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繫辭上》8.8(註1):
其二是「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兩句的搭配。
我認為沒有。任誰背著物品坐豪華車,皆會讓人以為有貴重之物的機率很高。
其次,背起來這舉動可以說是「收藏財物不謹慎」嗎?
應該叫「招搖」吧! 因此,上面的白話,呵呵。
正如君主傲慢而臣屬又橫暴,當然人民為盜寇而侵犯國家也就必然產生。
我以為(個人愚見,哈哈),重點在三個地方:
(1)"小人而乘君子之器"
(2)"上慢下暴"的「上下」
(3)"上慢下暴"的「慢」和"慢藏誨盜"的「慢」
(3)上慢下暴"的「慢」和"慢藏誨盜"的「慢」
參照最前面說過慢有三種解釋,如果翻作"驕傲",上下文便能通順。
所以,「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的白話可翻成:
註6:微文庫: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字面意思就是說:你收藏很多很多的東西,其實就是為了引賊的;
你把自己打扮的很漂亮,其實就是為了招流氓。...
“慢藏誨盜,冶容誨淫”這句話講得很深刻,其實道理很淺顯。
像三國的楊修就是嘚瑟死的,楊修不“恃”他自己的“才”,
曹操也不會把他殺死,這就是楊修帶給我們的教訓。
子曰:
「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
負也者,小人之事也。
乘也者,君子之器也。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
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當中的"易說",是《周易》下經的「解」卦第三爻(註2):「負且乘,致寇至。」
此段文,我的興趣在「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兩句,特別是「慢藏誨盜」。
我覺得目前多數(含教育國語辭典)對它的解釋,說不太通,
反倒是我在大學所讀的,比較合理,故寫此文,談談我這麼說的理由。
先說「慢藏誨盜」普遍的講解:
如教育部國語辭典:
收藏財物不謹慎,以致引起盜賊偷竊。
和中華成語/慢藏誨盜(註3):
慢藏:收藏不慎;誨:教導。收藏財物不慎,等於誘人偷竊。
然而,我的疑惑是,同樣在教育部國語辭典,
「慢」字有(1)怠惰;(2)驕傲、不禮貌;(3)速度低、不快的意思,
就是沒有"不謹慎"的意思,並且,這三種意思也很難跟"不謹慎"差不多。
這是其一。
假設按慢藏誨盜的「普遍講解」,白話則是:
收藏財物不謹慎,以致引起別人起盜賊偷竊;
打扮妖媚,以致引起別人作姦淫的事。
打扮妖媚,以致引起別人作姦淫的事。
前者講"有作(藏財物)卻作得不夠謹慎小心",後者"太過於暴露",兩者結果皆是招人犯罪。
或許很多人覺得兩句(慢藏誨盜,冶容誨淫)連著沒不妥,
但它們一個是"內收"、一個是"外放",我感到有一點點不相稱。
但它們一個是"內收"、一個是"外放",我感到有一點點不相稱。
其三是上下文。
1. 「慢藏誨盜,冶容誨淫」的源頭:《周易》解卦的第三爻(註4),
我引用多數人的理解:
原文:
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
象曰:負且乘,亦可醜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白話:
經文意思是:
本來是背負東西的窮人卻乘坐在豪華的馬車上,
所以招來賊寇,守正道也有憂吝。
象辭意思是:
本來是背負東西的窮人卻乘坐在豪華的馬車上,
這是件醜事(君子才可乘車),自己的行為招來賊寇,又能怨誰呢?
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
象曰:負且乘,亦可醜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白話:
經文意思是:
本來是背負東西的窮人卻乘坐在豪華的馬車上,
所以招來賊寇,守正道也有憂吝。
象辭意思是:
本來是背負東西的窮人卻乘坐在豪華的馬車上,
這是件醜事(君子才可乘車),自己的行為招來賊寇,又能怨誰呢?
有個易經的邏輯得曉得:第一爻、第三爻、第五爻的位子應該要陽爻,
但是,解卦的第三爻是陰爻居之,
所以,就被說成"小人居君子"之位,負(背貨物)=小人(或窮人);乘(有車)=君子。
再來,說它顯示的狀態:
一個背著東西的人,作在(春秋時代)豪華的車上,於是,便被搶劫了。
我想問:
此情境條件下被搶,跟是君子或小人(身分對不對)有關係嗎?我認為沒有。任誰背著物品坐豪華車,皆會讓人以為有貴重之物的機率很高。
其次,背起來這舉動可以說是「收藏財物不謹慎」嗎?
應該叫「招搖」吧! 因此,上面的白話,呵呵。
2. 《繫辭上》8.8,
子曰:
「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
負也者,小人之事也。
乘也者,君子之器也。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
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我找到白話翻譯的兩版本(註5):
版本一:
孔子說:易經的作者難道知道「盜」的起由或動機嗎?(依下文,是知道的)
易經的「解卦」六三爻之爻辭說,
背負著財物的人同時又乘座車輛,這代表極為富有,勢必招引強盜的來臨。
為什麼說強盜會搶劫這種人?
易經的「解卦」六三爻之爻辭說,
背負著財物的人同時又乘座車輛,這代表極為富有,勢必招引強盜的來臨。
為什麼說強盜會搶劫這種人?
