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7日 星期一

藝術_相聲和評書的定場詩


圖片是醒木或醒堂木(註1),它一般會出現兩地方,
第一個是衙門,戲劇裡大人(官員)進堂坐定一拍,衙役們大喊「威武」;
另一個是相聲和說書(評書)的舞台,
用比較多的是說書先生,拍一響亮聲音,
引起周圍觀眾注意,壓下聲來聽他言,他念了一首「定場詩詞(註2)」後,再拍一下,開講!
這可是說書固定程序,
例如著名小說《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的開頭詩云,即是。
《西遊記》第一回(註3):
(拍醒木)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濛,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拍醒木)

《水滸傳》第一回(註4):
(拍醒木)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拍醒木)

《三國演義》第一回(註5):
(拍醒木)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拍醒木)
《三國演義》這首是我最喜歡的定場詩之一,也許是漸漸年長,念完感觸忒多吧!

說書先生一天能說幾回,我沒什麼概念。
如果每講一回前要說定場詩,這三本都是數十回,我覺得不太可能共用一首定場詩。
不過,我查到的這三文本中,瞧不出後續有哪幾首。
以同一齣京劇,不同人唱(或不同派別),內容有出入來看,我猜相同情形也存在於說書。
而且,說書的屬性比京劇更像「集體創作」,定場詩應該是說書者自由發揮的空間,
不同師承(或自己編),自有不同詩句吟唱!


*****
德雲社張九南、高九成相聲視頻:評書(註6),
張九南連說了好幾首定場詩,和觀眾拚誰知道的多。
因為他兩人師父是郭德剛,用的定場詩,大多數郭說過(註7),老觀眾有耳聞。

第一首:
(拍醒木)
說書唱戲勸人方,三條大路走中央。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拍醒木)是滄桑。

第二首:
(拍醒木)
難難難,道德玄,不對知音不可談,對上知音談幾句,不對知音枉費(拍醒木)舌尖。

第三首:
(拍醒木)
色色色, 千古一過, 君子失德小人常樂, 大丈夫也難把美人(拍醒木)關過。

第四首:
(拍醒木)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拍醒木)解戰袍。

第五首:
(拍醒木)
金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飛水自流。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遠至湖北三千里。近到江南十六州。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拍醒木)畫中游。


第六首:
(拍醒木)
馬瘦毛長蹄子胖,老兩口子睡熱炕。
老頭兒要在炕頭上睡,老婆兒還偏不讓,老頭兒拿起頂門棍,老婆抄起擀麵杖,
兩口乒登乓當打了個大天亮, 挺好的熱炕(拍醒木)誰也沒睡上。


前六首,或多或少的觀眾猜得出第二聲醒木後的文字,
最後,張九南無奈說:
(拍醒木)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我是張九南,(拍醒木)是個二百五。


觀眾猜不中。
這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比賽,
相聲演員說前面一大落,觀眾只要出第二聲醒木後的文字就贏了。
然而,相聲目的在逗人開心,不在輸贏,
從而我也認識了數首「定場詩」(註7)歪講。



---------------------
註1:百度百科:醒木 圖片來源


註2:維基:定場詩


註3:《西遊記》第一回


註4:《水滸傳》第一回


註5:《三國演義》第一回


註6:九南 高九成0105《學評書》


註7:劉寶瑞和郭德綱的所有定場詩
1、傷情最是晚涼天,憔悴廝人不堪言,吆酒催腸三杯醉,尋香驚夢五更寒釵頭鳳斜傾有淚,徒迷花寥我無緣,小樓寂寞心與月,也難如鉤也難圓。
2、大將生來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風吹橐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太平待到歸來日,朕與將軍解戰袍。
3、八月中秋薄露,路上行人淒涼,小橋流水桂花香,日夜千思萬想,心中不得寧靜,清早覽罷文章,十年寒苦在書房,方顯才高誌廣。
4、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五霸七雄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青石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播種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5、結草銜花遍地愁,龍爭虎鬥幾時休,抬頭吳越楚,再看梁唐晉漢周。
6、伏法朝朝憂悶,強梁夜夜歡歌,損人利己騎馬騾,正直公平挨餓,修橋補路瞎眼,殺人放火兒多,我到西天問我佛,佛說……我也沒轍。
7、馬瘦毛長蹄子肥,兒子偷爹不算賊,瞎大爺娶個瞎大奶奶,老兩口過了多半輩兒誰也沒看見誰。
8、難難難,道德玄,不對知音不可談,對了知音談幾句,不對知音枉廢舌尖。
9、色色色,千古一過,君子失德小人常樂,大丈夫也難把美人關過。
10、好色風流,不是冤家不聚頭,只為淫人婦,難保妻兒否,嬉戲眼前謀,孽滿身後,報應從頭,萬惡淫為首,因此上美色邪淫一筆勾。
11、曲不為直終必彎,養狼當犬看家難,墨染鸕鶿黑不久,粉刷烏鴉白不天,蜜餞黃蓮終清苦,強摘瓜果不能甜,好事總得善人做,那有凡人做神仙。
12、依山傍水房樹間,行也安然,住也安然,一條耕牛半頃田,收也憑天,荒也憑天,雨過天晴駕小船,魚在一邊,酒在一邊,夜晚妻子話燈前,今也談談,古也談談,日上三竿猶在眠,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13、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進門得花錢。
14、天上冷颼颼,地上滾繡球。有餡的是包子,沒餡的是窩頭。
15、馬瘦毛長蹄子胖,老兩口子睡熱炕。老頭兒要在炕頭上睡,老婆兒還偏不讓,老頭兒拿起頂門棍,老婆抄起擀麵杖,兩口乒登乓當打了個大天亮,炕也晾了個冰涼,誰也沒摸著睡熱炕。
15、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財是惹禍根苗,氣是無菸火砲。
16、無酒不成宴席,無色人類滅絕,無財寸步難行,無氣反被人欺。
17、說書唱戲勸人方,三條大陸走中央。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
18、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楚魏,切糕沾白糖。
19、初三十三二十三,兩口子吃飯把門關,蒼蠅叼走一飯米粒,老頭子一年氣追到四川。老婆子在家算了一卦,傷財惹氣賠盤纏
20、南北大街東西走,十字街頭人咬狗,揀起狗來砍磚頭,倒叫磚頭咬了手。

2020年1月25日 星期六

人際_ Vanessa Van Edwards:如何辨識「假朋友」?

