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7日 星期五

傳記小說-《一刀未剪的童年》

書的故事大綱,一如書的背面所盡言。
主要介紹一個青年十三至十七歲中事,
父親是愛酗酒的普里斯敦教授,母親是患精神疾病的詩人。
唯一的親兄弟姊妹:哥哥,
是患有自閉症、社會溝通不良,卻機械等專業知識非凡的人。

不單出生在這麼詭異家庭,而後十三歲到十七歲期間,
又寄養在精神醫生家庭(事實上是被母親遺棄)。
耳濡目染那一家子,邊緣化異常的想法與價值觀。
雖說一些似有引證心理學概念與術語,
但我想這些很難被台灣社會見容。

裡面也提到十三歲同性之戀的性經驗,
性思想開放而用辭露骨,且不單一章的篇幅陳述。
於此,我犯些疑惑,不知道作者寫那些,抱著什麼心情。
因釋懷而坦白,因坦白而超然,或只想如題,一刀未剪嗎?

我看國外人讚賞他幼年從荒誕走出來的堅強,
殊不知台灣人又是作何感想,哈哈。

2007年4月20日 星期五

日劇_【白夜行】的童年主角

今天看的一齣日劇【白夜行】,主角有一段悲慘的童年(謀殺父母,性侵)。
我非常訝異,他們叫不足十四歲的童星,擔綱演出那令人不勝唏噓的故事。
這樣做,對童星本身殺傷力是非常重。
要知道,小時候記憶是相當深刻。
小孩子的模仿,可塑性又是那麼的強,但是非能力卻相對地那樣的不足。
可能就此對殺戮之事產生麻痺心態,習以為常,
當人命如螻蟻一樣,一掐即滅。
再加上,這麼年少已對喜怒愛樂訓練有素,
馬上就能矯揉造作地淚光滿面,這等早熟終非是好現象。

即使,我相信入社會的人盡知,社會上有很多人有人格缺陷。
可是小孩子就該還給他那年紀該有的天真,對未來(人類社會)常充滿的願景及夢想。
長大之後,樂觀成為內力,別太早向現實的困難低頭,成一股永遠努力不懈的力量。

那童星令我於心不忍非常非常,他們畢竟還是小孩子呀

2007年4月18日 星期三

札記-文學-寫景?我還是乖乖帶相機吧

去哪裡玩,都要記得帶相機喔。
逢假日出遊,內心不時竄出這話來叮嚀自己。
李白曾說崔顥的詩,害他眼前有景道不出。
(原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灝題詩在上頭)
而我不一樣,我的文體沒接種過美學因子,
翔舞不出山林幽境的脫俗,謳吟不起文化建築的輝煌。
笨手笨腳,只好莫可奈何地求助相機幫忙。
這也不錯,喀嚓一張,詳繪當下。

但是,這下我內心浮出了抗議的想法。
景色之所以美,因來自於人有充沛的情感與夢幻。
也就需藉助某大師的托物比興,和人對仙境的一些想像。
當然你可以會說:
「非也,應該是景色來無心插柳、來觸發、呼喚,人們由內而發的心靈的呀。」

莫管他景象是賓,心靈是主,或心靈是賓,景象是主。
不可否認的,景色會美,定是從人的心象脫襯。
就像:情人依偎的落日使人覺洋溢浪漫,兀自獨賞的夕陽使人感垂暮滄桑。
同見一種夕日,搭配不同類美感。
否則,景再好看,人若無情,就會視若無睹,不刻即忘。
因此,良景恐怕不能單透過相機記下,還得借重文字吧。
(相片的記載死板板,人的故事才活脫脫)


我讀了一個介紹台灣著名登山健行的景點之網站。
裡面,好看的景致附加上泉湧般的文思,讓我好生羨慕作者他。
若換作是我,徒然撰述幾句寥寥而已吧。
沒辦法,現況的我,
普通文章的篇幅要加長,就已經很吃力,
何況專思的寫景文章,還遙距十萬八千吧。

2007年4月17日 星期二

札記-讀書-學問永遠不以為足

副標題:《M型社會》的大旨

有一天,我一個朋友來到我這。
看到我書案上攤著一本書,
他說:
「那本書的內容我看過,我乃至可以跟你講要旨,
他的要旨就是:『社會要變M型了,人要趕快努力。』」
是這樣嗎?我難以此為足,但我也不好意思追問,
這會讓他有被質疑感,倒不如我自己來。
人呀,自己的事就該自己營求,我也就堅持自己要看完那本書。


