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音樂_巴哈『咖啡清唱劇』

正如,我高中音樂老師所言,許多名曲的旋律,我們自小就耳聞,
只是無法將其與曲名、作曲者聯繫起來。
 
巴哈的清唱劇對我而言,正是如此,肯定曾聽聞,
然而,如果有一天播出,並說明這是巴哈的音樂,
則會略帶驚訝地說:「啊?這是巴哈的曲子阿~」。
 
巴哈第147號清唱劇「心、口、行為、與生命」 - 第六首:聖詠:
『耶穌,世人期待的喜悅』(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動畫「監獄兔」結尾曲,便是這首。

日本的木製手機廣告的主題曲亦是這首,

在動畫、廣告,未出現前,我老早就聽過不知幾遍了。
可是一聽覺得熟,就是說不出它的名字。
 
 
我以往印象,巴哈清唱劇,以宗教主題居多吧。
一時興起查網路,網路上談論的曲子(巴哈清唱劇),
僅『耶穌,世人期待的喜悅』、『咖啡清唱劇』,可見其家喻戶曉,
同時也知道巴哈作品不全然以宗教形象來深植人心。
兩劇,花最多篇幅介紹的,
則是巴哈的世俗清唱劇(德語)-『咖啡清唱劇』Coffee Cantata。
 
 
故事女主角酗飲咖啡,她說:
"如果我不能一天喝到三碗咖啡,我將乾涸枯萎,如同一隻被烤焦的羊"
("If I can't drink my bowl of coffee three times daily,
then in my torment, I will shrivel up like a piece of roast goat")
而他的父親使出種種威脅(停止供應食物、衣服以及其他所有娛樂),
以及利誘(嫁人及咖啡選一個),令她戒喝咖啡。

劇情便圍繞在父女這場咖啡爭執上,
從對白歌詞中觀來,這是一齣很俏皮的戲劇,
其最具代表性的,應是這首。女主角迷戀咖啡的香醇。
Ah! How sweet coffee tastes!
Lovelier than a thousand kisses, sweeter far than muscatel wine!



------------------------------------------------------------------------------------------------------------
參考資料: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音樂_『Fly Me To The Moon』

『Fly Me To The Moon』,
一聽就感覺熟悉,原來是1987年的電影【華爾街】的主題曲。
 
維基(註1)言,歌名一開始為『In Other Words』,
改成『Fly Me To The Moon』變得更加流行。
以中文語境來說,「帶我飛向月球」比「換句話說」炫太多了。
而且,(1954年)原本曲風是華爾茲舞曲,而後被改成爵士標準曲。
 
曾經好多人翻唱,直至今日仍是,
而最家喻戶曉的版本是Frank Sinatra的,因其剛好呼應美國當時登月計畫之時事。



其他翻唱人因此曲而得獎者,不在少數。
最終,『Fly Me To The Moon』也在1999年成為標誌性歌曲,所謂的「神曲」。
 
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版本,抒情的音樂表達。



-------------------------------------------------------------------------------------------------------------
2021.12.20由於連結失效而更新
-------------------------------------------------------------------------------------------------------------
○影片一:Frank Sinatra Fly Me To The Moon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音樂_韓德爾【哈里路亞】




韓德爾的『彌賽亞』,
我最熟悉的是廣為人知的<哈里路亞>,我喜歡那激昂澎湃的震撼。
雖然我是佛教徒,但我相信音樂的感人是跨宗教的。
 
演奏這曲的音樂會存在一個傳統,
每當它被奏起時,在場聽眾都會自動的站立。
據無法證實的歷史記載,在1743年在倫敦首演時,
當時英國國王喬治二世太過感動而起身,其他人一同站立,
約定成俗,沿襲至今,與此曲永存。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哈利路亞大合唱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札記-語文-國際中文錯別字水平測試

測試:國際中文錯別字水平測試
解答:你中文到底好不好?

