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中史_(明)張九四、張士誠和明朝文字獄

元朝末年,起義抗元的群雄中,有一人,原名張九四,之後作張士誠。
據說,他改名字這件事,與後來明朝興起文字獄有關。

 
先說為什麼他名字是九四,如此奇怪。
依照清人俞樾《春在堂隨筆》(註1),九四、即九十四,很有可能是他父母年紀的總和。
書中說:
元朝的制度(元史上沒記載),沒有任過官職的庶民,不可以"取名"(只有姓),
只能以(1)家族中排行第幾,或(2)父母年紀的總和,兩數字擇一作為名字。

舉個"(1)家族中排行第幾"的例子,
大家很熟悉的韓愈<祭十二郎文>,他侄兒在堂兄弟間排行十二。
所以,韓愈稱之十二郎。如果生在明朝,他的名字就會變成「韓十二」。

再舉個(2)"父母年紀的總和"的例子,出自《春在堂隨筆》。
孩子出生時,父親23,母親22,
23+22=45,它名字就該是四五或五九。
為什麼是五九?因為5X9=45。
如此,也可推測出朱元璋為何叫朱重八了,重八=88或64。


再來說,張九四怎麼變張士誠(註2)。
某天,幫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將不滿他得天下、當皇帝後,重文抑武,請他給個說法。
朱元璋說:「打天下以武官,治天下以文官,這事沒偏頗之處。」

武將回:
「可是文人仗著讀書得多,耍文字的小聰明,譏訕別人。
 就像張九四,他對厚待文人,文人怎麼報答他呢?
 勸張九四:『你的名字不好聽,幫你取一個文雅名字,士誠,你覺得如何?』,
 張九四因而易名張士誠。」

朱元璋說:「士誠,這名字美呀(哪不妥?)」

武將回:
「陛下,難道不知道《孟子》中有"士誠,小人也"的句子嗎?文人變著法玩弄張九四!」
(註3,古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士誠小人也」是斷句問題,
 原文的標點應該是:尹士聞之曰:「士,誠小人也。」
 白話翻譯:尹士聽到後說:「我,真是個小人啊。」)

從此,朱元璋讀大臣們的奏章敏感了起來,
動不動就懷疑是否暗藏類似"士誠"的文句,明朝的文字獄就由這開端。




---------------------------------------------------------------------
註1:
1. 百度:祖父朱初一老爹朱五四长兄朱重五,朱元璋一家取名为何如此奇葩?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沒成為“朱元璋”之前,有個很搞笑的名字,叫“朱重八”。
更搞笑的是,老朱家的祖上取名也沒離開數字:
高祖朱六百、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老爹朱五四。

朱元璋一家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奇葩的取名呢?
有人認為,那是因為在元代漢人平民是沒有姓名權的,只能以數字作為姓名。
這個說法最初來源於俞樾的《春在堂隨筆中》所記載的
“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齒合計為名》。”
“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地位低下的人,不應該有名字。
§我先讀到這個,後來才查《春在堂隨筆》§
徐誠庵大令為餘言: “向見吾邑蔡氏家譜, 有前輩書小字一行, 云:
 ‘先制: 庶民無職者,不許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齒合計為名。 
’此制於 《元史》 無徵,然證以明高皇所稱其兄之名,正是如此。
其為元時令甲無疑矣。見在紹興鄉間,頗有以數目字為名者。
如夫年二十四,婦年二十二,合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
夫年二十三,婦年二十二,合為四十五,生子或名為五九,五九四十五也。 
” 以上並徐君說。餘考明勳臣,
開平王常遇春,曾祖四三,祖重五,父六六;
東甌王湯和,曾祖五一,祖六一,父七一,亦以數目字為名。


註2:
1. 廿二史劄記 -> 卷三十二明史
案是時文字之禍,起於一言,
時帝意右文(則抑武也),諸勛臣不平,上語之日「世亂用武,世治宜文,非偏也。」
諸臣曰「但文人善譏訕,如張九四厚禮文儒,及請撰名,則曰士誠。」
上曰「此名亦美。」曰「孟子有士誠小人也之句,彼安知之?」
上由此覽天下章奏,動生疑忌,而文字之禍起云。


2. 每日頭條:因為張士誠,朱元璋仇視部分文人
朱元璋聽後,害怕自己會像張士誠一樣被人拐彎罵了還不知情(其實任何人都會這麼想),
於是從那以後,變得敏感起來,明朝文字獄也拉開了序幕…


○原文:
孟子去齊,尹士語人曰:
「不識王之不可以為湯、武,則是不明也;識其不可,然且至,則是干澤也。
 千里而見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後出晝,是何濡滯也!士則滋不悅。」

高子以告。曰:
「夫尹士惡知予哉!千里而見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豈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
 予三宿而出晝,於予心猶以為速;王庶幾改之。王如改諸,則必反予。
 夫出晝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後浩然有歸志。予雖然,豈舍王哉?
 王由足用為善;王如用予,則豈徒齊民安,天下之民舉安。王庶幾改之,予日望之。
 予豈若是小丈夫然哉?諫於其君而不受,則怒,悻悻然見於其面;
 去則窮日之力而後宿哉?」

尹士聞之曰:「士誠小人也!」

○白話翻譯:
孟子離開齊國,有個叫尹士的人就對別人說:
「不能識別"齊王是不可以成為商湯王和周武王",就是不明白世事;
 如果能識別其不可以,但是又來了,那就是想要求取國君的恩惠。
 行走了千里路來見齊王,得不到賞識所以又走了,
 在晝地住宿了三天才走,是何等的想長期滯留在齊國,我最不高興的就是這種人。」
高子把這個話告訴了孟子。孟子說:
「那個尹士怎麼能知道我呢?不遠千里來見齊王,是我的願望!
 不得賞識而離開,怎麼能是我希望的呢?我是無可奈何呀。
 我住了三天才離開晝地,在我心裡仍覺得快了,就是希望齊王能改變。
 齊王如果改變,那就會反過來找我。
 而我離開晝地,齊王沒有來追趕我,我這才產生回家的感想。
 我雖然這樣做,怎麼是捨去齊王呢?
 這是齊王遵照足用為善的原則,齊王如果使用我,
 我怎麼會只是讓齊國的人民能安居樂業?全天下的人民都可以安居樂業了。
 就是希望齊王能改變,我才每天盼望著。我難道像是一個目光短淺的小人嗎?
 向國君進諫言而不被接受,就發怒,怨恨失意的神色露在臉上,
 離開時就要拚命盡力後才住宿嗎?」