我對Vanessa Van Edwards(註1)此人一無所知,
維基寫她:she studies charisma, influence and power body language(魅力,影響力和肢體語言)。
但專訪(註2)她所談的這主題,我感興趣。下面,我以"來賓"代稱她。


來賓先定義「矛盾關係」,就是一群“你不懂如何跟他們相處、
你不確定他們是否喜歡你、你不確定跟他們出去玩是否盡興”的人。
簡言之,介於親密與討厭之間的人。

這些人會讓你勞神費力地想:是要維持或斬斷你和他們之間的聯繫,
畢竟人的心力、時間是有限的,不可以白白大舉浪費。

來賓提了一個方法,來區別「和你矛盾關係的人」是敵是友。
就是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他們會真心為你高興?

假如那些人會有不明顯攻擊性的評論,讓你懷疑「這是惡意,還是善意呢?」
代表在你心中,他們並不會真心為你高興(他們不是你朋友)。
或者,你有一個很好的消息,假如他們會和你一樣感到激動,那是你真正的朋友;
假如他們不會感到高興,總質疑你的成功、提問扼殺你夢想、
開口閉口都是負面話,那便不是。

我們稱"扼殺你夢想"的那些人為「夢想殺手」。他們不是一無是處。
當你在檢視問題時,可以找他們挑錯(諍友),但你有喜悅之事,他們不會好對象。

來賓建議,
回顧之前這六個月,
你有與「和你矛盾關係的人」見面並向他們分享你的快樂之事,
他們會真心為你高興嗎?


*****
對於來賓所言的合理性,我思考許久。為什麼呢?
因為在中華文化裡,我能想到「朋友」概念,好像少有類似。
俞伯牙與鍾子期的友誼算嗎?又不太像。

來賓的「朋友」之概念,多是偏感性、情感交流;
中華文化的「朋友」之概念,多是偏理性、品學增長。
比如:
《論語》(·學而第一):「無友不如己者」,意謂:「不跟自己志向不同的人交朋友。」
唐朝馬總《意林》卷5(註3):「欲知其人,視其朋友。」
怎樣水準的人就會交到怎樣水準的朋友。
所以,就會擇益友:友直、有諒、友多聞。彼此學習互動。

又比如:
《增廣賢文》(註4):「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換句話說,「患難見真情」或「患難之交(註5)」
你落難時,他不離不棄伸出援手才是真義氣,一起享樂不是。
這彷彿與和前面說的分享喜樂,有偌大的對比。
並沒有!這裡在講:器重品德,別與勢利眼的人交友。
這裡的樂是物質的樂,前面說的樂是心理的樂


我想來賓和我所舉的例子,是觀點上的不同,倒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
人得想清楚自己需要什麼。別人給的非「準繩」,是「建議」。



--------------------------------------------------------------
註1:維基(英文):Vanessa Van Edwards


註2:如何辨識「假朋友」?► 你只需要問一個簡單的問題 - Vanessa Van Edwards


註3:意林/卷五


註4:《增廣賢文》


註5: 醉醒石 -> 第十回濟窮途俠士捐金 重報施賢紳取義
林黃二位道:「浦肫夫患難之交,今日年兄為我們看他,...」

2020年1月24日 星期五

札記-讀書-考據正確不代表內容正確

上週跟朋友談《易經》,我大致提了幾個觀點。
第一,雖然同本書,但每個人讀出的重點不一定相同
這好理解,就是「見仁見智」。
我覺得人就像一個篩子,會過濾掉自己不想(不能)看到的東西,留下自己想要的。
《易經》有占卜的部分,稱象數,亦有哲理的部分,稱義理。
漢朝時天人合一的學說盛行,
漢儒(漢朝的儒家學者)解易就側重於象數,預測命運之類的。
而到宋朝,政治制度幾乎完備,士大夫的人生目標從出仕轉向修心。
宋儒解易,則偏重義理。由爻辭、十傳闡述處世之道。
這不是說宋朝就沒有談象數的學者,而是說義理是主流,
我們可以看成這是"時代潮流"不同產生的差異。
若是讀古籍是為了準備考試,建議記大家的"共識"。考試比較少會考歧義的地方。


第二,確定出處,不代表確定其內容正確
《易經》歷朝歷代都有不可不勝的學者在研究,
有的不知道是無心或是有意,扭曲前人的意思(包含《易經》本意)。
於是,我們得先作「還原」前人本意,
但這還沒完,別忘了前人和今人一樣,僅代表一家之言。
舉個例子,會比較明白些。
比如:我說:「張三說:『李四在辦公室』」。
你問了許多人,百分之百確認張三確實說過這句話,
然而,這不意謂「李四在辦公室」,有可能張三看錯了,也有可能張三說謊等等。
所以,我的一些文章會標註出處(這是誰說的),
而我同時又會表明:「不保證其正確性和合理性」,因為「那是兩件事」。


第三,不須「為尊者諱」、不強調「古人總是對的」
這是第二點的再延伸。有的人是謙卑,
會把古籍中「讀不懂」的地方(即便查過字典、詢問專家),
就說「先人智慧太深奧了」、「或許出現斷簡,才意思喪失(失古法)」,
就是不敢說「古籍說錯了。」,
如此,就沒有科學進步了(可以想想看西方醫學的古昔之別),
這跟認為「舊不如新」的人相同,都是走極端(過與不及)。

像讀佛典,我們的心態是一方面要確定「考據(出處)正確」,
另一方面則保持「不是越古越"原味"、亦不是 越新越"先進"」,
而是去找出整個貫通古今的核心思想,符合從前某個時代的"方便之法"是可以捨棄的。