這100題的測驗,我做了不下五回,分數就90,92,93三種而已。
93是我的極限了,昨天有人貼答案,這才知道我哪裡出問題。

一直都寫錯的有:
明辨是非、察言觀色、杯盤狼藉、仗義執言

偶爾寫對,偶爾寫錯:
亭亭玉立、屏氣凝神、老實本分、俗不可耐、輕歌曼舞


不過,我後來根據這個答案,一個個填入,得出的總分是:98分
應該還是有錯的地方。


*****
2017.2.27 更新
度過難關→渡過難關。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札記-教育-難變易,易而趣,趣而吸引力

十一月初,
我曾做一份筆記網誌:應用心理-張錦貴【如何培養風趣幽默感】
這幾天,發現有殘餘的筆記片段,沒有載入該篇。
寫的是:「聰明的策略、有趣、專注」,

我現在完全想不起來所言何事?
既有聰明的策略、要兼具有趣,還得專注投入?
甚至,這真的是從【如何培養風趣幽默感】而來嗎?

反倒是張教授所講,我沒記進網誌,
有關好的教學人員該具備的能力,我現在仍記憶猶新。
他說:
一個好的老師,就是
 能把困難的(概念、事物),變簡單,
 把簡單的,變有趣;
 把有趣的,變吸引人(引人入勝)。


像我從前很喜歡收看開卷八分鐘(現已停播),
主持人就每每能先從觀眾身邊的事物說起,
人最關心的,畢竟是切身事物(吸引力),
再慢慢加入有趣的元素,
諸如新穎的觀點、另類的思維、詼諧的另有所指,
然後潛移默化地認同他的想法,知道書好在哪。
(吸引人→有趣→簡單,與教學者的順序相反)

然而,如果自個去讀,
可不一定是這麼回事,艱澀、不好玩是會發生的,哈哈。

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中地-(史前)新石器人有地理方位概念?

讀到《知識叢書002-中國古代地理》,
裏頭寫道:
「(新石器時代)半坡仰韶文化遺存中,房屋大多朝南開門;
 一些墓葬排成間距大致相同的東西一線。
 甘肅永靖秦魏的齊家文化遺址中,
 有一處墓地為南北六排共100多座墓,死者的頭向一律朝西北;
 而在這一墓地之東20多米的地方,又東西三排129座墓,
 很顯然,這清楚地表明當時代人們已有了地理方位概念

對於當時的人對方位已有概念,我沒疑惑,
然而,房子坐北朝南,很容易理解,
因為冬天吹北方,背對著北邊,能抵禦寒風,房子便比照辦理,
而我好奇的是,死者的頭要朝西北,
理由是什麼?為何不朝其他方向呢。


我讀了兩篇網路上介紹齊家文化的資料(重點在墓葬),
第一篇<臨潭齊家文化墓地>(註1)寫墓朝西北,
我猜他想表達"頭朝西北",它又說「分豎穴土坑墓和豎穴偏室墓兩類」,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什麼是「豎穴」,
我剛開始以為是立葬,後來查,不是,參考下圖便能一目了然。
出處:註2
這是橫切圖,若地面俯看,齊家文化的墓多接近方形(註3)。
第二篇<中國大百科全書:齊家文化>(註4)講得更細,它說:
同一墓地死者頭向不甚一致,
 以朝西或西北方向的為主,部分朝東或東北。
 也有的作放射狀排列,頭部朝向附近山峰或台地中央。

因此並非全然向西北,可是仍是沒提:為什麼朝西北為主?


我個人的推斷是,
若以活人的角度來說,頭朝西北(腳朝東南),
當旭日徐徐東昇之時,陽光可以直射到臉龐上而甦醒。
或許將死者這樣擺是象徵性的表達,
生者但願亡者只是睡著,當太陽再次照亮大地,
過往的親人會復活也說不一樣吧。


以上只是我的亂猜,沒任何證據。
我也想過是否有宗教因素,同樣的,我沒證據很難推論。



----------------------------
註1. (甘肅)臨潭齊家文化墓地
註2. 墓葬概述
註3. 互动百科:竖穴土坑墓
註4. 中國大百科全書:齊家文化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化學_貝多芬死於鉛中毒?