尹士聽說孟子這番話後,說:「我才是一個小人呀!」

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風俗_鳳冠的翠鳥羽毛

7月3日的【關鍵時刻】(註1)介紹明朝的鳳冠,
上頭的裝飾藍,不是顏料調配出來的,而是翠鳥的羽毛,取得手段相當殘忍。

來賓劉燦榮先生說:
(1)翠鳥有90多種,羽毛能用在飾品的,僅兩種品種。(查不到資料證實)
(2)適合的羽毛是雪青(色)、翠藍(色),翠鳥小,整身只28隻可用,
 故製作一頂鳳冠,有時要犧牲成千上萬隻翠鳥。
(3)要活體拔毛,才能保持顏色不褪(為何不拿剪刀剪?)。
(4)製作的工藝稱「點翠」(註2)...十分的繁瑣。

下圖是明朝萬曆皇帝定陵出土的鳳冠(註3),
由左到右分別是:六龍三鳳冠、三龍二鳳冠、九龍九鳳冠。
歷經四百年,顏色層次分明,鮮豔亮麗。

而下圖(註4)是翠鳥與首飾細部的圖片。

不經想問, 這場悲劇是從何時而起?


鳳冠的歷史
回溯歷史,鳳冠始於漢朝。
這是依據清代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註5)所說,
它對「鳳冠」描述,翻成白話:
鳳冠是古時婦人至尊貴之首飾。
 漢朝只有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太廟時,方會戴這有鳳凰的頭飾。
 漢後朝代,沿襲又加以改革,有九龍四鳳、九翬四鳳的后妃的鳳冠。
 明朝時,皇妃則是花釵鳳冠,而庶民婦女的出嫁衣冠,也可用鳳冠。
 但是,此鳳冠,非彼鳳冠
 (註6,依明朝律令,庶民婦女冠上不可有鳳凰,綴飾品也和皇家不同)
 不過是假借"鳳冠"之名來稱呼,相傳是明朝初年馬皇后特別的恩賜。
 非但如此,普通百姓結婚的當日,新郎新娘可以臨時照九品官服裝規格穿著(註7)。
 到了當朝(清朝),漢族依然沿用這規矩,
 不管出身的地位貴賤,女子嫁時,必用鳳冠霞帔,
 然而,跟明朝的用意不同,這麼做是為了表示她是妻,不是妾。

既然提到婚禮上的鳳冠,順道講一下新娘蓋頭(註8)。
它源自唐朝的冪䍦與帷帽,純粹避風遮塵用的,倒沒什麼禁忌之意。

徐珂說鳳冠最早於漢朝,應該是依據《後漢書.輿服下》(註9),
雖然文中沒有「鳳冠」這詞,卻有「鳳皇爵」和「一爵九華」。
爵,通「雀」,由此推想出關連。

我找到的資料裡,當前考古,最古老的鳳冠是隋朝陪葬品,
擁有者是蕭皇后(註10),於2013年出土,如下圖。

其次是唐朝公主李倕的,據說挖掘迄今,這是唐朝僅有的一件,如下圖(註11)。


宋朝的話,皇帝都採取薄葬,則要以圖畫為證(註12),如下圖。
左邊是昭憲杜太后,宋太祖、太宗的生母;右邊是宋真宗 章肅明獻劉皇后。


至於明朝,最開頭的照片就是。比對一下,便會發覺一個明顯差異!
自宋朝以後的鳳冠上才有鳳飾及鳥羽之藍!


鳳冠的組成元素
<蕭后的鳳冠上為何沒有鳳>(註10)這篇文章敘述歷朝鳳冠的組成元素:
漢代皇后首飾採用假結(髻)、步搖、簪珥模式,
 魏晉南北朝陸續增加鈿、博鬢,並將步搖改稱花樹
 隋唐在漢晉南北朝以來各朝制度的基礎上,
 確立了花樹、鈿、釵、博鬢的組合模式,並且以花樹、鈿的數目區分等級。
 宋明添飾龍鳳仙人,發展成極大型隆重的禮冠,
 但依然保存了花樹、鈿、博鬢的基本元素。一頂禮冠,歷代疊加,延續上千年。


將其歸納如下表: 
朝代
構成元素
假結(髻)、步搖、簪珥
魏晉南北朝
花樹、簪珥、鈿、博鬢
隋唐
花樹、釵、鈿、博鬢(花樹、鈿的數目區分等級)
宋明
花樹、釵、鈿、博鬢、龍、鳳、仙人

我覺得鳳冠的樣式、元素,讀這篇文章就足夠了,它已鉅細靡遺交代清楚。
只不過,我不曉得如何解釋「鳳凰爵」和「一爵九華」消失的事。


這幾個元素中,需要說明的是步搖(後來成花樹狀)和簪的差別
走路時,步搖的垂珠會搖動,但簪不會。下圖(註13)左邊是步搖,右邊是簪。



談到此,大致能猜想:
翠鳥很可能最早宋朝、最遲明朝就開始受苦。就不曉得現今結束了嗎?
2015年時,天津青年京劇團著名演員劉桂娟,
在微博上PO出多年前以12萬銀兩購買的行頭「點翠頭面」,
還說這是使用了80隻翠鳥的羽毛製成,結果遭到動保人士批評「殘忍、炫富」(註14)。

由於有些翠鳥已列入保護,及顧慮大眾觀感,
多多建議以染色的鵝毛,或其他素材代替翠鳥羽呀!



