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6日 星期二

札記-兩性-良禽擇木而居、蔦蘿施喬松

先前我一個朋友HA先生,
跟我說:
「他喜歡的那女生,
 無論他怎麼主動慇勤關懷,對方始終無動於衷。」
而且我這朋友相信她已經懂他心意,為何見面或網路連個招呼都吝惜。


記得有個故事,不知是哪個朝代,內容跟曲突徙薪相近,結果與其不同。
戰國時期,有一戶人家,他家的圍牆某隅頹壞了。
附近的鄰居,好心叮嚀:
「你家的牆某處崩倒了,速速修葺,免遭賊偷。」
如此說了兩三回,這戶人家可能忙,置若罔聞,鄰人就不再提了。

沒多久,這戶人家的親戚拜訪,
「親戚有個孩童,於進門前,也看到那牆,說:
你家的牆某處崩倒了,快快修修,免遭賊偷。」

事情湊巧的像故意安排,當晚就遭賊偷了。
這戶人家誇讚了那小兒的聰穎,卻打量鄰人的嫌疑。


知道嗎?喜歡是很主觀的。
你本來就可以付出,那是你心甘情願,沒人勉強你。
可是愛情,你可以自己作夢,讓自己開心,
但不可以強迫人與你一起幻想。

人家沒告你騷擾,就應該竊喜了。
有時候,好心倒做了驢肝肺,這你最好去習慣。
要懂得去珍惜緣分,知足一些。
感情勉強不來的,就算在一起好不好都很難說,哈哈,真的。

你說你不相信前世來生,那只是古代騙術的安慰。
(來世對方會還感情債之流的言論)
那也別相信,感情,這非理性的東西,
癡情付出,早晚定有回饋,此等安慰你心靈的話語。

不如,多想想良禽擇木而居、蔦蘿施喬松的道理。

札記-政治-人和

中國唯一次的變法成功,是商鞅。
這次所形成的政體,是歷經兩千年中國的專制。
專制,以今日的是非觀之,迂腐過時。
乃至以現之時論談及達成手法、秦王朝治民方式,不見得可取。
成功的確不代表永恆真理。
只不過當時商鞅抓到全秦國都關心的事、人和關鍵:富國強兵。
因此全秦國上下無異議地這樣作,這樣成事。
(最關鍵的,秦孝公支持他)


王安石的變法,史稱其失敗。
他才下野,轉眼間,司馬光方才執政,新法全數取消。
王安石因而感慨說:這裡頭不是盡屬失策,何以全盤否認?
沒法子,王安石累積太多人和的反動力,
司馬光就是不喜歡王安石,失敗直接歸為邪僻。
此刻彷彿,我嗅到了王安石之悲。


成功不代表做了對的真理,失敗不代表做了錯的舉措。
成功失敗與真理邪僻兩事,不可以討論等號不等號問題。
成敗,是要從人和上去謀共識的。
若王安石能做到人和,多一點祥和(共識),少一些鋒刃,將離合理不遠。

並且,單有共識也不見得對(人和是最基本條件而已)。
如同墨子有言:
「為什麼一個人殺人是錯的,而軍隊戰陳殲敵無數卻是對的。」
就因為共識殺人,死刑犯伏誅也據此。
而我站在佛教的角度,期望不殺人(和平)能達成共識。

2006年12月25日 星期一

札記-哲思-為生活而釣魚,為釣魚而生活

網路上有個故事說:
一個美國人去度假釣魚,
在湖邊遇到同來的一對墨西哥籍父子,而那個父親是個釣魚高手。

美國人:哇,你釣魚技術真好,你是從事與捕魚有關的工作嗎?
墨西哥人:不是,我只是待我孩子來玩,調到的魚拿回家烹調。
美國人:我要是你的話,我會善用這樣長才,補更多的魚賺大筆的錢。
墨西哥人:賺大筆的錢?
美國人:對阿,我首先轉一筆小錢,然後買更好的設備來網魚,
    或者說,可以的話,就買艘船出航捕。
墨西哥人:喔?然後呢?
美國人:然後,再撈一筆錢,成立魚罐頭公司,使生產制式規模化。
    營利成長,營業跨大,營利成長,營業跨大,營利成長,營業跨大。
    等一切進入軌道,我就能坐享其成,不用工作而不愁吃穿。
墨西哥人:那不就沒事幹,不無聊嗎?
美國人:不會阿,你可以做你喜歡的休閒活動。
    對了,你最喜歡的休閒是啥?
墨西哥人:我喜歡帶著孩子去釣魚。
美國人:就是這樣,當那個時候,你就可以無憂無慮地帶著兒孫釣魚。
墨西哥人:那不就跟我現在一樣嗎?對我而言,沒什麼差別。