前一陣子的新聞,熱絡地報導自來水管的鉛管的事,
講到了許多鉛(攝取過多)對人類的毒害。
 
以下是我引台灣必安研究所(註1)所整理的臨床症狀:
1. 消化系統:腹痛、噁心、嘔吐、厭食、便秘或味覺異常。
2. 血液系統:血色素合成受阻、紅血球生活期縮減而致貧血。
3. 神經系統:在成人方面主要表現在周邊運動神經病變,

 出現肌肉無力、顫抖、垂腕、麻痺等症狀;
 中樞神經症 狀如抽搐、幻想、腦水腫及腦壓上升等多出現在嬰幼兒
 及高暴露量之成人。
4. 泌尿系統:急性期會有腎近曲小管細胞損害,
 慢性時則有間質纖維化、腎水腫等現象。
5. 生殖系統:男女均會導致不孕,母親懷孕時暴露鉛過多,
 可造成流產、死產及新生兒發育障礙。

鉛中毒嚴重時,是會導致死亡的,
歷史上就有名人死於此,其中一個就是樂聖貝多芬。
那麼,是如何得知貝多芬死因是鉛中毒的呢?

第一個有利證據,來自他的頭髮(註2,註3):
1827年3月26日,仰慕貝多芬的年輕德籍猶太音樂家希勒(Ferdinand v. Hiller),
前往維也納拜訪病危的貝多芬。
次日,自撒手人寰的貝多芬頭上偷偷剪下一撮頭髮作為紀念。
這年輕人的後代在1994年,才拿出來公開拍賣。

2000年12月,美國能源部先進光子源(Advanced Photon Source, 簡稱APS),
透過兩種不同的方式,利用同步加速器送出的非破壞性X光,
對貝多芬的8縷棕灰色頭髮進行化驗。

分析後發現:貝多芬的灰髮含有大量的「鉛」,其量高達60ppm,
鉛含量不僅超過正常人的平均值,而且高出一百倍。
於是,在年末宣佈:
貝多芬的真正死亡原因是死於「慢性鉛中毒」(Leading Poisoning)。
 
 
第二個有力證據是,他的頭蓋骨(註4):
貝多芬的頭蓋骨屬於一名美國商人考夫曼,
他從叔公,一名奧地利醫生那裡繼承來的。
美國能源部所屬的阿爾貢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
用全美最強的x光儀器觀察貝多芬的頭蓋骨,發現有大量的鉛聚集,
符合稍早一項研究,在他頭髮的樣本中也發現同樣的物質。


至於為什麼貝多芬會鉛中毒(鉛的來源是?),
目前仍是眾說紛紜,沒有確切答案。

而在醫學上,若是鉛中毒可以用"乙酸二胺二鈉鈣"解毒,
不過只能解血液中的,大腦的鉛卻無法除去,會造成永遠的智力損傷。
因此,台水(台灣自來水公司)快快替換鉛管吧。



--------------------------------------------------------------------------------------------------------
註1:從貝多芬耳聾看鉛中毒



註3:《蘇老師化學五四三》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生物_茂木健一郎《生死腦》:「瀕死經驗」和「靈魂出竅」

此書乃作者33歲之作,
以他主攻之心腦感知的科學為立足點,
討論"感知能脫離肉體運行嗎?"一系列相關問題。
例如人死後身體感知已然消逝,人如何感知死後世界(天堂?地獄?),
因此本書從這得名為"生死腦"。

作者花了大篇幅談論很多"瀕死經驗",以及"靈魂出竅",
就用(腦)科學來說,是真實,還是只是幻覺。
(我認為)作者最終的結論,是將這兩者,視成一種意識的轉換。
(意識轉換,舉個例子(Page 093)來說:
  二十世紀的數學物理學代表波洛斯爵士(Sir Roger Penrose)說過,
 當他集中注意力思考數學問題時,如果有人跟他說話,
 他的腦袋會在剎那間變成空白,甚至想回答對方卻發不出聲音來。)

●瀕臨死亡體驗=意識替換的狀態(Page 098)

