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建築_影壁



說起「影壁」或「照壁」,我沒問過任何人是否聽過,
但我覺得知道的應該不多,或許人們見過,卻對不上名稱。
若是講它另一個名稱-「蕭牆」(註1),應當就眾所皆知,
因為有句成語叫「禍起蕭牆」,講的是自家兄弟鬧內鬨,常被使用。
 
影壁(蕭牆)多存於古式宅院,現代建築已屬罕見。
假如要舉例,腦中閃過的,該是哪個呢?
我的話,首先會是北京故宮的九龍壁(註2),
記得讀書時有課本,國文或歷史吧,曾拿它作封面照;
其次則為台灣高雄黃埔軍校門口的「親愛精誠」。


九龍壁,位在北京故宮博物館,寧壽宮區的前門-皇極門前。
寧壽宮(註3)原預備給乾隆退位時養老用的,但後來沒住,壁上的九龍象徵皇家,自不待言。
至於軍校的「親愛精誠」,則是孫中山所立,蔣中正所書之校訓,亦是種標誌。
我認為有個想法應該很基本,
就是但凡中國物品的發明,大都先從"實用"開始,
後來慢慢精雕細琢,加以"美觀"或賦予"表徵"。那不經要問,影壁的實用起源是什麼呢?

普遍的解釋(註4)是,擋住視線,保護隱私。
這是由於舊時的院落,白天時皆會敞開大門,
若沒影壁,外頭的人對院內的一舉一動,看得一清二楚,因此得建。
台灣教育部網站-教育大市集(註5)還對「影壁」此二字作出解釋:
 「影壁」二字是 由「隱避」二字變化而來,
 在門內的為「隱」 ,在門外的為「避」,後來統稱為「影壁」。
然而,為什麼不乾脆點,用隱避兩個字呢,呵呵。

影壁另一個普及且比較玄的"實用",和風水相關。
據傳言,舊時的人們認為自己宅中不斷有鬼來訪,
而小鬼只走直線,不會轉彎,所以修上一堵牆,以斷鬼的來路。
這聽起來,和從前我提過的石敢當(註6)功能一致。

大體而言,提到影壁,幾乎全會提及這兩項。
 
 
 
----------------------------------------------------------------------------------------------------

註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蕭牆:
 蕭,肅敬。牆,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
 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蕭(其中一個解釋):
 何晏集解引鄭玄曰:
 「蕭之言肅也,牆謂屏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屏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牆。」


註2:
 為乾隆三十七年(1770年)改建寧壽宮時燒造。
 在中國傳統建築中,分隔四合院內外的不是大門,而是影壁。
 影壁有一個文雅的叫法——蕭牆,所以成語禍起蕭牆常用來形容窩裡斗。
 影壁還有一個叫法——照壁。
 古人迷信,怕孤魂野鬼潛入私宅。他們相信,有這個照壁立在那裡,野鬼前來,
 首先就會看到自己的鬼樣子,然後就會被嚇跑,當然這隻對膽小鬼才管用。
 其實,影壁真正的作用還是遮擋視線,防止外人向裡面偷看。

註3:
 寧壽宮——屬於乾隆的一場水月鏡花的夢,它真正的秘密是:
 自建成以後,乾隆一天也沒住過
 嘉慶元年正月初一,在太和殿乾隆親自御殿舉行乾隆退位,嘉慶登極大典。
 但是乾隆還是做太上皇,太上皇訓政。
 本來應該乾隆搬到寧壽宮,但是乾隆沒搬,還住在養心殿,
 嘉慶就住在宇慶宮,乾隆給他起個名字叫繼德堂。