墨西哥人笑笑就離開了。

我相信每個故事,給每個人都有不同寓意。
而這個故事,讓人感覺到,不需要多求妄用,知足即是。
這不是說失去積極,而是懂得積極去經營生活的情趣,對自己好點。

我不否認,
有些人以工作為樂(追求的不是金錢上的成就),有些以賺錢為樂。
永無止盡的追求,才是他們活著的目的。

但是何苦用否定的方式,再三力勸這類人?
只需說:弦緊而易斷,偶爾輕鬆一下,你才能獲得更多的獲得。
聞過人說:「儒家並不能代表整個中華文化,得加上道家想法去柔和他。」
此話說得好!這才是一個整體中國人生觀該有的想法。
(同時,我也強調:不可以不及孔孟,太過老莊)。

2006年12月24日 星期日

札記-政治-中國四大美人

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
無非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
古來一向是才子佳人,英雄配美人,
能配得上這四個美女的男人,
都在當時於政治(軍事)上風雲叱吒之人物。


但是我相信,比她們四個美的,歷代民間更有甚者,比比皆是。
就如同現在,台灣螢光幕上的明星佳麗,光鮮亮麗實謂是當代一秀。
而晚上,在台北的流行服飾街頭一佇,不久便知十步之內必有芳草。


為何只舉這四個人呢?
我覺得,原因出在他們的良人身上,英雄能娶美人。
所謂:
大丈夫一日不可無權,小丈夫一日不可無財。
有權力,有財力的男人,
出門後擁前呼,稍稍舉手投足皆引人目光,
阿諛奉承必及他的眷屬。

我相信四大美人一定有相當水準的娟麗,
若無婚配給當權當勢的男人,
將會如琵琶行的女主角默默無聞,直到真有白樂天發現她。

我也相信歷史上大小喬之所以有名,理由也同如四大美女一樣。
今日狀況,不復已往,由商業經濟考量,來創造新一代的尤物風靡氣象。

2006年12月23日 星期六

札記-文學-作者自殺,豈折煞其作品光芒

前些日子,看到新聞報導一位兩性作家自殺的訊息。
我搞不懂這是新聞專業還是新聞自由?
新聞台借題發揮,把近年自殺的作家,作歸納報導。
那個發人深省的新聞結論是說:
  當作家的人,感官都比普通人靈敏多多,多多愁傷。
  所以心思過於纖細,略嫌神經質了,
  就這樣推自個接軌死亡、殞身滅命。

其實它所言並無不假,但於身歿未久,口批此言,損德了點。


尤其我在意,它內容提到的一段話:
  〝該作家都以樂觀正面來撰文,奈何卻悖逆己言,結果自己。〞
我不知他這樣說是反諷呢,還是究竟居心何在?
若要責詈死者,人死已矣,它怎忍無存惋惜、憐憫之心而譏諷。
若要否定死者文章,推翻其價值,也實是無稽。
例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也是一篇奮戰不懈的文章,而作者呢?
有人會因而說老人與海,失為一篇好文章嗎?

相對的,文中人物與現實作者不一的還有,
少年維特的煩惱,文內主角自殺了,作者卻昇華了(沒自殺)。
中國的紅樓夢,主角出家了,撰者並無出家。
這些也不是好作品嗎?

如果你又說:
原來所謂的好作品、好文章,作者得文章內另闢自己一條路途。
這又錯了,多少忠烈之士,人如其文,從容赴義,不勝枚舉。

是故,好文章要從作者的言行合一來出發,
這並無理論所本,並無規矩可引。

我覺得,文章是種綜合感性、理性的宣達、發表,雖說是作者所親造,
評論其好壞,得與作者分離,
就文章論文章,從文學角度,及社會文化貢獻,
更進一步,則從社會國家等大義來觀察。


除此之外,
我認為,作家的心思縝密是本就該有的火侯,別一味想成那是病態。
就如同人說的:詩人住在瘋人院旁邊。
這說明詩人就在捕捉剎那的美好,
而寫文章靈感的稍縱即逝,是所有寫文章的人所遍知。
就像唐朝李賀,出門就背著袋,隨時把他路上的靈光一現,抄錄下來。
人家說他三十七歲的早逝,歸咎於這樣的用腦過度。
那一種害怕一不小心失去千古佳句,連命都顧不上的瘋狂,對他又如何置評價值呢?