●所謂靈魂出竅體驗,跟一般意識狀態下的體驗一樣,是由腦神經元產生衝動的認知過程。
但很難解釋,為什麼人離開體後,卻可以從身體外面的視角,獲得平常無法獲知的資訊。

(Page 126~127)

依目前科技的程度,有多少能力及證據,就說多少話。就解釋至此吧。
人類的科技會不斷提升,或許一天,有機會完整解答這兩問題。


其次,有幾段話,我蠻喜歡的:
◎Page 109
布洛德(C. D. Broad):
如同柏格森(Henri Bergson)強調記憶力與感覺之間的關係,
我們難道不該改掉以往的壞習慣,
開始認真地思考同樣的議題嗎?
柏格森曾暗示,腦與神經等知覺系統的主要功能,其實是一種刪除的作用。
只要是人,任何都可能隨時記住與自身有關的所有事物
無論身處宇宙任何角落,也可以知覺週遭事物的存在。
為了保護腦與神經系統,避免被大量的知識給擠爆,
通常人的腦與神經系統會自動刪除人隨時發現或記憶的資訊之絕大部分,
而只留下少量、用來應付日常生活所需的資訊。


簡言之,布洛德(C. D. Broad)的主張是
人原本的知覺作用是經過設定的,
亦即人的腦部機能在肉體活著時,只挑選個人有用的資訊加以認識。
這種學說稱為「控制閥理論」。

◎Page 208 
只要不違反自然法則,我們就不能因為一種東西太優秀,就認定他不是真的。
(Bence Jones, The life and Letters of Faraday)

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古文-(清)莊正<大觀義學碑文>:台灣板橋大觀義學的由來

這是大觀義學碑文的全文:

程子曰:治天下,以正風俗、得賢才為本。余謂非必天下也,即一郡一邑亦然。風俗必本人心, 人心關乎士習。賢才不遽得,當培養而玉成之。然則化民成俗之原,興賢育才之道,莫要於建學立教。

淡水,海外荒徼,入版圖最後。國初以前,廢為狉獉。開闢百十年,瘴雨蠻煙, 悉為含鼓嬉遊之宇。然地富庶而人強悍,睚比之怨,逞刃相仇,連年累歲, 亡身破家不休。其性耶習耶?其不學不教之咎耶?淡北距塹城學宮百餘里, 惟艋舺有學海書院,而甄陶未廣,僻壤孤村之士,既闉教澤,甚有漫分氣類, 畢生裹足不登書堂者。民風之陋,士習之頹,職是故歟?

歲癸亥(同治二年),余游寓於茲,思有洗滌而振興之。商諸外兄弟觀。察林君維讓、維源,首倡義貲, 創學舍於板橋東北隅,月集諸生考課。余不才,忝司月旦既砥礪其德業,亦柔和其心性。遠邇士人,翕然向風。 邇來民無競心,士有奮志,恭陋文風,日振日上,而科名亦遂以踵起,則教學之明驗大效也。

夫湮鬱之開在人不在地,轉移風氣在士不在民。士為四民之首,一舉一動,關係民氣。 士習端,則民生觀感興起,日趨於善;漓則鄉里效尤放縱,日鶩於爭。故為士者望彌隆, 責亦彌重。諸生既誦法先聖,稱衣冠之士,非徒株守章句,揣摩時尚,以弋取科名而已。 所當納身禮讓之中,以變移鄉俗為己任。修於身而型於家,日與子弟鄉人言,出入友助, 和親康樂,共為堯舜之民,興仁興讓,且遍國俗。中原禮義之邦,文物之地,何能以加。 茲余內渡十年,再游斯土,深幸士氣民情,駸駸日盛。由是薰陶振作,使游淡北者,謂斯之風俗人才,冠絕海邦,豈不懿哉!