---------------------------------------------------------
註1:最美艷卻血腥的藍色!上萬隻翠鳥「活體拔毛」才能製成一件首飾! 關鍵時刻 20180702-2


註2:百度百科:點翠


註3:百度百科:鳳冠 (圖片來源)


註4:點翠:用活鳥羽毛製作的完美工藝,湛藍的色澤百年不變 (圖片來源)


註5:清稗類鈔/104
鳳冠為古時婦人至尊貴之首飾,
漢代惟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廟之首服,飾以鳳凰。
其後代有沿革,或九龍四鳳,或九翬四鳳,皆后妃之服。
明時,皇妃常服,花釵鳳冠。
其平民嫁女,亦有假用鳳冠者,相傳謂出於明初馬后之特典。
然《續通典》所載,則曰庶人婚嫁,但得假用九品服。
婦服花釵大袖,所謂鳳冠霞帔,於典制實無明文也。
至國朝,漢族尚沿用之,無論品官士庶,其子弟結婚時,
新婦必用鳳冠霞帔,以表示其為妻而非妾也。


註6:
1. 「鳳冠霞帔」的前世今生,本是貴族婦女禮服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圖片§

2. 互動百科:鳳冠霞帔
 鳳冠:古代貴族婦女所戴的禮冠。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
 鳳凰是萬鳥之王,
 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慶典,如婚禮上才戴;
 古代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

 霞帔:亦稱“ 霞披 ”、“ 披帛 ”,古代婦女的一種披肩服飾。
 以其形美艷麗如彩霞,故名“霞披”。
 披帛以一幅絲帛繞過肩背,交於胸前。
 宋以後定為命服,將它列入禮服行列之中,隨品級高低而不同,非恩賜不得服
 《事林廣記 ·服飾類》載:“晉永嘉中,制絳暈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
 ”明代始為命婦品級的服飾,發展成了霞帔,大領對襟是它的一大特點,
 所以又稱為對襟長袍,它的形狀宛如一條長長的彩色掛帶,
 每條霞帔寬三寸二分,長五尺七寸,
 服用時繞過脖頸,披掛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墜子。

 唐代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歌》中詠道:“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
 古代貴族婦女往往以鳳凰為冠飾。明制,皇后禮服的冠飾有九龍四鳳。
 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頂鳳冠,龍鳳數目各不相同。
 其中一頂為六龍三鳳,龍在頂兩端,口銜長串珠滴,似有戲鳳之意。
 正面有三隻展翅鳳凰。冠后下方有左右各三扇博鬢,展開後如同五彩繽紛的鳳尾。
 皇妃、公主、太子妃的鳳冠九翬四風。翬是有五彩的雉。
 一品至七品命婦的鳳冠沒有鳳,繡有不同數量的雉。

....明朝庶人女子在結婚時也可穿著鳳冠霞帔。
 §庶人鳳冠只是和皇族的鳳冠同名,但構成物不同,比如不可以有鳳凰§

 鳳冠是一種以金屬絲網爲胎,上綴點翠鳳凰,
 並掛有珠寶流蘇的禮冠早在秦漢時期,就已成爲太后、皇太后、皇后的規定服飾。
 明代鳳冠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後妃所戴,冠上除綴有鳳凰外,還有龍等裝飾。
 另一種是普通命婦所戴的彩冠,
 上面不綴龍鳳,僅綴珠翟、花釵,但習慣上也稱爲鳳冠
 

註7:
庶人冠服:明初,庶人婚,許假九品服。
《明史·服輿志》有記載:庶人的冠服:明初,庶人結婚,允許臨時穿用九品服。...
 老百姓女性的冠服:
 洪武三年(1370年)定制,士庶妻,首飾用銀鍍金,
 耳環用金珠,釧鐲用銀,服淺色團衫,用紵絲、綾羅、 紬絹。
 五年,令民間婦人禮服惟紫絁,不用金繡,袍衫止紫、綠、桃紅及諸淺淡顏色,
 不許用大紅、鴉青、黃色,帶用藍絹布。
 都只是規定了衣料與顏色,沒有規定已婚庶民婦女的著裝款式,
 但是規定了未婚少女,即“ 女子在室者,作三小髻,金釵,珠頭閟窄袖褙子” 。
 婢女、使女,則高頂髻,絹布狹領長襖,長裙。


註8:維基百科:蓋頭
蓋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僅遮蓋頭頂用以避風。唐朝時演變成帷帽。
到南宋時,婚禮上使用蓋頭就已定製,揭開蓋頭也成為一種儀式。


 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廟服,紺上皁下,蠶,青上縹下,皆深衣制,隱領袖緣以絛。
 翦氂蔮,簪珥。珥,耳璫垂珠也。簪以玳瑁為擿,長一尺,端為華勝,
 上為鳳皇爵,以翡翠為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
 左右一橫簪之,以安蔮結。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級焉。

 皇后謁廟服,紺上皁下,蠶,青上縹下,皆深衣制,隱領袖緣以絛。假結,步搖,簪珥。
 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九華
 熊、虎、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詩所謂「副笄六珈」者。
 諸爵獸皆以翡翠為毛羽。金題,白珠璫繞,以翡翠為華云。
 §(1)前文寫,根據《繫辭》,拿動物形象作衣冠是向天地自然學習;
   (2) 百度-鳳凰爵:爵,通“ 雀 ”§


註10:

 2013年,隋煬帝楊廣和蕭后墓在揚州被發現,成為當年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蕭后墓中最吸引人的,便是一具腐蝕嚴重但保存完整的冠飾,
 被搬回實驗室由陝西文物保護研究院開始進行清理修復。
 經過兩年的工作,今年9月正式召開新聞發布會,
 公開修復成果,並在揚州展示蕭后的“鳳冠”。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古代后妃居最高地位的禮服首飾中罕有鳳鳥存在,
 早期鳳尚未完全成為高貴女性身份的標誌性象徵,
 而對自然環境元素的直接模擬,便成為了禮服冠飾的主要手法,
 頭上往往是一派花草樹木、鳥語花香、飛禽走獸的場景,
 其中最真正的核心組件就是由步搖發展而來的“花樹”。
 漢代皇后首飾採用假結(髻)、步搖、簪珥模式,
 魏晉南北朝陸續增加鈿、博鬢,並將步搖改稱花樹。
 隋唐在漢晉南北朝以來各朝制度的基礎上,
 確立了花樹、鈿、釵、博鬢的組合模式,並且以花樹、鈿的數目區分等級。
 宋明添飾龍鳳仙人,發展成極大型隆重的禮冠,
 但依然保存了花樹、鈿、博鬢的基本元素。一頂禮冠,歷代疊加,延續上千年。
 ...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的《唐六典》也有詳細條文。
 以上三種屬性的令、禮、行政法典中關於禮服首飾的記載基本相同,
 其中皇后禮服首飾:
 “ 首飾花十二樹(小花如大花之數,併兩博鬢)”“鈿釵禮衣,十二鈿。”
 內外命婦服“第一品,花釵九樹(寶鈿準花數),施兩博鬢,寶鈿飾。 ”
 …歸納制度原文可以了解,
 唐代后妃命婦禮服首飾可分為完整版和簡省版兩類,
 分別用於頭等禮服和次等禮服,基本構件包括博鬢和數目不等的花樹、鈿、釵。
 