因為背負財物的人身份是低賤的,
而乘坐車輛的人則是高責的代表,身份相互不對稱,當然強盜就要奪取了,
正如君主傲慢而臣屬又橫暴,當然人民為盜寇而侵犯國家也就必然產生。
而乘坐車輛的人則是高責的代表,身份相互不對稱,當然強盜就要奪取了,
正如君主傲慢而臣屬又橫暴,當然人民為盜寇而侵犯國家也就必然產生。
財物不隱密的收藏好,間接是鼓勵、教唆強盜、賊寇來劫竊了!
而容貌妖艷姣好若不要求自己行為正當合規矩,則間接在鼓動、教唆別人淫亂。
易經之所以說「負其乘。致寇至」就是說強盜賊寇其實乃是自己招引來的。
而容貌妖艷姣好若不要求自己行為正當合規矩,則間接在鼓動、教唆別人淫亂。
易經之所以說「負其乘。致寇至」就是說強盜賊寇其實乃是自己招引來的。
版本二:
孔子說:「《易經》的作者,真是採知盜賊禍亂產生的原因啊!」
如解卦六三爻辭上所謂:
「背上肩著重物,而且又高坐在車騎之上,招搖過市,這樣是會招惹盜匪來搶奪的啊!」
背上肩著重物,這是小民為小利而謀生之事,
所乘的車騎,這是君子為公務而運用的名器。
現在小人不務本業而乘君子的車騎以誇耀於人,這樣便會引起別人搶奪之心。
小人在上位而褻瀆名器,而在下位的人又暴虐無法,這樣就會引起爭奪的禍害。
所以若不能小心的保藏名器,便會使人起盜心!
過份的講究外在的裝扮,便會引人起淫心。
《易經》所謂「負且乘,致寇至」,正是說明本身不夠慎密,是招盜致亂的主因。
版本一翻譯的「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
因為背負財物的人身份是低賤的,
而乘坐車輛的人則是高責的代表,身份相互不對稱,當然強盜就要奪取了,正如君主傲慢而臣屬又橫暴,當然人民為盜寇而侵犯國家也就必然產生。
它說:小人坐君子車理應被搶就很詭異了,
後推導到「如同君主傲慢、臣屬橫暴...」,完全前言不搭後語!
而版本二翻譯的就稍稍通順些,至少它前文已點到"招搖過市",但我仍不滿意。
(1)"小人而乘君子之器"
(2)"上慢下暴"的「上下」
(3)"上慢下暴"的「慢」和"慢藏誨盜"的「慢」
(1)既然前面說,搬東西是小人的事。
後面的"小人而乘君子之器",
除了原意是"搬東西的人坐在華麗的車"外,亦能說成:搬運工坐在華麗的車上。
這邏輯若對的話,人們就會猜:
搬運工不會平白無故坐在華麗的車,除非上面載東西或正在搬東西吧!
被盜賊盯上就不意外了。
(2)上下,要怎麼解釋呢?
習慣解釋成上位者(君)和下位者(臣民)。
可是,為什麼不能解釋成乘上和乘下呢?即車上坐的人和車子下瞧的人。
參照最前面說過慢有三種解釋,如果翻作"驕傲",上下文便能通順。
所以,「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的白話可翻成:
車上的人收藏物為傲(傲表現在"招搖"上),車下的橫暴,
一個是有東西可搶,一個是能搶,引起爭奪的禍害。
一個是有東西可搶,一個是能搶,引起爭奪的禍害。
而「慢藏誨盜,冶容誨淫」的白話可翻成:
以收藏物為傲,炫富的人,引別人起盜行;打扮妖媚,引別人作姦淫。
如此,兩句全錯在"暴露太多,外放過度"了。
基於前說的三點,慢藏誨盜"的「慢」最應當譯成"驕傲",意近於方言的「嘚瑟」(註6)。
此正是我從前所知所識。
------------------------------
註1:《繫辭上》8.8
註2:《䷧解》六三
註3:中華成語/慢藏誨盜
註5:
1. 每日頭條:《易經》繫辭傳上傳:第八章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
2. 易經繫辭傳白話註解1. 每日頭條:《易經》繫辭傳上傳:第八章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
字面意思就是說:你收藏很多很多的東西,其實就是為了引賊的;
你把自己打扮的很漂亮,其實就是為了招流氓。...
“慢藏誨盜,冶容誨淫”這句話講得很深刻,其實道理很淺顯。
像三國的楊修就是嘚瑟死的,楊修不“恃”他自己的“才”,
曹操也不會把他殺死,這就是楊修帶給我們的教訓。
解釋的很好。
回覆刪除可是看到後面跟我看的意思不一樣。
我私底下認為慢的意思是“輕視、粗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國之患也。)
誨的意思是“教導循誘” (詩經:飲之食之,教之誨之...)
至於上慢下暴,(暴,疾有所趣也。)
毛詩序:「《緜蠻》,微臣刺亂也。大臣不用仁心,遺忘微賤,不肯飲食教載之,故作是詩也。」
自己疏忽錢財露白引得盜賊搶奪。
冶容誨淫。女為悅己者容,她是為了她的愛人而打扮,不是為了別人,但是別人起了淫心自箱情願。這句應該是用來諷諫的。
只要能解釋通順就好,我能接受不同的看法。
刪除就像有人說「賢賢易色」的「色」,要和「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的「色」同義。
這種與主流意見相異的(正規考試,最好別這樣寫),我也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