顧惟義學之設,鳩貲僅二千金,而土木營構,已逾五千餘,所建祀田三十石, 及按歲考課膏火費用數百金,皆觀察君昆仲捐助勉成。恆產未謀,後恐難繼。 寸心用是耿耿。而余以親舍白雲,未敢淹留,客路清風,無從恢廣。觀察君昆 仲好義性成,圖始必能圖終,或後之君子有與余同志者,不獨諸生之感,亦余所厚望也。

義學之前,大屯、觀音山對峙焉,故名大觀。為屋二,中祀文昌帝君, 券諸生之文明,兼奉濂洛關閩五先生,示學術之標準。前為行禮出入之所, 兩旁學舍十餘。前後有隙地可擴充,尚遲有待。余忝倡是謀,且兩登講席, 敢不揣固陋而為之記。其捐貲姓名,另書他石。

同治十有二年癸酉中春
   溫陵莊正並書
   監工楊早明


這篇文章對我而言,已是相當白話,沒什麼好解釋的。
最優美的文句,則是用紅色標出。

其次,從這碑文得知,
義學(免費看病叫義診,免費教學,應該叫是義學)的名稱是大觀,
是因為在大屯山與觀音山之間的緣故。



----------------------
參考資料:[台北板橋].大觀義學.枋橋建學碑

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韻文_(漢)<東門行>

男子衝出東門,
心想不管回得來回不來,都要放手一搏,但片頃卻折回。
他見到家內米罐無米,衣架無衣,
不經長吁短嘆,再也按奈不住!拔起長劍,轉身離去,
妻兒趕緊抓他的衣袖,死活不讓走,妻子哭道:
「別的女人只嫁榮華富貴,我就算吃粥也要跟你在一起。
 上有恢恢天網!下有年幼子女!你別幹壞勾當呀!」
男子:
「混帳!滾開!這事我年紀才幹,已經是晚了,
 瞧瞧我不停脫落的白髮,再不幹,這窮日子誰知道我能活多久!」
 
這故事出自漢樂府民歌<東門行>,原文是:
出東門,不顧歸。
來入門,悵欲悲。
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
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
“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
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
“咄!行!吾去為遲!白髮時下難久居。”

 

短短該文,分三段落:
(1)生活所迫,丈夫想鋌而走險,但中途折返
(2)妻兒拉住丈夫衣角,甘願說安分守貪
(3)丈夫痛苦地說:我老了,再去就晚了,作為整段結尾,留下無限想像(最後有沒有去?)
讓人感覺到這首民歌純樸而自然,具體而生動。

關於<東門行>的細節,有興趣可以讀
百度條目:東門行(註1)和中文百科在線:東門行(註2)。
還可參考網路一篇翻譯:Sound of Silence:漢樂府《東門行》(註3),寫得不錯。

如果讀完想測試自己理解度(都白話文了,還不了解,哈哈),
可利用阿摩考題題庫:



--------------------

古文-(北魏)祖鴻勳<與楊休之書>

今天我做到一個考題,它的解答讓我很疑惑,題目是這樣:

「檐下流煙,共霄氣而舒卷」的「流煙」,是指:
(A)炊煙
(B)雲煙
(C)香煙
(D)烽煙
答案竟然是(B)

阿摩題庫(註4)跟我的想法一致,答案為(A)
為了查證以證實我是對的,我便順道讀了
百度百科的條目:祖鴻勳(註2)以及《北齊書.卷45》的祖鴻勳之列傳(註3),
摘錄重點如下:

一.主要事蹟
有人問祖鴻勳:「臨淮王推舉你,你因而作官,為什麼不道謝?」
他答:「為國掄才,本分所在,何必感謝?」
臨淮王耳聞此事說:「我舉薦對人了。」
§因此,可視成他們不拿官位,作為結黨營私、拉幫結派的籌碼。§


二.主要思想:以「無事(無用)為貴」的人生哲學。
他以"瑤山的桂叢,芳茂者先折"為例,說明唯無用,才能享天年。


至於<與楊休之書>本文
祖鴻勳只有這篇文章流傳於世。註解可以參考註4。
文句,以四言六言居多。其主旨,即在他的「無事為貴」。

(1)喜歡文句:
●心悠悠以孤上,身飄飄而將逝,杳然不復自知在天地間矣
●無事為貴
●吾生旣繫名聲之韁鎖,就良工之剞劂。
 振佩紫臺之上,鼓袖丹墀之下。
 採金匱之漏簡,訪玉山之遺文。
 敝精神於丘墳,盡心力於河漢。
 摛藻期之鞶繡,發議必在芬香。
 茲自美耳,吾無取焉。
●夫崑峯積玉,光澤者前毀;瑤山叢桂,芳茂者先折。


