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3日 星期五

札記-哲思-忒修斯之船

今天讀到一則2017年7月時人工心臟的新聞(註1),
聲稱是3D列印,目前僅能維持30~45分鐘的運作,
離真正能夠移植到人體,仍有一段路要走。
這是目前的科技,可以不透過人體或人以外的動物身上,
重塑出人類的「器官或組織」,如同今日的假牙一樣。

在此之前,有人考慮從人類胚胎去培養複製人或複製器官,
受到宗教團體或者衛道人士的大力反對,呼籲醫界重視「(人類)倫理」。
因為,複製人到底是不是"人"呢?摘下器官在法律上是謀殺嗎?
那假如只作"活的"人類器官,道德、法律如何看到"這個東西"?
這實在過於複雜了,沒有共識,寧願禁止吧!
不如換個研發方向,
如果組成的物質都不是來自活體,是否會好一些,就能閃避這難題呢?


看見這則新聞,我是想起忒修斯之船(ship of Theseus),
下面引用維基百科(註2)的敘述:
1世紀時的希臘作家普魯塔克提出一個問題:
 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
 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

我們可以這樣思考這個問題,
把船分成20個零件,編號1到20,照順序換,
換掉1號,問:這還是原來那艘船嗎?直到換掉20號,皆問同一題。

假設1,他是一開頭就說保持完整,一個都不能換,
那就開始細切,再問失去多少不算完整,為什麼少一點點就不是?

假設2,他是中途某號說不是,比如說9號,接著問:
9號"象徵整艘船"? 
如果說"是" ,那1~8號和10號到20號組成的東西,和9號相比,那個是那艘船呢?

假設3,他是說整個換掉才不是,那跟假設1一樣,接下來啟動細切,問什麼是完整?
再問怎麼來看待老化?


我是隨便想三個來講,這可以從許多角度引申出一大堆問題來。
同樣地,假如一個人,全身上下都換成"人工且非來自活體"所構成的物質,
這個人是原本那個人嗎?在道德上、法律上的意義是什麼?
所以,看起來仍舊無法閃躲前述的問題。而且,我想佛教徒是比較容易體會這件事的。



--------------------------------------------
註1:世上首個 3D 列印軟體人工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