註11:百度:李倕[唐朝公主] 圖片來源




註13:
1. 百度:步搖 圖片來源
 《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

2. 百度:髮簪 圖片來源





-------------------------------------------------
參考資料:歷史探密/鳳冠、霞帔成古代新娘標配 曾具有高貴象徵

2018年6月24日 星期日

中史_(民國)孫立人將軍兵變案


大象林旺(1917~2003,註1),一個遙遠的童年記憶。
牠是國軍的緬甸籍軍用馱獸,隨著部隊來台灣(起初13頭,來台2頭)。
我本以為牠服役於何應欽將軍麾下,從維基才知,是在孫立人將軍底下。
到台灣,沒有牠的戰場,牠被送至圓山動物園。
帶牠來的孫將軍為復國大業,想留在沙場效力,但似乎有人不樂意,興起一樁樁枉殺冤獄。


我小時候曾聽長輩說過:
民國四十幾年(50年代),
 蔣總統(蔣介石)原訂某日某時抵達高雄鳳山黃埔軍校,進行視察,
 相關事宜由孫立人將軍在場負責指揮。
 然而,蔣總統搭的直升機晚到幾分,降落地點卻在原訂時間發生爆炸,
 飛機改往他處降落。事後究責,孫被革職,並軟禁一生。

我將網路能搜尋到幾起暗殺蔣介石事件,列在其下。
它們全是簡體字,並且來源為對岸(註2,一至五),
台灣網頁(繁體字)這方面資料少之又少,幾近沒有。
這幾起和上述故事比對,沒相像的。
而且,事實上,台灣的官方說法,孫立人將軍是因郭廷亮匪諜案(註3)被軟禁,
最終在陳水扁總統任內,經監察院調查、證實無辜,已為他平反。
長輩所言,應該是謠傳。


一.1925年7月,雪鐵龍座車遇刺
1925年(民國14年),3月時孫文逝世,之後,國民黨內各方勢力明爭暗鬥,搶作老大。
為免暗殺,蔣介石有兩輛雪鐵龍座車(A、B代稱),
蔣固定坐A車,唯車車前插青天白日小旗。
那天出門前,A車故障,維修過久,蔣改坐B車先走,令A車修好,隨後跟上。
結果A車路上遭機關槍、步槍伏擊。抓捕行兇者審訊,
供出指揮暗殺者是國民黨裏右派許崇智手下,粵軍第四軍的旅長楊錦龍
(往後,A、B車輪流坐,兩車皆不再插青天白日小旗)

二.1925年8月,廣州城門洞遇刺
雇傭的刺客暗殺經驗不夠,行動前就被發覺,刺客開槍後,以現行犯逮捕。
供出暗殺策劃者是前商團的司令陳廉伯
兩天後,1925年8月20日,廖仲愷在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前,
被一群刺客襲擊,身中四彈,當場斃命。(據說主謀是胡漢民的弟弟 胡毅生)

三.1925年10月,財政廳大樓遇刺
財政廳大樓內,一名軍官陡然攔住了蔣介石的路,
憤怒大喊,擡手對蔣介石心口等于一槍,
蔣介石的貼身警衛蔣富春飛速趕往蔣介石的身前,替蔣挨了一槍。
實施暗殺的軍官許楚,是許崇智將軍的堂弟。
1925年三次蔣介石遇刺,兩次與許崇智有關,許崇智因而避居上海租界。

四.1931年6月,王亞樵第一次行刺
傳言是孫科雇暗殺大王王亞樵行刺蔣介石。
王亞樵令手下喬裝遊客,將槍枝藏入金華火腿內,
夾帶通過關卡檢查,進入蔣介石居住的廬山太乙村。
由於他們取出槍後,火腿任意丟棄,被蔣的侍衛偶然拾獲,驗出火腿裡有槍藥成分,
一方面加強了警戒,一方面封山搜索。於是,刺客行兇時,被侍衛的亂槍擊斃。

五.1935年10月,王亞樵第二次行刺蔣介石
王亞樵教唆三位幫會成員假扮記者,1935年10月,國民黨即將召開六中全會。
當國民黨的中央委員們站在會議廳門前列隊準備照相時,
其中一位名孫鳳鳴想趁機實施計劃,可是照相的人群裡唯獨不見蔣介石和汪精衛二人。
原來汪精衛見蔣介石沒來,便上樓去請他,
不曾想蔣介石突然改變主意,決定不參加照相。汪精衛轉身下樓。
汪精衛和委員們照完相,委員們便陸續向會議廳走去。
孫鳳鳴見情勢緊迫,再不下手就沒有機會了,
於是迅速從大衣內抽出手槍高喊“ 槍斃賣國賊”,
同時對準汪精衛連開三槍,汪精衛應聲倒地。可憐汪精衛成了代罪羊。

六.1944年,美國藍鯨行動(註4)
這行動停留在計畫階段,從未實行,甚至有沒有這份計畫,無法被證實。
消息來源最早出自1971年出版的
多爾恩《與史迪威在緬甸出走記》(Walkout with Stilwell in Burma)。
書中寫:
 駐華美軍司令史迪威在一九四三年舉行的開羅會議中,
 與羅斯福會面,討論與蔣日趨惡劣的關係。
 史迪威引述美國總統的話說:
 「如果你實在與蔣合不來,又沒有辦法更換他,就把他幹掉算了。
  你懂我是啥意思。找一個聽你話的人好啦。」
 史迪威回到中國後,就命多爾恩著手制訂謀殺計畫。
 多爾恩便作出一個以「藍鯨」(Blue Whale)為代號的計畫:
 當蔣預定在1944年,前往印度檢閱中國遠征軍時,
 由美軍派一架飛機送他前往,在飛越喜馬拉雅的駝峰時,說引擎發生故障,要失事了,
 給他一個作過手腳的降落傘,要他跳下去,一定會送他的命。
 後來,艾弗烈及多爾恩的計畫,因為沒有上級的授權,都沒有實行。

假如,我是說假如,這計畫為真,我覺得重點在於美國動過「取而代之」的念頭。
那麼,哪個人或哪些人是備位候選人呢?
我以為其中之一是留學過美國的孫立人將軍。為什麼呢?