我基於尊重生命,雖不同意他草率行為,但這不等於,其文章就判為敝屣。

2006年12月22日 星期五

札記-古文-易經占卜之源頭

有時候,在書店或圖書館,我會刻意去找國學基礎的書籍看看。
我蠻好奇,一個沒有基礎的人,作者是怎麼跟他溝通。
記得,元相博羅向問文天祥話的時候,
文天祥回答內容提過:一部十七史,不知從何說起。
一個沒有文學底子的人,作者是怎麼交代文學源頭的呢?

無心插柳柳成陰,我就這樣看到某本書,聽聞作者談到占卜的起源。
我猶不知如何證明是對是錯,目前我是選擇相信。


於此,我用我的話,試圖表達一下他的說法:
現今我們可以發現最早的文字,名甲骨文,為三代中的商朝文字。
根據文字構造,算是已經發展很成熟的狀態。
在他更之前的雛型、太古之前的字,仍未有具體的發現。

我們推測人類,無文字狀態,應該是用結繩記事等簡易方式。
依據這想法,我們可以推測,
文字的源起,應該用書寫簡單的符號作開頭,怎能難到哪?
是故,第一個就會想到易經上八個卦相,以及爻。
而如何用呢?
猜測他們運用八個卦相,方便記憶他們的周圍環境。
進而,運用八個卦相,推演出,六十四種變化(文字)。

時間推進向前,人的心思更加繁細,文字也就不敷使用,
如此,就會出現一字多義的狀態。


不期然的某機會,本來作為路邊的圖案。
在不該出現地方出現,在那個科學不昌明的時代,
人們心想那是神的旨意。
易經的文字變成神與人(巫覡)溝通的工具。
(例如在某地方看到艮卦,原本是刻在樹上當作路標,
 告訴你這條路的盡頭是座山,
 外地來的人,分不出人為或天然,
 以為上天告訴他,要停止不前,
 內心獲得某方面的暗示,靈驗在他的生活上。

就這樣交互的影響,易經上的文字,
不知道文字符號的意思,去作為占卜結果的說明﹔
還是占卜結果的說明,去影響文字符號的意思。
於是這樣的一本書,在中國出現了。

2006年12月20日 星期三

札記-表達-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一,引言

我從前的想法,
能用一句話交代,就不需要用十句講﹔
能用十句話表達,就不需要用百句說﹔
這是一個人該有表達的能力。
但現在想起當時的我,
實在過分地強調簡單扼要,卻忽略讓人明白最重要。


二,具體與說明,兩個基本問題
我從網路文章得知,
印度教育出來的工程師,為什麼邏輯表達的能力很強。
根源於他們的考試,從來沒有選擇題,跟是非題。
自小到大,一直訓練他們用自己的話,去詳細陳述他們想說的。
我非常認同這種教法,
雖然一開頭非常辛苦,但是它卻能裨益深遠的。

我小時候也遭過這樣的困難,
我知道問題來自兩層,
一,根本不曉得如何形成具體的想法
二,知道具體的想法,我要怎麼表達


第一個,我建議,
可以善用樹狀圖(心智圖)或者圖表
輔助形成自己的思想結構,將它具體化。
並多多練習,將會幫助你一次比一次漸入佳境。
而且我的經驗,樹狀圖與圖表是最能提綱挈領的方式。


第二個,則要看場合視對象來決定用字遣辭
(附帶強調,多用理性,少用感性用詞去陳述,不用低俗話博感情)。
重點是,要用對方的語言,先以明確清晰為目標,再漸求簡潔有力。
什麼叫做對方的語言?簡單說,就是講符合對方知識背景能理解的話。

如果是你認識的人,這好掌握。
但倘若是不認識的人,就預設對方是國中生,或國小五年級程度吧。
其次會有的疑惑是:廣詳則容易紊亂,簡要則容易不清晰,該如何拿捏?

