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5日 星期一

札記-飲食-嚐四咖啡品種

我好像是國小時初回嚐純咖啡,第一感覺是:「這是撲鼻香的中藥吧?」
好長一段時日,我喝咖啡會狂加糖與奶精(現在不會了),
所以,我真正能接受的,是咖啡牛奶。
聽人講咖啡能「回甘」,我想那人瘋了嗎?便好奇問咖啡上癮的同事,
他說:「好的咖啡順入喉嚨,味道由苦轉甜,甜到會大喊一聲"甘"。」
想想我也是如此,不過我的"甘",發第四聲罷了。


有的人吃東西能講出味道的層次感,
什麼外脆、中軟、裡嫩,別生異趣,嘴裡演奏交響樂;
什麼肉鮮、菜甜、果香,互別苗頭,口內遊行嘉年華;
喂~不就肉、菜、水果擱一塊,哪有那麼神奇,
去麥當勞點個漢堡加蘋果派就有了阿(翻白眼)。

還有的人能一一道出食材佐料,我沒那能耐,
我會說那是氧原子、氫原子、碳原子...碳水化合物所組成的吧(轉圈圈)。
我嗅覺、味覺並不敏銳,從來不是專業饕客,與其說好吃,不如說嚐鮮跟風,
吃了會說:「喔~原來受歡迎食物長這樣」,
然而,說完我仍是不甚了了,依舊人云亦云。

上個月,一個朋友給我四種咖啡品種的掛耳式咖啡包。
換個方式吧,不聽人說,自己先試。
這回喝之前,不查各個特色,怕被干擾,忽略自個真實感受而附和。
先把品嘗後的直覺寫下,再跟其他人(跟產商)比對,看是否與一致。


首位上場是(衣索比亞)西達摩,我覺得:較著者是它的酸,資料(註1)說是果酸。
原敘述為:
「與一般非洲咖啡不同的是,西達摩有清澈的果酸,
 滑潤的口感,並帶有精緻的花草氣味。」除了酸,我其餘沒發覺,呵呵。


其次是(瓜地馬拉)安提瓜花神,我認為:微苦,嚐不出酸味,具特色的是芳香。
資料(註2)則講它:「 中度口感,圓滑柔順,花香味,微酸。」
看起來出入很大,哈哈。


再來是精選巴西,與前二相比,這是最不苦的,而香氣,遜於安提瓜花神。
資料我懶得查了,肯定不一樣,而且我以為,雖然我現在說得出差別,
但喝完一輪後,過一段時間再隨便挑一種給我喝,讓我猜產地,我很可能沒辦法。
像我昨天去星巴克,店員跟我說要不要換特選咖啡豆,好像說的是"安提瓜花神",
可是,我喝起來跟之前他們泡的沒啥兩樣呀,平白地被加了10塊錢,犯啥傻呀。


最後耶加雪菲,它跟"精選巴西"差不多。
或許是因為兩次喝的時間間隔有點久,我不太區別得出兩者差異。

回想起來,我沒聽過正經美食家如何描述咖啡口感,
但知道絕對不是科學用語:幾級的酸甜苦辣。
他們既要將抽象味覺形象化,
又得說得高尚且引人共鳴(讓聽的人說:對對對、就是那樣),可想其難度。
《世說新語》裡的:白雪紛紛何所似?
一個說"撒鹽空中差可擬",另一個說"未若柳絮因風起"。
同是形似、好懂,柳絮比鹽更顯高雅,而這就是好說詞的範例。

形容飲料,我倒是常聽綜藝美食節目的愛用格式:
有以花果去摹繪的,如,這有XX花或果之香,XX花或果之甜。
(目前為止,沒人用過榴槤香)

亦有誇張地分段雕飾從口至喉之過程的,
像是說:初入嘴巴淡而無味,滑到舌根氣味點燃(有時會說爆炸),
進了喉嚨後勁紛湧,掀一次次滔浪,越墊越高,越墊越高,雲深不知處了...
接著臉露浮誇的愉悅。不至於喝個咖啡,會達「夕死可矣」的境界,
但肯定要為收視率,說得這番俗得有力、言大而夸吧。

我可沒有商業壓力,喝個東西不需要演義得像漫畫。
我的結語很簡單,總歸一句,"耶加雪菲"喝起來差不多像"精選巴西"那樣。
以上。



------------------------------------
註1:西達摩--讓人愛恨交纏的精品咖啡


註2:安提瓜 花神咖啡豆 Antiqua Flor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