*****
孫立人將軍與林旺

維基百科:孫立人兵變案,又稱郭廷亮匪諜案(註3)寫: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在國共內戰中敗退,孫立人隨軍撤至台灣,
 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元帥(簡稱麥帥),
 邀孫至日本東京會談中美兩國的軍事合作事宜。
 在會談中,麥帥曾表示希望由孫來掌管國民政府,遭孫拒絕。

美國希望孫立人來掌管國民政府,蔣介石看在眼裡會怎麼想?
從維基所述的有關事件時間排序,如下表,
我個人想法是:這應該就是之後孫本人及他部下,一個接一個入獄或處決的導火線。
整肅孫的開端,自蔣恢復總統身分,
而孫爆炸性垮台,則發生是《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之後,
一群忠臣良將就在監獄中,被迫全加入了叛軍敵營。


政局
李鴻匪諜案
郭廷亮匪諜案
相關孫立人其他案件
1948

孫立人的嫡系部隊李鴻、陳鳴人、彭克立、潘德輝等40餘高級軍官投降共產黨


1949
麥帥曾表示希望由孫來掌管國民政府,遭孫拒絕。
他們被共軍釋放


1950
3
蔣介石宣布恢復總統身份31日,孫立人被任命為陸軍總司令。






323日,孫立人的女部屬,英文秘書黃正,與組長黃玨,兩個姐妹同時遭到逮捕,被誣告為匪諜,遭監禁10年。
1950
5~9

5月,他們陸續來投靠孫立人,並獲得軍職。李鴻抵台後不到一週被捕。到9月,其餘人也被抓。孫立人面見蔣介石,為其部屬求情,堅稱他們無罪,但遭到拒絕。

舊有部屬如田世藩等人,也陸續遭指控為匪諜而入獄。
1951

李鴻、陳鳴人、彭克立、曾長雲4人以「匪諜罪」立案,其餘連坐。


1953
1.孫立人調為無實權的總統府參軍長。
2.中華民國與美國雙方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中美關係不再需要透過孫立人來連繫蔣經國屬下的政戰單位,開始調查孫立人的部屬,鎖定在步兵學校服務的郭廷亮。



1955
5~7


525日,郭廷亮被捕,遭到嚴刑審訊,連續十天遭刑求。
714日,保密局毛人鳳向郭廷亮,只要承認自己是匪諜,就不會牽連到孫立人。郭廷亮寫下自白書,承認自己是匪諜。

19558月之後
孫立人原本態度強硬,認為郭廷亮必是遭到誣陷,但獲知此事為層峰(兩蔣)的意思,如不肯屈服,將會株連更多舊屬。於83日寫親筆信給蔣介石,請辭總統府參軍長一職獲准,後接受軍事法庭審判,法庭認定:孫立人下屬涉嫌軍事政變,他應負責任。



美國雷德福上將的反應相當憤怒,認為孫立人是台灣最忠貞幹練的將領,不可能叛變。因為美國軍方的態度,蔣介石決定放寬處理。





郭廷亮被判死刑,隨即由高層下令,改成無期徒刑,送往綠島監禁。
孫立人部屬皆遭到情治單位的審訊,有300多人因此被解職,或獲罪入獄。而孫立人判無期徒刑,在家中軟禁。
1956


929日上午,郭廷亮案宣判結案。


929日下午,被拘禁的李鴻等人正式受審,被宣判為匪諜,繼續監禁。






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中史_野史_(民國)1927年的蔣介石

宋鴻兵《貨幣戰爭3》的第3章(註1)說到,
「蔣介石1926年11月北伐時拒絕前往武漢,遭遇黨內鬥危機,
 第一個幫他解套的人是浙商 虞洽卿(註2)。」
而在接下來約一年的時間內,
有1927年4月肅清共產黨、8月第一次下野、到隔年1月再次上台,
蔣種種人生的大事件,皆有江浙財閥在明處、暗處操作。

虞洽卿、洞庭山席家等這些非國民黨人士,實力足以撼動當時中國政局。
台北市圖藏書,僅有一簡體書是對虞洽卿的研究,
而查網路關於虞洽卿的繁體網頁,除了維基,一無所獲,
遑論在台灣能找著這段北伐時期蔣介石與江浙財閥的「交往史」,
好像是有人刻意將他們從北伐史中抹去,
因此,且視之為野史,野,是在野黨的「野」;野史,相對於正史。


宋鴻兵小說式講述這段,雖不知是否為史實,但流暢好讀。
我沒想撰述新版,而是概要說述那一年間蔣介石政治生涯的轉折。

共分四個時期:
第一時期:蔣介石拒往武漢國民政府
1926年11月,汪精衛眼看北伐軍將取得上海、奪下中華半壁江山,
 不願蔣介石因軍功而權勢坐大,要他至武漢會談,伺機解除他的軍務。

○蔣介石心知肚明,故政治操作,不克前往。
 然而,武漢國民政府掐住軍餉,蔣便指揮軍隊為難,正值一籌莫展,浙商虞洽卿來訪。

○蔣、虞的信任基礎是什麼?
 (1)蔣介石與陳其美是拜把兄弟,陳其美當上海督軍時,虞洽卿是陳的財務顧問。
  由於私事、公事交流,此時蔣、虞兩人已建立情誼。
 (2)蔣介石受組織(孫中山)之令,在上海籌集革命經費,虞洽卿給予實質幫助。
 (3)蔣介石投機生意失敗,被人上門逼債,虞洽卿介紹他給黑社會的頭目黃金榮,
  拜入黃金榮的門下,由黃金榮出面才清理了債務,並出資供其南下廣州投奔孫中山。

○浙商虞洽卿是說客,背後是整個江浙財閥 不誇張地說,也包含所有上海中外商人的利益。
 虞洽卿找蔣介石談,說商人們願意提供6,000萬大洋,解蔣財務的燃眉之急。
 相較於蘇聯三年提供國民政府3,000盧布,折合為2,700萬大洋,高過一倍。
 商人的錢不可能白給,附條件的。他們要蔣對上海煽動工人抗爭的共產黨動武。
 蔣答應了。蔣有錢、有兵,有底氣和國民政府的汪精衛叫板(挑戰)。


第二時期:蔣中正清共
1927年3月29日,上海商業聯合會的代表團拜訪蔣介石,
 聲稱只要他和共產黨決裂就給予財政援助6,000萬大洋。
 (美國人4月8日獲得的訊息是6,000萬非一次給,
 出兵對付共產黨,可拿首付,再看後續表現,接著給)