2020年1月19日 星期日

札記-科技-卡片扣款

早上在全聯購物結帳,我把全聯卡遞給收銀員,並且說:「錢從裡面扣」。
她過卡完便還我,之後刷我買的商品條碼。

我問:「卡片還我,這樣會紀錄嗎?(計算消費額後,扣餘額)」
她說:「會記錄。」,結束時,她給了我一張收據。

顯而易見,刷全聯卡是要認會員ID,
再依此,從(網路)資料庫調出所有的資料,進行金額、福利點數加減。
我才想到,為何有顧客沒帶卡,報電話號碼也可行,因為統一一處(雲端)管理。
好處是,沒有新舊卡片格式的問題。

之前我做過類似的產品,但它資料存在卡片,
然而,為了擴充新欄位,可能造成新舊卡對不齊,得多考慮相容問題,有點麻煩。
由於做過才曉得日本逐步統合全國大都會的交通IC(註1)是多麼不簡單。

悠遊卡的設計,比較像我做過的產品。
這是因為發行當初,公車沒網路,建統一資料庫來讀取,並不實際,
所以,唯獨能存入卡中。
看在7-11買東西,
只須在結算金額付款那一刻,再將悠遊卡放置讀卡機就明白一切了,
而不像我今天這樣,一開始,過個卡。



----------------------------------------
註1:
1. 維基(日文):交通系ICカード全国相互利用サービス
§注意圖片上的變化§

2. Suica | 票價與通票| JR-EAST

2020年1月16日 星期四

札記-哲思-網文: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凑巧讀到一篇好文,最末段寫: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好喜歡這文句呀~
那篇文章說:這是出自楊絳之手,她著作的《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
然而,我一查,錯了(註1),
那篇文章內容,
一些是來自記者的專訪:<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註2);
一些是來自《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一書;
剩下的,是有心人撰文附會其上。換句話說,這是剪輯拼湊之作。


整篇全文(註3)如下,我大概交代各段文句的出處:
題目:<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或<一百歲感言>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
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
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出自:<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
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
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
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出自:《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第七章 人生實苦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
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出自:《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第十章 受鍛鍊的是靈魂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
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
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
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出自:《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第八章 人需要鍛鍊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
有底色的,是我查到、確實是楊絳之筆,於下方標出出處。
沒底色的,應該是不知名人士撰寫。
我覺得,最後一段能再簡潔些,
我們曾渴望命運的波瀾,到頭來才發現: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期盼外界的認可,到頭來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往往談到「外界認可」之時,很容易聯想到伊索寓言(第五章)父子騎驢的故事。
一對父子,帶頭顱子趕路。起先,父親讓孩子騎驢,自己走路。
有路人瞧見,便說:「那孩子不孝。自個騎驢,父親牽驢。」
那麼,有人認為不妥,那就改吧,改父親騎驢,兒子牽驢。
又有路人有意見,說:「這什麼父親阿,怎能讓年幼孩子走路,自己騎驢。」
父親二話不說,說改就改,變成父子倆人共騎。
依舊招來非議,說:「驢子那麼瘦小,竟然兩個人騎,虐待動物嗎?」
沒辦法,改!父子兩人牽著驢子走。
仍躲不過路人批評,說:「有驢不騎,用走的,那兩人是傻子嗎?」
怎麼做,都有人不滿意,「認可」可遇不可求。


由於我要考據此文真偽,
便將《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和<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讀完。
當中有見到不錯的段落,但另文分享吧!



-----------------------------------
據陸媒報導,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編輯曾跟楊絳本人確認過,
這段話並不是她的話,手寫體更不是她寫的。2013年,該出版社就曾經進行過闢謠
所謂《一百歲感言》,這篇文章的開頭幾句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
 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
 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
 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
 確實是來自《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
 但後面諸多人生感悟都是拼湊而成。不過,至今轉發盛況不減。


○筆會:孔子“十五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那一段話,
 已進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成為一個生命的參照坐標,
 不過也只說到“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期頤之境,幾人能登臨?
 如今您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嗎?能談談您如今身在境界第幾重嗎?

楊絳:我也不知道自己如今身在境界第幾重。年輕時曾和費孝通討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時間跑,地球在轉,
  即使同樣的地點也沒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現在我也這樣,感覺每一天都是新的,
  每天看葉子的變化,聽鳥的啼鳴,都不一樣,newexperince and new feeling in everyday。

  樹上的葉子,葉葉不同。花開花落,草木枯榮,日日不同。
  我坐下細細尋思,我每天的生活,也沒有一天完全相同,總有出人意外的事發生。
  我每天從床上起來,就想“今天不知又會發生什么意外的事?”
  即使沒有大的意外,我也能從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新體會。
  八段錦早課,感受舒筋活絡的愉悅;翻閱報刊看電視,得到新見聞;
  體會練字抄詩的些微進步,舊書重讀的心得,特別是對思想的修煉。
  要求自己待人更寬容些,對人更了解些,相處更和洽些,這方面總有新體會。
  因此,我的每一天都是特殊的,都有新鮮感受和感覺。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
  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
  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
  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


我最喜歡的段落:
○楊絳:
 抗戰時期在上海,生活艱難,從大小姐到老媽子,對我來說,角色變化而已,
 很自然,并不感覺委屈。為什么,因為愛,出于對丈夫的愛。我愛丈夫,勝過自己。
 我了解錢鍾書的價值,我愿為他研究著述志業的成功,為充分發揮他的潛力、
 創造力而犧牲自己。這種愛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
 相互理解,才有自覺的相互支持。
 我與錢鍾書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們當初正是因為兩人都酷愛文學,
 癡迷讀書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鍾書說他“沒有大的志氣,只想貢獻一生,做做學問。”
 這點和我志趣相同。

 我成名比錢鍾書早,我寫的幾個劇本被搬上舞臺后,
 他在文化圈里被人介紹為“楊絳的丈夫”。但我把錢鍾書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價值。
 我賴以成名的幾出喜劇,能夠和《圍城》比嗎?
 所以,他說想寫一部長篇小說,我不僅贊成,還很高興。
 (中略)
 我是一位老人,凈說些老話。對于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么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
 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
 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
 我以為,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
 也該是能做得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門當戶對及其他,并不重要。


