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

中史_(春秋)原壤:老而不死是為賊

原壤,是孔子的老相識。
前秦文獻有他紀錄的,有兩條(註1),分別在《禮記》及《論語》。
我讀過三國王肅偽造的《孔子家語》,
是將《禮記》的文字,再添枝加葉,而義理無異。

 
先看《禮記》<檀弓下>(註2):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槨。
 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於音也。」歌曰:「貍首之斑然,執女手之卷然。」
 夫子為弗聞也者而過之,從者曰:「子未可以已乎?」
 夫子曰:「丘聞之:親者毋失其為親也,故者毋失其為故也。」

百度譯(註1):
 孔子的老相識有叫原壤的,他的母親去世了,孔子幫他清洗棺木。
 原壤噔噔地敲擊著棺木道:「我很久未唱歌抒懷了。」
 唱道:「斑白的狸貓之首,牽著你柔軟的手。」孔子裝作沒聽見而走開。
 隨從的人問:「先生不可以使他停止(唱)嗎?」
 孔子道:「據我所知,未失去的親人才是親人,未失去的老相識才是老相識。」


弟子會問孔子,所本的應該是<曲禮上>、<檀弓上>的「里有殯,不巷歌」,
何況又是原壤自己的母親,
孔子原諒他,則應該是因為「故舊不遺,則民不偷」吧,好朋友仍然好朋友。


《論語 》<憲問>(註3):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百度譯(註1):
 原壤踞坐著等著。孔子批評他道:小時候不謙遜尊長,長大又無可稱述,
 老了又不死這是浪蕩子。(孔子)用手杖輕敲原壤的小腿。


那時代人是不穿褲子(底褲)的,因此,原壤兩腿叉開蹲,便知道多不莊重了。
孔子罵他的最後那句成為經典:「老而不死是為賊」,後人簡稱「老賊」。

有人說:「孔子可不是罵老人,但今天被誤用了。」
一點也沒錯,應該得拿來斥責類似原壤這種舉止的人。

對照前文(前面那件給人觀感更差),孔子這句,不是真的咒他老友去死。
"呵責"後,還以"杖"輕敲原壤小腿,也屬開個玩笑。
除此外,我猜這時的孔子已經上年紀,所以得持拐杖走路了(劃錯重點)。


三國時代的作品《孔子家語》(註4),加增好幾句:
 孔子之舊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將助之以木槨。
 子路曰:「由也昔者聞諸夫子,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夫子憚矣。姑已,若何?」
 孔子曰:「凡民有喪,匍匐救之,況故舊乎?非友也,吾其往。」及為槨,
 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託於音也。」
 遂歌曰:「狸首之班然,執女手之卷然,夫子為之隱佯不聞以過之。」
 子路曰:「夫子屈節而極於此,失其與矣。豈未可以已乎?」
 孔子曰:「吾聞之,親者不失其為親也,故者不失其為故也。」

弟子問孔子之要點在於:
夫子不是自己說過「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何不言行一致。
而孔子作何回應,上面說過了。

於此,我想提個思考方向:「無友不如己者」的「友」是名詞,抑是動詞呢?
若「友」是名詞,
以積極態度來論,可以朝著「朋友之間相互砥礪,共同成長,莫讓彼此掉隊」發揮。
以消極態度來論,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若「友」是動詞,
以正面態度來說,見賢思齊;
以負面態度來說,勢利眼。

嗯嗯,我們是正面積極的人,亦絕不會是老賊呢,呵呵。



----------------------------------------------
註1:百度百科:原壤


註2:禮記 -> 檀弓下 207


註3: 論語 -> 憲問 43


註4: 孔子家語 -> 37屈節解

2018年3月18日 星期日

札記-占卜-李敖八字的網路討論

今日,2018年3月18日早上10:59,李敖先生與世長辭。

先前,陳文茜女士探望李先生後,
心情激動向媒體說:「李大哥不能寫字不能說話...他已騎著白馬遠去...」
當時,我便隨意在網路讀了李先生命理的討論,概略得的歸結是能到"87歲"。
可是,從2017年算起,到該時的5年間,流年(指健康)不盡然無凶無險,
畢竟年事已高,小波折,容或有危。


今天,李先生去世了,我又花了半小時上網查了一遍,
才發覺他生日有兩套講法,我當時竟沒留意到。
這是根據他的《李敖回憶錄》(註1):
1935年4月25日,我生在中國東北哈爾濱。
那時是中華民國二十四年,正是“九一八事變”後三年七個月,
中國東北已是日本鬼子控制下的“滿洲國”。照歷史的說法,
我一出生就是“遺民”,就像孔夫子一出生就是“遺民”一樣。
不過,孔夫子做“遺民”,做來做去,是給不同的中國統治者做“遺民”,
但我卻一生下來,給日本鬼子卵翼的中國末代皇帝做“遺民”,所以,我比孔夫子還窩囊。