註4:
 影壁,也稱照壁,古稱蕭牆,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用於遮擋視線的牆壁
 舊時人們認為自己的住宅中,不斷有鬼來訪。
 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是被允許的,
 但是如果是孤魂野鬼溜進宅子,就要給自己帶來災禍。
 當然,影壁也有其功能上的作用,那就是遮擋住外人的視線,
 即使大門敞開,外人也看不到宅內。影壁還可以烘托氣氛,增加住宅氣勢。
照壁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特有的部分。
 明朝時特別流行,一般講,在大門內的屏蔽物。
 古人稱之為:“蕭牆”。因而有禍起蕭牆之說。
 在舊時,人們認為自己宅中不斷有鬼來訪,修上一堵牆,以斷鬼的來路。
 因為據說小鬼只走直線,不會轉彎。
 另一說法為照壁是中國受風水意識影響而產生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建築形式,
 稱“影壁”或“屏風牆”。...照壁也起到一種使外界難以窺視院內活動的隔離作用
(A)提升宅院的檔次
 門口的影壁,可擋住從各個角度窺望的視線,讓人們不能看到院內的任何景象,
 這樣反而容易產生神秘之感。影壁牆,做為進入大門之前的緩衝之地,
 使門前形成了一個廣場,可使庭院顯得寬廣、深邃、十分氣派。
(B)擋風防寒
 冬天,影壁牆還可以阻擋大風向院內的直灌,形成緩衝,御擋寒氣。
(C)擋住視線,保護隱私
 舊時的院落,白天多是大門敞開的,
 倘若沒有影壁的話,門外的人可以直接看到院內人們的活動,
 這會讓居住者因為被注視而產生緊張、不安全之感,私密性、防禦性不強。
 有了影壁,就可以擋住外人的視線,即使大門敞開,外人也看不到宅內。
 既方便進出,又可避免外人的偷窺和打擾。 
 古代,遇到道路街巷直衝時,
 古人會在屋前建影壁牆或放置「石敢當」在丁字路口,據說可以化解「沖煞」。


註5:
傳統建築中門樓的附屬建築。
「影壁」二字是 由「隱避」二字變化而來,
在門內的為「隱」 ,在門外的為「避」,後來統稱為「影壁」。 
影壁的出現反映了封建時代的社會制度和風俗 習慣,
在環境氣氛上能發揮莊重、森嚴、神秘 和至高無上的效果。
通常建在院落的大門內或 大門外,與大門相對作屏障用,又稱照壁或照牆。

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心理_《行動的藝術》:睡眠者效應

在《行動的藝術》這本書裡,講到一則故事,我將其摘錄出來(註1):
 二戰時期,美國政府曾經花了很多錢來製作宣傳電影,
 想利用電影來提高士兵的作戰熱情,以更好的狀態投入戰鬥。
 到20世紀40年代的時候,美國的陸軍部就想看看,
 花重金製作的宣傳電影到底有沒有用,這錢花得值不值。

 所以他們就做了一系列研究,結果發現,
 看不看電影對士兵的士氣沒有什麼影響,他們並沒有比以前更有作戰熱情。
 因為電影雖然有觸動人心的地方,
 但是看之前觀眾就知道這是為了宣傳拍的,所以電影傳達出來的信息就貶值了。
 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9個星期之後,心理學家再次測試了士兵對戰爭的態度,
 結果發現,那些之前看過宣傳電影的士兵明顯比沒看過的更有熱情了,
 也就是宣傳起作用了。可為什麼作用這麼遲鈍呢?
作者的解釋是,睡眠者效應(註2),他說:
 你讀了一篇文章,再覺得它有道理,過了幾週興奮勁也就沒了。
 但是,宣傳鼓動的效果不一樣,
 而是隨著時間增強的,心理學家卡爾管這叫“睡眠者效應”。
 意思是說,
 我們的大腦對「信息來源」的認知,要比「信息本身」的認知減弱(遺忘)得更快
 換言之
雖然我們會淡忘信息的內容,但是相比之下,我們遺忘信息來源的速度更快
後面這一句話相當重要!人會記得某段信息、某段話,卻忘了是誰說的。
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個不誠實或傷害你的人,對你說謊、給錯誤資訊或中傷。
當時你知道是他說的,著實不採信,
但日子一久,你記不清誰說的,卻因印象殘存,
以為那是自己的想法或是對的,對人脫口而出,後果難以預料。


那如何克服這情況呢?我在網路上的一則短片(註3)找到建議。
1. 一開始就不接觸、遠離不可靠來源,連聽都別聽。
2. 每當接觸到資訊就想:它的來源是哪?有沒有根據?如果接受,對誰有利呢?
 這方法,也可以檢視過去印象所謂的理所當然,是否中「睡眠者效應」之害。
 雖然耗時,但好處不少,因為
 (1)這樣做其實很有趣,你可以發現別人怎麼樣獲取資訊;
 (2)你可以學習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3)不再容易被不可靠的消息所左右。
我認為這建議很好,做了之後,相信有效。


