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到《人間的基本》(註1)這本書摘出的兩篇文章,
我覺得有見地,便到圖書館借閱讀完,其內容大抵傳達五概念,此即"人間之基本"。
下文,是以這五項作摘要之分類。
一.死於安樂
現前無償的安逸(自由)非全人類的狀態,得曉得世間的殘酷、人性黑暗面。
而眼所及的一切的美好便利、多選項的生活,非是與生俱來,
這是由於國家社會良好法制、家庭過度保護、別人的善意付出、及科技發展所支撐,
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無一好事是平白無故而來。
別幻想世界這一切都那麼美好,為我所設,我能主宰。
若人生不順遂,那不過是恢復原貌。
不能老仰仗他人,煢獨去面對、思考及成長,俱足人間的基本。
19頁:
我覺得有見地,便到圖書館借閱讀完,其內容大抵傳達五概念,此即"人間之基本"。
下文,是以這五項作摘要之分類。
一.死於安樂
現前無償的安逸(自由)非全人類的狀態,得曉得世間的殘酷、人性黑暗面。
而眼所及的一切的美好便利、多選項的生活,非是與生俱來,
這是由於國家社會良好法制、家庭過度保護、別人的善意付出、及科技發展所支撐,
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無一好事是平白無故而來。
別幻想世界這一切都那麼美好,為我所設,我能主宰。
若人生不順遂,那不過是恢復原貌。
不能老仰仗他人,煢獨去面對、思考及成長,俱足人間的基本。
19頁:
「我認識一個年輕女孩子,很有跳舞天份,但有一些地方令人很困擾。
哲學不是教你思考什麼,而是教你如何思考,真實多角度地體會人生。
我喜歡康德說的:「我不是教你哲學,而是教你哲學思考。」,我言近似此。
「原本哲學就是相當貼近生活的東西。所謂生活就是現實感本身,
所以生活中若是一味沈溺於電視、電腦、手機,現實感就會蕩然無存。
登山的價值,只有千辛萬苦,親自登上山頂,才能夠理解。
而且人不可能只靠知識度過一生。若是不明瞭這一點,連現實感都會開始錯亂。」
22頁:
「人類喪失主動,一切都漸漸變成被動,
選擇電視頻道、上網...或許被當成主動的行為,但在我看來,...
只不過是極度消極的被動文化。」
217頁:
「若是今後資訊科技突飛猛進,什麼事只要一個按鈕就可以找出答案,
那麼再也不會稱得上親自體驗的東西存在。
結果只會製造出在有限的人生當中不斷浪費時間、不知變通、
精神上極度貧乏的人類而已。
想要成為不僅在太平時期、連非常時期也能應付自如的人,
基本上除了仰賴每個人的人生體驗之外,別無他法。
擁有強烈、豐富、深刻的人生經驗以及作為所有經驗的根基,
那種被稱為道德的人性本質,才能成為完整的人。」
*****
四.培養獨立人格,獨立思考
無論在何等情形下,皆得擇善固執,不隨波逐流。
依自己的是非觀、價值觀,冷靜思考判斷。
社會大眾,每個人的境遇背景不盡相同,喜好憎惡各不一樣,人心因而錯綜複雜。
應當尊重、理解、接納人相互間的多元差異,達權通變而對待之(情欲信,辭欲巧)。
81頁:
「一旦習慣隱藏自我的價值觀與喜好、只求迎合別人,不僅永遠不可能嶄露頭角,
而且被壓制的慾望,會形成奇怪的性格。德國納粹也是一樣,
大家都盲目地跟隨他人,反覆做相同的事,結果造成那樣的大屠殺悲劇。
不珍惜自己忙碌追求與別人相同,真是恐怖。」
155頁:
「所謂教養,或許可以說是人的膽識,管別人怎麼看待自己,
總是能夠秉持著自己就是自己的強烈自我意識,冷靜說出重點。
透過充滿勇氣的一句話、古今哲學家的金玉良言、戳破現實讓人冷俊不止的幽默等,
確實能在不經間顯露出整個人的教養與魅力,
那是先天素質加上後天苦學的收穫,兩種因素交互作用產生的結果。...
