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朝鮮)和美國現在關係劍拔弩張,戰事一觸即發。
可是,看是這兩國的戰爭,南韓也會是當事者,畢竟國土緊挨在旁。
新聞報導就說:目前南韓民眾在囤食物(註1)、以防萬一。
黃金肯定不是拿來吃的(廢話),
是要在戰爭時,鈔票錢幣喪失價值或領不到錢,來購買物資。
那就可能退回到像中國宋朝以後(註2),老百姓把貴金屬作貨幣的處境了。
差別是,當時中國以銀子,假如開戰,南韓用黃金。
古時,貴金屬怎麼當錢交易呢?
中國的銀礦是稀缺(註3),交易生活一般物品,
剪刀,是把銀錠絞成大小不等的銀塊,按價格付同值重量的銀子。
銅鈴,裡面裝著蠟塊,用來收集剪下來的銀屑。
當銀屑積累到一定量時,再把蠟塊熔化,就可以回收銀子。
我想黃金的用法也類似吧,延展性高,更需要剛剪。
-------------------------------------
註1:感受北韓威脅 南韓民眾增購糧食黃金
註2:
(1)維基百科:銀本位
銀錠的使用可以遠溯到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民眾的日常交易更通用銅錢。
直至宋代(公元960-1280)之前,銀兩主要是一種累積財富的貴金屬,並不具有貨幣職能。
唐代一兩銀大約等於一貫錢,即一千文錢的價值。
自宋代開始,銅錢是日常最流通的貨幣,但銀錠亦用於大額交易,
北宋初年,一兩銀等於一貫錢,即約七百七十文錢的價值,
到了南宋末年,一兩銀等於三貫錢的價值。
1024年開始,宋朝開始發行銀票,可以在錢莊兌換銀兩,是全世界第一個國家使用紙幣。
(2) 古代怎麼花銀子?
白銀真正大行其道,作為日常交流的貨幣進入社會日常生活,是到了南宋。
註3:古代白銀產量很低,那麼遍及中國大地的白銀從哪裡來的呢?
明朝主要銀子來自於日本(石見銀山)、南美。
註4:維基百科:Fernand Braudel《15-18世紀物質文明經濟資本主義》:
簡體版:第一卷Page 538
繁體版:第一卷Page 453
可是,看是這兩國的戰爭,南韓也會是當事者,畢竟國土緊挨在旁。
新聞報導就說:目前南韓民眾在囤食物(註1)、以防萬一。
黃金肯定不是拿來吃的(廢話),
是要在戰爭時,鈔票錢幣喪失價值或領不到錢,來購買物資。
那就可能退回到像中國宋朝以後(註2),老百姓把貴金屬作貨幣的處境了。
差別是,當時中國以銀子,假如開戰,南韓用黃金。
古時,貴金屬怎麼當錢交易呢?
中國的銀礦是稀缺(註3),交易生活一般物品,
單位不會上升到"兩",而是一塊塊的碎銀。
所以,人們出門買賣,除了銀錠,會帶把剪刀和銅鈴(註4)。
所以,人們出門買賣,除了銀錠,會帶把剪刀和銅鈴(註4)。
剪刀,是把銀錠絞成大小不等的銀塊,按價格付同值重量的銀子。
銅鈴,裡面裝著蠟塊,用來收集剪下來的銀屑。
當銀屑積累到一定量時,再把蠟塊熔化,就可以回收銀子。
我想黃金的用法也類似吧,延展性高,更需要剛剪。
當然,我們不愿見斬刈殺伐、生靈塗炭,希望戰事還是別發生吧。
-------------------------------------
註1:感受北韓威脅 南韓民眾增購糧食黃金
註2:
(1)維基百科:銀本位
銀錠的使用可以遠溯到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民眾的日常交易更通用銅錢。
直至宋代(公元960-1280)之前,銀兩主要是一種累積財富的貴金屬,並不具有貨幣職能。
唐代一兩銀大約等於一貫錢,即一千文錢的價值。
自宋代開始,銅錢是日常最流通的貨幣,但銀錠亦用於大額交易,
北宋初年,一兩銀等於一貫錢,即約七百七十文錢的價值,
到了南宋末年,一兩銀等於三貫錢的價值。
1024年開始,宋朝開始發行銀票,可以在錢莊兌換銀兩,是全世界第一個國家使用紙幣。
(2) 古代怎麼花銀子?
白銀真正大行其道,作為日常交流的貨幣進入社會日常生活,是到了南宋。
註3:古代白銀產量很低,那麼遍及中國大地的白銀從哪裡來的呢?