然而,對待解答,人們除了會驗證問題是否有效解決,
可能會考慮有無產生顧此失彼的"副作用(Side Effect)"。
比如有人會問:
 一開始就不接觸、遠離不可靠來源,
 會不會就只聽固定來源,限縮自己的見聞?
我想不至於。遠離"不可靠",並非是"固定而不能新增"。
所有人應該都同意,"新的來源"不等於"不可靠來源"。
所以,沒有禁制接觸"新來源",而是要檢別。
用第2點的方法多次辨識,得出他究竟"可不可靠"的結論。
而且見聞是重量(廣度)也重質,若一味求知道得多,不問真假(真中有假,還是假),
構建不起知識的大廈,探不清真實的宇宙,那才是真的限縮。

又比如有人會問:
 回回有新知新聞就三問:
 「它的來源是哪?有沒有根據?如果接受,對誰有利呢?」,豈非辛苦?
這分三方面,
一、可用價值觀,篩選20%80%
 畢竟不是任何資訊對每個人都重要,
 有疑慮的資訊量太大,就先用價值觀篩選出重要的20%,再行查詢。
 沒查又不確定就存疑,別傳遞。
二、不論什麼價值觀,欲得好資訊,都得付代價
 舉個極端的例子,有些人喜歡聊捕風捉影的事,
 尤其要帶腥色羶,才足夠誇張、刺激、好笑。
 然而,收集、杜撰到滿足自己胃口,難道從不費吹灰之力?
 但他能不辭勞苦、樂在其中,是因為這對他是「價值」。
 又辛勞有"代價",更讓他樂此不疲。
 因此,即便引以為樂之事,仍然是付出而來。
 人云亦云才不辛苦,但對錯好壞,全憑運氣。
 世上沒有不勞而獲,假如你愛智求真,花點氣力去查證,有其必要。
三、養成習慣,雖苦不苦
 作查證剛開始會覺得很辛苦,隨著時間推移,遂能習以為常,便覺得那沒什麼。

總而言之,就目前來看,照那2點去做,是利大於弊(辛苦)的。
 
 
 
----------------------------------------------------------------------------------------------------
註1:得到-行銷-影響公眾:宣傳片真的有用嗎


註2:睡眠者效應


註3:睡眠者效應 | 啾來聊聊 2015 第15集 | 啾啾鞋

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札記-商業-便宜的茶葉蛋

同事跟我說:
「公司超商的茶葉蛋十元很便宜。
 因為它同時也在賣生蛋,一盒七十幾,平均一顆八元。
 幫你煮好,才多兩元而已」,我沒認同也沒反對。


原因就是,我不知道蛋的成本是多少,煮了之後,增加多少。
就假設是五元,生蛋一顆,店家可賺三元。
而熟蛋(茶葉蛋)比生蛋多兩元,不會全被店家賺走,因為他得多付水、電、茶葉等錢。
正常而言,店家多付的支出會小於兩元,
否則,生蛋,淨賺三塊,熟蛋,卻低於三元,徒勞有害。
何況,煮蛋還要購置電鍋,何時可以回本呢?


那如果就是遇到店家貼錢,甘願多幾道工序,賺比較少呢?
最大的可能是,問題出在:品質。

舉個例子,有些賣水果的商店會附帶賣果汁。
我大學時有一回去買果汁,看見店員挑了幾顆水果,其中某些竟然先大塊削掉,
才作去皮、去核、放入果菜機打汁等後續的工作。
我當時覺得奇怪,這豈不是浪費,
突然間我想明白了,他拿的是"賣相不好"的水果!(我說得很委婉)

多年之後,我堂姊聊天也講這事,顯然,這件事應該是稀鬆平常。
為何那些水果店會兼賣果汁,是為順道處理掉"賣相不好"的,以減少損失。


我同事口中的划算,是站在買方來說。
買方自己煮蛋,花的代價(時間精力)可不止兩塊錢。
其次,以定錨效應來看,十元之於八元,才多兩元,可以接受。
假如是賣十五元,多了七元,雖然仍比自己弄來得划算,
但等於是生蛋的一倍價,便使人卻步了。

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札記-商業-微信公眾號能賺什麼

微信公眾號有不少的好文章,除了「政治正確」不能碰,什麼領域都有。
當中突出的才子能人(這篇不談演藝圈的人物),
大陸人慣稱是他們"牛人"、"大V"、"網紅",
他們常以文章(有時才用音頻和短片)發表觀點、展現其思想學識。
追蹤者多達上千萬,足見有不凡之處。
讀它們的作品,看來應該花不少心思阿,
我很好奇,他們是以此謀生、以此致富嗎?還是有別的生財之道呢?