我出生時候,還流行用陰曆計算,所以一直是乙亥年3月23日辰時(上午七至九點),
我的小名也叫“安辰”。乙亥年生的屬豬,3月23日的生日一直按陰曆過,
直到我二十歲前查出是1935年4月25日,此後我就放棄陰曆生日了,陰曆太落伍了。
不料,我快六十歲的時候,
二姊從大陸來,她斷言我的生日不是陰曆3月23日而是3月3日,
二姊的記憶力一向過人,所言如不虛,則我的陽曆生日是4月5日才對。
不管怎麼算,我生在1935年4月間,這年四月前後,世界上也生了不少“名流”:
世界三大男高音老大帕瓦洛蒂、歌星“貓王”普萊斯利、導演伍迪艾倫、
沒脫光的影星亞蘭德倫和脫光照裸照的影星畢雷諾斯等皆屬之;
中國的女明星尤敏、妖僧達賴喇嘛、蔣介石的長孫蔣孝文,也都生在1935。
當然,同是1935年生的人也有賢有不肖,神棍達賴與紈絝蔣孝文,自屬不肖之例。
國民黨在台灣的當權派,1935年生的也正當行,
自“司法院”施啟揚以下,全是不肖之徒,不單屬豬,根本一窩豬耳!

下圖是有人(註2)排出這4月5日和4月25的命盤:
4月5日

4月25日

若比對維基百科(註3)的李敖生平兩段坐牢時間,
第一次入獄:1971年3月19日(被捕)~1976年11月19日
第二次入獄:1981年8月~1982年2月
分別是虛歲37歲跟虛歲47歲,用以推斷兩盤何者為實,
顯然,4月5日會比較正確,身弱走傷官、偏財之大運,殃禍不祥。
而4月25日那盤,在第二次入獄那段期間,會交上好運,
因此,是這日期的機率不高。


像我學長做的網站:DestinyNet(註4),便直接用4月5日去算,
還列出李先生的幾段愛情作為核實,想必有一定程度的篤定吧!
而事後諸葛來論2018年(流年),照理說土運不錯,
但辛未大運令使木氣太強,引爆土木大戰而有不諱。
當初,我定準是見到4月25日那盤,才會以為"能到87歲(辛未大運不妙)"呀。



------------------------------------------------------
註1:命例收集:真真假假,台灣狂人作家李敖的八字是哪一個?


註2:李敖:兩命造


註3:維基百科:李敖


註4:DestinyNet:李敖

2018年3月16日 星期五

札記-飲食-為什麼殺魚時,要清除內臟

這篇是前幾天<曹操愛吃魚>(註1)的衍伸,
談一則常識:為什麼殺魚時,魚內臟要清除?

由這影片:【超長的巨蟒 吃起來像叢林烤排骨】(註2),
野外求生專家貝爺(Edward Michael Grylls)擒獲蟒蛇後,宰殺時講的話,便可大致曉得。




當生物死去時,除了外來微生物會讓肉變質外,
同時體內的消化酶會失去控制,令內臟開始腐敗,也會使得肉質臭腐。

或許有人會疑惑,從前沒有冰箱能冷凍、冷藏,但現在有,也要如此嗎?
是的,因為冷凍、冷藏,不能解決內臟被消化酶的問題。
所以,殺魚要三清,去鱗去鰓去內臟,鰓和內臟是魚腥味的主要來源(註3)。
我聽說,也有人建議放血,會將腥味降至最低。


魚的內臟是可以吃嗎?
行的,但大型魚有重金屬的疑慮,得要留意。通常醫生不鼓勵吃(註4)。
好像華人比較會吃動物內臟,例如牛雜,包含牛胃、牛腸、牛心、牛肝、牛腎、牛肺。
外國人不是不吃,但相對比例少。有如法國的鵝肝醬(註5),即鵝跟鴨的脂肪肝。


附帶一提,魚肉要好吃,不是追求新鮮,要求現撈現殺,立即烹調而來,
而是殺魚三清後,再經過「熟成」。
因為許多新鮮現宰的魚,體內的酸性未定,
甜味都蘊涵在魚肉體內還未釋放,此時食用,‭ ‬吃到新鮮,卻未必是吃到最佳美味(註6)。
想最佳美味,得再多一道工序及等待。

先是保鮮添味和避免細菌的過度增生的處置-
可以用鹽冰水、可以用昆布醃漬,網路上有不少教學。
接著,靜候魚死後僵直後的自體分解,
魚肉會因酵素分解作用產生了胺基酸、核苷酸等風味成分,
而這一段酵素分解過程的等待,坊間稱為「熟成」。
在「熟成」完,料理出來的魚才會最是鱻美。



---------------------------------
更新日期:2018.06.03
---------------------------------
註1:札記-飲食-曹操愛吃魚