我想,一開始就講細節,最可能使人一頭霧水。
建議可以先試著簡述要點,然後再講詳細的細節部分。
如條列式的要點,再一一具體而微。
而當對方了解時(你也感受到對方懂了),便可以隨時中途停下。
進入下個議題,或結束。


三,簡要。要言不煩是目標,但別人不懂則罔然
寫文章、說明事情,最重要的讓他人懂,而不在於字數多寡。
我從前認為簡潔最重要、寫文言文最美,後來略嫌他曲高和寡了。
因為作文之高超的標準不能是,
寫文言文勝白話文!而是閱讀的人,懂不懂你意思!
用過於簡潔的文,寫給他人,讓他看不懂而誤解,那就失去意義了。

我認為,真正的要言不煩,要像四字成語。它就好用在,多數人知道它的意思。
愛因斯坦曾說過:「If you can't explain it simply, you don't understand it well enough.」
換言之,準確而精要,是我們的目標。
而更加臻至的文章,則求能引人共鳴之文,促發他人盎然興趣。


四,說廣說略,縮放自如
再者,有人常說: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學問能一以貫之,是的,的確是這樣。
如同儒家可以收攝為兩字:仁恕。這是由廣而略。
但是還必須要能再由略而廣,才有資格說,能反其約吧!

札記-文學-文章的題解

從前偶然的一次機會,
一個小我將近十歲的小弟弟(笑莫問),
問我怎麼樣看賞析一篇文章,
我跟他說:
我一開始,先從抄寫文章開始,
由於我在高中時代真的看不懂文言文,
我惟獨用一步一腳步的方法,
去了解他的文句,他表達的方法。。。。
這或許是:讀之千遍,其義自見。的傳統看法吧!

他說:
  他也會抄書,他也同感這就是最基本的方法。

我說:
  我沒有特殊的想法,
  一樣是題解,作者,段義,註解(單字或單辭)。

  題解,原本是說,文題的解釋。
  其實就是,整篇文章大意是什麼,
  我們學的國文,而不是國語。
  以這個觀點,在乎的不是隻字片語,
  依義不依語的整體的呈現,斷不能見樹不見林。

  作者,最重要的是要描述,他是什麼背景的人,
  他在什麼情況下寫出來的文章,
  通常,某個時代,文章有共通性,這也能算是時代的產物。
  透過對作者的了解,可以比較或旁通,
  其他作者同一時代的作品。

  段義,重視的是文章的架構,表達的方式。
  與題解的不同,就是題解重視,想表達什麼(思想)。
  至於說,文章的架構,即是修辭學的發揮,用字遣辭的善玅。
  若說題解是思想部分,則段義就是文學部分,
  我就是作如此的思維。

  最後,單字與單辭,所謂構成段義的元素。
  除了多識多學些字辭,著眼點在於記住名句。
  像岳陽樓記,最能代表他的名句: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我說的即是一篇文章精神之所在,點龍畫睛之處。
  以詩言之,即是詩眼。
  一般而言,這句話會回饋到題解上說,
  所以,只要有題解,別怕找不到這句話。


我在佛教裡面也得到類似的啟示,天台宗有五重玄義。
法師說:原本的講經,只要講完五重玄義,經就算講完了。
我想就是題解,作者部分,及經典名句。
法師也說:不需要整部背,只要記住"經典文句(精華文句)"即可。

分析文章,或許可以用其他方式,
例如:詞章,義理,考據,經濟。
四個角度去分析文章,也是一種好方法。


我是因為看到幾本書的序言(跋),或者說是的題解。
果然在該書閱讀上,達到快速進入狀況的效果,
才想起這一件往事。

札記-哲思-我對時間的看法

我常常會去思考,對時間的感覺。

時間不純屬於物質層面,也不純屬於精神層面。
他是一種附屬在無常變化作用的反應。
換句話說,因為有事物的變化,才帶動時間的效應。

以歷史角度來說,
假如沒有事情發生,將看不出來時間的變化。
一個人假如一整天沒做什麼好,那天將不象徵什麼,如同消失。

以生理變化來看,
假如沒有細胞的變化、人會老化,將不能襯托時間的流轉。

所以,事件為主,時間為輔。
歷史都以事情的一件件為單位,或者需要更細膩深入,
皆是藉助時間幫忙標的發生的先後,精緻呈現。

因此對時間的感受,就是對經歷事件(無常)的感動。
人真的像是,事非經過不知難,是優是劣都要親自走一遭才知道。
同理可知,若非有歷經滄桑的厭倦,
或還有很多願望沒達成(不捨無常敗壞),
人對時間,是不會有所計較的。
世間事,一向在一念之間,時光只是附屬在對件件事的一念念而已。