會成立公眾號,多為了圖人脈擴展及知名度累積吧,
若他們說不想認識些人或讓別人認識,就太奇怪了。
前一段時間觀察,我大概把他們分下面這幾類。

第一類,找同好、共同成長、資源共享
該帳號經常是多人經營,發言者通常化名:小編。
建立用意是找到跟自己喜好相同者,相互交流、推廣知識、推薦書籍,不牟利。
這在臉書上也出現很多,像cosplay、讀書(讀經)心得分享、旅遊經驗分享等等,
但...偶爾會出現業配文(廣告)。這類最常見的,像"李好帥黃金屋","書單來了"...

第二類,業餘愛好
該帳號一人主筆,這類人本身有工作,利用工作之餘-下班或假日,
秉持著對某個領域的熱忱,寫文章、錄音頻,
想當然耳,興趣是第一考量,賺錢則為其次,會開放"打賞"。
(打賞是微信公眾號的功能,是讀者給作者的贊助,
 金額可從人民幣一至數百元不等)
"老沈一說"、"古哥古點等,即歸此類。

第三類,販書
該帳號一或多人執筆。
些公眾號是先有文章,後成書。他們先發表文章,讓人打賞,
後來將人氣高的數篇,集腋成裘,出書販售。像是"十點讀書"。
我認為這是一種很棒的市場調查。
公眾號沒出現前,就有類似的模式,像是blog風行時的當朝明月《明朝的那些事》。
另一些公眾號是先有書,後講述內容作行銷。
這些人則是透由讀書心得分享來推薦書,不一定會收費。
書商也曉得這是商機,會主動送書給他們打廣告。像是"羅輯思維"、"樊登讀書會"。

第四類,賣課程
該帳號一人主筆,這類人專精某領域,頗具名望,
發表的文章類似DM,推銷你上他課程,平均而言,學費不貲。
所以公眾號的文章,品質不可能太差。如同,"李叫獸"。
我個人覺得,授課比賣書賺得快。

那有沒有混合型的呢?當然有。像"新生大學",就是一跟四的混合。


*****
大陸網路上的知識販賣已行之有年,然而,台灣卻沒能跟進。
這是因為台灣人已經很習慣網路知識免費,因此看到付費,敬謝不敏。
可是仔細想便能明白,知識向來要錢。

市售的書價僅包括油墨加紙的成本嗎?
不,裏頭還包含作者疲心勞力之知識的無形資產(註1)。
那網路知識都是免費?不,是有人先代償了。
比如維基百科,
是自願者一字一句撰寫周備和捐款者一點一滴挹注成全,這裏頭有錢。
附帶一提,目前文獻仍以書面呈現的居多。

又比如搜尋引擎找資訊很方便,
但使用者的查詢行為會被蒐成大數據,此涉及商業,背後運作依然有錢。
避談網路知識付錢,不意謂它真的免費。
而只要公眾號的東西水準夠,不是假貨,收錢是應得的報酬。


這樣做,除了金錢回報,還有另一個好處。
資本主義世界,利益競爭是赤裸的,優與劣,市場給出的信號很直接、明確。
藉由這點,從收費獲得批評指教,正如李笑來在七年就是一輩子所言:
 千萬不要做免費的、公益的事情。你還沒到那時候。
 我寫書免費公開在網上,是因為我確實不需要指望它賺錢,
 更重要的是,我 自信到不需要用市場衡量我自己。
 
 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是公益的,是免費的,
 你得到的只能是讚揚——哪怕你做得並不好。
 這是關鍵,你可能做得併不好,但由於你是免費的、公益的,
 所以人家只能對你客氣 —— 這其實是不真實的反應。
 
 反過來,你收哪怕一分錢試試?
 只要你出了問題就會有人罵你,甚至不出問題的時候都有人罵你。
 不會迴避商業,該收錢就收錢,不能免費、不能公益——這是為了得到真實的反饋。
 
 如果在你做得並不好的時候,依然得到讚揚,你最終只能被麻痺。
 而你不可能一輩子迴避商業的,一旦開始玩真的,你就傻了,
 因為真實的世界(商業世界)全然不是你過往經歷的樣子。
 你被麻痺得越久,你越難以從癱瘓狀態恢復過來。
 
 在你做的其實很好的時候,依然被罵,
 這其實是好事,會讓你心理上更成熟,承受能力更強。
 


*****
行文到此,該來回應標題了,公眾號能賺什麼呢?
懂得善用,不只賺錢、還借市場殘酷賺反饋,好打磨出更強大的自己。
 
 
 
--------------------
註1:人對無形資產不敏感:得到-法律-為什麼我們覺得用盜版不算偷?

