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電視播了N次"唐伯虎點秋香"。劇中吟誦了唐寅的<桃花庵歌>。
但僅開頭和結尾四句,完整版則是如下: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而且,有一點必須得講,如果單聽電影中所云的前四句、後四句,
沒有中間的鋪陳,是很難體會作者"瘋癲"在哪,又為什麼要說"無花無酒鋤作田"。
我國中時也讀過類似模式的詩,如下,只不過意境沒有唐寅的高。
「終日奔忙為了饑,才得飽食又思衣,
冬穿綾羅夏穿紗,堂前還缺美貌妻。
聚下三妻和四妾,又嫌無官受人欺。
三品四品嫌官小,又想面南當皇帝。
一朝登了金鑾殿,又想尋找上天梯。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了九天還嫌低。」
但僅開頭和結尾四句,完整版則是如下: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對我而言,最有趣的是它像一句句一幕幕的情境、事物,
隨著敘事順序步步向前推演,好有層次。
桃花塢(句1)→桃花庵(句1, 句2)→桃花仙(句2, 句3)→桃花(樹)(句3, 句4)→
酒錢(句4)→買酒→...
酒醒(句5)、酒醉(句6)= 半醉半醒(句7)
花前(句5)、花下(句6)= 看花開花落(句8)
花、酒(句7、句8)→花酒間(句9、句12)→隱者(句12)
車馬(句10、句11)→顯者(句11)
顯者(句11)+隱者(句12)→顯者、隱者(句13)→相差如天地(句14)
那誰是天,誰是地呢?
要我說,當然隱者、賞花飲酒是天,顯者、乘車騎馬是地。
我(隱者)是這般悠閒,他們卻是這樣忙碌。(句15、句16)。
→
肯定有人說我瘋了、譏笑我:「錯,高官顯貴才是天!(句17)」,
但我反倒要笑你才瘋了(句18)。
→
為什麼呢?
所謂的顯者(句19),活著只見到"人世間的實用",
競逐田產阿、官祿阿,死後還被當作農田,
卻昇華不到(隱者)心靈境界的唯美。(句20)
競逐田產阿、官祿阿,死後還被當作農田,
卻昇華不到(隱者)心靈境界的唯美。(句20)
而且,有一點必須得講,如果單聽電影中所云的前四句、後四句,
沒有中間的鋪陳,是很難體會作者"瘋癲"在哪,又為什麼要說"無花無酒鋤作田"。
我國中時也讀過類似模式的詩,如下,只不過意境沒有唐寅的高。
「終日奔忙為了饑,才得飽食又思衣,
冬穿綾羅夏穿紗,堂前還缺美貌妻。
聚下三妻和四妾,又嫌無官受人欺。
三品四品嫌官小,又想面南當皇帝。
一朝登了金鑾殿,又想尋找上天梯。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了九天還嫌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