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 星期六

宗教_日本神道_夏越の祓的茅の輪くぐり※

一朋友在京都,線上傳照片(如下)問我它的作用?
我亦曾在日本見過,早已忘了確切地點,
依稀記得旁邊立牌寫:若是穿過此圈,人能消災解厄。我以此答覆。
但沒多久,我便覺得這答案太潦草,而且這事也勾起我的好奇心,便開始搜尋相關資料。

大阪四大天王寺


*****
下圖才是它在儀式裡真正的模樣。茅草整圈束綁纏繞。
它的日文名稱是「茅の輪くぐり」,方便讀,以「茅輪」代稱。
該祭典(儀式)的日文是:「夏越の祓」,我們將它簡化成「夏越祓」。
袚,中文發音與「福」同音,意思是祭祀。
「夏越祓」的舉辦時間固定在一年的一半,6月30日。
和它相同性質的祭典為「年越の祓」,其日期則為一年最末,12月31日。
兩者合稱為:大祓。不過,「茅輪」只會在「夏越祓」有。


圖2

儀式的目的,所讀到的說法很一致,
在於「祛除人們在平日不自覺犯下而累積的罪惡和污穢」(註1)。
鑽法也是,下圖是鑽茅輪的正確步驟,分成三次...。
而通過時,唸或不唸?若要唸,該唸什麼?則沒有統一答案,全依個別神社規定。



圖3


比較有趣的點,是它的出處。
因為「大祓」和「茅輪」,其實來自兩個不同神話,不知何故合併一塊。

關於「大祓」,《古事記》中,伊弉諾尊(註3)和他妻子(也是他妹妹)伊弉冉尊,
是創造大八島國(日本)的神明(註4),以及日本其他諸神的共同祖先。
「大祓」源自伊弉諾尊從黃泉返回陽世時,
所做的「淨化心靈和身體上的不潔和不幸的儀式」。
悠長日本史裡,這儀式曾中斷,直到明治時代,再度流行。
著名供奉伊弉諾尊的神社在兵庫縣淡路島,日本好像僅此一間。

「茅輪」來自《備後國風土記》,故事始末大概是(註6):
 武塔神在求婚的旅途中請求落腳借宿。
 兄弟兩人中的弟弟巨旦將來家境富裕,但拒絕了武塔神;
 而哥哥蘇民將來雖然貧困,卻招待了武塔神。
 武塔神數年後再次來訪時,將茅草編成的環授予蘇民將來的女兒,
 令其佩戴在腰上,而將當地的其他人全部殺盡
 (也作將弟弟巨旦將來全家殺盡或其餘人都死於疫病等)。
 武塔神宣示了自己其實是速須佐能雄神(素戔鳴尊),
 並告訴蘇民將來之女,佩戴茅草環,自稱「蘇民將來之子孫」可以祛除疫病。

人們據此,編織現今所見的「茅輪」,且不再是戴腰際的尺寸。
用它進行法事儀軌,祛病護生。



----------------------------------------------------------------------------------------------------------------------
日本「夏越祓」(每年6月30日)鑽「茅輪」的儀式,其實源自兩個不同神話。
1. 「夏越祓」來自《古事記》,伊弉諾尊(日本兩大創造神之一)從黃泉返回陽世時,
所做的「淨化心靈和身體上的不潔和不幸的儀式」。
2. 「茅輪」來自《備後國風土記》,貧窮的蘇民將來,招待旅程中的神明素戔鳴尊,
作為回報,素戔鳴尊賜他茅草編成的腰環,祛病避災。
----------------------------------------------------------------------------------------------------------------------
圖2的來源(維基)


註1:日本文化|祈求無病息災!日本神社六月最後一天舉辦的「夏越大祓」是什麼?
什麼是「大祓」呢?是為祛除人們在平日不自覺犯下而累積的罪惡和污穢,
並於每年的 6 月 30 日(年中)與 12 月 31 日(年末)兩次去除災厄的信仰儀式。
而六月又特別被稱為「夏越」,有著跨越夏天的意思,
在清除前半年來的罪惡和污穢之虞,也將以全新的身心靈來迎接下半年。
夏越大祓最重要的儀式,便是鑽過神社前所擺設大型的茅草圈,
也就是「茅之輪(茅の輪くぐり)」!各個神社將依靠著鳥居架設茅之輪,
這個巨大的草圈,就是茅之輪!
民眾鑽進這圈圈穿越靠在鳥居上的茅之輪,以「增運除厄」吧!
接著就是開始繞過茅之輪以求淨身!然而可不是直接穿過就可以,
鑽繞茅之輪有一定的程序,必須從左到右的走八字繞行,
至於要走幾個圈、或是是否要邊走邊唸經文,則可以依照神社的指示為準喔!
(圖3出處)