註2:
(1)原始長度:【S03E01 荒野求生秘技 第三季 貝里斯叢林】(中文字幕 ) 從24:24

(2)僅處理蛇的部分影片:【超長的巨蟒 吃起來像叢林烤排骨】 §已附於其上§


註3:買回來的魚,這樣處理、保存最好!
因魚內臟及魚鰓是魚腥味的主要來源,一般到市場或超市購買魚貨時,
魚鱗、內臟及魚鰓多都已先被去除,但容易有處理不乾淨的狀況,
因此,魚貨要收進冰箱保存前,還需再次檢查,並進行清洗。

註4:吃魚好健康 (林杰樑醫師及譚敦慈護理師撰稿)
吃魚的注意事項
1、 選擇巴掌大的小型魚(放在盤子看到頭尾)。
2、 不吃魚頭及內臟。
3、 生魚片最好每周不要超過六片。
4、 魚以清蒸為佳。
5、 煮湯則湯越少越好。
6、 選擇台灣新鮮盛產的魚種。
7、 魚油含量高的魚:如鯖魚、四破魚、竹筴魚
8、 吃海魚要得到保健效果,不要高溫及油炸烹調才能獲得真正的健康。


註5:
1. 維基:肥肝 §包含:鵝肝、鴨肝§
 這會使大量過剩的脂肪在其肝臟積聚(脂肪肝),最後得出肥大的肝臟。

2. 果殼網:美味的鵝肝,脂肪肝?
 鵝肝真是“脂肪肝”
 肝臟是禽類合成脂肪的主要器官,
 超量飼餵會使其肝臟合成甘油三酯的能力大大超過脂肪被轉運、分解的能力,
 於是,肝細胞變得肥大,充滿脂肪滴,鵝肥肝就是這樣形成的。
 相比正常的鵝肝,經過專門培養的肝用鵝含脂率高達60%[3],稱其為“脂肪肝”無可厚非。
 由於高脂能明顯地改善食物的口感,比起其它只能稱之為“養殖副產品”的普通禽肝,
 肥肝自然是口感細膩,彷彿巧克力一樣潤滑,令食客欲罷不能。


註6:
 這樣的酵素分解過程,坊間又稱為「熟成」,
 也是這幾年在臺灣日本料理圈被捧上天的「料理手法」。
 但「熟成」不是種料理方式、更不會是門廚技,
 「熟成」只是肉品因酵素作用自體分解到腐敗的必經歷程
 (發酵食品其實就是種高度熟成的食品)。在魚肉熟成增添風味成分的過程中,
 又要同時避免細菌的過度增生,其中的保鮮學問才是門專業技術。

○其實許多新鮮現宰的魚,體內的酸性未定,甜味都蘊涵在魚肉體內還未釋放,
 這個時候食用,‭ ‬吃到的是新鮮,卻未必是食材的最美味時刻。
 但,‭ ‬只要經過簡單的熟成工序,‭ ‬不但可適度讓魚的甜味釋出,
 保留住美味的魚肉,也可以增加保存時間。
「熟成」前處理:
 以鹽冰水形成保護膜:從菜市場買回處理過的魚,可先用鹽冰水泡30‭ ‬分鐘,
 接著再放入冰箱冷藏6‭-‬12‭ ‬小時,冰鎮可讓魚肉收縮,肉質更有彈性,
 鹽冰水則會清洗魚體,形成保護膜,也會帶出魚的甜味,增加低溫保鮮效果。
 有經過此步驟的魚可多保存3‭-‬4‭ ‬天。

 昆布醃漬是江戶前壽司的經典熟成技藝。魚肉先略經鹽醃,再以清水或清酒沖洗,
 抹乾後夾在兩片昆布中間 ,壓好置放兩小時至兩天。
 大魚如吞拿魚的熟成期可長達十五天或以上。


---------------------------------
衍伸閱讀:
1. 果殼網:屍體內臟“自溶”之謎
 既然冷凍可以阻止屍體腐敗,那又為何會出現“內臟不翼而飛”的詭異事件?
 原來,低溫只能抵禦外敵入侵,
 卻無奈於禍起蕭牆——酶的“叛變”才是對機體最大的打擊。
 在人活著的時候,細胞內用於保持生物活性的各種酶安分守己、各盡其責。
 但當人死後,細胞膜結構破壞,溶酶體破裂,細胞內的各種酶都會被釋放出來,
 其中許多具有溶解作用的酶當場“變節”,
 開始從內部進行破壞——如蛋白水解酶,它能使蛋白質等複合物逐漸降解,
 破壞細胞、組織和器官——這就是所謂的“自溶”。
 換句話說,自溶,就是人死後細胞、組織,
 乃至器官在細胞內酶的作用下發生破壞、軟化、溶解,最終消失的過程。
 由於自溶是由生物酶造成的,因此低溫下(通常儲存屍體的溫度是-9℃),
 儘管酶的活性有所降低,但自溶過程卻不會停止。
 而且屍體儲存的時間越久,自溶越嚴重。
 只有取材後用福爾馬林固定,使蛋白質完全凝固變性,才能夠阻止自溶的發生。