(2)重要註解:
a. 簷下流煙,共霄氣而舒捲。我認為流煙是炊煙。
b. 紫臺、丹墀:朝廷
c.掛冕=掛冠
d. 象由齒斃,膏用明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象有齒以焚其身。”膏用明煎,《莊子·人間世》:“膏火自煎也。
 ”成玄英疏:“膏能明照,以充燈炬,為其有用。故被煎燒。


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化學_茄紅素最多的水果

若有人問你「茄紅素最多的水果」是什麼?
你會給什麼答案呢?
你心裡會想:不是番茄嗎?
是不是陷阱題,因為番茄不能算水果?
 
答案確實不是番茄(西紅柿),而是西瓜(註1)。
而且茄紅素分成兩種,
順式茄紅素和反式茄紅素(註2)。
順式茄紅素,人體可以直接吸收;
然而,反式茄紅素則否,
食入後會直接通過消化系統排出體外。
常見食物西瓜含有豐富的順式茄紅素,
而番茄則是反式茄紅素為主。
  那是不是就無法從番茄得到身體能吸收的茄紅素呢?
還是可以,加熱可將「反式」變「順式」
因此,番茄要煮過,對人體較為有利,
而且由於茄紅素是不溶於水,但是溶於油(註2),
烹煮、打碎蕃茄和加入油脂,可以大大提高消化。
  那麼不是還有人生吃番茄嗎,不就...
那也沒關係,往好處想,
生番茄還有豐富的維他命C,仍能有助健康(註3)。
 
 
坊間有很多(罐裝)番茄汁,怎知有沒有煮過呢?
(是含 反式」或順式」?)
目前在醫學上,檢驗反式」或順式」
可透過HPLC(高效能液相層析)的分析測定(註4)。
存在疑慮,那就送測吧,
當然是希望業者自我檢驗以自清,讓消費者消除疑慮。
 
 
番茄、西瓜(註5),
一個有番字,代表從胡人那來,
一個有西字,象徵來自西域,還是從胡人那來。
歷史淵源有著相近之處。



----------------------
註1. 《蘇老師生活化學快問妙答》

註2. 科技部:茄紅素是什麼?

註3. 蕃茄煮熟較好嗎?不見得!

註4. 大家健康雜誌:當紅炸子雞「茄紅素」

註5. 維基百科:西瓜


札記-百科-五官

都說五官端正,那五官是哪五個呢?
大多數人都會以"感覺"來分類,
視覺的眼,聽覺的耳,嗅覺的鼻,味覺的口舌,那還缺一個。
若按面相來說,肯定是眉毛,才有「五官端正」之說。
若按中醫,搭配上五行(木、火、土、金、水)之概念,
得將口舌分二,口唇與舌,
所謂:「鼻者肺之官,目者肝之官,口唇者脾之官,舌者心之官,耳者腎之官」。
縱然分作五,仍是隸屬四種知覺之下。



-----------
參考資料:閒話「五官」

札記-科技-科技方向

人的所接觸的境界分六種:
色(視覺)、聲(聽覺)、香(嗅覺)、味(味覺)、觸(觸覺)、法(想法)。
色與聲在電腦科技的日新月異下,有極大的發展,
如影音傳播,聲光效果、3D印刷...等等等。
大學時代,我們教授提過,除了聲與色可以數位化,
電腦科學正在朝轉化香味成數位而努力。
想想若有那麼一天,坐在家裡看著電視的美食節目,
聞到佳餚之飄香四溢,那該有多好啊。
然而,十多年來,依舊沒有顯著的突破。

這領域我很陌生,不知道真正的難題在哪,
是嗅覺的生物科技不夠成熟嗎?
抑是從鼻子的受器到大腦神經的嗅覺分析,
無法具體加以分類,並且量化出基本因子嗎?