註2:
夏越の祓の由来は、年に2回ある神事「大祓」にあります。大祓とは、
伊弉諾尊(いざなぎのみこと)の禊祓(みそぎはらい)をルーツとする神事で、
心身の穢れや厄災を祓い清める儀式でした。
明治ごろに、この夏越の祓が全国の神社に広がり、現在でも執り行われています。
[從明治時代才流行起來的]

2. [日本曆]6月30日要穿茅輪吃和菓子?「夏越祓」是什麼日子?
○這習俗的由來,相傳來自於日本神話。
日本諸島和諸神的創造者「伊奘諾尊」和「伊奘冉尊」這兩夫婦的故事,
相信大家都略有所聞吧。
話說「伊奘冉尊」在產下火神時反被燒死,從而墮入黃泉世界。
不捨得妻子,還特地追到黃泉的「伊奘諾尊」卻因沒遵守妻子「不要看望自己」的約定,
從此與妻子決裂。好不容易從昔日髮妻的追趕下逃脫,
「伊奘諾尊」返回陽間後首先就進行了一次「禊祓」。
這就是神話中,第一次正式的「大祓」儀式。
在悠長的歷史間,這個儀式儘然有過中斷的時期,但始終都根深蒂固於日本神道的信仰內。
自從在明治時代,神與佛被正式分離後,日本很多神社都會舉行「大祓」儀式。
[所謂的:神佛判然令]

○「人形放流」是日本很常見的「禊祓」儀式。
參拜者需在紙製的人偶上寫上自己的名字,並往人偶吹氣,讓人偶成為自己的分身。
然後祈求把自身的穢和即將面臨的惡運都轉移在上面,
最後把它流放到河流或用火燒,把一切回送到天上即可。
如果你身體有哪個地方不舒服,摸一下人偶的那個部位,還能把那些不適都一併送走啊。
[類似台灣的王爺廟的遊天河、遊地河的習俗]


註3:


註4:


太陽之道路標是一個以伊弉諾神宮為中心,
展示太陽運行軌跡與日本各地著名神社間關係的圓形石碑。
位於正東面的是伊勢神宮(皇大神宮(内宮));
正西面是海神神社(對馬);正南面是諭鶴羽神社(淡路島);
而正北面是出石神社(但馬)。
夏至的時候,日出的方向在諏訪大社(諏訪湖),
而日落的方向則在出雲大社和日御碕神社;
冬至的時候,日出的方向在熊野那智大社(那智御瀧),
日落的方向則在高千穗神社(宮崎縣)。
古人能夠如此精確地了解太陽的運行路徑,實在令人讚嘆。


註6:
夏越の祓に行う茅の輪くぐりの由来・意味
茅の輪くぐりは、日本神話に基づいているといわれています。
昔、一人の旅人が現れ、ある兄弟に一夜の宿を乞いました。
弟は裕福であるにもかかわらず旅人を冷たく断りましたが、
兄の蘇民将来(そみんしょうらい)は貧しいながらも手厚く旅人をもてなしました。
実はこの旅人は武塔神(むとうしん……スサノオノミコトと同一視されている)であり、
蘇民将来へ災厄を祓う茅の輪を授けました。
蘇民将来は、武塔神の教えに従い茅の輪を腰に付けたところ、
疫病から逃れられ、子々孫々まで繁栄したということです。
この話に基づき、茅の輪くぐりをしたり、
家の玄関に蘇民将来のおふだをつけたりす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

蘇民將來的傳說最早見於《備後國風土記》。武塔神在求婚的旅途中請求落腳借宿。
兄弟兩人中的弟弟巨旦將來家境富裕,但拒絕了武塔神;
而哥哥蘇民將來雖然貧困,卻招待了武塔神。
武塔神數年後再次來訪時,將茅草編成的環授予蘇民將來的女兒,
令其佩戴在腰上,而將當地的其他人全部殺盡
(也作將弟弟巨旦將來全家殺盡或其餘人都死於疫病等)。
武塔神宣示了自己其實是速須佐能雄神(素戔鳴尊),
並告訴蘇民將來之女,佩戴茅草環,自稱「蘇民將來之子孫」可以祛除疫病。


2024年3月24日 星期日

飲食_豬腳麵線※


為什麼吃豬腳麵線可以去霉運?網上人們說的答案都差不多(tomato, tomato)。
事實應該毫無懸念如下言,我沒啥特別的看法。


把它分成麵線、豬腳兩部分說明。
一.麵線
根據維基(註1)所記載的傳說,應該不是史實:
 相傳有一天,漢武帝議完朝政,又與大臣們閒談壽齡之事。
 有人說:「臉長就壽長。」
 漢武帝強調:「根據相書記載,應該是人中(位於鼻與嘴之間)長,壽更長。」
 大臣東方朔卻說:「人中長就壽更長,八百歲的彭祖,臉不知有多長!?」
 他的話剛落,君臣大笑不已。