2006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札記-風俗-吃怪肉

我們都知道大陸人什麼都敢吃,
我妹的老師剛到天津的隔天,
他朋友招待他早餐,說:吃鼠肉麵好不好?
他一臉愕然,
朋友就問:不習慣阿?那貓肉粥呢?

尤其是廣東人,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裡游的,
沒毒的就吃,狗肉貓肉鼠肉在平常也不過了。

偏偏外國人看不慣,
認為狗貓是寵物,是拿來疼愛的。
用動物保護協會,等各式各樣的名義,來提出抗議及警告。
同理心態,為何同樣是動物的豬牛,
就不值得疼愛,得供他們食啖。


這還是不同世界對動物的價值觀、生命觀不同。
何必把自己的價值觀強押到別人頭上,
中國大陸,現期是否適合自由民主,
別的國家怎能看出道理來呢?會比現在妥當嗎?
扯遠了,回歸到飲食問題,
我認為,不管是為了要得到什麼結果,採取不吃肉或少吃肉,
好處是比較多的,至少對健康是好的。

札記-哲思-價值定位的不同

讀書會不知不覺已經八次了。
對我,這是很特別的經驗,並且能夠持續那麼長,算是相當難得了。
如果說,再考慮上佛教的說法,
現處末法時代,就該感謝,自己有如此特殊的因緣。
(事實上,末法時代應解釋成憂患意識)


我猜想,多數世俗人,一定覺得我這樣辛苦是沒有價值的。
沒辦法,人的價值觀順位很難謀合,除了犯罪的事,無熟優熟劣,彼此尊重就是。

就像有個師父,他很介意,佛菩薩像的瓷器品,單是為了好看而放在櫥窗內。
他見到,每會勸該人,應該如佛在的,將佛菩薩供起來。
我想我的觀點,跟他是類似的。
佛菩薩的像,有人當作是藝術上的價值。
在佛教徒,我想景仰的價值,最好不要只在相好莊嚴上。

我了解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我無意去破壞人心裡最有價值的價值,
千萬別當成我在指責佛教徒的不當,我只是默默的希望。


最近,我就曾發生這類的錯誤...
某年某月某天,我問有個不是基督教的朋友,
她為什麼掛十字架項鍊。她答我:「為了搭配衣服。」

在另個某次機會,
另人跟我說:「為什麼掛護身符,求保佑嗎?」
我開玩笑地跟他說:
「我沒求幫忙,只要能鬼神不擾就好。
 這護身符不美觀,所以很實質的意義就這樣。
 不像有人把十字架當飾品。」
他答:「不懂(基督教)別亂說。」
我意識到,說錯話了。

又忘記到學長有跟我說,有三種事別聊:「政治立場,宗教,家庭。」
因為,價值觀的說明,很難控制,
會不會跟對方產生對立,要小心地察言觀色才是。


附帶而言,但也不定然是言語衝突,身體衝撞,也可能是發生笑話。
如這次去菲律賓,同事說要打靶找不到租槍地方,
警衛說:
「要去的時候,他會幫忙找警察,警察會租槍給你。」
在台灣,有人敢跟警察租槍嗎?菲律賓的必然,我們哂然。

2006年12月15日 星期五

札記-教育-值得台灣父母學習?

有一篇網文的標題:值得台灣的父母可以學習!
誘發了我的好奇心。
結果我看內容,大約是說:
 一個台灣人,去到北歐國家教授的家作客,
 看到教授可愛的小女兒,長得很俊,誇了兩句,
 這舉動觸怒了教授。
 教授說:
  「你可以因為她的禮貌、笑容而讚賞,勿以根據她的姿容而誇獎。
   這將錯導她的價值觀,以為美醜是衡量人的標準。」
 那台灣人從諫如流,跟那小女孩道歉,並稱讚了她的禮貌。


