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9日 星期六

古籍_論語_<顏淵>1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論語<顏淵>11(註1):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
 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無人不知的名句,就不譯為白話。
而這何其偉大、光明、正確又淺顯的道理,有點說了等於白說,
齊景公在孔子未言之前,豈會不曉?這就很大概率是意所有指。
又,句子這般簡潔,若非紀錄者精煉,
那便是孔子點撥一二,齊景公已了然於心,自不多言。

從史記的<孔子世家>(註2):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與郈昭伯以鬬雞故得罪魯昭公,
 昭公率師擊平子,平子與孟氏、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師敗,奔於齊...
 景公問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


對話時間在孔子35歲(註3),西元前517年(註4),即魯昭公二十五年、齊景公三十一年。
魯國權臣三桓(註5,魯桓公的庶出後人)
得罪魯昭公(我覺得昭公本就不爽三桓把持朝政,借題發揮),
兩方起興兵殺鬪,最終昭公敗逃到齊國,孔子跟隨而去,因此機緣逢遇齊景公。
我以為,孔子所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說的是魯國之事。
三桓是臣不臣,某個程度上,魯昭公是君不君。
而父不父,子不子,牽強地講,可以回溯到魯桓公,種下三桓的禍患。


然而,我見多數人認為,既然是景公問「政」,問的應當是齊國政治。
而此時,百年後要取代姜(氏)齊的田(氏)齊,已顯苗頭,慢慢壯大。
這可讀史記<齊太公世家>(註6)的齊景公九年,即魯昭公三年、西元前539年(註7):
 景公使晏嬰之晉,與叔向私語曰:
 「齊政卒歸田氏。田氏雖無大德,以公權私,有德於民,民愛之。」

在此預言的160年後(註8),發生田氏代齊,也叫田陳篡齊:
 西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齊侯的合法地位。
 西元前379年,齊康公去世,奉邑入於田氏,姜姓呂氏從此退出統治齊國的歷史舞台。
 史稱田陳代齊。

這樣的話,孔子看得超遠,
他的「君君、臣臣」是提醒齊景公,好好處理田氏問題,別落得魯昭公的下場。
不過,這難以解答為何講「父父、子子」。或許是文辭的「對句」吧?


我高中老師講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背景故事時,"另闢蹊徑",
對「三桓」隻字不提,更別說「田氏代齊」,他說:
「有一天,孔子拜謁齊國國君,正好撞見他跟兒子玩騎馬打仗,
 國君跪爬在地,他兒子跨坐其背,十分不雅。國君看到孔子,才不好意思,起身相迎。
 之後對談中,孔子說了那話。」

我努力找此事依據,推測是《春秋左傳》<哀公六年>(註9)「孺子牛」的典故:
 鮑子曰,女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

主角是齊景公與他兒子晏孺子(註10),或稱荼、安儒子。
話說某日,齊景公銜繩扮牛,給兒子晏孺子牽。不幸發生意外,扯斷了齊景公的牙齒。

若我們想讓孔子目睹「牽牛」那一幕,據史冊來拼湊答案,
那麼,必先使孔子見齊景公時,晏孺子仍年幼。
由於「西元前490年(註11),即魯哀公五年、齊景公五十八年。
   齊景公死,傳位給未成年的晏孺子。
   西元前489年(註12),即魯哀公六年、齊晏孺子元年。
   晏孺子在位僅10個月,被田乞所弒。」,
至多只能回推西元前489年的前15年內,目前最有可能是夾谷之會,
時間為西元前500年(註13),即魯定公十年、齊景公四十八年。
不過,這是湊出來的,不代表事實如此。



----------------------------------------------------------------------------------------------------------------------------

註1<顏淵>11


註2:



註3:孔子年譜


註4:西元前517年:魯昭公二十五年、齊景公三十一年


註5:三桓
三桓,指魯國歷史上三個為魯桓公後代的卿大夫家族——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
三桓濫觴於魯莊公時期(前693年-前662年)。
魯莊公的父親魯桓公有四子:嫡長子太子同繼承魯國國君,即魯莊公;
庶長子慶父(謚共,又稱共仲,其後代稱孟孫氏、仲孫氏、孟氏)、
庶次子叔牙(謚僖,其後代稱叔孫氏)、
嫡次子季友(謚成,其後代稱季孫氏、季氏)
皆按封建制度被魯莊公封為卿,其後代皆形成了大家族。
由於該三家皆為魯桓公之後,所以被稱為三桓或魯三桓。


註6:<齊太公世家>


註7:西元前539年:魯昭公三年、齊景公九年


註8:《悟学.第144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史記》:田完本名陳完,陳國公子,因陳國內亂而逃亡齊國改名田完,
其八世孫田和奪取齊國政權,史稱田氏代齊。作品出自《史記》卷46田敬仲完世家第16卷。

田氏代齊,也叫田陳篡齊。
指中國戰國初年陳國田氏後代取代齊國姜姓呂氏成為齊侯(齊威王始稱齊王)的事件。 
《史記·齊太公世家》《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講述了呂齊以及田齊的興衰史。
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晏嬰預言“齊政卒歸田氏。
田氏雖無大德,以公權私,有德於民,民愛之。”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齊侯的合法地位。
公元前379年,齊康公去世,奉邑入於田氏,姜姓呂氏從此退出統治齊國的歷史舞台。
史稱田陳代齊。


註9:

3. 孺子牛
孺子指春秋時齊景公的兒子荼,因景公曾銜繩假扮為牛,使荼牽行,故稱為「孺子牛」。
典出《左傳.哀公六年》。後比喻父母疼愛子女或甘願做公僕,為群眾服務的人。