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政治_滾木立法和肉桶立法

怎麼會忽然講這個呢,因為我把它說成了"木桶立法"。
趕緊寫篇文,供忘記時查一下。


滾木立法,空中大學(註1)是這麼解釋的:
舉個例子說明吧!張立委是某縣所選出來的立法委員,
有一天他在立法院提了一個案子,要在他的選區蓋一間「大型工商展覽館」。
這個展覽館事實上並沒有必要,也沒有經過仔細評估。
他的提案純粹是在滿足某些人的「特殊需求」,
或塑造自己愛護選區的形象,以求在下次選舉獲益。這種案子,百分之百是在浪費公帑
在美國,媒體將這種國會議員提出的自肥法案稱為
「肉桶立法」(自己想像為何叫「肉桶」)。
再接續這個例子,張立委擔心提案人如果只有他一個人時,
過關的機率不高,
因此會去拉其他的委員一起來連署。這些連署的立委,心裡面也在打算盤:
這次我幫你連署,下次我要提案時,你也要幫忙。
也就是說,大家互相支持對方的提案,有好處大家一起享受。
你看過「踩滾木遊戲」嗎?兩個人在水池中踩滾木,
不落水的秘訣就是大家要合作,速度和踩踏的方向要調和。
這就是「滾木」立法一詞的由來。(許道然老師答 覆,97.3.17)


承上,「肉桶立法」和「滾木立法」的差別(註2)是,
「肉桶立法」是指立法委員自肥,也有可能在大型國家建設當中,
 夾帶(或稱偷渡)一些對自己選舉有利的小方案。

「滾木立法」則牽涉到立法委員相互間的"合作",
 彼此私下承諾:
 你讓我案子通過,獲取人民選票;
 我就在你案子表決時,投同意,也讓你獲取人民選票。


我覺得這比喻好形象化,自肥,就像是"肉桶"。
沆瀣一氣,就如同水池踏滾輪,心中有默契。



-------------

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

札記-藝術-燈下觀美人,越看越精神

聽不少相聲提過這句(註1):「燈下觀美人,越看越精神。」。
在台灣沒聽說過,不知是哪一省的俚語。
料想此話出現的時間應該早於白熾燈發明,
可能是舊黃燈泡的時代,也可能是用蠟燭的古代。
當時,物質不比今日富裕,若非是天色全黑,不輕易點燈或用電。


「越看(美人)越精神。」,
意思很明瞭,指情緒亢奮,興許說這話的,是男性。
故意強調「燈下」,可見得亮度不如白晝。
若是大白天,什麼都瞧得清清楚楚,何須打光。
即是黑燈瞎火,點盞燈,只一處明,便能招引目光,
猶如萬綠叢中一點紅,有「亮點突顯」之驚。

又顯然甚不明晰,燈火闌珊才能勾好奇,
看不清,越想看,越想看,越興奮,高「引人入勝」之欲;

且是光線昏黃,照在黃膚色上,斑、痣、暗沉,三分遮蓋,七分掩飾,
一「黃」遮三「醜」,存「月暈朦朧」之美。
這是黃種人才有此「福份」,換作是…牽涉到種族歧視,就不黑其他了。


在「亮點突顯」、「引人入勝」、「月暈朦朧」驅使下,
令任何庸脂俗粉盡能一轉,化為國色天香。
模糊的好,很多事看得太透徹,心是明白了,但就不好說、不好看了。



-------------
註1:苗阜王声 《王氏家族》

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札記-風俗-斗方

春節(農曆一月),按照傳統會張貼門聯,弄些紅色飾品(張燈結綵),討討喜氣。
其中有一樣東西,我老記不住名稱,
是寫一個吉祥字,如春、福、壽等等,在菱形紙帖上(方形轉90度)。
看下圖(註1)便知模樣:











它名叫「斗方」。
也能寫四字,則改喚「合字斗方」。常見的有招財進寶、山珍海味、六畜興旺等等。

為何擺菱形,不擺正?我找不到答案。猜測是為美感,可是,猜中的機率應該不高。
其貼法,有些人是撕舊貼新,有些則是直接覆蓋(註2),表徵添福(增壽)。

有那麼段對話是這樣。
A:斗方的那福字寫起來好麻煩!
B:怎麼說?
A:你想阿,福字倒著寫,要寫好看,很難。
B:你要不要先正著寫完,倒著貼呢?