3月31日,虞洽卿與上海商業聯合會牽頭正式成立了「江蘇兼上海財政委員會」,
 背後的力量是江浙財閥,最重要的是洞庭山席家

4月1日~4日,上海的銀行與錢莊向蔣介石提供了300萬銀元的財政援助。

4月12日,蔣介石得款後僅一週,發動了震驚世界的「四一二事件」!
 提出了對共產黨人「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的血腥口號,
 屠殺了大批共產黨員、工人、農民和左翼人士。
 銀行家滿意,馬上又向蔣介石提供了700萬銀元
 汪精衛得知消息,宣布立刻解除蔣介石的一切職務,開除其國民黨黨籍,
 並下達通緝令,捉拿蔣介石。
 
4月18日,蔣介石正式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公開否認武漢國民政府,
 28日,發出公告,將與列強一起對武漢實施經濟封鎖。
 切斷對武漢國民政府的一切融資渠道,
 上海的銀行、錢莊、票號全部停止向武漢匯款,坐等武漢政府倒台。
 此為「寧漢分裂」。

○5月,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陳光甫(和宋美齡家有淵源)以「江蘇兼上海財政委員會」,
 發行「江海關二五附稅國庫券」(國債),為蔣介石籌得4,000萬銀元
 其中8成是江浙財閥認購。
 (上海金融界、工商界政治上,選擇了南京國民政府,並在經濟上支持蔣介石)

6月上旬,蘇聯要求汪精衛改革,內容要將武漢國民政府共產黨化,
 汪要求蘇聯先提供1,500萬金盧布貸款,但蘇聯只願給200萬金盧布,埋下禍端。
 6月中旬,汪精衛為入不敷出的武漢政府(月收入150萬銀元、月支出1,300萬銀元),
 和馮玉祥談合作,舉行鄭州會議。
 馮不滿意汪答應給的好處(河南、陝西和甘肅三省的黨政軍大權,而這早就在馮手上),
 一週後,6月20日,馮旋而與蔣介石開徐州會議。
 蔣說馮若歸順南京國民政府,厲行反共「清黨」,
 自1927年7月,每個月給馮玉祥所部250萬銀元的津貼。
 6月21日,馮玉祥就向武漢的汪精衛和譚延闓發了一份最後通牒式的電報。

7月12日,宋子文(宋美齡的哥哥)帶著蔣介石的信,在汪精衛家中與汪舉行了多輪私下會談。
 3天後(7月15日),武漢國民政府,在「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口號之下,清共。
 即將「寧漢合流」。


第三時期:蔣介石下野
○自四月,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
 運作要錢,對付武漢國民政府要錢,防北方軍閥也要錢。
 江浙財閥給的錢不敷蔣用,蔣要求加碼遭拒。
 於是,蔣綁架有錢人,誣陷他們是共產黨人或勾結共產黨,討"贖款",
 終於惹怒江浙財閥,江浙財閥暗中和南京國民政府的國民黨內非蔣派系合謀。

○說巧不巧,蔣介石的軍隊在二次北伐中,被奉系軍閥的部隊大敗,
 7月26日(註3)敗走徐州,8月6日,失守徐州,上海、南京告急,
 此時
 (1)桂系要蔣介石下台
 (2)汪精衛曾說:武漢政府遷往南京的前提是,蔣介石下台
 (3)廣東元老系、孫科要蔣介石下台
 (4)蔣介石的資金告急,江浙財閥作壁上觀
 (反正蔣和共產黨不可能合好,他會自動對付共產黨)

8月14日,蔣介石下野,8月19日,「寧漢合流」。


第四時期:蔣介石再次上台
○蔣介石為讓江浙財閥認同他是自己人,他想出的辦法是聯姻:娶宋美齡。
 宋家老夫人倪桂珍正在日本療養,為了追求宋美齡,
 9月28日,蔣介石前往日本,取得宋老夫人同意,讓他同宋美齡結婚。
 蔣介石再次和宋子文和孔祥熙(宋靄齡)、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陳光甫(宋家握有銀行大部分股份)、
 洞庭山席家(席德柄是宋子文同學、席德懋的女兒嫁給宋子良)搭上關係,又獲支持。

○新政府的財政部長孫科籌錢能力遜於蔣介石,
 江浙財閥不出全力,新政府又將面臨斷炊。
 而10月,新政府內部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的軍隊跟唐生智的湘系軍隊,
 為了權力鬥爭爆發寧漢戰爭(註4),
 雖然湘系敗北,11月12日唐生智前往日本,但這也造成桂系損失極大。

1928年1月4日,蔣介石從上海抵達南京,主持大局。
 1月9日,蔣介石正式通電全國就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一職,
 接著又擔任了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等最高職務。
 從下野到重掌大權僅隔116天。



----------------------------------------------
註1:3.3 蔣介石抱上了更粗的大腿 (大量引用資料)


註2:維基:虞洽卿


註3:維基:國民革命軍北伐


註4:唐生智
--------------------------------------------------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蔣介石

2018年6月18日 星期一

數學_足球的多面體

看到足球會想到什麼?
當然是尤拉公式 F + V - E = 2 (F是面的總數、V是頂點的總數、E是邊的總數)。
計算它是由幾個五角形跟幾個六角形所構成的!哈哈。


先複習一下國中數學:證明尤拉公式,有兩種證明方式。

第一種證明(註1),幾何畫板證明。
第一步:
用觀察法發現任何一種多邊形,比如下圖左一的五邊形。
若不是三角形,增加一對角線,即加一面、一邊,它的 F + V - E值不變。
(跟邊一樣,對角線之間不可以相交)
最後可令每一個面都是三角形。如下圖左二,左三。


第二步
可分兩種方法,
方法1,每次刪除一個三角形,直到最後剩一個三角形;
方法2,去除所有面後,刪樹枝。

先說方法1:每次刪除一個三角形(一面)
(1)取消一面、一邊,而 F + V - E 的值不變;
或(2)取消一面、一頂點、兩邊, 而F + V - E 的值不變;
或(3)遇到單獨三角形,僅一個頂點與其他部分連接,
   則刪掉該三角形,即取消一面、兩頂點、三邊,F + V - E 的值仍不變。
最後剩下一個三角形,可知 F + V - E = 1 + 3 - 3 = 1 → F + V - E = 1。