2020年1月15日 星期三

札記-表達-諧音哏、譬喻哏、鋪哏埋哏

與朋友聊天,說到現在愛聽愛聽的流行語、講話調調,
大多數也跟我從小到大所遇到的「格式」差不多。分別有諧音哏、譬喻哏、鋪哏埋哏。

1. 諧音哏
挺容易理解的。古時本來就有以音通假,
沒有「早」,古人用「蚤」;沒有背叛的「叛」,古人用「畔」(註1);
沒有「背」,古人用「北」,「敗北」其意是敗背,背對著敵人向後逃。
現流行語中,
「87」,諧音台語的「白癡」;「森77」,諧音「生氣氣」。
「8+9」,諧音台語的「八家將」,有江湖味。
不只如此,諧音亦有不少招數可玩,如縮寫,「就這個樣子」改寫成「就降」。


2. 譬喻哏
和諧音哏相同,仍是古今皆然。
(1)有拿一種形象、意象象徵你想說的事物或情境。
如成語中的「國之干城」、「中流砥柱」便屬此類。
我年幼那時,人們喜歡用「情人」描述女明星之美。
如:大眾情人、軍中情人、學生情人等。
而今日流行語則用「女神」代之,如宅男女神、電玩女神等。

(2)也有直截了當形容你想說的事物或情境。
像「自打嘴巴」,現在縮寫成「打臉」;
成語的「信口雌黃」、「口沫橫飛」及「空口說白話」,
今時則用「打嘴砲」、「講幹話」等。
既然已有同一意思,表達相仿的古語、成語,為什麼不直截了當地用,卻要自創呢?
我覺得人是喜新厭舊的,新的流行語會讓人感覺比較親切、「接地氣」吧!


(3)鋪哏埋哏
我比較習慣稱它為:回call。一個中英夾雜的用詞。
先舉兩個例子:
例一:
 有病患就醫,對醫生說:
  「病這麼久,事業垮了、錢沒了,朋友離去,家人捨棄。我什麼都沒有了。」
 醫生說:「你不是還有『病』嗎?」

例二:
有一個人去動物園,對猴子們招手打招呼(想像一下他的招手動作)。
牠們見狀,紛紛撿起石頭丟擲,那人快跑離開。
他看到管理員便講這事,抱怨:「你們的猴子怎麼這麼兇?」
管理員說:「在猴子肢體語言中,招手等於罵牠白癡,牠們當然生氣。」
那人問:「不然怎樣打招呼?」
管理員說:「拍手。」
於是,那人又回到原地,朝著猴子們拍手。猴子們爭相對他招手。

此即是回call,例一前面埋「久病」的哏,後面醫生的話回call。
例二前面埋「招手是罵人白癡」的哏,後面猴子們動作回call。

另有一種,不斷重複回call。
比如說:
我們公司有努力做事的人,有看熱鬧的人;有認真溝通的人,有看熱鬧的人;
甚至有推功諉過的人,有看熱鬧的人;那你應該知道我們公司什麼人比較多。


我老覺得我是人間一過客,走走看看,
偶爾注意不斷重演的事,歸納後,好像有那麼一丁點收穫。
就和牛頓名言一樣:
我如同海灘邊玩耍的男孩,偶然間發現了一粒比較圓的石頭,和一粒比較漂亮的貝殼...
貝殼留下,石頭砸路過揮手的人。我回call了。



-------------------------
註1:漢字的假借字

2020年1月13日 星期一

札記-法律-判決不代表正確,但事情總要解決




《美國憲政議程》這本書的前言說:
(即便是)美國最高法院判決結果不總是公正無失的,
但他們立國的法治精神是法律程序重於政治結果。
從政治人物帶頭,無論最終結果為何,都應該接受法院判決。

Robert Houghwout Jackson(1892年~1954年,註1)
於1941年至1954年擔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也是紐倫堡審判中擔任美國的總檢察官。
我很喜歡他描述"最高法院"的一段話:
We are not final because we are infallible, but we are infallible only because we are final.」,

中文譯為:
「我們(最高法院)不是因為沒有錯誤而成為終極權威,
 我們只是因為終極權威而沒有錯誤。」,

也有人翻譯成:「最高法院的判決並非無誤,但它是終極的。」
所以,我認為:
牽涉到眾人的事務,不一定能做到每個人都滿意、覺得正確,但總是要給個解決方案!



---------------------------------------

2020年1月11日 星期六

札記-文學-武俠小說是奇幻文學

江燦騰教授(註1):
 中國武俠小說,最大的謊言有三:
 一.捏造掌風可以傷人,其實根本不可能。
 二.高舉傳統武術招式的神奇效用,其實在現代綜合格鬥下,根本難以發揮。
 三.神奇內功療法,根本效用有限。


去年11月,袁騰飛先生的觀眾或粉絲(fans)問:「對於武俠故事怎麼看?」
他在【循迹漫聊】(他好幾個節目,這是其中一個)的起頭,
大致回答如下(註2):
我高中之後就不再看武俠(小說)。
 比如金庸的小說,裏頭的歷史胡說八道比較多。
 再看香港把它拍成低成本電視劇,
 道具、服裝、場景,Low上加Low(低廉、隨便到不行),
 四十幾集,《倚天屠龍記》張無忌的衣服都沒換,像叫花似的;
 《射鵰英雄傳》的蒙古騎兵,一匹馬也沒有;
 郭靖把他母親的屍體拉回中原,就弄一板車。
 要是經費不行,就弄成舞台劇,別電視劇,看起來很沒勁。
 而且,那些拳腳武功(註3)...前幾天詠春拳的XXX,就被自由搏擊K.O



後面講的武功,不就和江教授的第一點、第二點不謀而合嗎?
李安拍的《臥虎藏龍》,
飛簷走壁的輕功,清冥寶劍削鐵如泥的硬度、矯若游龍般的彈性,
那在追求藝術美感、夢幻,真實世界不存在。
就舉一個比較科學的例子,有些小說寫某某寶劍,削鐵如泥、吹毛斷髮。
然而,這是不可能存在的,
削鐵如泥,劍得硬度大(含碳高),但韌性不好,摔了易碎,怎麼拿上戰場?
吹毛斷髮,劍刃夾角得小,雖然辦到,保存不易(容易生鏽而變鈍)。