所以斗方也分正貼、倒反貼。反貼的由來(註3)傳言有三,
朱元璋、馬皇后說、慈禧太后說、清朝恭親王說,
雖不知孰為真相,但其寓意一致,相信很多人曉得。
像是春字倒著貼,春"倒"諧音春"到",其餘類推。

最後,記得倒貼的字有講究。
春字、福字,隨處能見,自當可行,而壽字雖好,倒(到)了,下場就不好說了。



----------------
註1:維基百科:春聯 (圖片出處)

註2:文章節錄 《大故宮Ⅲ》
每年正旦,恭親王得到賜「福」賜「壽」後,
回家將新斗方覆蓋在舊斗方之上,寓意添福增壽。

註3:維基百科:福字

2017年3月2日 星期四

札記-文學-柳宗元<羆說>之漫談

我國小社會老師,課堂上不時話鋒一轉就聊到課外去,
特別是"江湖事","負面"的人心險惡,阿諛我詐;
"正面"的,義氣干霄、季布一諾。常和考試毫不相干。
我以柳宗元的文章<羆說>,模仿他講課。

<羆說>原文如下: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羆。羆之狀,被髮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獵者,能吹竹為百獸之音。
 寂寂持弓矢罌火,而即之山,為鹿鳴以惑其類,
 伺其至,發火而射之。
 貙聞其鹿也,趨而至。其人恐,因為虎而駭之。
 貙走而虎至,愈恐,則又為羆,虎亦亡去。
 羆聞而求其類,至,則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內而恃外者,未有不為羆之食也。


*****
有玩過百獸棋(註1)吧!棋子有象、獅、虎、豹、狼、狗、貓、鼠。
象最強,鼠最弱。棋子可以吃掉同級或較弱的棋子,
像貓比鼠強,貓可以吃貓和鼠,鼠不能吃貓,照這樣比下去。
柳宗元這篇很像那棋,他換成鹿、獵人、雲豹、老虎、棕熊。鹿最弱,棕熊最強。
楚國獵人很會裝各種動物的聲音,有一天到山上獵鹿,
弓箭等東西都準備好,找地方躲好便開始裝鹿的聲音,引誘牠們過來。
沒想到,吸引雲豹的注意,飛奔來擒鹿,
獵人見了害怕,就發虎聲嚇牠。雲豹跑是跑了,卻呼朋引伴招來老虎。
獵人更加恐懼,趕忙變聲成棕熊,老虎一聽開溜,但又惹來棕熊找同類。
這下完蛋,棕熊就把那獵人吃了。

你會問,還有沒有比棕熊更強的!再學牠不就好了!
可是強中自有強中手,你永遠無法預料是否下一刻蹦出個凶神惡煞,秒殺!

明朝臭頭洪武朱元璋,他的軍師劉伯溫,寫過一篇<楚人患狐>(註2)
裡面的楚國人,又是楚國人,叫他阿貓好了,
阿貓遭受到狐狸禍害,卻捕不著、治不了,非常不爽!
有人好心點撥他:「任何動物看到百獸之王的老虎,包準嚇破膽。」
於是,他找工匠做了虎的模型,披上虎皮,擺在窗下。
果然,某天狐狸進屋撞見,驚叫後嚇死。

又有野豬來偷吃莊稼,阿貓也使這招,
幾個地方設虎模型,豬恐懼地來回亂竄,跑累了就被逮著了。
這時,阿貓自得地想:扮老虎對付畜生,天下無敵,哈哈。
你以為接下來出現老虎,不是!若是,我幹嘛講!

