2. 典故:私淑弟子


註9:四書章句集註/孟子集注卷十三



2020年6月24日 星期三

札記-風俗-伊斯蘭教女性的希賈布※

我從前讀過有人稱伊斯蘭教女性的頭巾為「波卡(Burqa)」(註1),我便隨著這樣叫。
前陣子讀本書,
作者描述他所處的地方-埃及某一處,「女子圍著希賈布(hijab),衣服包到腳踝」。
我便查希賈布(hijab)是什麼?
維基(註2)說它有兩種意思,一者是(伊斯蘭教女性)頭巾,另一者泛指穆斯林風格的服裝
然而,這就讓我感到疑惑:
為什麼有的頭巾叫希賈布(hijab),有的叫波卡(Burqa)呀?


《伊斯蘭新史》的第十章,361頁寫:
希賈布是包住頭的頭巾,可鬆可緊,可以選擇各種顏色。
 波卡(Burqa)則是遮住全身的罩袍,連臉也遮住,只有眼睛前留有遮罩。
 尼卡布(niqab)是只遮住口鼻的面紗。
 至於吉卡卜(jilbab)、阿巴雅(abaya)恰多爾(chador)都是從頭到腳的罩袍。

這段中,主要有六個名詞,分別有,
是頭巾的希賈布(hijab),是遮住口鼻、不遮住眼睛之面紗的尼卡布(niqab)
和是罩袍的波卡(Burqa)、吉卡卜(jilbab)、阿巴雅(abaya)、恰多爾(chador)
據此,可曉得波卡(Burqa)並非頭巾,而是罩袍,一款從頭到腳的服飾,
我以前的認知有誤。


前面說過,希賈布(hijab)亦泛指穆斯林風格的服裝
從維基:Types of hijab(希賈布的款式,註3)的介紹,希賈布(hijab)便包含
波卡(Burqa)、吉卡卜(jilbab)、阿巴雅(abaya)、恰多爾(chador)等不同樣式。
也就是說:
希賈布(hijab)既能翻譯成頭巾、也能翻譯成罩袍,得依上下文而定。



-----------------------------------------




2020年6月12日 星期五

埃及地_尼羅河的「尼羅」※

年幼時,聽到尼羅河,並沒有特意探究「尼羅」為何意,
全當它是一般名字(音譯字詞),如同張三李四、王五趙六。


後來聽人講,「尼羅」的意涵就是「河」,
因此,「尼羅河」若要照意思翻則會特別滑稽,「河-河」。
與之類似遭遇的有:薩哈拉沙漠,
「薩哈拉」的原文意思是「沙漠」,「薩哈拉沙漠」的意譯也就變成「沙漠-沙漠」。

維基即是持這套解釋,見辭條:「尼羅河」(註1)的「詞源」云:
 尼羅河這個詞來自於阿拉伯語,而阿拉伯語又來自於希臘語Νειλος,原意是河谷的意思。
 古埃及語中尼羅河的發音是iteru,意思是「大河」,其聖書體顯示在右圖中。
 在科普特語,尼羅河被稱為piaro或者phiaro,意思是「河流」,它也來源於古埃及名稱。
現在的維基(2020年06月),沒附聖書體。雖說不重要,但我有在其他地方找到,如下:



然而,這幾天,我在《古埃及密碼》(註2)讀到另一套說法,
大致言之:
 “尼羅河”一詞最早出現於2000多年前。關於它的來源有兩種說法:
 一是來源於拉丁語“尼羅”(nil)意思是“不可能”。
 因為尼羅河中下游地區很早以前就有人居住,
 但是由於瀑布的阻隔,使得中下游地區的人們認為要了解河源是不可能的,故名尼羅河。
 二是認為“尼羅河”一詞是由古埃及法老(國王)尼羅斯(nilus)的名字演化來的。
網路上不少人這麼講,《希利爾講世界歷史》(註3)亦如此說。

依我現有資訊,我無法判斷何者最準確。
然而,我態度是,不急於一時,
存疑並且都寫下(不要因為沒有答案而不記),待日後有進一步的證據再論。



---------------------------
註1:
1. 維基:尼羅河

2. 「維基:尼羅河」的備份
 §有人備份之前「維基:尼羅河」,看網址是崑山科技大學§


註2:《古埃及密碼》Page 010,ISBN:978-986-243-275-4。
同樣的說詞:百度知道:尼羅河的“尼羅”一詞來源於阿拉伯語,它的意思是指


註3:《希利爾講世界歷史》Page 029,ISBN:9789863920830。

2020年6月10日 星期三

札記-風俗-一些古代帝王的權杖※

我對於象徵帝王的「權杖」感興趣。

學生時代,學到中國帝王的「權杖」是「玉圭」。
全世界民族中,如中國人這般地愛玉是絕無僅有。
正由於「玉」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如此至高,
比金銀銅鐵來得尊貴,自然「權杖」會以玉製。
因此,有人說:天神的至尊-玉皇大帝,
為什麼要用「玉」字,而不是「金」等其他貴重物,便是此緣故。
「玉圭」長什麼樣呢?
如下(註1),玉皇大帝手持之物(因為它是木刻像,因而材質是木)。

 
不過,有另一派人說中國帝王的「權杖」是「白旄、黃鉞」。
語本《書經.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
「白旄、黃鉞」是什麼呢?白色的旗幟,黃色的斧鉞。
我(在網路)找不到古物照片,所以,無以描述真實樣貌。
比較有趣的是,有人拿古埃及法老畫像、棺木雕刻中,
法老手中拿的heka(crook,牧羊杖) 和nekhakha(flail,連枷)說是「白旄、黃鉞」。
我認為不太可能。

下方照片的左件是heka、右件是nekhakha。

 
heka、nekhakha是古埃及聖書體的念法
(通常只有子音,母音是後來人加的,才有辦法念,例如heka,原本是hqt)。

為了好稱呼,我就它倆現實名來代稱,分別是牧羊杖、連枷。
牧羊杖,我覺得會有的疑問有二,
(1)為什麼是上頭彎曲?因為可以勾出挑選的個別羊隻(勾羊脖子);
(2)法老為什麼要拿著「牧羊杖」樣式的權杖?因為象徵畜牧業。

同樣地,對連枷的疑問有二,
(1)連枷的用途是什麼?它是一種用於分離穀物外殼的農具,用法如下照片(註4);
(2)法老為什麼要拿著「連枷」樣式的權杖?因為象徵農業。


總結來說,畜牧業和農業是當時古埃及重要的資產。



-----------------------------
註1:照片出處:台灣陣頭facebook
 
註2:照片出處:英文維基:Crook_and_flail
 
註3:照片出處:The Crook and Flail in Ancient Egypt
 
註4:照片出處:維基:連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