我是贊成維基百科:奇幻文學的辭條(註4):
 廣義上含有奇幻要素的文學作品也包括在內,
 像是玄幻小說、武俠小說,以及古代所流傳的童話、神話、民間傳奇故事。


武俠小說是奇幻文學。



-------------------------------------------------------------------
註1:江燦騰 2019年12月31日


註2:袁騰飛聊武俠:民國第一女刺客


註3:《金庸武學地圖》 僅供參考


註4:維基:奇幻文學

2020年1月9日 星期四

札記-邏輯-歸納不怎麼可靠

數學家,亦是哲學家的羅素( 1872~1970)在他的著作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
以家禽舉例說明:"歸納法"的弊病。有人改寫成火雞故事,但原意不失(註1)。
它是這麼說的:
「在美國某一處火雞飼養場裡,
 一隻火雞發現一項真理『每天上午9點鐘主人給它喂食』,
 這不是一拍腦袋說出的,而是有大量觀察的事實依據。
 牠見到無論雨天、晴天,熱天、冷天、
 週一到週六、各式各樣的情況,主人都會幹此事。
 最後,才歸納出:『主人總是在上午9點鐘給我喂食』」
 這天是感恩節的上午9點,火雞場主人出現了,
 可是,這次他沒有餵食,而是宰了火雞。」

因此,歸納法不是那麼可靠、容易說服人。
試想:我若是跟你說:
「根據我的經驗歸納,直角三角行的最長邊邊長平方,等於其餘兩邊邊長平方之和。」
或是拿畢氏定理的數學證明給你看,你會相信哪套呢?
 
而且經驗歸納這件事,也有可能因人不同而得出不同結果。
比如說:看到別人死亡。
一個人歸結出:「是人的,都會死。」
另一個人則說:
「我每次看到死人都是別人,所以,我不會死。」



-------------------------------------------------

2020年1月7日 星期二

札記-學習-<中年後的生活品質與「運動」相關>

同事轉一篇文章(註1)給我(們),題目為:
一個退休老總的忠告:中年後,決定生活品質的不是金錢地位,而是你「有沒有運動」

作者說人生如果能重來,他想要做這些事,條列如下(以下七點是他歸納的)
1. 堅持念有興趣的科系
2. 和英文長期交朋友
3. 善加利用gap year,到國外度假打工
4. 遠離香煙,一周至少運動三次
 我從17歲開始抽了近三十年香煙,差點完全毀掉下半場人生,
 幸好後來辛苦戒掉,是人生至此自認最值得驕傲的英勇舉動。
 健康管理不出飲食和運動,而既然醇酒美食是美好人生的重要成分,
 我不後悔沒有努力節制。運動不一樣,尤其進入人生下半場,
 決定生活品質的通常不是金錢地位,而是運動習慣,
 但別等過了中年才開始培養,存健康和存錢一樣,越早開始越有效。
5. 不要因為「時間到了」而結婚生子
6. 學習投資理財;建立樂活金錢觀
 年輕時努力賺錢,用力省錢,絕對有必要,
 但一旦步入中年跨越溫飽,
 就要逐漸把注意力轉到「聰明花錢」,做錢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7. 儘早養成閱讀和旅行的習慣
 閱讀的最大功用是培養「獨立自主的精神世界」,
 有了這樣的內心世界,無論處在人生任何階段都清楚為何而戰,
 而不是在隨波逐流中消磨生命。看什麼主題的書不重要,
 只要能啟發思想就好,閱讀的好處在中年後,對生活品質的影響越發明顯。
 旅行和閱讀的功能相近,只是更好玩一點,許多退休人士喜歡遊山玩水,
 而如果注意觀察,會發現經常趴趴走的銀髮族大都年輕時就常旅行。
 這點和閱讀也很像,兩者都是習慣,養成後終生相隨,
 如果年輕時不練習,老來很難開始。


我看到第一個直覺是想,能不能合併、再減約,哈哈。

第1點-選科系,這是指高中升大學之際,約17、18歲會面對的最重要的事件。
由於他說"人生重來",才會有這點。我比較疑惑的是:他是不是沒挑到喜歡的。
我認為大部分人糾結的原因有二:
一.沒考上"理想學校的喜歡科系";
二.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不得不挑熱門科系。
顧慮到現實,就盡可能尋找自己能職涯數十載,樂此不疲的科系吧!

有人說:科系就是對應到將來職業,是依據業界需要所設計的。
但我覺得學界與業界有距離,學校訓練比較多的是基礎教育、專業素養(sense)。
我之前的文章有寫,要區別「專業」和「職業」。
比如:有人的專業是溝通,他的職業可以是談判家、政治家、人力資源經理人等等。
專業最好與性格相稱,強迫扭轉性格,並非不可能,就是得辛苦一點。
所以,教師們普遍會建議:
先從認識自己的性格特質(決定自己的專業方向),再挑選相關科系,
高中時的性向測驗的目的在此。

到了職場,要能持盈保泰,便得養成閱讀和旅行的習慣,即第7點,
給自己大腦衝擊,持續學習新事物,永遠探求更好的方法優化現況。

我想第1、3、7點可以合併。第3點與第7點目的相近,都是新視野的擴展。
三合一的標題寫成「打好專業基礎、持續吐故納新」。上面所言,作其內容。


*****
第2點,是要認清英文是非常好的工具。
而且我認為:非但它是,中文天天要用到,也是。
因此,我會引張忠謀的話:「努力學好中英文」取代之。
第4點講運動,其實,重點在健康。得包含飲食與作息。我認為酒也別沾。
所以,我會改寫為老掉牙卻一目了然的文句--注意健康。
將一週三次運動、作息正常、不菸酒,隨附其後,
也就是:「注意健康:一週三次運動、飲食作息正常、不菸酒」。

第5、第6點,我沒意見,維持原句。

改完如下:
1. 打好專業基礎、持續吐故納新:純熟專業、讀書旅行
2. 努力學好中英文
3. 注意健康:一週三次運動、飲食作息正常、不菸不酒
4. 不要因為「時間到了」而結婚生子
5. 學習投資理財;建立樂活金錢觀


回頭看題目,此文談的,似乎文不對題,不是只談運動,
我想是作者面臨最大的痛點是這項,才這般寫吧!