明朝主要銀子來自於日本(石見銀山)、南美。
註4:維基百科:Fernand Braudel《15-18世紀物質文明經濟資本主義》:
簡體版:第一卷Page 538
繁體版:第一卷Page 453
(1)明朝在最輝煌的時候,毀了自己?
(粉紅字是引用《15-18世紀物質文明經濟資本主義》)
清初學者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說,為方便交易,「雖窮鄉僻壤,亦有銀秤」。
這在從歐洲來的傳教士的記載中也可以證實。
明末,一位名叫拉斯戈台斯(Las Cortes)的神父記錄下了以下這樣的細節。
他說:
「每個中國人在購買東西時都會隨身帶著一把鋼剪,
根據貨物的價格把銀錠絞成大小不等的銀塊,再用戥子稱出小銀塊的重量。
人們在做這件事情時非常熟練,如果需要二錢銀子或者五釐銀子,
他們往往一次就能鑿下準確的重量。」
他還說:
「在中國,連孩子們都會估量銀錠的重量和成色。
人們會隨身帶著一個類似銅鈴的東西,裡面裝著蠟塊,用來收集剪下來的銀屑。
當銀屑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人們把蠟塊熔化,就可以回收銀子。」
...
白銀在全世界遊盪,直至流入中國。它留在那裡,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
(2) 古人出門帶銀子需要找零的時候如何處理?
拉斯戈台斯神父(Las Cortes一六二六年)記下相同的情節,
所有中國人使用這一古怪的支付手段的熟練程度同樣使他驚詫。
他說,中國的童稚都會估計銀錠的重量及成色。
中國人在腰帶上系一個類似銅鈴一樣的東西,裡面裝有蠟塊,用於收集鉸下來的銀屑。
銀屑積到一定數量,只要熔化蠟塊便能回收銀子。
(3)知乎:古人出門帶銀子需要找零的時候如何處理?
金庸《鹿鼎記》:
他放下毛筆,取過一把剪銀子的剪刀,將剪刀輕輕放在小郡主左頰,
喝道:“你再不睜眼,我要刻花了!我先刻烏龜,肥豬可不忙刻。”
李然犀《清末天津“錢鬼子”揭秘》
欲知裡面是否有鉛或銅,勢必用剪銀子的大夾剪斷開,才能得明真相。
當年各銀錢號都有這種東西,任憑一個五十兩的“整寶”銀錠,
放在夾剪裡,用屁股一坐即能把元寶夾成兩半。
(粉紅字是引用《15-18世紀物質文明經濟資本主義》)
清初學者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說,為方便交易,「雖窮鄉僻壤,亦有銀秤」。
這在從歐洲來的傳教士的記載中也可以證實。
明末,一位名叫拉斯戈台斯(Las Cortes)的神父記錄下了以下這樣的細節。
他說:
「每個中國人在購買東西時都會隨身帶著一把鋼剪,
根據貨物的價格把銀錠絞成大小不等的銀塊,再用戥子稱出小銀塊的重量。
人們在做這件事情時非常熟練,如果需要二錢銀子或者五釐銀子,
他們往往一次就能鑿下準確的重量。」
他還說:
「在中國,連孩子們都會估量銀錠的重量和成色。
人們會隨身帶著一個類似銅鈴的東西,裡面裝著蠟塊,用來收集剪下來的銀屑。
當銀屑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人們把蠟塊熔化,就可以回收銀子。」
...
白銀在全世界遊盪,直至流入中國。它留在那裡,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
(2) 古人出門帶銀子需要找零的時候如何處理?
拉斯戈台斯神父(Las Cortes一六二六年)記下相同的情節,
所有中國人使用這一古怪的支付手段的熟練程度同樣使他驚詫。
他說,中國的童稚都會估計銀錠的重量及成色。
中國人在腰帶上系一個類似銅鈴一樣的東西,裡面裝有蠟塊,用於收集鉸下來的銀屑。
銀屑積到一定數量,只要熔化蠟塊便能回收銀子。
(3)知乎:古人出門帶銀子需要找零的時候如何處理?
金庸《鹿鼎記》:
他放下毛筆,取過一把剪銀子的剪刀,將剪刀輕輕放在小郡主左頰,
喝道:“你再不睜眼,我要刻花了!我先刻烏龜,肥豬可不忙刻。”
李然犀《清末天津“錢鬼子”揭秘》
欲知裡面是否有鉛或銅,勢必用剪銀子的大夾剪斷開,才能得明真相。
當年各銀錢號都有這種東西,任憑一個五十兩的“整寶”銀錠,
放在夾剪裡,用屁股一坐即能把元寶夾成兩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