所謂看清真實,首先必須能徹底看清自己。正因能面對自己,所以才會具有幽默感。」
五.專業來自於耐心及大量練習
意思淺顯,不多說。
118頁:
「我靠著文才加上耐性,花了超過半世紀的時間,
每頁四百字的稿紙,至少寫了十五萬頁,總計六千萬字以上。
我認為自己並非特別有文采,只是在『寫作』這件事很有耐性。
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專業作家,原因即在此。」
122頁:
「很多人身懷專長或特殊技術。但是,正如專業與業餘的工作顯著不同,
每天練習十小時以上的專業鋼琴家彈奏給聽眾聽,
與多少彈一些的程度的業餘者彈給別人聽,意義完全不同。
以專業身分站上舞台,不僅須擁有天生的資質,而且也包含相當的努力在內。」
----------------------
註1:從根本上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每次家人外出,她獨自在家的時候,就把家裡的鎖都鎖上,爸媽回來了也不開門。
有一次她母親帶家庭教師回家,想介紹給她,她卻無論如何也不肯開門。
問她為什麼,她只說「因為我不喜歡」。
從某個角度看來,或許可說她自我意識很強,但其實她根本完全欠缺現實感。
我們活在世上,有時刮起風、有時灰塵吹進來、有時熱、有時冷、
有時東西散了一地、有時遇到不速之客、偶爾家裡出現老鼠到處亂跑的情況,
總之這都是存在於現實空間當中的東西。
若是為了抗拒這樣的現實進入生活當中,
而死守著完全憑自己意志製造出來的人為空間,結果將漸漸喪失現實感。
換言之,變成生活在一種完全隔音、當然也完全設置空調,
有如錄音室一般的死亡空間。
有如錄音室一般的死亡空間。
如果有愈來愈多人只喜歡這種生存方式,總有一天哲學也將從這個世界上消失無蹤。」
*****
三.親自體驗
生命經歷的一切,不能靠電視... 等媒體(包含書)來替代,喪失對真實的覺知。
24頁:
「遇到任何事,說聲『一切都拜託你了』就能活下去的國家,
無須遭受那種嚴酷的考驗,所以面對生命本質時所採去的態度,完全錯誤。」
56頁:
「人類原本就非常脆弱,一半被逼上絕路,搶劫、殺人、放火都做得出來,
這種例子不勝枚舉,為了避免走到這種地步,應該先累積一些預備的行動或判斷經驗,
一旦危機來臨,自己的行動多少會有所節制...
我一直認為,在抱持希望的同時,也應該徹底學習人類的弱點和邪惡面。」
106頁:
「當今日本人,似乎不明白貧乏的意義。
「遇到任何事,說聲『一切都拜託你了』就能活下去的國家,
無須遭受那種嚴酷的考驗,所以面對生命本質時所採去的態度,完全錯誤。」
56頁:
「人類原本就非常脆弱,一半被逼上絕路,搶劫、殺人、放火都做得出來,
這種例子不勝枚舉,為了避免走到這種地步,應該先累積一些預備的行動或判斷經驗,
一旦危機來臨,自己的行動多少會有所節制...