有一天,曠野出現一隻像馬又不像馬的動物,
阿貓又想玩,拿著虎模型前去,有個叫阿狗的制止他,說:
「那是駁,真老虎也不見得幹得贏牠,不要命啊!」
阿貓不理,結果,駁如雷鳴吼叫撲來,下一刻阿貓就被咬碎爆頭。


這兩故事是寓言,社會上究竟有沒有這種虛張聲勢、以霸治霸的事呢?
有哇!可是會不會搭上性命就很難講。
有人說(註3):
「人當交的兩個朋友,一個張三,一個李四。
 張三會借錢給你,李四會在張三討錢的時候打他。
 最好能合二為一,借錢不用還。」,但沒有這事。
我有個朋友老張,他借錢給老王,老王死皮賴臉不肯還。
老張就火了,欠債不還,別怪我不顧交情,找道上大哥修理你。
所以,幾個流氓到老王家暴力討債。流氓索討到錢,跟老張說:
「我那些兄弟出力不少,該拿錢的一半慰勞他們,
 你想,沒我們,你一毛也得不到,我想你不會拒絕吧。
 當然,錢是你的,給多少,你拿主意。」
老張才意識到,若對方多要或過分要求,自己也沒辦法討價還價。
快快給錢打發走,斷絕來往。還好閃得快,不然日後更麻煩。
 
這是不是說社會只有倚強凌弱呢?拿強者一點辦法都沒有呢?
也不是,天底下的好處不會一人獨厚,
自有一套規則在規範,因為所有人都想活下去,都要尊嚴。
 
 
東周分春秋、戰國,兩者的分界點,就是三家分晉。在那之前(晉平公),
晉國的政權是由六家(趙氏、韓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所把持(註4)。
其中最強的智氏,後稱智伯,他會集韓、趙、魏三家把兩個弱的宰了,
瓜分土地時,自個佔大份,大家敢怒不敢言。
這樣還不夠,轉過頭來向韓、趙、魏勒索,韓、魏兩家認命,唯獨趙家不給。
這會,智伯又來了,聯合韓、魏,要把趙吃下。
趙暗地就跟韓、魏講:「我如果掛了,接下來輪到你倆。」
韓、趙聽了有理,窩裡反,就把智伯滅了。後來,就由這三家就分晉了。

強又如何,貪得無厭、欺人太甚,有可能被弱的串聯起來打死。
所以自然而然,形成一套資源分配的辦法,可能是平均,可能是按大小。
終歸一句,做事別太絕。

時間同樣是春秋,宋國出征鄭國,
大戰前夕,宋宰相華元屠羊犒賞士兵,但獨不給為他駕車的羊斟,
隔天兩軍交鋒,羊斟對華元說:
「昨天你請客,你說了算;今天我車往哪,我說了算。」說完就把華元送進敵營。
誰叫他以為區區小兵就可以瞧不起。

所以,整個社會規則起得作用,給人活路、給人尊嚴就是其中的支撐理由。
不總是強者全拿,這些在黑道、白道、法律、非法正義都行得通


有個關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杜月笙的傳聞(註6)。
說一個富家子弟把一個舞女肚子弄大,
礙於身分地位關係,沒辦法娶過門。怎麼辦呢?
好吧,就照當時社會潛規則給那女的一筆錢。
但舞女貪婪無度,一直擺不平,沒法子,富家子弟就託人請杜月笙作主。
杜月笙問手下:「照規矩辦了嗎?」
手下:「照規矩辦了。還給雙份。」
杜月笙:「嗯,那就照規矩辦吧。」,手下就明白了。什麼意思呢?
第一個規矩是講,給錢要給到社會行情價;
第二個規矩是,吃虧的一方要錢不能太過火,否則就照行規伺候。
隔天那女的被套上麻袋,丟進黃浦江。

是的,吃虧者會反撲,不過道理依然,太過了,就變可憐者必有可恨之處了。
對喔!作者是柳宗元,我好像忘了講。哈哈。




-------------------------
註1:維基百科:百獸棋

註2:百度百科:楚人患狐
出自《郁離子》

註3:《給于謙打針》郭德綱于謙2016相聲全集最新
一個人交兩個朋友就夠了,一個張三、一個李四。
困難時,張三會借錢給你,那李四呢?
就是張三來要錢,李四就幫你打張三。
當然,最好就是二人合一,借錢不用還。

註4:
(1)維基:晉國六卿
(2)維基:荀瑤
(3)《史記》:晉世家

註5:《春秋左傳.宣公二年》
將戰,華元殺羊食士,其御羊斟不與,及戰,
曰,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與入鄭師,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