讀完後,果不出期然,我發現我的預測跟現實謀合了。
我原猜想我這朋友,
單單憑著書名及內容的隻字片語,
拼裝出相去甚遠的歸納,還真不出所料。
我現在記憶所及,那書的大旨為:
「說明國家要做些什麼?個人要做什麼?去迎向不久將至的M型社會。」

而國家要行動什麼,
意似於世界是平的,利用其它未開發國家的人力資源,
落實自由貿易(減少公營,公務人員人事開支),
以降低成本,提升人民生活最高尚品質。

而人民(個人),則應該衡量自我花費,以實用、簡約為原則。
(像汽車、房屋等物,應該求便利為原則,而不是求要相稱地位)
不像他所說,用一句〝人要趕快努力〞輕巧囊括全部。

M型社會是一種趨勢,
就像農業社會走向工商業社會那般的必然。
採取什麼具體行動,才是作者想極力楬櫫的主張。
他的話惟講到努力(過於抽象),可歎,沒提任何對治之策,可歎。

2007年4月16日 星期一

札記-宗教-敬天(豚蹄穰田)

我住宿附近,
近乎週週的週末(星期六日)早上(多數是早上,偶爾傍晚也會),
都會有所謂的廟會活動。
屆時人聲鼎沸、鑼鼓喧囂,
再夾雜著沖天炮咻咻、鞭炮音爆爆,好不熱鬧。
最重要的是,
你鬧不明白是何方神聖,尊駕以何吉日佳辰清蹕。
時爾早上六、七時,時爾中午十一、二點,
要預先作一些防備(安排當時不在家),還真難。

我個人尊重所有人的信仰,
人人有信仰自由、也該尊重彼此信仰。
所以針對他們表達信仰的方式,我懷有些異議。
我認為,多神教的信仰,在台灣雖佔多數,
但他們不能將主觀投射於別人身上,認為別人皆當強迫接受你的信仰。
更有甚者,抱持這信仰的多數人認為,
藉由遶境,不啻驅除鬼魅,還為地方帶來福報。
我不想捲起袖子,吶著嗓子,
與你雄辯滔滔,論那無法證實的鬼神之物、喋喋你的神祕經驗。
我惟獨強調君子要敬鬼神而遠之,
國家興,社稷昌,主要仗的是選賢與能來開物成務,
理應多問黎民蒼生,少問鬼神。
努力經營不為,解釋成妖魅作祟,作大你們的豚蹄穰田,意欲何為呢?

神祇,我是心存有敬畏。
祂們生前可能立了不世之功、不朽之業,我故而尊重。
我的有所埋怨,不意在褻瀆神威。

2007年4月13日 星期五

電影_【刺青】的象徵描繪(二)-其他例子

中華民族有很多這類的象徵語法:
古代皇帝的冠冕有九旒以障眼,
這象徵著帝王觀臣下別看得太細緻,要掌握大方向。
冕側有纓以覆耳,隱喻一同上述,人君該聞臣民檯面上言行。
畢竟大象不由小徑,大丈夫大行不顧細謹。
綜觀中國的衣冠文物,有為數不少的象徵手法。
是砥礪,是勸勉,是提醒。

人終究是人,久了就會鬆懈忘記。
一定要將你想象徵之事物,變成自己內在的本質。
不然空流為口號,
從朝至暮,我將奮起、我將奮起、我將奮起的精神吶喊。
淪落成,我已奮起、我難奮起、我倦奮起的自我麻痺,此作何意義。
易經上說:君子豹變,小人革面,也倡著如斯的意趣。

2007年4月12日 星期四

電影_【刺青】的象徵描繪(一)

上上星期週末,跟一朋友去看刺青(電影)。
購票前,她問我要不要看洋片。我答好阿好阿。
就這樣,我買了刺青的電影票。
在進場時,他向我講:
「這是楊XX主演,我臉錯愕地一陣鐵青。」
她又道:「女同性戀電影喔。」,我又作一陣慘白。
阿~我被她誆了。