 東方朔的妙喻流傳到民間後,因為「臉」與「面」同義,
 漸漸的「臉長壽長」被說成「面長壽長」,而面與面同音,
 亦稱為「面長壽長」,所以細細長長的面線,就被喻為「長壽麵」,
 後來百姓在慶生時,為求長壽,在壽宴上吃長壽麵的習俗就慢慢的形成。

面相學書籍言:「面長則壽長」。麵與面同音,作吉祥引申,將吃長麵線,寓意壽長。


二.豬腳
豬腳與去霉運、招好運的說法,總共有兩種。
第一種(註2),最多人這麼講。
古早人形容倒楣的事為「衰運踏著豬屎」,而豬腳向來有「勇健」與「富足」的形象,
為了將霉運踢開,吃豬腳。也就是「一物降一物」的概念,豬腳(勇建)降豬屎(衰運)。

另一種與科舉有關。
旅店會款待來京投宿的舉子吃帶蹄豬腳。吃熟蹄,預祝他們考試能遇到「熟題」而高中。
招待原因,我想應該是從考試至放榜,考生們會連住數日,給一兩頓豬蹄,不過分。
而且若真有人上榜,對店的聲譽加分(風水好)。



-------------------------------------------------------------------------------------------------------------------
1. 面相學說:「面長則壽長」。取吉祥寓意,麵與面同音,吃長麵,得長壽。
2. 豬腳強健,可踢掉豬屎霉運,因此吃豬腳。
3. 熟蹄與熟題同音,考前吃熟蹄,希望考試題題都會。
-------------------------------------------------------------------------------------------------------------------



註2:
因為古早人形容倒楣的事為「衰佮踏著豬屎」,
為了將霉運踢開,豬腳向來有「勇健」與「富足」的形象,
麵線因為細細長長,被賦予長壽吉祥的象徵,兩者合在一起,自然可以否極泰來,添福添壽。


○有句台語的俗諺說:「衰甲踏到豬屎」
(指人運氣極不好到,甚至還踩到豬大便)平時只會在豬圈裡的豬便便,
居然會被踩到,代表人真的是倒楣到了極點。
而豬腳就是最常踩到豬便便的,
所以吃了豬蹄子,就能改運,否極泰來,這個說法是不是很有趣啊?

○考生要吃的帶蹄豬腳考生吃豬腳又是為什麼呢?
這就要追溯到過去進京趕考時,要前去考試的舉人,
在投宿的旅店接受旅店主人的款待,吃一鍋帶蹄的豬腳,以預祝考生們「金榜題名」,
而豬蹄煮的熟透軟嫩,同時也有「熟蹄(熟題)」的象徵,希望考生都能遇上熟悉的題目。

據說以前進京考試的舉人,他們所投宿的旅店主人,
都要為這些士子煮燉一鍋帶蹄豬腳吃,以預祝他們「金榜題名」……又「熟蹄」……
意思就是預祝考生在試場上都能遇到自己熟習的題。
豬是財富的象徵,豬蹄進一步成為科舉及第的象徵,
再擴而大之,豬腳又成為祝福和去晦氣的象徵。
凡事不太順遂,吃碗豬腳麵線,是現今仍然普遍存在的習俗。


2024年3月13日 星期三

札記-表達-多舉幾個例子吧※

多年前在書上讀的一段話令我驚奇,書名全忘,那話卻記憶猶新。
即:「人作夢所見的畫面,不會是整片文字,一定是具體情景。」
人的夢境可以全是象徵符號嗎?
人的夢境可以是全是抽象嗎?有如關於義理,邏輯,哲思等等...沒人能夠吧!
夢中所呈現的是人類最赤裸、最基本、最直觀的表現。
所以,語言、觀念的陳述溝通,
無論如何,得舉貼近生活的例子(或譬喻),給人親切感、即視感的實境。


我讀過的不少書,想表述的道理,少則兩三句,多則七八句差不多就能交代完畢。
然而,後頭所提的大量故事佐證佔去篇幅大半,很嫌冗長。
我明白例子肯定不可或缺,它的存在,至少有兩理由。
第一,增加說服。這裡專指實際案例,這使人相信我們說的有理有據,而不是假設推演。
   比如你知道你的效仿對象是怎麼做而成功,你會更有可能跟著實行;
第二,易於理解。此即前言貼近生活的「親切感、即視感」,所造成的效果
就是數量上,度的拿捏不好說準。我一貫的想法是:能省則省,簡潔為美。
可是,最近讀了萬Sir(萬維鋼)的一篇文章<我們為什麼打比方>,讓我這想法鬆動。


