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5日 星期四

札記-哲思-我妹說:生死有命

我善意提醒我妹,每隔一年至兩年,至少健康檢查一次。
她答我:「只要活得不愧於人,生死有命。」
接著,她又說了一些抱怨跟令我覺得消極的話~

明明是叫她留意健康,這與愧不愧對人有何干係?
好似生病也是定數一樣,
那麼,命註定長壽的人吞食氰化物,是否身體機能就不會敗壞嗎?
孔子說過(出自《韓詩外傳.卷一》),
有三種死法,不能說是命(運)使然,是咎由自取。
「其中一個,就是起居沒調理、飲食沒節制、操勞過度的病死。」
因此,自己不注意健康,別怪到命運上面去。


*****
命數
我對於她的「生死有命」,很有意見。
我知道「死生有命」出自《論語.顏淵第十二》,
不可否認的,子夏這句話的「命」有定數之意,
但讀讀上下文:
「生死有定數,
 然而君子對事要兢兢業業而不犯過失,對人要恭恭敬敬而有禮貌....」
就可以感受處世積極之旨趣。

同樣的,在《論語.雍也》,
孔子握住生病中冉伯牛的手,說:
「是命該如此嗎?為什麼這個人(這麼好的人)會得這種病?
 為什麼這個人(這麼好的人)會得這種病!」,
孔子有曾這種對命數的哀嘆,
但是,縱觀孔子的一生棲棲惶惶,宣揚理念於列國之間,
這又是何等勤勉不倦,哪來消極呢?
而在《論語.述而》裡,
我們也能看到孔子說自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在在證明孔子身教、言教的孳孳向上。


*****
天命
命」此字,在儒家思想,亦有另一層涵義,
就是天命、天理、為人之道,而人當為的,就是順應天命。

引孟子的話(出自《孟子.盡心》)來說:
「充分發揮心念,就能知曉人的本性。能知本性,便可得知天命。  
 保持靈明心念、涵養自己的本性,這就是侍奉天命(或稱順應天命)。  
 短命或長壽都一樣,一心一意地修養以等待命數,這就是安身立命之道。」
(我非常喜歡原文的「夭壽不二」)

為何我要引用孟子的話呢?
這是因為我妹說「無愧於人」,
讓我想起一樣是孟子所說的話(出自《孟子.盡心》),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是君子三種快樂之一。」
但這不與孟子對命的態度有所衝突,
他居易俟(天)命的盡心盡力,值得我們學習。



---------------------
參考資料:

1. 《韓詩外傳.卷一》:『
哀公問孔子曰:「有智壽乎?」孔子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居處不理,飲食不節,勞過者,病共殺之。居下而好干上,嗜慾不厭,求索不止者,刑共殺之。少以敵眾,弱以侮強,忿不量力者,兵共殺之。故有三死而非命者,自取之也。」《詩》云:「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2. 《論語顏淵第十二》:『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3. 《論語.雍也第六》:『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4. 《論語.雍也第七》:『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5. 《論語.雍也第七》:『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6. 《孟子.盡心》:『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7.《韓詩外傳今註今譯》(​​漢)韓嬰.賴炎元註譯 商務書局 Page 006

8.《孟子今註今譯》史次耘註譯 商務書局 Page 346

9. 羅光《中國哲學思想史》Page 243

網路資訊
11. http://ctext.org/text.pl?node=39647&if=gb&show=parallel
12.韓詩外傳.卷一 : http://ctext.org/han-shi-wai-zhuan/juan-yi/zh
13.論語顏淵:http://ctext.org/analects/yan-yuan/zh
14.論語.雍也:http://ctext.org/analects/yong-ye/zh
15.論語.述而:http://ctext.org/analects/shu-er/zh
16.孟子.盡心:http://ctext.org/mengzi/jin-xin-i/zh
17.羅光全書:http://lib.fju.edu.tw/lokaung/lokaung.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