例如下圖,
i→ii是取消一面、一頂點、兩邊,即(2);
ii→iii是取消一面、一邊,即(1);
iii→iv是取消一面、兩頂點、三邊,即(3)。


方法2(註2):請參考註2的補充。


在講第三步之前,先要知道如何將立體拓譜轉換(註3)
比如下圖,正三角(錐)體,
拓譜轉換,就是將這個少了一個面(A-B-C三角形)的多面體想成一隻襪子,
這個少掉的面就是襪子的開口,我們要把襪子的裡面從開口翻出來,拉平。
而拓譜轉換後,V,E的值不變,F減1,便可當作平面圖形來處理。

又比如下圖正六面體,少掉E-F-G-H這個面的拓譜化,即左圖變右圖。

第三步,參考第一步,
將所有"多邊形"都變成三角形後(增加一對角線,即加一面、一邊)它的 F + V - E值不變。
並將選一個面刪掉,作拓譜轉換。
比如,下圖是正六面體切成數個三角形之後的樣子(AB還有一條直線)。


再選一個面(減少一個面,即13-14-17這個三角形),作拓譜轉換
比如上面的正六面體分數個三角形的拓譜轉換,變為下圖:

第四步,參考第二步的方法一,由外而內刪除三角形。
最後剩下一個三角形, F + V - E = 1 + 3 - 3 = 1 → F + V - E = 1。
因為在第三步時,減了一個面,要加回來,因此,V+F-E = 2得證。



第二種證明(註2):計算多面體各面內角和。
同上,F是面的總數、V是頂點的總數、E是邊的總數。

步驟一:
在原圖中利用各面求內角總和。
N邊形可以被切成N-2個三角形(180度),所以N邊形的內角和=(n-2)·180。

設有F個面,各面的邊數為n1,n2, …,nF,
各面內角總和=(n1-2)·180+(n2-2)·180 +…+(nF -2) ·180

總共有F個2,各面內角總和= (n1+n2+…+nF -2F) ·180
因為每一邊鄰兩個面,這樣計算,邊會被計算兩次,所以,(n1+n2+…+nF)等於E的兩倍。
各面內角總和=(2E - 2F) ·180 = (E - F) ·360 


步驟二:
取消一個X邊形的面,作拓譜轉換。上述已說過,V,E的值不變,F減1。
而最外層一定是X邊形,有X的頂點。如下圖,這是足球的拓譜轉換。
因此,拓譜圖形內有(V - X)的頂點,且度數為360。
(1)拓譜轉換圖形內的頂點內角和 = (V - X)·360 。 
註4


而(2)拓譜轉換圖形的最外層X邊形,其內角和為(X - 2) ·180。
再考慮(3)被取消的X邊形,其內角和,同樣是(X - 2) ·180。
由(1)、(2)、(3),
所以,各面內角總和= (V - X)·360 + (X - 2) ·180 + (X - 2) ·180  
= (V - X)·360 + (X - 2) ·360 = (V - X + X - 2) ·360
(V - 2) ·360
比對步驟一跟步驟二的結果,(E - F) ·360 =各面內角總和=(V - 2) ·360
是故, E - F = V - 2 →  V + F - E = 2 得證。


*****
再來,計算足球由幾個五角形跟幾個六角形所構成的(註5)。
先假設有 m個正 五邊形(黑色),n個正 六邊形(白色)在球面上,黑白相間。

同樣設定,V是頂點的總數、E是邊的總數、F是面的總數。
V=(5m + 6n)/3   (每個頂點,同是三個多邊形的頂點,重複算三次)
E=(5m + 6n)/2   (每個邊,同是兩個多邊形的邊,重複算兩次)
F=(m + n)

滿足尤拉公式:V - E + F = 2
(5m + 6n)/3 - (5m + 6n)/2 + (m + n) = 2
→ 10m + 12n - 15m - 18n + 6m + 6 n = 12
→ m = 12 
五邊形有12個

每一個五邊形鄰5個六邊形,所以有12 · 5個六邊形,
但是因為每一個六邊形會鄰3個五邊形,這樣會被重複算三次。
所以,六邊形應該是(12 ·5) / 3=20個。


*****
1970年首次電視轉播世界足球盃比賽(註6),
由於當時電視是黑白的,轉播單位為了讓觀眾看清楚足球轉動,
發明了電視之星(Telstar),這一種黑白相間32面體的足球。

情況一直到1998年法國主辦世界盃才改變,
足球顏色改以白色為主調,配以藍色圖案和紅色點綴,也就是法國國旗的三種顏色。
名字為:Tricolore,如下圖。

之後的Fevernova(日/韓)、Teamgeist(德國)、
Jabulani(南非)和Brazuca(巴西)四代,也都採鮮艷色彩。
而今年的Telstar 18又回歸原點,再次用上黑白色。



-------------------------------------------------------------------


註2:歐拉幾何公式V+E-F=2如何證明?
§補充:
(1)去掉一條邊,就減少一個面,V+F-E不變。依次去掉所有的面,變為“樹枝形”。
(2)從剩下的樹枝形中,每去掉一個邊,就減少一個頂點V+F-E不變。
 直至只剩下一條邊,兩個點, 2+0-1= 1,所以,V+F-E =1。
 比如上面的變成三個三角形的五邊形,如下圖。

§


註3:主題 D:數學素養與建模


註4:淺談尤拉公式及其應用 (圖片來源)


註5:足球上的白與黑


註6:【世界盃】比賽用的足球 哪個是「電視之星」?哪一個最多劣評? (圖片來源)


參考資料:足球真的是起源於中國嗎?答案是:不

2018年6月13日 星期三

札記-飲食-可口可樂

透明可樂(註1)
近幾日,日本可口可樂公司推出了一款透明可樂。
據新聞報導(註2),這不是首創,上世紀90年代,就曾上市過,但沒流行起來。
此回,重新研發,捲土重來。
可口可樂的可樂,近幾年已出過好幾款不同口味和顧及健康需求的產品。
台灣市場有香草、櫻桃、Zero(零熱量)、Light(少熱量)。
依目前市面狀況推測受歡迎程度,
原口味佔大宗,Zero、Light佔少數,香草、櫻桃應該被淘汰了。
我覺得,某個程度上,人們有"路徑依賴",依舊喜歡「正統」味道吧。

今年二月,日本可口可樂公司曾發售過桃子口味,但台灣沒有,
這次透明口味,看報導內容是為健康取向,就不知道喝起來感覺如何,
而台灣未來是否販售,猶未可知。

除了可樂,台灣的可口可樂公司有諸多子品牌,
像雪碧、芬達、舒味思、美粒果、爽健美茶、原萃等等。
雪碧、芬達太有名,許多人知道它們是可口可樂有關,
但曉得美粒果、原萃來自可口可樂的人就少很多。