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見到,模擬味道及分辨味道的電腦。
過海關,就有X光嗅覺掃描器(不再用米格魯協助緝毒抓走私);
購買美食,看廣告便能見其色、聞其香,更有購物慾。
(高中老師教過,品嘗食物,嗅覺重於味覺,所以感冒鼻塞,東西會變難吃)
空調有森林模式、瀑布模式、花海模式,那不是很炫嗎?哈哈。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心理_張錦貴【如何培養風趣幽默感】

影片出處:
1. 如何培养风趣幽默感01
2. 如何培养风趣幽默感02
3. 如何培养风趣幽默感03


以下是他的投影片文字,我摘節其百分之八十左右:
什麼是幽默?
●幽默不等於笑話,但幽默必須讓人聽了會會心一笑,
而且是要具有智慧的內涵。

●馬克吐溫
「幽默是人間真理的輕鬆詼諧面,也就是笑裡藏道的表達方式,
 讓人滲透人生哲理。」

●侯寶林:
「幽默不是耍嘴皮,不是出怪象,表現活寶,
 他是一種高尚的情趣,
 一種對事物的矛盾性之機敏反應,
 一種把一個普通現象喜劇化處理方式。」

幽默的先決條件
1. 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及想像力
2. 具備廣博的智慧與生活體驗
 (1)年幼從名師為學 (2)年少與好人定情
 (3)年壯與英雄共鼎 (4)年老與方外論教
3. 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
 良好氣氛培養
 口才訓練:(1)言近旨遠、笑裡藏道、心正意誠

       (2)教不在深在明、講不在理在懂、話不在好在和
 面上無嗔真供養,口裡無嗔出妙香。
 一句好話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4. 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及快樂的人生觀
 (1)成長才有智慧,有智慧才能改善,改善才有希望
 (2)處理壓力的方法:智慧成長、請教專業、
          安分守己、善待自己、隨緣自在
幽默的種類
紀實幽默及虛構幽默、交際幽默及諷刺幽默、語言幽默及情境幽默

幽默的基本特徵
1. 情調高雅:沒有情操的幽默叫笑話
2. 委婉含蓄
3. 出其不意 4. 機智風趣 5. 簡單明瞭

如何培養幽默感
1. 不合常理 2. 一語雙關 3. 故弄玄虛 4. 比喻失當
5. 明顯對比 6. 滿足優越

幽默感的六大要素
1. 開頭平淡無奇 2. 過程交代清楚 3. 表達明確流暢 4. 結局出乎意料
5. 聽後耐人尋味 6. 幽默啟發教育

如何做好幽默表達
1. 不說笑話 2. 不報題目 3. 切合題目 4. 本身不笑
5. 顧人自尊 6. 就地取材 7. 善用懸疑 8. 人地制宜
9. 清晰得體 10. 就近取譬


 
------------------------------
別僅看我摘節的文字,建議看影片,
張錦貴教授的演講生動有趣,會幫助你將其內容產生深刻之印象。
或作是我,同樣的投影片,不太可能講得如他這般詼諧,
讓每個要點搭配戲劇的(言語、肢體)表演、幽默的故事,廣被普羅大眾接受。

此演講最能說服我的,是兩個地方。
第一,
紀曉嵐的故事,乾隆叫他「投水自盡,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臣節
紀曉嵐去而復返,說遇屈原,屈原叫他問你的主子(乾隆),
他承認是昏君,投才合理。乾隆當然不願意,紀曉嵐免於一死。
其實,不管乾隆叫紀曉嵐怎麼方式的自殺,
紀曉嵐絕對能找到理由"委婉"地拒絕乾隆,ˋ
正因為它有淵博的學識、生活經驗做為後盾,加上臨場反應好(臨危不亂),
能正說、反說、能近取譬(相近),致使他遇危機能四兩撥千金地處理妥當。