---------------------------------------------------------------------
以後,摘取重點就好,不要好事改寫,太花時間
---------------------------------------------------------------------
註1:一個退休老總的忠告:中年後,決定生活品質的不是金錢地位,而是你「有沒有運動」


註2:張忠謀勉勵高中生 「努力學好中英文」

2020年1月6日 星期一

音樂_理查德.克莱德曼『水邊的阿狄麗娜(Ballade pour Adeline)』

西方心理學家常以希臘神話描述人的性格、行為現象,
跟華人用成語一樣自然,皆是文化底蘊吧!

自戀情節,便拿納西瑟斯(narcissus)來代稱。
納西瑟斯從池水中的倒影看見自己俊美容貌,
自此迷戀而無法離去,變成池邊的水仙花(narcissus)。
註1
戀母情節(媽寶應該也屬於這類),就取俄狄浦斯來意指。
俄狄浦斯(Oedipus)的父王收到神諭:「這個兒子(俄狄浦斯)將來會殺父娶母」,
便在他一出生便將遺棄野外自生自滅,然而,最終沒死,
被牧羊人扶養長大,後來還果真意外殺死生父,娶了生母。


自證預言,則舉皮格馬利翁(Pygmalion,也有翻譯成"畢馬龍")來說明。
皮格馬利翁是塞浦路斯國王,擅長雕刻,
他刻了一尊心中最完美的少女雕像,起名為加拉泰亞(Galatea),
不但愛上她、日夜對她傾訴情意,並向神乞求能娶她為妻。
愛神阿芙洛狄忒(Aphrodite)受到感動,賜雕像生命,兩人花開並蒂。
註2
何止心理學如此,其他領域更是,
許多西方藝術作品,諸如美術、音樂、歌劇、影視都能瞧見希臘神話的身影。
可能基於這種聯想,我超喜歡一首音樂,
鋼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Richard Clayderman)的一首優美鋼琴曲-
致阿狄麗娜之曲(Ballade pour Adeline),中文翻譯成:水邊的阿狄麗娜。
我看所有的中文網頁都說這曲與「皮格馬利翁(Pygmalion)與加拉泰亞(Galatea)」有關(註3),
然而,這兩個讀音和阿狄麗娜(Adeline)差異頗大。



到底是不是呢?答案已在英文維基上(註4)。
這是法國作曲家保羅·德·塞納維爾(Paul de Senneville),
寫給當時剛出生的女兒阿狄麗娜(Adeline)的樂曲。
 


-------------------------------------------------------------
註1:維基:納西瑟斯 圖片來源


註2:維基:畢馬龍 圖片來源


註3:百度百科:水邊的阿狄麗娜
§此為一例§

2020年1月4日 星期六

美術_從瀟湘八景到富岳三十六景


想必稍微接觸日本文化的人都見過這張圖,
這是18世紀的畫浮世繪大師級人物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註1),
作品《富嶽三十六景》(註2)之一的<神奈川沖浪裏>。
日本政府預計在2024年的1000元新版紙鈔的背面,採用此圖(註3)。
註3
維基(註2)說:
荷蘭畫家梵谷對此畫非常激賞,其名作《星夜》被認為受到了此畫的啟發。
或許<神奈川沖浪裏>的名氣太大,較常聽到有誰學他,而少言他有沒有學誰。


許久前,我讀過某本書,忘書名了。
書中寫「<神奈川沖浪裏>是受到中國畫<瀟湘八景>的影響。
此事若真,<瀟湘八景>是宋朝畫作,
依文獻,傳入日本時間也是中國宋朝(960年~1279年),不晚於13世紀,
而葛飾北齋出生在18世紀,這得是人們總記得它,數百載接傳。
照古代的環境條件,喜歡<瀟湘八景>在日本肯定不會是小眾市場。
18世紀前,<瀟湘八景>應有陶染一輩輩日本畫家,一代代傳承,不至於失傳。
最終,葛飾北齋睹見此作,學習它。那麼,到底那本書寫的是否屬實呢?


*****
瀟湘八景的「瀟湘」(註5)是湖南省境內的瀟水、湘江,用來代表湖南省全境。
「八景」則其境著名的八項景色(註6),有:
1. 瀟湘夜雨——永州城東
2. 平沙落雁——衡陽市回雁峰
3. 煙寺晚鐘——衡山縣城北清涼寺
4. 山市晴嵐——湘潭與長沙接壤處的昭山
5. 江天暮雪——橘子洲
6. 遠浦歸帆——湘陰縣城江邊
7. 洞庭秋月——洞庭湖
8. 漁村夕照——桃源桃花源對岸白鱗洲
此載於沈括的《夢溪筆談》(註7),內寫:
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平沙落雁》、《遠浦歸帆》、
 《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
 《漁村夕照》,謂之八景。好事者多傳之。
馬致遠曾以此八景為主題而作《壽陽曲》小令,所以應是此八景沒錯。
百度說(註6),最早以"瀟湘八景"作畫而名世的是宋迪。
宋徽宗的《宣和畫譜》卷12(註8)云:
文臣宋迪,字復古,洛陽人。(宋)道之弟。
 ...(中略)...
 又多喜畫松,而枯槎老枿,或髙或偃,或孤或雙,以至於千株萬株,森森然殊可駭也。
 聲譽大過於兄道。今禦府所藏三十有一:

 ...(中略)...八景圖一、松圖一、小寒林圖一。
裡頭的"八景圖",應該就是《瀟湘八景》。
不過從文看來,宋徽宗認為宋迪畫得最好的是松樹,沒言及八景。
我不能核實宋迪是否最早,但宋迪畫過八景,確實無誤。
然後,便要問:這畫是如何遠播日本的?