我想,這惟能說明,那台灣人不懂入境隨俗、入門問諱。
無法決斷,台灣人或者北歐人孰是孰非。


我瞭解北歐教授的想法,強調的是國民道德之必然。
而歐美國家風景區,
之能夠維持夢幻之童話美境,即拜賜於當地、當國居民富公德。
這十分令人認同,同時值得稱揚。
如同佛教所倡:
「一個之所以尊貴,在於他的言行,並不是來自他的血統、地位、諸等」。
當然,也不包含長相。


然而,台灣人的想法是,見人三分情,與人為善。
見面的開頭總是噓寒問暖,美讚幾句,
對台灣人而言,這是禮貌的開場。
若以比喻來說,那就好像包裝紙,跟送的禮物關聯性甚小,
可是就是要有這一層,顯示很基本的人情味。

而更深層的思考,
則是中國價值觀:「多一層禮儀,會避免(緩和)情緒的極端。」
四書中的『大學』講:「有事不敢不勉,有餘而不敢盡。」
不敢盡的意思是說,
不要把心裡的感受掏盡,搞不好那不過是一時愛、恨衝動。
總要留點餘地給自己、他人,這是種人禮、厚道。
因此,這一層的禮貌,有著迴旋的空間。
(不願產生愛之令其生,惡之令其死的狀況)
還有一句話,「點到為止」,同樣道理。


在國外的價值觀裡,有句話說:
「我不認同你的言論,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中國人想用「禮」去保有的(談不上誓死捍衛),
就是這一份最基本的人晴味。


剛剛談「說話的人」,現在是談一下「聽話的人」(在台灣)的禮貌態度。
簡單說:那是一種「相由心生」的價值觀論調。
一個心地光明的人,將無入而不自得,看任何事情皆當美好。
以此論之,當他看每個人,
都是美好的,可愛的,能知的優點,都會美言幾句。
這也是種與人為善的表現,本該要懷著隨喜的心去看待。

是故,同一件事發生在台灣社會,善良的父親就會跟女兒說:
「他心美,才稱你美,你要學習他,那種即之也溫,常保悠然自適。
妳將能如他一樣,眼及之境處處歡喜。」


畢竟,美醜不是一種罪惡,也不是唯一的標準,
倘若怕扭曲價值觀,而拒絕說美醜問題,有些因咽廢食了。
再說,劈頭就指責別人錯,恐怕於台灣人的情理上,不得體。
(或許用更委婉的方式,例如說:
 「誇讚孩子的言行, 
  讓她瞭解什麼是對人最有價值的,會不會比較妥當些呢?」)

札記-溝通-集思廣益:先前提,後私見(先同後異)

昨天看某本書,裡說某位管理學大師。
當他作經理人,聚集各部門主管,共同商談公司策略的時候,
若會議上,沒有經歷,異議、激辯等場面,
使他覺得會議裡人人有參與感,則這個決策,隔日必將再次開會討論。

換句話說,他認為:
「一個開會很流暢,很快就全體贊成的決策。
 意味著,會議上的人就是一付事不關己,不加思索的心態,
 這是沒有責任的表現。」


我記得在春秋時代也有類似的故事,
國君問唯一反對的臣子說:「為什麼所有人都贊成,惟獨你反對。」
臣子說:
「所有人都贊成,無一人反對。難道不令人覺得奇怪嗎?
 因此,我才反對的。」

無獨有偶,論語裡也有類似的義理。
其大意是說:
「做人不能成鄉愿,
 要作到好人喜歡你,壞人討厭你,而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你。」(註1)
同理,以現今民選的領導人,會出現九十以上的贊成,恐怕該國是非民主國度。

我想,那位管理學大師的目的,
就是要每個人,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所謂集思廣益,多一人多一份力量的效果,
不然隨聲附和,好像多了一份必然,也多了一份可能的失敗。


這又讓我想到另外一件事,
我國小老師,於作文課上,出完題目後,就不多說啥了,
有些同學(例如我),
腸枯思竭依舊莫知如何下筆,問老師說:
「老師,可否給些提示、給個方向,讓我們知道怎麼寫。」
老師答說:
「如果我給你範文,或者約略的大綱,
 我可預見你們先入為主,千篇一律的文章,
 你們將在我思維的八股下,畫地自限。」
但是老師顧慮到學生(我們)的難處,最終還是指導了方向。