進場後,她叫我留意來的人,此片不適合男性觀賞,看的人絕大多數是女性。
而事實層面的確這般。


談到電影,故事主角的生活半真實半網路。
場景好幾幕是網路對話,此情此境,說真的,跟我生活一樣,
何勞我大費周章地跑到電影院看。
我又感覺到,國片好像逐漸走向,小成品少演員、強情節大發省的景象了。
太平淡了,即使裡面不少笑料,對我仍是太平淡了。
所以當電影結束之後,她問我覺得如何。我據實告之,沒多大感想。
她因而講了很多電影內表達刺青的象徵語法。
她說:
「小綠(主角)的聊天室名稱:人為什麼要刺青,就示明了主題。
 竹子,利用刺青(彼岸花),來象徵父親存在,保護弟弟。
 後來沒因而杜絕厄運,她才明白,人應從刺青的象徵,
 走向現實的環境。
 小綠一直渴望,藉由身上刺青,喚回自己的愛情。
 劇中,她命運果像刺青圖樣,
 從地獄之道兩次的彼岸花,轉向幸福的小茉莉。 
 竹子的朋友(我忘記名字),在身上不斷的刺青,
 想跟黑道(路人甲)相同,帶給自己殺氣騰騰的橫霸。
 遺憾的是,那刻在手上,象徵下手快如疾電的刺青,
 沒為他帶來所向披靡,相反地賦予給他的是殺機,斷掉雙臂的命運。
 而那個好心的口吃警察,為了小綠因私害公,得不到小綠,
 進而嗔恨刺青,砍了竹子朋友的雙臂,此舉證明他也沒多好心。

好吧~,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收穫,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註1),人要破除不當寄託與信仰,不然徒成欲蓋彌彰。
(越相信,代表愈沒安全感)
附帶而言,台灣拍那麼多得獎同性戀電影(此片得泰迪熊獎),
會不會太給國際社會,台灣人有此番歷史特色。



-----
註1:孟子.盡心下:指自己還糊裏糊塗,卻要去教別人明白事理。 

2007年4月11日 星期三

札記-兩性-沒有得不到的

我有一個朋友,她說她會把心情寫在日記上。
某日,她特別沮喪,就給我一篇當天她寫的日記,內容是不滿現在的感情關係。
我能做的,就竭我所能言詞安撫。
之後某日,同一戲碼,再度上演。
給看的日記文內,好不黯然地舊調重提~
而該篇的結語:我要為我如何如何付出代價的!
這能使人確定:她認為這段感情不值得。
矛盾的是,她現正持續付出。
然而,我不想多予她幾分鼓勵或勸阻,
感情是兩相情願的,我無從置喙,愛莫能助。


我常常覺得,沒有辦不到的事,只看你願不願付出該有代價來換。
因此,必須要先衡量,這件事有沒有那個價值。
但有人會反駁說:
「愛情是盲目的,什麼都肯犧牲,那當口,誰顧得上衡量。」
剛開始我會覺得太匪夷所思了,
漸漸地年長了,知道確實是這麼一回事,哈哈。
可是,你不面對現實(能不能承擔住代價),事實會去面對你的。
而且任何事都該講投資報酬率。

拿物來說:「點石成金」,改變內的離子中子電子結構就可以辦得到。
你拿錢去把石頭變黃金(精誠所至的價值),
遠遠超過你花錢去買對等重的黃金。

拿預報雨天來說:「以現在科技算明天幾點幾分幾秒雨始或停」,
電腦應該需耗數年的時間,可是你如果等到明天,你只花一天多的時間就知道。
這樣成就可能是科學的價值,但.......

拿人來說:「你要改變一個人的個性」,
手段可以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喻之以義等等,去符合你的要求。
想想看,物質精神不算,光時間就難以估計。
這如故在重申,當付出的代價夠,自然水到渠成,別擔心事情辦不成。
反而是該煩惱當得到時,要問,你耗費的投資值得嗎?