我一直認為,在抱持希望的同時,也應該徹底學習人類的弱點和邪惡面。」
106頁:
「當今日本人,似乎不明白貧乏的意義。
擁有健康、自由,多少也都有些錢,有能力出國卻哪裡也不去,
視野愈來愈狹窄,失去判斷事物的能力。本人及父母都不願意冒險,也不讓人去冒險。
說起來,在一味歌頌安心、安全的世界上,生活全體都受到無微不至的保護。
儘管生活水準不斷提升,卻仍有過多的不平與不滿,也或許是受到媒體煽動,
但除了說這是「井底之蛙不知海之廣」的島國特性,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我心中的貧困條件只有一項,那就是「今晚沒東西吃」。
雖很難填飽肚子,若還可到某地找到東西吃的話,就不能叫做貧困。
在非洲,「沒東西吃」真的就是到哪裡都沒得吃,
解決之道只有空著肚子喝水睡覺、去偷、去當乞丐,只有這三種方法。」
*****
二.生於憂患
莫將現在的舒服安逸,當成終其一生都如此,全世界全這樣。
因緣很難講,未來不可知,但有件事是確定的,天下是沒有白吃的午餐。
要享受,得付出辛苦來換,面對現實,自立自強才是最穩當的,不看人臉色。
教育先從全然靠自己開始,於匱乏(困境)中磨練。
要懂得未雨綢繆,要學會處置極端情況(危機處理)。
44頁:
「無論遇到什麼(惡劣)狀況,都應該自己用腦袋思考、想像,
設法活下去,這乃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53頁:
「我心目中的教育,應該是多多少少提共一個惡劣環境,
然後從中培養超越困境的能力,但現在卻把提供安逸環境的當成教育。」
61頁:
「所謂的自由,是盡了義務之後才有自由(自由的限制)。」
136頁:
「如果只求麻煩不要上身,就會認為最好什麼都不要做,
只要什麼都不要做,就能保持安泰。
我一直認為,只有隨時都願意面對危險,人生才可能有所斬獲。
我完全不想強迫別人接受這種看法,因為這是個人喜歡哪種生活方法的問題。
但是,我基本的想法是,世上一切東西必須支付代價。
若是我的人生過得比別人更有趣,那是因為我一直以來都在冒險。
那也是我照自己的想法,考慮因應之道後所冒的少許風險,
在這世界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在這世界上若不付出代價,不可能成就什麼有趣的事,這是我真實的感受。」
172頁:
「人無論活到幾歲,都必須有緊張感與危機感。」
201頁:
「我向來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別人。日本除了政治家外,
很多人都非常有聰明而且有教養,太平時代大家都是好人。
但是遭逢自然災害之後,政府若不提供食物、水或避難所的話,
大概連日本人都會變成暴徒集團吧。...
所以為了軟弱的自己,我本身必須先有所準備。」
二.生於憂患
莫將現在的舒服安逸,當成終其一生都如此,全世界全這樣。
因緣很難講,未來不可知,但有件事是確定的,天下是沒有白吃的午餐。
要享受,得付出辛苦來換,面對現實,自立自強才是最穩當的,不看人臉色。
教育先從全然靠自己開始,於匱乏(困境)中磨練。
要懂得未雨綢繆,要學會處置極端情況(危機處理)。
44頁:
「無論遇到什麼(惡劣)狀況,都應該自己用腦袋思考、想像,
設法活下去,這乃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53頁:
「我心目中的教育,應該是多多少少提共一個惡劣環境,
然後從中培養超越困境的能力,但現在卻把提供安逸環境的當成教育。」
61頁:
「所謂的自由,是盡了義務之後才有自由(自由的限制)。」
136頁:
「如果只求麻煩不要上身,就會認為最好什麼都不要做,
只要什麼都不要做,就能保持安泰。
我一直認為,只有隨時都願意面對危險,人生才可能有所斬獲。
我完全不想強迫別人接受這種看法,因為這是個人喜歡哪種生活方法的問題。
但是,我基本的想法是,世上一切東西必須支付代價。
若是我的人生過得比別人更有趣,那是因為我一直以來都在冒險。
那也是我照自己的想法,考慮因應之道後所冒的少許風險,
在這世界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在這世界上若不付出代價,不可能成就什麼有趣的事,這是我真實的感受。」
172頁:
「人無論活到幾歲,都必須有緊張感與危機感。」
201頁:
「我向來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別人。日本除了政治家外,
很多人都非常有聰明而且有教養,太平時代大家都是好人。
但是遭逢自然災害之後,政府若不提供食物、水或避難所的話,
大概連日本人都會變成暴徒集團吧。...