2018年3月13日 星期二

札記-道教-(疑)千里眼、順風耳

很久之前,我讀過一個材料,說媽祖林默,歷史上確無此人,
我相信其講解,因此這已是我既有之概念,偏偏我現在找不著原出處。

然而,只要調研媽祖的現存在資料,就能有所察覺,
像她的生卒年就眾說紛紜(註1),
而她父親林愿身份,有說他是五代閩王(註2),但,史實閩王姓"王";

有說他任福建都巡檢(註3),而若以他所言林默生卒年為西元960年~987年,
都巡檢是後周(五代之最後)的官名,960年之前,林默出生的泉州,
歷經閩國(十國之一)、南唐(十國之一)、晉江王,於978年納入宋朝版圖,
因此,他不是當後周的"都巡檢",而是北宋的"巡檢"(名稱已誤)。

雍熙二年(985年)才有"福建(路)"(註4),且在福州任職(沒查到泉州有巡檢),
此時,林默26歲,她是第六女,又說是老來得女,她父親會幾歲呢?
應該介於30~40歲生她吧,那當巡檢(武職),就得是56~66歲,
以古時的營養條件,是否吃力了些呢?但也絕非不行。


另外,媽祖的傳說,太像佛陀本生的故事-馬王菩薩(註5)。
極大可能是,佛陀前世馬王菩薩之救護海難,
轉化成觀自在菩薩神力救苦(白衣大士),再將其中國本土化,演變為媽祖云云。

以維基上(註2)言,媽祖最早的文獻,
是南宋廖鵬飛於紹興廿年(1150年)所寫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
裡面還描述宣和五年(1123年)的神蹟。
宣和是北宋徽宗的年號,
徽宗之前的北宋皇帝很護持佛教,而他本人抑佛教,揚道教,
"被中國本土化(來自佛教,卻與佛教脫鉤,搖身成地方神祇)",可能基於這理由。
可是,媽祖之考據只說到此,因為這並非我寫這篇的目的,
約略一提是為了作本文的前提鋪墊,以後有機會再寫。



眾所周知媽祖有兩個部將,千里眼、順風耳(註6),
但是,媽祖最早的文獻沒記載(註7),應當是後增。
前面講,媽祖的起源與佛教有關,
是故,我雖沒證據,但大膽猜測千里眼(金精)、順風耳(水精)也跟佛教相干。

我覺得千里眼、順風耳的名稱是來自佛教的四大天王(註8),又稱四大金剛護法。
千里眼、順風耳是「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之所變。
會說金精、水晶,是變了法替代西方、北方,
而千里眼的膚色為紅色,順風耳的膚色為綠色,
正如維基所寫:西方廣目天王身為紅色、北方多聞天王身為綠色,
即便附的照片有的與之相左(如下),但我以為是寺院出了錯吧。



萬一是維基有誤(其實不太可能),四大天王根本沒有身色這回事,
千里眼何以為紅、順風耳何以為綠,便會是另個出處。
我認為源自五方佛的「阿彌陀佛」、「不空成就佛」(註9)。

西方阿彌陀佛身色為紅、北方不空成就佛身色為綠,
如此剛好吻合「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的方位,
否則,按中國五行,西方是白色,北方是黑色,那就說不通了。



---------------------------------
註1:媽祖生日知多少?歷史上眾說紛紜的媽祖生卒年


註2:維基百科:媽祖
 (明)張燮《東西洋考》「天妃世居莆之湄洲嶼,五代閩王林愿之第六女,母王氏。


註3:鹿港天后宮
媽祖姓林,據記載媽祖誕生於北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 960 年)三月二十三日,
卒於北宋雍熙四年(西元 987 年)九月九日,享年二十八歲。
媽祖的父親為林愿,擔任福建都巡檢,母親為王氏。


註4:
1. 維基百科:都檢司
配置於巡檢司的官員稱巡檢,官位等級並不高:以清朝例,只是九品官。

2. 《文獻通考》卷五十九
宋朝有沿邊溪洞都巡檢,或蕃漢都巡檢,或數州數縣管界,或一州一縣巡檢
§宋朝沒有"都巡檢,只有巡檢§

3. 維基百科:(宋朝)福建路
雍熙二年(985年)改兩浙路南部設置置,治所在福州(今福建省福州市)。
轄境相當今福建省。

4. 宋代巡檢再探
福州一些巡檢的全稱是:
長溪縣烽火巡檢,銜帶長溪、寧德二縣巡檢,兼煙火巡捉私茶鹽礬;
福清縣有三員巡檢,其海口巡檢銜帶海口巡檢,
兼巡攔香藥、沿海巡檢及催綱、巡捉私茶鹽礬、防護番船。
其松林巡檢銜帶長樂、福清、松林(三縣)巡檢,專切巡三處地分私煎販鹽公事,
兼催綱、捉私茶鹽礬,主管巡管巡攔貨物事。
其南匿巡檢,銜帶南匿嶼巡檢、福清就近水陸賊盜公事,兼催綱、巡捉私茶鹽礬;