說到雪碧,便令我想到果汁氣泡水,
果汁氣泡水,不一定是拿果汁去打入二氧化碳,
我就見過有些店家的果汁氣泡水,是果汁加雪碧。

而芬達,Fanta,中文維基說它「名稱」(註3):
芬達的名字是德文Fantasie的前半部分,取其「開懷,有趣」的含義。
 這個名稱的只是來自一個簡單的腦力激盪。
 當發明人馬克思·凱特(Max Keith)徵求新飲料名稱時,
 一位銷售人員隨口答出了「芬達」,於是這一名稱沿用至今。

對此,我有意見。我不覺得能解釋成「有趣」。
英文維基的"芬達"寫,德文的Fantasie意思是"use their imagination"
所以,Fantasie會不會和英文的Fantastic有關,意近於「幻想、想像」之類的呢?

註3

可口可樂公司,成立132年了。我自小到大,聽聞過好多它的故事,包含謠言。
其名稱,是由於成分有可樂果(註4);
其由來,常聽的說法是一位藥師本來調配咳嗽糖漿,竟意外調配出這種飲料(註5)。
我國小時,曾有同學跟我說:
「某位科學家原本是要調製新清潔劑,沒想到發明出可樂。」
我後來知道咳嗽糖漿的事,很好奇他到底怎麼「推導」的,
是因為喝可樂之後,胃酸造成胃痛,又學到清潔劑是強酸,才兩事聯想的嗎?呵呵。


關於可樂的配方,
高中時,某老師說:
「全世界只有四個人,曉得可樂配方的全部或部分。一位是總裁,三位是接班候選人。
 總裁卸任前,會在他們三人中擇一接替。
 為了防止剩下兩人不悅,拿配方出去創業,因此,僅總裁能知道全部配方,
 並將配方分成三等分,讓他們三人各持一份,各自負責其製造。
 由於三人是競爭關係,不會有共享訊息的可能。
 等三人中的一人上任新總裁後,可選擇其餘兩人繼續留任,或者另找三人預作接班。」
我當時聽,覺得這設計好巧妙呀!不過,如此戲劇化,也使我懷疑真實性。哈哈。

大學時,某教授說:
「一百多年來,可口可樂公司不申請專利。
 因為一旦申請,專利法規定,自那起算的20年後要公布配方(註6),
 該時,別人照這配方生產製造,便不用付可口可樂公司專利費用。
 然而,不申請的話,若被洩漏或盜取,怎麼辦?
 可將配方定義為營業(商業)機密,依營業秘密法,向對方提起告訴。」
我覺得這個保密理由,才接近事實。
傳聞,如今配方放在亞特蘭大一家銀行的保險箱,鑰匙由三個人保管(註7)。
這三個人不能同時乘坐一架飛機,避免出現意外,同時與公司簽訂了保密協議。


常聽人批評可樂不健康。
說它高糖高熱量,於是有了Zero、Light;
說它是碳酸飲料,會傷害牙齒(註8),便有人建議用吸管。
忒有趣,為了喝,不怕折騰,為什麼不喝水呢?哈哈。

除上述,我國中時,高年級同學跟我說過一種可樂危害,但純屬無稽之談。
他說:
「有一架飛機上的所有可樂瓶罐爆裂,
 事後清理發現,費盡方法都無法去除可樂殘留的深褐色污漬。
 便有人傳:『長期喝可樂,消化道會整條道變褐...』」
不否認,有這樣的"懷疑"是人之常情,
然而,有實驗證明、事實依據再來說,會不會比較好一些呢?



-----------------------------
註1:Coca-Cola With Dietary Fiber to Launch in Japan (照片來源)


註2:可樂也透明! 日本透明可樂重新上市搶灘(東森新聞)
但其實透明可樂不是創舉,90年代就曾經推出,這次搭上飲料透明風,捲土重來。
瓶身寫著「COCA LOCA CLEAR」原來這是美國可口可樂總公司,
經過至少一年時間,重新研發並測試口味。


註3:
1. 維基:芬達

2. (英文)維基:芬達


註4:維基:可樂
名稱來自可樂早期的材料之一:可樂果(英語:Kola Nuts)。


註5:喝可樂可當作咳嗽糖漿?(國家網路醫藥)
傳聞可口可樂最早是由感冒糖漿公司製造,
應該是因為可口可樂最早是由一位美國藥師發明出來的,
這藥師本來在調配咳嗽糖漿,沒想到卻意外調配出這種飲料。
最原始的配方裡,還含有古柯葉,喝起來會覺得頭比較沒那麼痛,
自然感覺也較舒服,但後來的可口可樂已移除此一配方。


註6:產業與經濟 營業秘密與專利的雙重保護策略
嚴格來說,專利是一把雙面刃。
舉例來說,Mr. J. S. Pemberton早在1880年就調配出來現稱為「可口可樂」的飲料配方。
假如他當時將此配方申請專利,則約在1903年時,
該專利權將會到期,變成公共財,為全人類所有。
從此,任何人想要製造販賣該配方的飲料,並不必付一分一毫給他。


註7:
台灣可樂協會會長黃長毅說:因為配方是可口可樂的最高機密,
 所以據了解配方一直被妥善的鎖在保險箱內,而且規定只有三位總監可以知道這個配方。
 為了保護這個最高機密,
 甚至還規定這三位知道配方的總監不能同時搭機,以防同時發生空難。
 而且工廠實地調配時,
 一組配方還刻意拆成兩班工人,分不同時段完成,以免配方外洩。


 可口可樂公司的說法是:
 「目前配方被保存在亞特蘭大一家銀行的保險箱內,保險箱的鑰匙由三個人保管,
  這三個人不能同時乘坐一架飛機,避免出現意外,同時與公司簽訂了保密協議。」


註8:保健》可樂對牙齒有何影響? 英實驗發現驚人後果(自由時報)
上述飲料(可樂、蘋果酒、氣泡酒)通常屬於酸性,同時內含相當高的糖分,
因而能與牙齒快速進行反應,若民眾長時間讓飲料停留於口中,
或飲用頻率過高,的確有可能出現輕微的腐蝕狀況,琺瑯質的鈣質成分亦有可能因而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