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中國稱現在日本為倭國,從光武帝賜的「漢委奴國王印」(註1)可知,
當時日本人也依此自謂,然而,為什麼之後變成是大和國,和自稱大和民族呢?
「大」,按照明人朱國禎《涌幢小品》卷二「國號」條所言(註2),
乃是臣子或外國使者對國家的尊稱之詞。
所以古時日本,他們(臣下)也會自稱為自己是大倭國。
直到約八世紀中葉,才從「大倭國」改名為「大和國」(註3)。
那為什麼要用「和」字呢?
在西元七世紀,推古天皇時(592年12月8日至628年3月7日),
聖德太子(註4,推古天皇是他姑姑)遣使到中國,學習唐朝典章制度。
這批人歸國後,太子以其所學成果,訂定出新國策、推行新政。
諸如憲法十七條,冠位十二階、曆法、國史編修、使用天皇名號、興隆佛教等。
而憲法十七條(註5),第一條開宗明義就寫:以和爲貴、無忤爲宗。
日後國名便本於此,更名成「和」了。
--------
註1:維基百科:漢委奴國王印
註2:
(1)維基百科:唐朝
(2)《湧幢小品》卷二
國號上加大字。始於胡元。我朝因之。蓋返左袵之舊。自合如此。且以別於小明王也。
當時日本人也依此自謂,然而,為什麼之後變成是大和國,和自稱大和民族呢?
「大」,按照明人朱國禎《涌幢小品》卷二「國號」條所言(註2),
乃是臣子或外國使者對國家的尊稱之詞。
所以古時日本,他們(臣下)也會自稱為自己是大倭國。
直到約八世紀中葉,才從「大倭國」改名為「大和國」(註3)。
那為什麼要用「和」字呢?
在西元七世紀,推古天皇時(592年12月8日至628年3月7日),
聖德太子(註4,推古天皇是他姑姑)遣使到中國,學習唐朝典章制度。
這批人歸國後,太子以其所學成果,訂定出新國策、推行新政。
諸如憲法十七條,冠位十二階、曆法、國史編修、使用天皇名號、興隆佛教等。
而憲法十七條(註5),第一條開宗明義就寫:以和爲貴、無忤爲宗。
日後國名便本於此,更名成「和」了。
--------
註1:維基百科:漢委奴國王印
註2:
(1)維基百科:唐朝
(2)《湧幢小品》卷二
國號上加大字。始於胡元。我朝因之。蓋返左袵之舊。自合如此。且以別於小明王也。
其言大漢、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稱之詞。
近見新安刻歷祚考一書。於漢、唐、宋及司馬晉。皆加大字。失其初矣。
註3:日文維基百科:大和國
天平19年3月16日(747年4月29日)には元の「大倭」に改称。
その後、天平宝字元年(757年)頃から「大和」に定められたとされる。
註3:日文維基百科:大和國
天平19年3月16日(747年4月29日)には元の「大倭」に改称。
その後、天平宝字元年(757年)頃から「大和」に定められたとされ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