5. 《八閩通志》 85
連江縣望。職員與閩縣同。監商稅務一員,荻蘆寨水軍統領兼福州興化軍都巡檢使一員。


註5:
1. 《華雨集》第二冊:第七章
傳說是:商人們航海去採寶,因風而漂流到僧伽羅Sim!hala,
也就是錫蘭,現在的斯里蘭卡S/ri^lan%ka^。
那時,島上所住的,是美麗的女羅剎ra^ks!asasi^ [P302] 。
商人們就分別與羅剎斯成婚,生育兒女。如有新的人漂來,就會將舊的商人喫了。
一位商主知道了內幕,知道惟有婆羅(Ba^la^ha)天馬從空中經過時,
那怕捉住 馬王的一毛,就能渡海而脫離被殺的命運。
於是暗中通知商人們,有人相信的, 就依馬王的神力而逃出羅剎鬼國。
這一傳說,極為普遍。如巴利藏中『本生』的 「雲馬本生」;
康僧會譯的『六度集經』;『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佛本行集 經』;
『大唐西域記』,也說馬王是釋尊的本生(17)。這一傳說,是部派佛教所公認的。
到「大乘佛法」時代,轉化為觀自在菩薩神力救難之一,
所以在「秘密大乘佛法」中,
觀自在菩薩示現,有馬頭Hayagri^va觀音,為六觀音、八大明王之一。
傳說與錫蘭──古代的羅剎鬼國有關,所以觀自在菩薩,離錫蘭不遠 。
如『西域記』說:「秣剌耶山東,有布呾洛迦山,……觀自在菩薩往來遊舍。
 ……山東北海畔有城,是往南海僧伽羅國路」(18)。
不過,觀自在菩薩的聖德 ,有複雜的內容,
如善財Sudhana童子參訪善知識,觀自在菩薩也在南方。
也說:「若稱我名,若見我身,皆得免離一切怖畏」(19),與『法華經』說相同 [P303] 。
但南方的觀自在菩薩,與從空而來的正趣Ananyaga^min菩薩,
又出現於西方 極樂世界,就是觀自在與大勢至Maha^stha^mapra^pta兩大菩薩了(20)。
這是釋尊本生而轉化為觀世音菩薩的,與我曾說過的,觀世音與釋尊有關,恰好相合。
 觀世音所住的布[補]呾洛迦Potalaka,與釋族過去所住的,
東方阿溼婆As/vaka,Assaka ──馬國首邑的布多羅相合(21) 。
傳說與印度東南沿海地區有關,所以觀世音菩薩的救苦救難,
特別受到航海者、沿海漁民的崇信。
那位類似觀音救護海難的媽祖,可說是觀世音菩薩的中國化了。

2. 媽祖信仰的宗教本質


註6:
1. 維基百科:千里眼 (圖片來源)
2. 維基百科:順風耳 (圖片來源)


註7:中國第一女海神 作者唐世貴
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
既歿,眾為立廟於本嶼。聖墩去嶼幾百里,
元佑丙寅歲,墩上常有光氣夜現,鄉人莫知為何樣。
有漁者就視,乃枯槎,置其家,翌日自還故處。當夕遍夢墩旁之民曰:
'我湄洲神女,其枯槎實所憑,宜館我於墩上'。
父老異之,因為立廟,號曰聖墩。歲水旱則禱之,癘疫降則褥之,
海寇盤桓則禱之,其應如響。故商舶尤藉以指南,得吉卜而濟,雖怒濤洶湧,舟亦無恙。


註8:維基百科:四大天王 (圖片來源)


註9:
1. 五方佛介紹、心咒功德 及 修持法門解說(附圖)
2. 百度百科:五方佛 (圖片來源)

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札記-飲食-曹操愛吃魚

歷史記載(註1),曹操特別愛吃魚,
還寫了一篇<四時食制>(註2)介紹了14種魚,下文聊聊牠們是那些。


一.郫縣子魚,黃鱗赤尾,出稻田,可以為醬。
郫縣,位於四川省;
子魚(註3),古稱:鯔魚,現稱:烏魚(註4)。
《太平預覽》卷936(註5),將之歸類到"鯉魚",我不覺得是。
另有一點也很奇特,曹操在世年代,四川未沒被統一,在蜀(漢)手上,
曹操如何取得新鮮的魚,應該很有趣。
鯔魚


二.䲛,一名黃魚,大數百斤,骨軟可食,出江陽、犍為。
江陽、犍為,位於四川省;
䲛(註6),可能是"鮪魚或鱘魚(註7)"。
我為什麼說"可能",因為自文獻推斷,很難有篤定答案。
中華鱘?