所以為了軟弱的自己,我本身必須先有所準備。」
三.親自體驗
哲學不是教你思考什麼,而是教你如何思考,真實多角度地體會人生。
我喜歡康德說的:「我不是教你哲學,而是教你哲學思考。」,我言近似此。
並且,要做到主動探尋,多聽、多看、多接觸世間林林總總人事物。
19頁:「原本哲學就是相當貼近生活的東西。所謂生活就是現實感本身,
所以生活中若是一味沈溺於電視、電腦、手機,現實感就會蕩然無存。
登山的價值,只有千辛萬苦,親自登上山頂,才能夠理解。
同理,尼采的思想也不是讀了時下流行的《超譯》版本就能夠了解。
知識與體驗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只有經由親身體驗獲得知識之後,思想才會產生生命。欠缺其一,都沒有用。」
「思想這種東西,只有透過自己親身生活與體驗,才能確實掌握,
20頁:
而且人不可能只靠知識度過一生。若是不明瞭這一點,連現實感都會開始錯亂。」
22頁:
「人類喪失主動,一切都漸漸變成被動,
選擇電視頻道、上網...或許被當成主動的行為,但在我看來,...
只不過是極度消極的被動文化。」
217頁:
「若是今後資訊科技突飛猛進,什麼事只要一個按鈕就可以找出答案,
那麼再也不會稱得上親自體驗的東西存在。
結果只會製造出在有限的人生當中不斷浪費時間、不知變通、
精神上極度貧乏的人類而已。
想要成為不僅在太平時期、連非常時期也能應付自如的人,
基本上除了仰賴每個人的人生體驗之外,別無他法。
擁有強烈、豐富、深刻的人生經驗以及作為所有經驗的根基,
那種被稱為道德的人性本質,才能成為完整的人。」
*****
四.培養獨立人格,獨立思考
無論在何等情形下,皆得擇善固執,不隨波逐流。
依自己的是非觀、價值觀,冷靜思考判斷。
社會大眾,每個人的境遇背景不盡相同,喜好憎惡各不一樣,人心因而錯綜複雜。
應當尊重、理解、接納人相互間的多元差異,達權通變而對待之(情欲信,辭欲巧)。
81頁:
「一旦習慣隱藏自我的價值觀與喜好、只求迎合別人,不僅永遠不可能嶄露頭角,
而且被壓制的慾望,會形成奇怪的性格。德國納粹也是一樣,
大家都盲目地跟隨他人,反覆做相同的事,結果造成那樣的大屠殺悲劇。
不珍惜自己忙碌追求與別人相同,真是恐怖。」
155頁:
「所謂教養,或許可以說是人的膽識,管別人怎麼看待自己,
總是能夠秉持著自己就是自己的強烈自我意識,冷靜說出重點。
透過充滿勇氣的一句話、古今哲學家的金玉良言、戳破現實讓人冷俊不止的幽默等,
確實能在不經間顯露出整個人的教養與魅力,
那是先天素質加上後天苦學的收穫,兩種因素交互作用產生的結果。...
所謂看清真實,首先必須能徹底看清自己。正因能面對自己,所以才會具有幽默感。」
159頁:
「日本的教育只說,大家都是好孩子,所以必須對別人好。
但是現實中,並非大家都是好孩子。
日本教育中缺乏值得大人深思的複雜感情與理性,
以及身而為人在面臨關鍵時刻必要的判斷,所以無法打動內心。」
165頁:
「在人類所為構成的社會當中,能夠洞悉人心微妙之處,才是所謂教養。」
*****「日本的教育只說,大家都是好孩子,所以必須對別人好。
但是現實中,並非大家都是好孩子。
日本教育中缺乏值得大人深思的複雜感情與理性,
以及身而為人在面臨關鍵時刻必要的判斷,所以無法打動內心。」
165頁:
「在人類所為構成的社會當中,能夠洞悉人心微妙之處,才是所謂教養。」
五.專業來自於耐心及大量練習
意思淺顯,不多說。
118頁:
「我靠著文才加上耐性,花了超過半世紀的時間,
每頁四百字的稿紙,至少寫了十五萬頁,總計六千萬字以上。
我認為自己並非特別有文采,只是在『寫作』這件事很有耐性。
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專業作家,原因即在此。」
122頁:
「很多人身懷專長或特殊技術。但是,正如專業與業餘的工作顯著不同,
每天練習十小時以上的專業鋼琴家彈奏給聽眾聽,
與多少彈一些的程度的業餘者彈給別人聽,意義完全不同。
以專業身分站上舞台,不僅須擁有天生的資質,而且也包含相當的努力在內。」
----------------------
註1:從根本上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