有些人作過研究(註9),流到日本的並非是宋迪的畫。
我先表明,以下是別人的研究成果,
這些資料我沒機會接觸,無法查證他們的研究是否正確。
他們寫道:
宋迪之後,南宋有王洪、夏圭、牧溪、玉澗,
元朝有張遠、和明代的文徵明等人畫過瀟湘八景圖。
他們可不是臨摹宋迪,而是再以"瀟湘八景"為題目,重新創作不一樣的畫。
牧溪與夏圭的瀟湘八景圖,大致在12世紀晚期至13世紀初期隨著大量中國藝術進入日本。

牧溪的畫傳至日本的因緣是:
他在杭州禪林習畫時,逢日本僧人聖一前來研習佛法,二人同門從師,相結為友。
至聖一返國,牧溪以《觀音圖》、《松猿圖》、《竹鶴圖》相贈。
實際上,聖一收藏牧溪大部分作品,並悉數攜回日本。而夏圭畫的事,就不太清楚了。

旅日學人周閱女士的文章《瀟湘八景在東瀛》,
寫牧溪的《瀟湘八景》中,現在仍有四幅分別收藏於東京的富山紀念館、
根津美術館、京都的國立博物院和出光美術館,另四幅遺失。
在日本東京的靜嘉堂美術館,
還收藏有南宋的院體長卷《瀟湘八景》,作者夏圭,八幅山水俱在。
但是,似乎中國文獻上沒紀錄夏圭的作品有《瀟湘八景》。

而真正引領了日本水墨畫發展的是牧溪的《瀟湘八景》,
甚至廣及造園、文學等其他藝術領域。
傳言(註10)日本人從室町時代( 1336 年~1573 年)便開始嗜好《瀟湘八景》,
那時出的《近江八景》,猜測是模倣“瀟湘八景”的畫題。
到18世紀後半期,日本浮世繪的全盛期,
江戶畫界產出許多中國傳統“八景”題材的風景畫,
尤以葛飾北齋的“八景”版畫倍受追捧,有《琉球八景》、《江戶八景》、《東都八景》等,
更從“八景”演化出膾炙人口的《富嶽三十六景》,被尊為浮世繪風景版畫的極品。
下圖是葛飾北齋所繪《琉球八景》(註11)中的一幅:泉崎夜月,
現收藏於沖繩浦添市美術館。

註11



-----------------------------------------------------------------
註1:維基: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 日語:葛飾 北斎/かつしか ほくさい Katsushika Hokusai 1760年~1849年)。
1760年生於江戶(現東京),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的浮世繪師,日本化政文化的代表人物。

○北齋以富士山不同角度的樣貌為題材,創作了系列風景畫《富嶽三十六景》,
並憑此名聲遠揚。該系列中以《凱風快晴》和《神奈川沖浪裏》最為知名


註2:維基:冨嶽三十六景
〈神奈川沖浪裏〉世界上曝光率最高的浮世繪之一。
荷蘭畫家梵谷對此畫非常激賞,其名作《星夜》被認為受到了此畫的啟發;
古典音樂的印象派法國作曲家克勞德·德彪西,
亦受到此畫啟發而創作了交響詩《海》(La Mer)。
〈神奈川沖浪裏〉畫中的三角大浪也成為許多後世創作戲仿的名畫面之一。
預定於2024年發行的改版一千日圓紙幣之背面也將採用神奈川沖浪裏


註3:
1. 日本令和新鈔 2024年度發行[影] 圖片來源

2. 蘋果日報:日將全面更換紙鈔 防偽升級「偉人」換人當
○1千日圓人像將改為開發破傷風療法的近代醫學家北里柴三郎,
 背面則是浮世繪《富嶽三十六景》的「神奈川沖浪裏」。...
 預計2024年正式發行。


註4:維基:梵谷<星夜> 圖片來源


註5:百度:瀟湘
瀟,指湖南省境內的瀟水河;湘,指的是橫貫湖南的河流,湘江。
瀟湘一詞,最早見於《山海經 ·中次十二經》:“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


註6:百度:瀟湘八景
○一般認為,瀟湘八景的畫題始創於北宋山水畫家宋迪,
其實,在宋迪之前,瀟湘八景之名就已經出現,
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中就記載五代黃筌有《瀟湘八景》傳世,
但以瀟湘八景名世的不是黃筌,而是宋迪。
瀟湘八景之名在歷史上也曾有所變化,但影響最大的還是宋迪所表現的八景

馬致遠所描寫八景的名稱與之完全相同,而且描寫的也是瀟湘八景。
馬致遠的這八首《壽陽曲》小令,如八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畫,
它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了湖南洞庭湖一帶的旖旎風光。
但它並非純粹寫景,而是藉寫景來抒發作者對塵世的不滿和對山林的嚮往。
原文
【雙調】壽陽曲● 平沙落雁
南傳信,北寄書,半棲近岸花汀樹。似鴛鴦失群迷伴侶,兩三行海門斜去。
【雙調】壽陽曲● 山市晴嵐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霽。四圍山一竿殘照裡,錦屏風又添鋪翠。
【雙調】壽陽曲● 遠浦帆歸
夕陽下,酒旆閒,兩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
【雙調】壽陽曲● 瀟湘夜雨
漁燈暗,客夢迴,一聲聲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情淚。
【雙調】壽陽曲● 煙寺晚鐘
寒煙細,古寺清,近黃昏禮佛人靜。順西風晚鐘三四聲,怎生教老僧禪定?
【雙調】壽陽曲● 漁村夕照
鳴榔罷,閃暮光,綠楊堤數聲漁唱。掛柴門幾家閒曬網,都撮在捕魚圖上。
【雙調】壽陽曲● 江天暮雪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
【雙調】壽陽曲● 洞庭秋月
蘆花謝,客乍別,泛蟾光小舟一葉。豫章城故人來也,結末了洞庭秋月。


註7:夢溪筆談 -> 卷十七 書畫


註8:
1. 宣和畫譜/卷十二

2. 《瀟湘八景圖》——宋迪最為得意的畫題 《榮寶齋》雜誌 2019年05月22日14:43
○從畫史記載來看,《宣和畫譜》中記載的宋迪三十一幅圖畫中,
有一名為《瀟湘秋晚圖》,另有一幅名為《八景圖》。
從名字而言,並沒有《瀟湘晚景圖》與《瀟湘八景圖》。
通常認為,《宣和畫譜》中記載的《八景圖》即為後世所熟悉的《瀟湘八景圖》。