三.蒸鮎。
鮎,鯰魚(註8)。附帶提,「鮎」在日文,則是香魚。
鯰魚



四.東海有大魚如山,長五六里,謂之鯨鯢。
 次有如屋者,時死岸上,膏流九頃,其鬚長一丈,廣三尺,厚六寸,
 瞳子如三升碗,大骨可為矛矜。

鯨鯢(註9),雄曰鯨,雌曰鯢,這不用解釋吧。
鯨魚


五.海牛魚皮生毛可以飾物,出揚州。
這"海牛",不太可能是大海牛,
因為揚州最北是北緯33度多,而大海牛(註10,1768年絕種)活動領域最南到北緯37度。
從魚有"毛"來想,根本沒這種生物。
有人說:「會不會毛就是小刺,海牛魚就是河魨(註11)?」
我對這推測沒把握,實在不曉得究竟是什麼。
是河魨?


六.望魚側如刀,可以刈草,出豫章明都澤。
豫章,今江西省,當時在吳國。這應該是長江的刀魚(註12)。
刀魚


七.蕭拆魚,海之乾魚也。
從《太平預覽》卷938(註13),
陳思王,即曹植,他以他父親曹操生前最愛吃的"鰒魚(註14,現稱鮑魚)"來祭祀。
而這十四種魚類,最有可能是鮑魚的,便此乾魚。
鳆魚,即鮑魚


八。䱐魚,黑色,大如百斤豬,黃肥,不可食。數枚相隨,一浮一沉。
一名敷,常見首,出淮及五湖。
應該是江豚(註15)。
江豚


九.蕃踰魚,如鼈,大如箕,甲上邊有髯,無頭,口在腹下,尾長數尺,有節,有毒螫人。
這沒啥爭議,魟魚(註16)。
魟魚


十.髮魚,帶髮如婦人,白肥,無鱗,出滇池。
以現在的滇池來說,主要食用魚(註17)按漁獲量多寡排序:
秀麗白蝦>太湖新銀魚>鯉鯽魚>紅鰭原鮊>鰱鱅魚。
這5種中,白肥、無鱗者是銀魚(註18),但很難解釋"帶髮如婦人"這句。
是銀魚?


十一.蒲魚,其鱗如粥,出郫縣。
搜「蒲魚」(註19),會出現「魟魚」,那就和第九項相同了。
撇開名字,按照"鱗如粥"和"產地四川"來看,臆測是鮰魚(註20)。
是鮰魚?


十二.疏齒魚,味如豬魚,出東海。
也許是台語的海豬肉,也就是海豚,因為海豚的牙齒是疏的。
可是這就不能解釋《太平預覽》卷940(註21)引用潘岳《滄海賦》,講它是比目。

若說是海豚,那與第八項江豚,相似度太高;
若說是鰈魚(註22),也是疏齒沒錯,不過,鰈魚肉質跟豬或豬魚的關聯在哪。
好玩的是,《滄海賦》關於"比目"這一段文字亡佚了(註23)。
是鰈魚?


十三.班魚,頭中有石如珠,出北海。
北海,是北海郡吧,今天的山東省。
《太平預覽》卷940(註24)的另一個描述是:頭中有玉石,如珠璣。
想來想去,頭上有珠子的,就金魚(註25),金魚是可食用的。
是金魚?


十四.鱣魚,大如五斗匳,長丈,口頷下。
常三月中從河上,常於孟津捕之,黃肥,唯以作酢。淮水亦有。
孟津,今河南省。鱣魚就現今鱣魚(註26)。
鱣魚

還有,《後漢書》卷82下(註27)提到曹操喜歡吃吳松江鱸魚(註28),
從<四時食制>裡,似乎沒包含。
松江鱸




----------------------------------------------------------------------------
註1:維基百科:曹操
曹操喜歡吃魚,在他的《四時食制》中提及不少魚類。
在一場宴會中也說過「今日高會,珍羞略備,所少吳松江鱸魚耳。」


註2:《全三國文》卷3:<四時食制>


註3:百度百科:子魚
◎鯔魚的別名。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 ·鱗二·鯔魚》:“鯔,色緇黑,故名。粵人訛為子魚。”
一說,為稻田中魚。《太平御覽》卷九三六引三國魏曹操《四時食制》:
“ 郫縣子魚,黃鱗赤尾,出稻田,可以為醬。”


註4:維基百科:鯔魚 (圖片來源)
『台灣府志』稱:烏魚,即《本草》之鯔魚。


註5:《太平預覽》卷936


註6:漢典:䲛
【註】䱍䲛,鮪也。


註7:《說文解字注》部首卷十一/ 魚部
◎鮪:大者不過七八尺。益州人謂之䱍䲛。大者爲王鮪。小者爲鮛鮪。
◎䱭:按劉逵注蜀都賦曰。鱣、䱍䲛也。...
 李奇注上林曰。周洛曰鮪。蜀曰䱍䲛。陸詩疏曰。益州人謂之䱍䲛。
 按蜀有之者、出於江也。
而䱭,根據百度百科,是鱘魚。圖片來源是:維基百科:中華鱘 