我是個不會獨自創作的人,很遺憾的,不能達到老師說的那樣。
我做什麼事,總是希望有前人的範例,可以參考,可以模仿。
就像書法,總是先學楷書,才會日後發展獨自特色的字體。
想法也是,我每每是先確定基本面,立足點是什麼,
再去想什麼是青出於藍的、別出心裁的、更勝一籌的。


再回到最原先,管理大師所主持的會議。
我想補充的是,沒有激烈口諍、意見交鋒,不見得是壞事。
得看討論的議題,比如對〝現況評估(數據)〞,〝欲解決的問題〞。
(不可以連前提都質疑,否則無法討論下去)
集思廣益前,
唯有所有人已建立好的基本共識、前提,才能立足於上來討論創意。
不然,毫無交集地在無意義的爭辯(實際狀況迷迷糊糊),
或脫離現實在天馬行空,
大夥踴躍發言,忙乎熱鬧,為說話而說話,倒成了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
註1:
子貢問曰 : 「鄉人皆好之 ,何如?」子曰:「未可也。」
「鄉人皆惡之,何如? 」子 曰 : 「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2006年12月13日 星期三

札記-讀書-網路找書

現在最熱門的外文小說,很多都可以在大陸網站看到。
是否跟台灣的版本一字不差,我並不清楚。

就以篇幅來說:歷史學家這本小說,共五百多頁。
而大陸網站,我算一下頁數,好像不滿這個字數,
由於我沒去閱讀,我也不敢太武斷,必然是這樣。

若以發心來說,
為了利益廣泛的讀者,而傷害到書商,是對是錯?
我是受利益的一方,莫能置喙,哈哈。
我是偏向建議,圖書館式的借閱,
看書,眼睛也不會那麼累而節省資源。

還發生個插曲,
大陸某個網站,我看到,有歷史學家的有聲書,
興沖沖地下載,當完檔的時候才發現,德文發音,
只能付之一嘆了。

札記-讀書-看書放鬆

我看的書通常都是思維性很強烈的,
需要花很多心思以及技巧,直使我深覺非常疲憊,
縱然說我是個好讀書的人,
在下班之後,去讀這一類書籍,
原本看似一星期可讀完的一本書,
就會是剛開始勇猛,後繼無力賡續以終。

我問我同學,有沒有比較輕鬆的書籍,
他說小說不錯。
也對,很多思維跟技巧,一樣可以在事情上表現,
即使是很虛幻的故事,也是種思維的放寬,
書的質感很厚,讓我覺得值得買,但我也不見得全盤吸收。
讀書也是種放鬆,不一隅於理性嚴謹,我如此思之。

2006年12月7日 星期四

札記-占卜-八字的原則

實用為主。
對於八字部分,理論與實用。我只看實用篇,
例如電視冷氣,我不問他是怎麼製造,用哪些定理,
我只關心,操作手冊的部分,我會開關等動作就好。
八字而言,計算方式,就是兩角度(星宮同參)下,使用六種計算。


能判斷哪些事件:富貴,六親,身心(三種結論)。
富貴:什麼時間點,賺錢,陞官,事業順利。
六親:姻緣、生育為主,父母兄弟其他眷屬次之。
身心:以身體狀況的負面為主,其次講性情(這一方面資料很少)。


重(本)質不重量,重結果不重過程。
八字看到的是至高點,跟至低點。其他時段則用比較方式來判斷。
所以算命的人看到的是三種(富貴,六親,身心)起伏的線。
例如說:我知道甲於95年是這幾年財運的至高點,96年則否,
於是我就說,95年好,96年比95年差。
或許其中有很多的震盪,
但我知道從95年到96年的時間過程中,最高點一定在95年產生。
是賺多少,我不知道,因為重質不重量。
好比,第一名跟第二名關係一樣,
我不知道第一名幾分,第二名幾分,贏一分也是贏,贏一百分也是贏。

再問因為什麼賺錢,我也不知道,八字原本就是單純給結論。
簡單地說,八字的目的就是追尋結論。
現在社會如此的複雜,光行業的頭銜就千差萬別,
你用五行統攝,根本是綆短汲深。
光是電子業,有人說是水,因為電流會流動,
有人說是金,因為都是金屬,也有人說是火,因為電會發熱發光。
試問,要模糊在推測這種種選項呢(還不見得準),還是單純給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