文的起頭是英國心理學家彼得·沃森(Peter Cathcart Wason)1966 年發明的邏輯題
現在叫做“沃森選擇任務(Wason selection task)”,它是最常用的認知心理學測驗。
幾十年來,不知道被這幾代心理學家拿來做過多少次實驗。題目如下:

Wikicommons
一種紙牌,它的正面是一個數字,背面是一種顏色。 
現在桌面上有四張牌,如上圖,它們向上的一面分別是:
  • 第一張牌是數字 3
  • 第二張牌是數字 8
  • 第三張牌是紅色
  • 第四張牌是棕色
我們的規則是:「如果紙牌正面的數字是偶數,那麼背面的顏色就必須是紅色。」
若想知道這四張牌中有哪些張牌違反這條規則。請問,你至少需要掀開哪幾張牌呢?

答案是:數字 8 那張牌和棕色的那張牌。為什麼呢?
3 是奇數,不在範圍內,故不需要;
8 是偶數,它的背面必須是紅色,因此,我們要檢查。
紅色那張,不論後面數字是奇是偶,皆合規。規則沒說奇數背面不可為紅色。
棕色那張,我們需查看它正面是否偶數,是的話,就違規。

從數據上看,受試者即使是歐美名校的大學生,答對率全都在 25%以下。 
而華生 1966 年做的最早的那次測試,答對率只有 10%。

再看文中另一題,這題是社會題

Wikicommons
酒吧規定,只有18歲以上的人才可以飲酒。 
上面這四張牌的正面是一個人的年齡,反面是他喝了什麼 ——
  • 第一張牌是 16
  • 第二張牌是 25
  • 第三張牌是可樂
  • 第四張牌是啤酒
請問,為了判斷都有誰違規,我們至少該翻開哪些牌?
答案是 16 歲那張和啤酒那張。絕大多數人都答對了這題。
這倒不是因為你做完上一題後,這一題便能輕鬆答對。
學者們當時不是同時給人這兩道題一前一後測,而是拿單一題目讓受試者作題。
雖然這兩題的背後邏輯相同,但第二題答對率遠勝於第一題。為何差別會如此大呢?

心理學家給出的解釋是:因為人的大腦本來就是做社會題用的,大腦喜好人類情境!
一些進化學家則認為,演化使得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更容易判斷人群中的作弊和違規行為。 
大家一起生存需要合作,察覺違規是有利於加強群體合作的本能。
換句話說,將同一邏輯放在人類情境中的,我們便更能輕易理解。

對此,萬Sir給的結語說得很好:
 這告訴我們一個俗氣的道理和一個深刻的道理。
 俗氣的道理是因為人不太擅長抽象思維,所以,我們跟人溝通一定要多打比方。 
 所謂打比方並不是簡單地“把抽象思維變成形象思維”,
 也不僅僅是“跟熟悉的事物類比”,
 而是要給一個生活中的情境,以期能夠調動大腦更多、更古老、
 更快速的區域參與分析討論。 
 這題告訴我們,打比方不一定意味著就會犧牲邏輯的準確性:
 邏輯題的社會版的數學結構完全沒變,但是人們立即就更容易思考了。
 我們要的不是比喻,而是情境。
 
 深刻的道理則是大腦真是個……生理上的東西啊。
  正如我們前面講的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在《我們如何學習》這本書中所說的那樣,
 學習是神經的重用。
 明明是同一件事,這麼說就行,那麼說就不行,
 我們得適應大腦的老習慣 —— 這簡直有點尷尬。 
 而考慮到這一點,也許我們應該主動練習在不用打比方的情況下,
 去求解數學題和理解燒腦的知識,這是一種因為反人性而高級的鍛鍊。


例子的目的,主要把人引入容易認知的熟悉情境,
這等同我所說的「親切感、即視感」,萬Sir的文章給出社會科學上的證明。
而所有書籍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們,作者永遠無法預期誰讀到這本書,
因此,多打比方有所必要。當然,聽的人站在你面前說他懂了,無須再囉嗦舉例。哈哈。



-------------------------------------------------------------------------------------------------
1. 舉例子的不可或缺,原因來自於:
(1)人是情境、形象思維。單純的抽象邏輯,對人有相當的難度。
(2)若舉實例,更能取信於人。證實是有理有據,而非假設推演。
2. 無法預料別人熟悉於何種情境,多舉幾個例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