第二,
張教授一句話,我很認同:沒有任何寓意、內涵、道理的幽默,叫作"笑話"。
幽默其實是不說笑話,不可以開頭就人說:「我跟你說個笑話」,
容易失去效果,也不需馬上說明來意,來個出其不意,
術語就是「舖哏」,讓人在微笑中,認同你,達到你想要的目的。


最後,提一個張教授演講與觀眾互動的技巧,宏印法師的演講亦有使用。
那就是說成語讓觀眾接話,例如:
教授說:很多人都想望子怎樣? 觀眾答:成龍。
    很多夫妻都想永浴什麼? 觀眾答:愛河。
.....
教授說:你希望你的老婆動如什麼? 觀眾答:脫兔
教授說:靜如什麼? 觀眾答:處子。

此時此刻,觀眾因為這些"疑問句",心中忽現或脫口而出,答案的聲音。
是這番的熟悉,便揚升了參與度了。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札記-人物-維特根斯坦發表論文

之前有一個朋友,跟我聊榮格,
說羅素幫他寫序,榮格看了序後說:你沒讀懂我意思。
後來查,不是榮格,是維根斯坦(或譯:維特根斯坦)。
這一段故事確實令人留下印象,
但另一段他博士班跟面試官的對話,更是神奇(更牛)事蹟。
 
引用陳真的<流浪者之歌──三隱士>:
(兩位考官)一路上,互相推給對方發問,僵持不下。
羅素笑說:「我沒辦法想像有這麼荒謬的事。」。
口試時,兩位考官有一搭沒一搭地形式上問了一兩個問題,
要維根斯坦解釋那本書(作為他的博士論文)的主旨,
維根斯坦卻什麼都不願解釋,只拍拍他們的肩膀說:「你們永遠都不可能懂的。」



看似維特根斯坦是個高傲的人,
然而,我聽過有人說相當佩服他(註1),
因為他這個人勇於修正從前的錯誤,批判從前的自己,十分不簡單。



----------------------
參考文章出處:湯本論壇:流浪者之歌──三隱士

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

外史_(日本)竹富島之石敢當鎮魔物

20131210的【食尚玩家】(註1)介紹\
日本沖繩縣的竹富島(註2),乃近石垣島西南方的一小島。
主持人說:
(旅館)前面有T字型路口,你知道為什麼要做成T字型嗎?
 因為他們(當地人)說壞東西只會走直線,
 所以做成T型路口,
 那壞東西就會撞壁,或者不知道該往哪兒走。很妙吧!
然後,把鏡頭帶到T字型路口的石敢當。
主持人之意,在指稱就是由石敢當來鎮煞的。


嚴格說,石敢當是中國文化產物。
來歷可讀維基條目:石敢當(註3)寫的傳說,而其功效,按維基說法:
宋代出土的唐大曆五年(770年)的石敢當上刻有石敢當,鎮百鬼,
 壓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文字,
 可以看出當時石敢當的作用。

它還提到琉球的石敢當,它說:
在沖繩街市的丁字路口,有很多形狀不同刻有石敢當字樣的石碑。
 由於當地傳說中的魔鬼「マジムン」有直向行走的習慣,
 因此琉球人在路口設置石敢當,以防止魔鬼進入自己家中。
所以,主持人口中稱的壞東西叫:マジムン,奄美魔物。


我租賃處的鄰居家大門側角,近門聯下方,
也擺著一個約30公分的黑色大圓石,上頭有輻射狀的裂痕。
而石後,貼近地又立著橢圓形的白石,高約10公分。猜想此二者是「石敢當」。
可是在公寓大樓內,走道短小,擺這些,是不是過了些呢?

我的家鄉屏東縣,
屏鵝公路有一段3、4百公尺(長度是憑印象,絕對有誤差)弧型道路,彎後忽直,
圓弧末端外的住家,矗著一個成人高的大巨石,
其後圍牆有水泥補強的色差,想必是不少車輛撞上過。
那石可就是名副其實的「石敢當」,保護這家人。可見,禍事並不一定從直線來呀!



------------
註1. 【20131210食尚玩家-沖繩三天兩夜 衝衝衝(下)】
註2. 維基條目:竹富島
註3. 維基條目:石敢當