註8:
1. 
2. 百度百科:鯰魚 (圖片來源)


註9:維基百科:鯨 (圖片來源)


註10:維基百科:大海牛
西部則到日本的本州(南限約北緯37度)。


註11:
1. 維基百科:河魨:河魨肉極度美味,是中國「長江三鮮」(河魨、刀魚、鰣魚)之首
2. 為什麼日本人那麼喜歡吃河魨? (圖片來源)


註12:
1. 維基百科:刀鱭 
2. 百度百科:刀魚 (圖片來源)


註13:《太平預覽》卷938
陳思王《求祭先主表》曰:先主喜食鰒魚,前已表徐州臧霸送鰒魚二百,足自供事。


註14:百度百科:鰒魚 (圖片來源)


註15:維基百科:江豚 (圖片來源)
江豚與海豚的最大區別的特徵是它沒有背鰭。


註16:百度百科:魟魚 (圖片來源)


註17:滇池有什麼魚?肉質如何?到底能吃嗎? 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註18:百度百科:銀魚 (圖片來源)


註19:每日頭條:魟魚|蒲魚|鰩魚


註20:百度百科:鮰魚 (圖片來源)


註21:《太平預覽》卷940
潘岳《滄海賦》曰:比目、疏齒。

註22:鰈魚的營養價值 孕婦可以吃鰈魚嗎 (圖片來源)


註23:第五篇:晉·潘岳◎《滄海賦》
(案:《御覽》九百三十九引此賦云,「客魚侯霸」當是此下佚文,尚有缺脫)


註24:《太平預覽》卷940
郭義恭《廣志》曰:班魚,頭中有玉石,如珠璣。

註25:每日頭條:金魚能吃嗎? (圖片來源)


註26:百度百科:鱣魚 (圖片來源)


註27:《後漢書》卷82下:左慈


註28:維基百科:松江鱸 (圖片來源)



----------------------------
參考資料:曹老闆<四時食制>中的魚類都是什麼魚呀?

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

外地_以色列:八福堂、五餅二魚堂

以色列是不太可能去旅遊地之一,除非我變得很富有。
八福堂、五餅二魚堂,這兩地點(在以色列)我都沒去過,
全憑網路資料的想像旅遊,呵呵。


八福堂(註1),位於加利利湖湖畔的小山上,
相傳是耶穌講"登山寶訓(註2)"的地點,
故而墨索里尼委託建築師Antonio Barluzzi設計,於1936-1938年建造此教堂。
平面為八邊形,八個面分別代表天國八福。

天國八福(註3)即是出自剛剛說的"登山寶訓",內容為:
1.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2.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3. 謙和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土地。
4.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5. 憐憫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憫。
6.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7.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8. 為義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看完,有人(註4)跟我有相同疑惑,
虛心、謙和、慕義、憐憫、清心、和睦、為義受害,是美德,受上天之福,理所應當。
第二項的哀慟,也受庇蔭,是何因由?
有人說(註5):
「哀慟,分成壞的跟好的,
 壞的就是憂鬱症、悲觀之類的(應該要常常喜樂)...
 好的,如《聖經.哥林後多書第七章》:
 『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
  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
  後悔,是指對於的後悔;懊悔,即"悔改"。
  "沒有後悔"的"懊悔",可以說是:悔改後,再也沒有後悔。
  又,後文:
  『你看,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
   從此就生出何等的慇懃、自訴、自恨、恐懼、想念、熱心、責罰(或譯:自責)。
   在這一切事上,你們都表明自己是潔淨的。
  因此,《登山寶訓》的"哀慟",
  意近於《聖經.哥林後多書第七章》的"依著神意思的憂愁"。...悔改掉身上的罪。
  《聖經》裡的「罪」,是希伯來文的「chata」,
  與希臘文的「hamartia」、「hamartano」與「hamartema」,
  字義為:not to hit, or to miss(註6),
  就是沒達到上帝造人,祂要求人之所以為人的目的,而不是法律的"犯罪"。」
簡言之,沒有達到神的對你期待,而哀慟。

也有人說(註7):
「為所犯的罪惡,感到哀痛」,即特指犯法、不道德的念頭與行為了。
我感覺他在講"慚愧心",
苦惱要如何回到正軌,神由是引導,將錯誤修正,哀痛因而得到安慰,得福了。
有點繞,就不曉得我這樣理解對不對了。


