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看到一個影片(註1),
演的是清朝一名清官俞鴻圖(註1)被腰斬的故事(註2)。
出處是《清朝野史大觀》卷五<腰斬之慘>(註3)。
與正史相比,人名、事件、結局是真的,
與正史相比,人名、事件、結局是真的,
但稗官野史加工許多細節,讓人感覺十分戲劇化。
我是按《清朝野史大觀》的內容講,所以別較真,
至於事實,可參考維基或維基提的《清實錄雍正朝實錄》。
此事在薛福成《庸盒筆記》(註4)還有一小段後續。
清雍正年間,俞鴻圖擔任河南學政,行事慎密,操守清廉。
每當舉辦科舉考試時,就令人查封大門,不得擅自出入,
並將手下分成內、外兩班巡邏,禁絕有人傳遞訊息來作弊。
然而,日防夜防,家賊難防,家裡的妾跟僕人裡應外合,竊試題向考生販賣。
妾於內偷到考題,就將它貼在俞鴻圖的衣服後面,
等到俞鴻圖出門,僕人於外再將考題從他後背取下。
如是一次次把題目偷渡出去賣,俞鴻圖卻沒絲毫覺察。
久而久之,考取的人越來越多是庸碌之才,百姓們議論紛紛,
一傳十,十傳百,傳至言官,言官便向朝廷彈劾他。
經密查,鬻題屬實,
雍正帝派鄒升恆取代俞鴻圖職務,並將俞鴻圖處以腰斬,鄒升恆為監斬官。
鄒升恆雖是俞鴻圖的兒女親家,但懼怕皇威,不敢走漏消息。
直到俞鴻圖送往刑場,他才獲知裁判。
臨刑前,劊子手向俞鴻圖索取規費。
給錢,就俐落一刀,痛快死去。不給錢,就故意凌遲,嚐嚐生不如死。俞鴻圖不願。
被斬成兩段的俞鴻圖,在地上痛得在地上打滾,
一傳十,十傳百,傳至言官,言官便向朝廷彈劾他。
經密查,鬻題屬實,
雍正帝派鄒升恆取代俞鴻圖職務,並將俞鴻圖處以腰斬,鄒升恆為監斬官。
鄒升恆雖是俞鴻圖的兒女親家,但懼怕皇威,不敢走漏消息。
直到俞鴻圖送往刑場,他才獲知裁判。
臨刑前,劊子手向俞鴻圖索取規費。
給錢,就俐落一刀,痛快死去。不給錢,就故意凌遲,嚐嚐生不如死。俞鴻圖不願。
被斬成兩段的俞鴻圖,在地上痛得在地上打滾,
並手指蘸血為墨,連寫了七個「慘」字。(比吳孟達還慘)
其哀嚎痛不欲生的情境,慘不忍睹。
鄒升恆向雍正帝據實陳報行刑所見,皇帝心生惻隱,自此廢除腰斬。
俞鴻圖也就成為清皇朝最後一個腰斬的刑犯。
此事在薛福成《庸盒筆記》(註4)還有一小段後續。
薛福寫道:
「俞鴻圖的房子在他死後拍賣,住過的人多數氣運不順,到現在已經轉手七八次。
前年,屋主某君在浴室,突然看到半截血人滾出,嚇得當場暈死過去,
可見得俞鴻圖含恨化為厲鬼,怨氣至今未散。」
前年,屋主某君在浴室,突然看到半截血人滾出,嚇得當場暈死過去,
可見得俞鴻圖含恨化為厲鬼,怨氣至今未散。」
腰斬確定為實,但寫七慘字之事,並無正史佐證,或許是真,或許是假。
而後面靈異事件,就任君想像~
--------------------
註1:他被誣陷而遭腰斬,行刑時寫下七個字,雍正看後立刻廢除酷刑...!
註2:維基百科:俞鴻圖
註3:《清朝野史大觀》卷五《腰斬之慘》
雍正年間俞君督學閩中,關防頗嚴,操守亦慎。
每扃試之日,戒其僕從分值內外,毋得擅自出入,將以絕傳遞之弊。
乃其妾與僕勾通,作奸犯科。
每傳遞之文,即貼在俞君背後補褂之上,僕役輕往揭取,授之試士,而俞君不覺也。
久之,考取益濫,遠近大嘩,為言路所彈劾。
上遣侍講學士鄒升恆往代其任,並令將俞君腰斬。
鄒君即為監斬官。而鄒君與俞君本兒女姻親,以懾於天威,不敢漏洩。
俞君倉猝受刑,及赴市,方知之。
劊子手於腰斬之犯,向索規費,得費則可令其速死,不得則故令其遲死。
俞君既斬為兩段,在地亂滾,且以手自染其血,連書七慘字。
其宛轉求死之狀,令人目不忍睹。鄒君據實奏陳,上亦為之惻然,遂命封刀。
從此,除腰斬之刑者,蓋自俞君止也。
註4:《庸盒筆記卷之三》
俞君既死,其宅鬻於他人,居之者多不利,至今已七八易主矣。
--------------------
註1:他被誣陷而遭腰斬,行刑時寫下七個字,雍正看後立刻廢除酷刑...!
註2:維基百科:俞鴻圖
註3:《清朝野史大觀》卷五《腰斬之慘》
雍正年間俞君督學閩中,關防頗嚴,操守亦慎。
每扃試之日,戒其僕從分值內外,毋得擅自出入,將以絕傳遞之弊。
乃其妾與僕勾通,作奸犯科。
每傳遞之文,即貼在俞君背後補褂之上,僕役輕往揭取,授之試士,而俞君不覺也。
久之,考取益濫,遠近大嘩,為言路所彈劾。
上遣侍講學士鄒升恆往代其任,並令將俞君腰斬。
鄒君即為監斬官。而鄒君與俞君本兒女姻親,以懾於天威,不敢漏洩。
俞君倉猝受刑,及赴市,方知之。
劊子手於腰斬之犯,向索規費,得費則可令其速死,不得則故令其遲死。
俞君既斬為兩段,在地亂滾,且以手自染其血,連書七慘字。
其宛轉求死之狀,令人目不忍睹。鄒君據實奏陳,上亦為之惻然,遂命封刀。
從此,除腰斬之刑者,蓋自俞君止也。
註4:《庸盒筆記卷之三》
俞君既死,其宅鬻於他人,居之者多不利,至今已七八易主矣。
前歲,宅主某君正在浴室,忽見半段血人滾出,一驚而絕。其厲氣之未散,可知矣。」
父老之言蓋如此。
夫傳聞之說,能否翔實無誤,固未可知.
然其鬼往往見形,且居之者皆不昌,則餘固聞之已熟,殆非虛語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