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6日 星期日

札記-學習-「少犯錯就是贏」的少犯錯

文章<贏家的比賽和輸家的比賽>(註1)說:
 網球不是一種遊戲,而是兩種遊戲:
 一種是像費德勒這樣的職業網球選手打的網球,
 他們天賦很高,技巧很好,想怎麼打就怎麼打,隨心所欲;
 另一種是業餘網球玩家打的網球,也就是絕大多數人玩的網球。

 第一種網球比賽是贏家的比賽;第二種網球比賽是輸家的比賽。
 贏家的比賽中,要想贏,靠的是打出非常精彩、非常刁鑽的球,讓對手接不住;
 而輸家的比賽中,要想贏,主要靠避免打出讓你輸掉的球。
 也就是說,“職業網球選手得分,業餘網球選手失分”。

 業餘愛好者打不出刁鑽的球,有時候就連簡單的球都接不住,
 所以,追求的就是每次都能把球打回去。
 或早或晚,對手就會打出糟糕的球,出界或者過不了網。
 “我們不靠打出好球獲勝,我們靠不打壞球獲勝。”

文末,作者說自己是由於不打壞球而成就事業。


在吳軍『硅谷來信 專欄』(註2)的第187封,
題目是"成功並不難,在於少犯錯誤",用到類似防錯的詞彙:「少犯錯」。
文裡說:
比賽有兩種,比絕對成績(像賽跑秒數)和比相對成績(名次)。
社會上,是比「相對成績」。因此,吳先生提出建議,
大部分時間並不需要關注“贏”這件事,而只要不輸就可以了。
唯一要做的是,確保自己的貢獻在總體的前1/4。
這裡的「不輸」,就是他標題的少犯錯」,照其後所述,即以下四個錯誤得少犯。
第一個錯誤,用兩個靜態的觀點看待未來。
 一.對內在,將自己能力視為靜態,沒想過自己有成長空間。
 二.對外在,認為環境是靜態的,靠從前的學習,不用進修,就能應付得來。
第二個錯誤,積攢資源,而不利用資源(漫無目標)。
 很多人考慮著學習,常常去充電,
 但是充了電幹什麼用,卻沒有仔細想,更沒有付諸行動去使用。
 這就如同一些女生,買了些很貴的衣服和首飾,卻天天放在衣櫥裡捨不得用一樣。
 (當然,如果為了提高自己的素養,倒不算是浪費。 )
第三個錯誤,太在意一時的得失。
 例如,有人辭職換工作,並非因為新的工作更好,
 僅僅是因為在原單位沒有被提拔受了點委屈而已。
第四個錯誤,每次都是從頭開始
 很多人只能做到線性增加,因為他前面的工作對後面沒有幫助,每次都是從頭開始。
 一味盯著當下的利益,就會讓人在思想上變得極其吝嗇,
 這會讓人獲得貧窮的思想,也就永遠沒有發財的機會。
 例如,要培養的能力,要那種可以靠時間累積的,比如表達能力、寫作、專業等等。

簡單說,人要不停學習,學能累積的事物,為達目的的學習,別在意過程中的順、逆境。


先讀完第一篇,會了解它的「不打壞球」,
就是穩扎穩打地練好「基本功」,不可犯基礎常識性(基本能力)的錯誤。
然後,看到第二篇標題的「少犯錯」,頓時會以為兩個在講同件事,但其實不然。
前者在講"熟練(練習純熟)";後者在講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學習"等等概念。
或許只讀第二篇,就沒有這個誤解了。
如若是我,我會把標題訂成:「成功並不難,在於少犯"四個"錯誤」。


有人說公務人員被人詬病的心態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如不做不錯"。
且不討論公務人員是否如此,僅討論這裡「做就錯」的問題出在哪。

人生可以永遠不遇事、不處理事嗎?理論上,不可能。
因此,「不做不錯」強調的應該是,因循守舊,
只做從前沒問題、十拿九穩的事,其餘的,付諸闕如。
這並不是犯第一篇的"熟練"之錯誤,
但因為世界非靜態,它落入第二篇所說的"不正確學習"之錯誤。
因此,熟練,最終得兼顧學習才是。
我想,
兩相結合,還是能參與第一篇所說,贏家之比賽的。
兩相結合,意近於:「日知其所亡(學習新知),月無忘其所能(熟練舊學)」。


-------------------------------
註1:內參-哲思-贏家的比賽和輸家的比賽

註2:專欄-硅谷來信-第187封:成功並不難,在於少犯錯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