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國文老師(余文)教我們一個道理:
古今中文的名篇,最大的特性就是「朗朗上口,記誦容易」。
推薦從國語日報《古今文選》的前四輯讀起,
千萬別小瞧國語日報,輕視它是國中小學生的讀物,
而它教的恰是最基礎、最該懂、最滋潤文學素質成長的養分。
舉個例子來說(老師這個例子太特別了,烙下印象)
汪精衛寫的<國父遺囑>,
他與國父孫中山共事多年,明悉心思,
(國父的左膀右臂,一老一少,老的是胡漢民,少的是汪精衛)
在2月24日國父不能話語,顧命之際,
短暫會晤中,國父僅稍稍示意,便能知其遺志,
加上他學問扎實,將總理遺囑寫得流暢而要言不煩。
我們念個幾回,就能默書。
反觀<先總統蔣公遺囑>,應該出自蔣宋美齡或秦孝儀,
與汪精衛的文筆不可同日而語,念起來不通順(嗑嗑巴巴),遑論背誦呢?
古今中文的名篇,最大的特性就是「朗朗上口,記誦容易」。
推薦從國語日報《古今文選》的前四輯讀起,
千萬別小瞧國語日報,輕視它是國中小學生的讀物,
而它教的恰是最基礎、最該懂、最滋潤文學素質成長的養分。
舉個例子來說(老師這個例子太特別了,烙下印象)
汪精衛寫的<國父遺囑>,
他與國父孫中山共事多年,明悉心思,
(國父的左膀右臂,一老一少,老的是胡漢民,少的是汪精衛)
在2月24日國父不能話語,顧命之際,
短暫會晤中,國父僅稍稍示意,便能知其遺志,
加上他學問扎實,將總理遺囑寫得流暢而要言不煩。
我們念個幾回,就能默書。
反觀<先總統蔣公遺囑>,應該出自蔣宋美齡或秦孝儀,
與汪精衛的文筆不可同日而語,念起來不通順(嗑嗑巴巴),遑論背誦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