○北宋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是對熙寧七年(一○七四)為止的畫事記載,
其中對於宋迪的記載極為可靠。但是言語過於簡略,且並沒有言及『瀟湘八景圖』。

○《宣和畫譜》成書最晚,大約在一一二○年。其中可以見到對於瀟湘圖畫的記載。
而早於此成書的《圖畫見聞志》與米芾《畫史》
卻未見提及宋迪的『瀟湘圖』或者『瀟湘八景圖』。
按照前面的推斷,宋迪的《瀟湘八景圖》應當完成於熙寧或元豐年間
可見宋迪的繪畫風格或者繪畫特點應當經歷了一個轉折。
宋迪早年為時人所稱道的繪畫特點在於其對松木的描繪,
在經歷了長沙任職之後,宋迪開始描繪水汽瀰漫的山水圖畫,
並在離開長沙之後創作了許多瀟湘相關的繪畫,包括為世所稱的《瀟湘八景圖》。


註9:郝量的「瀟湘八景」 尚遺浮雲一點心
○北宋官員、畫家宋迪最早命名「瀟湘八景」的創作題材,
此事載於沈括的《夢溪筆談》之中:
「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平沙落雁》、《遠浦歸帆》、
《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
《漁村夕照》,謂之八景。好事者多傳之。」
後人以此八景專屬瀟湘洞庭為故,統稱為「瀟湘八景」。
宋迪之後,南宋的王洪、夏圭、牧溪、玉澗,
以及元代的張遠以及明代的文徵明等歷代皆有追和。
「瀟湘八景」源自中國,
後在日本、韓國都曾發展成為重要的創作主題,形成東亞繪畫的景觀。
大致在12世紀晚期至13世紀初期隨著大量中國藝術傳人日本
牧溪與夏圭的瀟湘八景圖也在期間流入日本
然而「瀟湘八景」在日本延展的樣貌跟中國並不相同。
日本在鐮倉時期通過佛教交流引進中國禪畫,刺激了日本「八景」畫的發展,
這一主題到江戶時期此類繪畫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在此階段出現了最大尺幅的「瀟湘八景」作品,即給天皇繪制的屏風繪,
一屏涵蓋四景,形成連貫的構圖。此法不同於宋元畫家偏重冊頁、手卷描繪瀟湘的情況。

2. 歷代名畫欣賞:北宋 宋迪 《瀟湘八景圖》
(同樣文字也見於南宮藏文:宋迪《瀟湘八景》)
牧溪姓李,佛名法常,四川人,生卒年約為1207-1291。
蒙古滅南宋後,牧溪流落到杭州,因不滿於異族對漢族文人的高壓,出家為僧。
牧溪在杭州禪林習畫時,逢日本僧人聖一前來研習佛法,二人同門從師,相結為友。
至聖一返國,牧溪以《觀音圖》、《松猿圖》、《竹鶴圖》相贈。
然而,聖一實際收藏了牧溪的大部分作品,並悉數攜回日本。
曾讀到旅日學人周閱女士的文章《瀟湘八景在東瀛》,
說牧溪的《瀟湘八景圖》中,
現在仍有四幅分別收藏於東京的富山紀念館、根津美術館、
京都的國立博物院和出光美術館,另四幅惜已失傳。
在日本東京的靜嘉堂美術館,還收藏有南宋的院體長卷《瀟湘八景》,
作者夏圭,八幅山水俱在。我查遍了手頭資料,未見夏圭畫有瀟湘八景的記載。
不過,從「夏半邊」的經營位置和院體山水畫的用筆用墨來說,
這組瀟湘八景的長卷看上去倒象是夏圭手筆。

牧溪的《瀟湘八景圖》流入日本後,引領了日本水墨畫的發展
對日本美術史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廣泛波及造園、文學等其他藝術領域。
流入日、韓的“瀟湘八景”同在中華大地一樣保留著其詩畫交融的特性。


○宋代水墨畫傳到日本,執政者如獲至寶,
室町幕府的足利義滿、義政等歷代將軍非常重視,收而藏之。
在將軍們的藝術收藏中,
就有南宋畫僧、日本“禪餘畫派”鼻祖、
被稱為“日本畫道大恩人”的牧溪和玉澗創作的《瀟湘八景圖》。
日本人嗜好“瀟湘八景”始於足利時代的五山文化,
對其所表現的浩渺蒼茫、野逸空寂的人與自然融合一體的漁隱生活充滿了向往與寄托,
可以說禪宗思想和宋圜文人的心境契合了日本人的精神。
在當時,“瀟湘八景”已經美名遠揚了。

○據稱,日本的室町時代已有《近江八景圖》,估計是模倣或沿襲了“瀟湘八景”的畫題。

○18世紀後半期是日本浮世繪的全盛期,名師輩出,諸相齊備。
喜多川歌麻呂擅美人畫,東洲齋寫樂長於役者繪,
還有以風景版畫聞名內外的葛飾北齋和歌川廣重,都是享有世界聲譽的名家。
浮世繪重鎮葛飾北齋在1831年左右,
已經完成了從各種角度描繪富士山的《富嶽三十六景》,開風氣之先;
年輕的歌川廣重在1832-33年間,畫出了《東海道五十三次》——
無論在年齡上,還是創作題材上,北齋都是前輩,
廣重繼承了北齋的衣缽,才將浮世繪風景畫推向高峰。
當時的江戶畫界出現了許多中國傳統“八景”題材的風景畫,
尤以葛飾北齋的“八景”風景版畫最受推崇。
葛飾北齋描繪傳統“八景”主題的浮世繪作品有
《琉球八景》、《江戶八景》、《東都八景》等,
更有從“八景”畫題演化出來的膾炙人口的《富嶽三十六景》,
被尊為浮世繪風景版畫的極品。


註11:
1. 琉球八景 圖片來源

2. 浦添市美術館:琉球八景 −北斎の描いた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