*****
距八福堂不遠,鄰加利利湖。有五餅二魚堂(註8),
最早始建於大約380年,被摧毀過,1982年重建。

以及首牧伯多祿堂(Mensa Domini Church),建於1933年。
首牧=首席;伯多祿=Peter。這是翻譯的問題(註9),也可稱它「聖彼得首席堂」。

最有名的是基督之桌,相傳耶穌就在這裡用五張餅、兩條魚,餵飽五千人的。
我會特別找照片來看,就是因為國中時,對這神蹟印象深刻。



---------------------------
註1:
1. 維基:八福堂(照片出處)
2. 影片:色列07-加利利海邊西北岸八福堂AM 9:04, Feb. 26, 2011.mp4


註2:維基百科:山上寶訓
《聖經·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裡,由耶穌基督在山上所説的話。


註3:維基百科:天國八福
○哀慟的人是指那些因看見很多人活在罪惡當中、不認識天主,
 或因他人受到不公義的欺壓而哀慟的人。這些人因著內心的悲慟而樂於為他人代禱。
耶穌所講的這八種福,恐怕最難令人明白的是第二種福:哀慟的人有福。
為什麼哀慟的人有福呢?人不是要求喜樂嗎?在悲哀裡面有什麼福份?
或許,可以從反面的角度來看,
耶穌是否在說,不能感到哀慟的人、不能流淚的人,失去很多福份。


註5:§有人討論過怎麼翻譯的問題§
重論中文聖經中「罪」字的翻譯問題…
○中文聖經「罪」字的原文是希伯來文的「chata」
 與希臘文的「hamartia」、「hamartano」與「hamartema」,
 它們的本身都不是宗教性質的字,
 它們的原義是missing the mark 相當於不中﹙去聲﹚,就是中文的「過」字。
 在下面聖經的章節,「chata」就用作「過」字解:
 箴言十九2,八36,約伯記五24,士師記二十16等。
 希臘文的「hamartano」不是法律性的「犯罪」﹙中文譯作「犯罪」﹚
 和宗教性的「犯律法」,它的字義是「過」﹙not to hit, or to miss﹚,
 在「荷馬詩」裡用作intellectcal shortcoming 解作錯誤。
 柏拉圖解 hamartia 作 defective nature of man,人的不健全;
 亞理士多德解 hamartema 作 a missing of virtue, the desire goal,
 whether out of weakness, accident or defective knowledge
 ﹙見 Eth. Nic, II ,5, p. 11066, 25 ff﹚,中文將它譯作「過」並非不適當。。
○同樣的,在舊約聖經裡「chata」的字義是錯失,
 但是用在創世紀四十一章九節時「罪」字就應解作failing,
 就是指不能履行他應盡的職責,好像「是誰之過與」的「過」字意義相同。



註7:寇紹恩牧師:八福之二 哀慟的人有福了+02


註8:


註9:加利利湖畔的聖彼得首席堂 (照片出處)
對於是這一張台子,還是附近的五餅二魚堂的那一張,
才是大約380年朝聖者Egeria提到的桌子,尚有爭議。

2018年3月9日 星期五

建築_閩南式建築住宅:馬背

忘了是多少年前了,去墾丁青年活動中心辦活動,
見到專門介紹閩式建築屋上的「馬背(脊)」(註1),
之所以是此名稱,料想是其形狀相似馬背吧,沒有特殊寓意。

日本廟宇,跟「馬背」位於屋脊的同一位置的「鴟尾」(註2),就有其文化意涵。
他是龍的九個兒子之一,有說牠會吞火,有說牠會降雨,
總之,可以防火,因此,作成它的形狀是為了避火災。
鴟尾


再回到「馬背(脊)」,他總共有五種樣式:金木水火土。

其特徵,
金是圓角;
木的圓角剷平為五個平直的邊;
水是三個彎角,形同水波;
火是多個反曲線組成,形有如燃燒之火焰;
土則上方削成一直線,有「一字型」和「凸字型」兩種樣式。
真實模樣,可見註3,墾丁青年活動中心的「馬背」之照片。

有些馬背下有圖案,有其寓意。比如下圖(註4)有蝙蝠和雲頭,象徵:「福運」。


存在一種解釋,說這五種與職業有關,
「商人喜金,工人喜木,農人喜水,官人喜火,地主喜土。」我覺得,僅供參考吧。
此外,有人講"土形馬背"很像墓碑,台灣人以為不祥,因此,多數出現在金門縣。



-------------------------------------------------------------
註1:
1. 維基百科:馬背 (圖形來源)
 由於土形遠看像墓碑,故臺灣民宅極少使用,
 僅有金門縣、苗栗縣後龍鎮及臺中市大甲區一帶的廟宇或祠堂較常見,且裝飾相當簡單。
2. 早期馬背:五行馬背


註2:維基百科:螭吻 (圖形來源)
又叫鴟尾、鴟吻。


註3:遊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的各式山牆 (下圖來源)



註4:
1. 金門閩南式古厝 介紹
2. 與1同一網頁:馬背脊 (圖片出處)
3. 複製2, 陽宅 - 馬背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