這讓我想起,我高中同學,大考前夕,問他讀得怎麼樣?
他說:台大電機對我來講,只是時間的問題。
我說:這麼有把握。
他說:對阿,不知道是一年?兩年?.......而已。
說到底,你要不要用時間(或你擁有的其他)去換取你心中最有價值的事情。

但我也有可能誤會我這個朋友了,
搞不好她痛苦付出已得回報,
她正快樂享受著她觀點最價值的東西:〝得不到的最美〞。
她正痛快著~痛苦快樂著呢~哈哈~我只是開玩笑~

札記-風俗-名刺

工作之必要,我要跟人交換名片。
看著那上面種種的頭銜學經歷,簡介我面前的人。
他也看著我的名片,微笑著說謝謝。
沒辦法,公司一視同仁,有固定的名片格式,
那象徵著一個大公司氣派的公開形象,不能縱容員工有脫序的行為。
往好處想,這也是種方便吧,制式化的東西,
就是不用多想,照做就是了。但相反的,那正是一種箝制拘限。

我跟一般人想法不同,我從未想過在名片上耍創意,搞獨特。
我的心嚮往簡約的樸實路線。
我想在我的名片上,有姓名、地址(或籍貫)、電話。
越單純越好,拋卻藉由頭銜,虛張聲勢那套虛華風。
因為我的認定,人是人,地位是地位,
憑藉著地位所看的人脈,在人的角度看來,少了人情的真切。
(還真確實沒有永遠的敵人,跟永遠的朋友,由利益有沒有結合斷定)

為此,我問過父親,而他並不同意名片沒任何頭銜。
其實我承認,這個想法是不合時宜。
今天沒有顯赫的學經歷地位,
別人就不知道你是誰,誰由你說,誰聽你講,成為空有姓名的人。
相對而言,你名片上寫著來自的名校名公司,
縱然他未曾聞過你姓名,他彷彿就能洞悉你泰半的一切。
(若是見面,還得要追加條件:穿著須稍微得體,不邋遢)

我想,等我退休,
地位對我這老朽不過是過往雲煙後,我名片上就不用在標註那等閒言。
應該也不用印名片,沒人跟我這老人要吧,哈哈。
不如隨身攜帶國民身分證,比較實際一點。
原因無他,很多場合,老人半價~有優惠。

2007年4月10日 星期二

札記-音樂-『皮爾金第一組曲第一曲』


「皮爾金第一組曲第一曲」
我尋覓這首歌已經找了十二年了(民國八十四年聽到)。
這首歌第一次聽到,是我高中時代音樂課上,
當時老師講述為何放這一曲曲音樂讓我們賞析之目的,言猶在耳。
 她這麼告訴我們:
  很多世界名曲,自小學的音樂課開始,我們已有所耳聞過,
  只是,我們不知其名。
  現在只在讓你們再聽一次,介紹作者曲名以知其本。
可惜,我記得旋律、作曲者長相、描繪早晨的美麗,
而重要的樂章名及作曲者名卻沒記上。
科技年年蹈步千里,搜尋引擎能強工細,
連我那不及格的成績,都能在google找到。
可是就算它那麼強,我這僅有的線索,假google幫忙,一是半籌莫展。

  弄不明白歌名是早晨、晨起、關鍵字呆在和MORNING有關係的詞彙上打轉,
  甚至我一度懷疑:歌名與早晨風馬牛不相及。
  還有,我雖說知悉作者長相,再看到絕對能認出,但這對如何下關鍵字毫無助益。


今日因緣巧合,又聽到這首歌,我一償宿願,
知道他的真正的名字:皮爾金第一組曲第一曲。
網路上寫:這一幕的前奏曲「晨歌」是皮爾金組曲的第一曲,描寫著摩洛哥清晨的美景
無巧不成書的是,上個星期我剛看完介紹北歐風光的刊物。
曾幾何時,我悠閒坐在搖椅上,哼哼唱唱的節奏。
一個常聽我哼這首的朋友(就當是她是朋友吧),她聽到都會哼了。
而這個謎,埋了十二年,終於被我找出了。

(附上的是作曲者照片:葛利格)

2007年4月9日 星期一

札記-文學-我寫文章易嚴肅

似乎我很少在每個月的十號前寫文章。
今天就來不按牌理出牌,在九號的十一點多寫篇文章。
我一直嚮往能夠寫出詼諧的文章,有點內涵(寓意)就好了。
這可把我折騰死了,哈哈。
每當我要把我心裡的道理交代清楚,我就笑不出來,撰不出好笑的玩意。
我不懂我在MSN上跟人講話,
能夠話鋒一轉,玩笑收場,甭管它是哪竿子的正經事。
但逢到文章上的自言自語,卻難能放開。

或許正如同我對著鏡子,勸我自己笑,勸著勸著,
情感越來越僵,也就笑不出來了,哈哈。
為自己加油,文筆努力的有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