註10:晏孺子
田乞(陳乞)發動宮廷政變,將安孺子安置於駘,隨後將其弒殺,逐安孺子母芮子,
與諸大夫另立年齡較長的公子陽生為新君。安孺子在位僅十個月而亡。


註11:西元前490年:魯哀公五年、齊景公五十八年。


註12:西元前489年:魯哀公六年、齊晏孺子元年


註13:西元前500年:魯定公十年、齊景公四十八年




2023年7月22日 星期六

飲食_屏東萬丹紅豆(adzuki beans)※


幾天前,和幾位同事聊的,本來是家鄉屏東有什麼特產。
忽然深入,有人問:「萬丹紅豆如何爆紅?」

現在若說買到的紅豆,產地是屏東萬丹,即品質保證。
然而,至少在我完成學業前,它知名度沒這麼高,我亦頗為好奇其原委。

一同事說,它之所以聞名,源自一樁醜聞。
多年前,學者調查到某些萬丹農夫種植時,噴灑農藥過多,
嚴重破壞環境,(間接)造成老鷹死亡,便將此事投書媒體。
經新聞報導,萬丹紅豆從而進入大眾視角。
雖說是負面事件,但就像明星誹聞一樣,成功地博得注意,
於是,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將「紅豆」與「萬丹」牢牢捆綁一起,刻入印象。


回家後,我便快速求證。
「萬丹紅豆毒鳥事件爭議」(註1)確有其事!
報導時間是2016年,文中:
 前幾年有研究團隊的學生將崁頂鄉發現毒鳥的照片公布到網路上,
 地點指明是萬丹鄉,消費者誤以為萬丹紅豆有毒,
 當年萬丹紅豆的價格因此暴跌,引爆農民不滿...
至於具體是什麼時候舉報,並沒有說明。我不敢斷言萬丹紅豆是「負面行銷」而得名。

此外,我也查萬丹何時開始種紅豆。
準確地說,民國47年(註2)。而這一種,種出了全台產量第一。

有人說(註3)萬丹紅豆成名的關鍵是:萬丹鄉辦紅豆節(始於2006年)。
基於對家鄉屏東的情感,比起「毒鳥」,我個人較能接受這個答案。

依時間點看,2014年前,我從未聽說紅豆節和毒鳥事件。
當時有一同事(生日7月22日)說要煮紅豆水,
我受其所託,特地到萬丹鄉(也有好奇心的驅使),好像是農會之類的單位買紅豆。
可見萬丹紅豆早在2014年以前已打響品牌。
倒推回來,說是紅豆節推廣之功,也不無可能吧!



---------------------------------------------------------------------------------------------------------------
圖片來源


◎屏科大進行老鷹數量調查,發現有農民用稻米混合農藥毒殺麻雀,
麻雀吃到毒餌死亡,老鷹又吃了被毒死的麻雀,間接造成老鷹死亡,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推動了友善環境的「老鷹紅豆」,
希望農民不毒鳥,獲得消費者的支持。...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主持人孫元勳教授認為,
學術研究應該單純化,不要造成紛爭,尊重自然、也尊重人類,
洪姓學生已在部落格道歉,他也代表研究室向萬丹鄉民道歉,希望化解紛爭。

◎萬丹鄉長︰盼事件到此為止
萬丹鄉長劉昭相表示,萬丹鄉是全國紅豆產量最多的鄉鎮,
毒紅豆的說法對鄉民太沈重,孫教授除了發表道歉聲明外,
也打電話到鄉公所說明,既然大家都是希望未來的環境愈來愈好,期盼事件到此為止。


註2:
萬丹鄉出產紅豆,但您知道萬丹的紅豆起源嗎?
原來萬丹紅豆,最初是在民國四十七年,遠從日本所帶回來,
再由四維鄉民鄭天信帶著他的第二兒子鄭水煙,成栽種了萬丹第一批的紅豆,
逐漸帶起萬丹紅豆產業,現在高齡七十多歲的鄭水煙,
自己除了栽種一公頃多的紅豆,也與農民契作約30公頃的紅豆田,持續為紅豆產業努力。

萬丹紅豆節紅豆的故鄉-屏東萬丹鄉,
鄉內栽種紅豆面積有2000公頃,產量居全國之冠,
品質更是世界排名第二,萬丹鄉著實為台灣之光。
每年年底是紅豆採收的季節,萬丹紅豆由於土壤氣候得天獨厚,
所生產之紅豆皮薄、豆粒飽滿有光澤、易熟,品質優風味獨特,
煮起來非常的鬆軟,口感非常的好,做成各種料理都非常適合,
敬邀各界料理好手一同參與,藉由料理好手的巧思,
讓紅豆的美味傳送到大家的口中,溫暖在心頭。
2006年萬丹郭鄉長寶聯先生,鑑於農民休耕種田青,
導致對土地的二次傷害,在郭鄉長的積極推動下,
以近年來發展頗受外界注目的『萬丹紅豆』為主軸,
運用紅豆的衍生商品來舉辦『屏東萬丹紅豆』系列活動。
並在地方企業支持及全鄉居民的認同下,
從2006年到2012年逐年興辦,展開紅豆文化節活動
推廣紅豆相關產業與製品,以城鄉特殊新風貌呈現,
並結合當地特有文化,紅豆餅伴手禮,
舉辦『屏東縣萬丹鄉紅豆饗宴產業文化活動』,以達到地方各項產業永續經營之效益。


近二十年來,萬丹鄉透過文化季與紅豆節活動,逐漸打開萬丹紅豆的知名度。
為了讓外地人品嘗萬丹紅豆的味道與品質,
主打可以方便現場製作,並讓遊客能現買嘗鮮的紅豆餅為特產小吃,
紅豆餅於是和萬丹連結,造就出「萬丹紅豆餅」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